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教精講,實現閱讀教學效益最大化

2023-01-24 11:41◎汪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珍珠鳥樹林課文

◎汪 林

按照“雙減”的總體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減輕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減輕學生作業和課文培訓的前提下,落實學校的主體責任,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應從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深化改革。

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時最重要的實用工具,也是學生素質培養、傳承人類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門重要學科。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課堂教學方法探索至關重要。

依據“少教精講”的教學理念,要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吧俳獭?,即“少教多學”,一是教師會“教”,研究引導、合作、幫助等不同方式的“教”,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二是學生會“學”,在時間保障和教師引導的前提下,走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深度學習?!熬v”,不是傳統課堂上的“講”,不是滿堂灌,是指新課標理念下課堂上的“講”,是吃透教材精華部分后的闡釋,要求教師的講解要精講內容和規律,要講活講透徹,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要像中醫針灸時認穴扎針一樣,講在其時,講在其地,講在課堂學習的“穴”上?!吧俳叹v”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育理念,二者一體兩面、相輔相成。

一、做到教學目標要“準”

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學情的前提下,根據其語文學習中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基礎進行設定。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可以通過預習效果體現。

正式學習課文前教師提前告知預習作業的內容和要求,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課文的預習。教師通過對預習作業的批改,確定學生“自學”的程度,掌握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依據。教師在了解研究個體及集體學情的基礎上,結合對教材內容精華部分的提煉與整合設定課堂教學目標,盡可能地使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定適度、準確、有效,使師生在課堂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過程中共同成長。

以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父親、樹林和鳥》為例,文中第一自然段“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絕大部分學生在自主預習時能從中認識到父親、樹林及鳥之間的關系,并感受到父親對樹林、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但接下來,作者沒有直接寫父親怎樣喜歡鳥,而是通過父子倆看似不經意的對話,逐漸呈現出他對鳥兒的了解和喜愛,文中又多處運用了多個修飾語連用的形式,如“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等,這種學生平時很少遇到的生動語句的使用形式,帶來了更為強烈豐富的感受,生動地描寫了樹林的環境,而父親能從中能辨別出鳥味,不僅表現出他觀察細致、對鳥的熟悉,還突顯出他是一個真正的愛鳥之人。學生在自主預習時很難從父子倆看似不經意的對話中深切體會出父親對鳥的了解和喜愛,所以本課教學目標設定為:

1.通過文中對“看、聞、聽、知”等多維度的描寫體悟,體會父親對樹林、鳥的喜愛之情。

2.能體會“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等修飾詞語表達的豐富性,能簡單說出對這些詞語的感受,并選擇句子摘抄。

二、做到教學內容要“少”

教學過程并不是低水平的重復,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學有所得,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傳統教學說教得多才能學得“厚實”,但是滿堂灌式教學往往讓學生和老師都覺得乏味,把握不住重點和精髓。事實上內容教的太多,教的面面俱到,教學生遷移和思維的過程太少,反而會適得其反顯得“淺薄”。如果對教學內容予以“瘦身”,教的少但教學目標更為明晰,重點教核心知識和規律方法,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長進,這便是基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增厚”,這便是“厚實”。

以《田園詩情》為例,這篇課文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荷蘭充滿了一派田園詩情:密布交錯的運河、碧綠絲絨般的草原、悠然自得的奶牛、駿馬和綿羊……一切都那么靜謐、安閑。作者用了許多優美、生動的詞句描繪了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美景。如果教學時面面俱到,難免會出現教學內容多而雜的情況,學生也很難體會到縱橫交錯的田園畫面和情趣。

文中第一自然段“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是本文的總起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課堂教學可緊扣這句話展開,教師可提出問題:

為什么作者說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

此問題直指課文的核心知識,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了解把握文章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游刃有余地完成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著這些核心知識進行適當擴充和發散,并讓學生進行自主式交流和討論。這樣,既很好地簡化了教學環節,合理規避了教師的“多教”行為,同時把文本的研讀權還給了學生。

三、做到學習時間要“多”

學習需要時間,尤其需要靜思默想的時間,并不需要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方式,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理解、領悟和思考。保證學習時間的“多”,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權和學習的體驗權。

在預習階段,帶著核心知識點和思維圖進行預習和思考,也省去了學生預習的無效時間。在經過充分預習后,教師在課堂上針對重點內容和環節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帶著疑問和思考去閱讀課文的重要內容、語句和片段,結合提問交流等環節,然后再進行一定的講解和總結,讓學生更好把握課文主體內容和思想。

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文中最后一段講述了圓明園被毀滅的經過。其中有表示時間的詞“1860年10月6日,10月18日和10月19日”,大火連燒“三天”,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去精讀課文,學生只能停留在數字的呈現上,而難以深入理解數字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只有給足時間,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到侵略者破壞圓明園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進而體會到作者內心之痛,感悟到最后一句話“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灰燼”中流露出的痛惜之情。通過讀表示時間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其內在含義,盡得語言的各種“滋味”。當這些“具體而微”的“深度教學”環節結束時,學生們普遍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學??!”

四、做到課堂問題要“精”

好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思維,幫助學生借助問題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開始思維之旅,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對每課重難點內容精華部分的問題進行提煉和整合,一節課可以有一個或幾個主問題,主問題的產生,可以是預習過程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可以是學生普遍認為的難點,也可以是課文閱讀提示或課后練習,但這一切都要依據課標和學生的學情。

以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珍珠鳥》為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擁有相對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每位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究。

本課可根據學習提示的要求和學生預習中提出的普遍性問題,提煉梳理出兩個主問題:

1.“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2.珍珠鳥的可愛在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得到體現?

學生圍繞這兩個主問題,自讀課文,提示學生第一個問題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逐漸”。學生自主學習后,以學習小組形式開展討論交流和匯報展示活動,能從中體會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珍珠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和作者也越來越親近,由起初的怕人到信賴人。

第二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小組合作交流,在生生互動中體會珍珠鳥的可愛,體會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教師針對這兩個主體問題,結合學生的小組討論進行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梳理,讓學生的認識進一步升華和提高。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要更深入的進行探索,通過教師自身素養及課堂教學方法改進,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真正從學校、教師、學生層面落實“雙減”責任。

猜你喜歡
珍珠鳥樹林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珍珠鳥
珍珠鳥
背課文的小偷
秋天的樹林
在樹林里捉迷藏
說謊的珍珠鳥
雨后的樹林
背課文
綠樹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