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放潛能,打造初中語文新課堂

2023-01-24 11:41繆玲薔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師生初中語文素養

◎繆玲薔

初中語文,就其階段來說,它介于小學與高中之間,是從語文基礎向語文素養的過渡期,所以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高度重視。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應該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找到真正適合初中學生的教學策略,切實釋放教師與學生的教學潛能,從而通過正向的、相互促進的師生關系,促進初中語文高效互動的教學課堂的搭建與完善,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效果和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

一、改變教學模式,創建正向師生關系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一是課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基本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維方式將知識點“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這種呆板的、單方面的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影響教學效果。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及日常管理上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態的了解,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課業完成,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加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會變得逐漸“僵硬化”。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高速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他們的獨立人格開始真正的確立,在學生獨立人格及獨立思想的確立時期,如果沒有家長和教師及時的正向引導,他們很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標新立異的所謂叛逆心理。在叛逆心理的影響之下,甚至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關系。課堂教學中,沒有融洽的師生關系,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為了充分釋放師生潛能,創建正向師生關系,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大語文、大閱讀教學觀等教學理論的引導之下,教師應當轉變原有的以教學經驗為主導的定式思維,尊重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做到尊重學生并理解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及日常管理上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態的了解,并要構建起師生之間平等溝通、交流的平臺及渠道。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交朋友,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理解,才能促進師生關系的健康和諧。

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

為什么這篇文章沒有使用開門見山的手法,直接對主人公藤野先生進行描寫,而是先對日本城市和中國留日學生進行了大量篇幅的描寫。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鼓勵這名同學善于發現問題,然后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深入閱讀文章后就這個問題進行自主探究。這樣的教學過程雖然脫離了之前的教學預設,但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了空前的提高,他們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己見,相互補充,最終形成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的過程中,一方面注意正確的引導,一方面注意適當的鼓勵性評價,最終不僅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還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也別開生面。

二、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打造高效互動課堂

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打造高效互動課堂,課堂提問對于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計劃進行課程的教授,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知識的效果非常有限。在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該使用充滿互動性的新型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從教師向學生進行轉換,增強初中語文課堂互動性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同時,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而言語文課堂最大的作用就是“溫故而知新”,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知識層面和語文素養層面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那么在檢驗已知和探索未知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是必備的一種手段。課堂提問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難為學生,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是通過提問的形式督促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進而在日積月累和潛移默化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提問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進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設置。教師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上,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可以發現學生在知識體系認知與理解方面的問題,從而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點撥和指引,在今后教學設置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力情況。

當然課堂提問不是簡單的問題問答,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遵循一定的策略和方案。課堂提問要遵循創新性、趣味性、均衡性的原則。課堂提問問題需要契合學生的興趣點,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興趣點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具有輔助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提問中要逐漸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意識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提問時選擇哪些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也需要科學配置,教師不能只將注意力放在那些總是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尖子生”身上,而是應該將注意力均衡地放在每個不同學力水平的學生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在所有學生的均衡發展之中提升課堂的整體學習效率。

三、豐富語文情感,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想要充分釋放師生潛能,打造初中語文高效互動的新課堂,還需要在教學中豐富學生的語文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語文情感的培養主要包括:

語文學習內容中的情感。語文教材中選編的都是名篇佳作,這些文學作品本身就洋溢著創作者充沛的情感,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與文學家們通過文學作品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碰撞,本身就是對學生語文情感的一種培養。比如朱自清的回憶性散文《背影》就將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父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真切懷念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與父親的情感體驗來進行對比教學,比如可以要求學生在學完《背影》這篇文章后以《我的父親》為題進行寫作訓練。訓練時提示學生重視情感的發掘,在寫作中如何提升情感的張力,學生在具體的寫作中,一定會升華情感的感染力。

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也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語文情感具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展現出積極的情緒,就可以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暗示,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展現出消極的情緒,就可以給學生帶來悲觀的情緒暗示,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將積極的情緒帶進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為學生良好教學情境的打造奠定良好的情緒氛圍。

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該借助多種教學方法,有意識地為課堂教學創設符合教材內容的情境。比如在《昆明的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展現昆明雨季特點的風景宣傳片進行導入,在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也為教學情境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舒緩悠揚的音樂,要求學生以音樂為背景進行配樂朗誦,在有情感的朗讀過程中加深對于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結合汪曾祺的獨特藝術特色,用語文獨特的人文氣質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語言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只有在語文情感的基礎之上,再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進行培育,潛移默化地以美育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師生潛能的充分釋放,需要輕松和諧、充滿情境的課堂氛圍。為此,我們要切實釋放教師與學生的教學潛能,搭建高效互動的教學課堂,完善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課堂效果,最終達成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學目標。

猜你喜歡
師生初中語文素養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麻辣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