?

“騎自行車”理論與高中議論文寫作

2023-01-24 11:41◎李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議論文文章作文

◎李 昕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不難看出,它對高中寫作的要求已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盡管文體上“體裁不限”,但是,大部分的同學都喜歡用比較容易的記敘文,那么誰要是能把一份優秀的議論文寫出來,就會讓老師刮目相看,從而得到更多的認可。所以高中生要善于寫好議論文,改變單純寫記敘文的弊端,更好挖掘自身的寫作才能。

一、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盡管新一輪教學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教師對“生本理念”的認同也逐漸加強,但是一些老師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促進課堂的深度學習。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中老師常常采取滿堂灌和一言堂的形式,以便節省時間,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固然能防止學生出錯,也能讓他們順利地寫出一篇議論文,然而這樣的單向傳播等于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畫上了一個固定的圈,不但限制了他們的思考能力,而且還限制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的作品變得毫無創意。

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和成年人的思想比較相近,直入主題他們可以理解,但很難激發他們的熱情,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作文感到厭倦,這也是導致他們在作文學習上陷入停滯的原因。有些老師在選擇作文題目時過于隨便,不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導致學生無法找到作文的落腳點,造成作文沒有實用價值,時間長了,就會使學生失去對寫文章的興趣,也就不會再積極地進行寫作了。

二、高中生議論文寫作常見問題

眾所周知,議論文寫作要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要有一個清楚的論點(是什么)。論點在整個論述中占據了非常關鍵的位置,一切論證都以論點為中心,這就像是一個人的腦袋,有著決定一切的能力。第二個是論據(為什么)。論證存在的意義是對論點的原因進行闡釋。第三,最后得出結論(怎么辦)。這個結論可能是一個道理,也可能是一個啟示,但不管怎樣,該結論必須有科學依據,與客觀的現實情況相一致,并與論文所討論的觀點相吻合。教師希望學生掌握這三個基本寫作要素,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以往的記敘文寫作中,學生習慣于以“總——分——總”的方式來寫作,因此,學生往往會下意識地把它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去。這種定式的寫作布局,使其在結構上缺少創造性,而在內部又很容易被忽略。教師若對此教學方式熟視無睹,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習慣性”,使其難以取得新的突破。

高中學生都會反復地運用一種論證方法,產生這些壞的書寫習慣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老師們對這種行為的默許。有些老師會認為這樣的作文方式不夠新穎,容易讓人覺得反復嘮叨,不過大多數老師都會對此表示贊同,因為他們覺得學生學習壓力很大,不想讓他們感到精神上的負擔。但要知道,這樣做并不會幫助學生。二是學生自身的惰性。在客觀上,如果能夠應用某一種論證方式,不必事事都精于掌握,故在實際應用時,往往采用同一種論證方式,尤其是以實例進行論述,難以提高論文的品質。

高中生在知識積累方面比較薄弱,知識僅限于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缺乏足夠的知識支撐,難以運用相應的事實和論據進行論證。適時地提供了幾個例子,但是很老套,有時候還會和別的學生一樣。筆者查閱了數以百計的學生文章,屈原跳河,臥薪嘗膽,胯下之辱,破釜沉舟,這些都是最常見的。不是說這些例子不管用,而是學生們對這些例子的運用已經沒有了任何新意,如果考生們還繼續用那些過時的例子,那他們的論文就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了。舉例來說,一位同學寫了一篇關于教育意義的議論文:

為國家之崛起、民族之復興而學習,是新時代背景下青年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時代賦予青年群體的重要使命,鄧小平同志曾經多次談論過教育的重要意義,他認為教育是國家復興的關鍵。[1]

此學生的作文中,最大的缺陷是材料的運用比較老套。因此,教師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可以加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案例,并將周恩來、鄧小平的教育理念推廣到當前教育理念,相信會增強文章的論證能力?!睂W生文章積累不足,就會出現這樣的缺陷。

三、依據“騎自行車”理論指導學生寫作

在高中課堂上,盡管老師很注重課堂上的教學,但是學生對于作文的理解還不是很充分,從而造成學生作文學習效率低的問題。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要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文進行系統的教學,以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升。根據研究發現,“騎自行車理論”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優勢,是一個值得推廣和普及的理論。

(一)學車前:知識資料積累階段

在學會騎自行車之前,首先,要了解自行車的構造和各個機構的功能,這與寫作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在寫作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寫作的文體特征與組成成分,收集相關資料,并以此來積累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老師要讓孩子們認識到論述的三個基本元素:論點、論據、論證。其次,要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作文材料的累積。古人云:“書讀千卷,行書若有靈”,就是要多看幾本書,多看幾遍,多讀幾遍,寫起來就會輕松許多??梢哉f,在這句古老的話語中,讀書和寫字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寫好一篇優秀的作文,必須要多讀書,而作文體現了一個人的讀書水準,這一點在議論文中也是一樣。收集材料可以分成三大類:人物故事、名人名言和社會熱門話題。在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和書寫相結合,以積累寫作素材。因此,老師可以將《時評寫作十講》《魯迅雜文集》等經典書籍推薦給學生,可以采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讀,前者可以激發高中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思維進行詳盡的研究,讓他們真正理解文章的特征,而后者可以讓他們積累到更多的素材,這樣可以積累大量的作文材料,使學生在具體的寫作中有更多的內容可以寫。

(二)學車中:模仿借鑒階段

學習不可能一朝一夕,在研究議論文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地進行,就像騎自行車一樣,不是掌握了騎車技術就能馬上實踐的,還要經歷一個學習階段。老師可以與教科書中的內容相關聯,比如高中一年級的語文教科書中有一本魯迅的《拿來主義》,文中批判了關門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逃跑主義以及反繼承主義這些存有偏差的觀念,然后論述了拿來主義的科學性,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指出繼承才能推動創新。本文在論述文章中,作者運用了一系列的深層論述和生動的比喻,讓學生認真地去學,從中吸取知識。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著重講解論證方法,以便于學生掌握論證的技巧。

例如:老師講本文使用的是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的手法。首先,作者把大宅比作文化遺產;把魚鰭比作文化之精;把鴉片比作文明的渣滓。以貧苦少年對大房子的看法來說明我們對傳統的看法,取其精髓,棄其糟粕,先選后占,形象鮮明,通過比喻論證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其次,比較“送去”和“送來”,比較“送來”和“拿來”,把“拿來主義”的含義進行比較,從而加深文章的核心內容,從而更好突出文章的核心內容“拿來”。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把尼采和“送去主義”做了比較。尼采自詡為太陽,他的光和熱是無窮無盡的,他只是給予,而不是得到,但尼采卻發瘋了。用這種類比論證來說明,實行“送去主義”不但不會有好結果,反而會耗盡我國的資源,使子孫后代難以生存,增強議論文的說服力??傊?,通過挖掘教材,可以使學生掌握議論文寫作的技巧,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議論文。[2]

(三)練車中:實踐寫作階段

練習是學習騎車的重要環節,然而,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們較為膽怯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向困難方面發起挑戰。同樣,寫作教學應首先降低寫作難度,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建立自信,再把困難增加,以便讓同學們適應不同的環境。

首先,簡單的練習。單車新手經常會做一些小的練習,例如上下車練習,平衡練習、蹬車練習、剎車練習、方向練習、加速減速練習等等,等這些技能熟練之后,也就學會騎自行車了。議論文寫作亦是如此,在寫作前要做相關的局部練習,如標題練習、首段寫作練習、寫作構思練習、分段寫作練習、結語練習等等。其次,中等強度的作文題。單車騎行在正式開始上路之前,常常會在平坦的地面上反復地進行訓練,一來是為了熟悉自己的騎術,二來也是為了找到感覺和信心。寫作還需要“平地練習”,即降低考題難度,引導學生模仿寫作,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議論文的寫作形式。第三個是高難度的訓練。在掌握了平坦地形后,要適應各種路況,例如彎道、上坡、下坡、人行道等,真實道路情況多變,必須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訓練。寫文章時要準備充分,要適應各種類型和要求,試卷的題型和要求千變萬化,為了使學生能夠靈活應對,必須使學生了解各種題型的寫法,做好準備。不斷提升作文寫作的難度,最終完成議論文的創作。

(四)騎行中:穩中求進階段

學會騎車只是剛剛開始,還得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最好的狀態。騎自行車的人,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方向,也可以自由地調整自己的速度,同時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簡單地說就是可以在人流量大的馬路上迅速而又安全地騎行。寫作也是如此,能寫作并不代表善于寫作,善于寫文章的人要有明確的思想,有豐富的內涵和通順的語言,并且可以在一定的時限內,寫得又快又準確。因此,想要達到這種水平,必要的論證是不可或缺的。論證是論述的主要環節,如果沒有邏輯性,思想不清楚,就算有了新穎的論點,有了豐富的論據,也難以形成一篇好的議論文。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論證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拓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

1.拓展論證結構

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許多學生采用相同的并列結構,提出若干分論點,但卻忽視了各論點之間的關系,缺乏對文章結構的思考,讓論證只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度。所以,要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寬論文的框架。例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靈活的結構來進行辯論。就拿《拿來主義》來說,魯迅在前面的兩句話里,明確地抨擊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要求“拿來”;在他要求“拿來”以后,他在第三句話里,先把“只要把它送給別人,也不算是壞事”,實際上卻是一種反諷式的書寫方式,把“送來”這個詞從“送去主義”中引出來,再把“送來”與“拿來”之間的差別再推出來,突出了“我們要動腦子,放開眼睛,自己動手!”這個核心。通過這篇文章的講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要使用靈活的句式,不能過于單調和缺少變化。

2.訓練論證思維

當前,高中作文的教學過分強調作文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擴展與提高。與散文、記敘文等文體相比,議論文需要具備較高的邏輯能力。但是,提高學生的思考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加強對他們的思考能力的培養,要主動地運用多種思考手段來提高他們的說理水平。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由于自由辯論有別于傳統的正面與負面的爭論,可以使同學們從多個視角來探討一個熱門話題,從而達到多種意見的沖突。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思維訓練手段,例如思維導圖,可以“圖文并重”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寫議論文時,能夠條理分明,觀點表達合理,從而提高思維深度。

(五)文明騎車:把文章寫的更有魅力

在騎車時,要嚴格遵守不走機動車道、不闖紅燈等交通法規。此外,要有良好的文明素養,例如禮讓行人、不并行等。文章的創作還必須具有“文明意識”,其實質就是作家的思維水平。[3]作家的思維水平更高,作品的內涵更深刻,作品的價值和影響也更明顯,在學習和運用議論文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就要先把辯證的思維運用到問題中去,然后把積極的價值觀念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用辯證的方法來進行問題的剖析,防止片面和孤立。文章要傳遞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念和正面的精神,就是作文要體現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使人有一種上進心的感覺。例如,孟子以《寡人之于國也》以民為本思想;《勸學》激勵著人不斷提高自我等??傊?,寫作的最后就是進入到一種“文明騎車”的階段,要傳遞積極的正能量,傳遞優秀的價值觀,讓文章更有價值和魅力。

把“騎自行車”理論運用于作文中,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作文水平,并能按照身體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模仿騎車,由局部到全局,由簡到難,穩步提高,從而達到對作文技能的熟練掌握和培養文化自覺的目的,最終完成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構建,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猜你喜歡
議論文文章作文
議論文閱讀專練
Get兩種論證法,一舉拿下議論文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議論文的標題與首尾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議論文閱讀技巧表解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