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審計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

2023-01-25 18:46
對外經貿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中華育人思政

單 盈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5)

《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提出,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加大審計力度,創新審計方式,提高審計效率,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計,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蛾P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實行審計全覆蓋的目標要求。隨著經濟新常態和審計全覆蓋目標的提出,國家和社會對審計人才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新時代的審計人才重專業能力,更重專業精神。審計人才專業精神的鍛造承擔著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并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育人價值,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用其涵育審計人才的培養,可以創新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豐富 審計文化的內涵,有利于形成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的審計文化,以此堅定審計人才的文化自信。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審計人才培養的可行性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審計人才培養目標內在統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經過五千年的歷史共同創造和書寫的,世代傳承,歷久彌堅,彰顯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它所涉及的內容廣博,包羅萬象,涵蓋了政治文化、經濟文化、道德文化、修身文化等。新形勢下,審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品格和學養并蓄,知識和能力并重,創新和堅守并舉,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知曉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動態,廉潔自律,忠誠誠信,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的‘國家經濟衛士’”,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精華高度一致。如“品格和學養并蓄”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構建和諧社會”與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脈相承,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傲疂嵶月伞痹谥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名言警句中信手拈來,如南宋的呂本中在其所著《官箴》中說:“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北彼蔚陌甭实刂赋觯骸傲?,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薄爸艺\誠信”對應岳飛的“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這些傳統文化精髓早已印刻在中華兒女的靈魂之中。

(二)呼應了新文科背景下審計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

新文科建設是新時代、新技術背景下的適時應變之舉。新文科的“新”并不是摒棄舊文化,而是在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它所倡導的核心教育理念是“跨界融合”,旨在培養德才兼備、擁有跨學科融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審計人才。[2]這就要求高校不僅要在專業知識傳授方面走在前列,更要重注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如果以“金剛石”型來描述新文科背景下審計人才的培養,那么“職業道德”是“底”,“專業知識”是“棱”,“跨界能力”是“頂”,如果“職業道德”的“底”筑不牢,“專業知識”和“跨界能力”都是紙上談兵,所以高校要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合理應用于審計類課程體系中,以此來培植審計人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熟知并嚴格遵守各項職業準則,對審計事業常懷敬畏之心,筑牢自己的道德底線,更加守住審計行業發展的生命線。

(三)提高了審計人才文化自信和審計文化建設水平

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審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審計人才除了必備的智商(IQ)即專業知識水平以外,同時也要注重其情商(EQ)、德商(MQ)等文化軟能力的培養。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因此作為審計人員必須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解除與被審計單位或人員的對立狀態,彼此建立信任,這樣才能 高效且準確的獲得所需信息。另外,審計工作一般是項目制,那么審計人員還應具備“合作精神”,與項目組的其它成員合理分工、團結協作,保證審計工作有序進行,這就是審計人員所需具備的情商。所謂德商,即審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如具備執行審計業務的獨立性、做好舞弊風險防范、保證審計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等。審計人員的精神風貌和工作作風直接影響了審計文化的建設水平,所以加強審計人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能夠豐富審計文化的內涵、提升審計文化的底蘊,增加審計人員的文化自信。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審計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教育主體學習的主動性有待提升

大學生是新時代的開拓者,肩負著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對社會發展及大學生的自身成長都極其重要。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化的力量,打破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限制,進一步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發展繁榮。但同時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崇尚創新,追逐時尚,喜歡新鮮事物,更樂于嘗試和接納新興文化。

對于屬于經管類的審計專業學生來說,一方面,審計類課程專業性較強,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專業課的學習,以提高學分績點,為升學或就業夯實基礎;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有待加強,拓展學習深度和廣度的內在力有待提升。

(二)教育主導的教學方式有待完善

新時期更需要落實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目前,各高校都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實踐,但教育教學的方法還需進一步完善。部分思政課程還存在傳統刻板的“滿堂灌”教學方法,因此思政課教師要主動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和教學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厚思政課程的教學內涵,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讓思政課內容“親起來”,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不但具有歷史傳統感,更具有民族親切感。

此外,專業課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既要注重教書,也不能忽視育人。近年來,隨著課程思政工作的不斷推進,各高校已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體系的各個環節,在各學科的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讓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很多高校從教學大綱修訂著手,在專業課課程大綱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了專業課的育人功效,但審計類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大多來自于國家政策或社會熱點問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元素還需進一步挖掘。因此,專業課教師要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量,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

(三)教育載體的形式有待豐富

審計人才培養的教育載體十分豐富,首先是理論傳輸體系。理論教育是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重要來源,從高校目前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思政課程來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思政課程中也愈發體現。但由于各專業課程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各類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進一步拓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二是實踐活動載體。文化的產生來自實踐,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離不開實踐。目前不少高校成立了以弘揚和傳承 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學生社團,如國學社、象棋社、武術社等,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傳統文化交流展示的平臺,豐富了他們的文化藝術生活。但社團種類還需豐富,例如針對年輕一代的審計人員少有人掌握傳統“算盤”的使用,財經類院??沙闪⒅樗闼偎闵鐖F,讓大學生在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切身感受優秀傳統文化中所積淀的精神財富和價值信仰。在社團活動的基礎上,高校還可以通過專題研討、志愿服務、參觀調研等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實踐形式,形成“實踐—認知—再實踐”的進階過程。三是網絡載體?;ヂ摼W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大學生們通過網絡文學、線上書畫展、數字博物館等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各類優秀傳統文化,動動手指就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找準大學生們的文化興趣點所在,對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和精準傳播。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審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一)組建多元化教學團隊,樹立全員育人意識

教師既是傳播知識的“教書匠”,又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是實現全員育人目標的主力軍,因此加強教師育人的主體意識,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化,言傳身教,對于培養業務能力夠強、政治素養夠硬的高素質審計人才來講至關重要。結合實際,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由審計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心理學、教育學等不同交叉學科教師組成。[3]一方面可以實現專業教師和思政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不同學科和領域的碰撞,共同探討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類課程中的育人價值,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借此將每一門課程在培育學生三觀,提升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情懷的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學團隊的主題教研活動、專家講座以及優秀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責任,夯實他們的育人基本功。

(二)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多渠道營造優秀傳統文化氛圍

審計學科從萌芽到發展日漸成熟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職業自豪感等價值范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要充分挖掘這些元素,使其由“隱性基因”轉變為“顯性基因”,這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傳統文化熏陶,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主動承擔起弘揚、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審計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中要充分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比如在講授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時,教師可以將中西方審計的發展作比較,讓學生體會中國特色、審計精神及文化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傳承文化精神。在介紹審計業務內容時,可以引導樹立學生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感知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我們還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家教家風、媒體宣傳中。財經類院??梢詮膬炐銈鹘y文化中提煉校訓,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報告、社團活動,讓學生隨時浸潤在在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中。家長要以我國優秀傳統節日為教育契機,以民俗文化為教育素材,通過言傳身教,強化審計人才的禮儀規范。樹立大學生身邊的典范,充分發揮朋輩效應,在點點滴滴的熏陶中營造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

(三)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深度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習主動性難以被調動,更無法激發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與創新能力,對知識的傳播和對價值的引領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隨著各類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階段,大力倡導混合式教學,教師要能夠因時制宜、因勢利導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改進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借助各類網絡教學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慕課)、雨課堂、智慧樹等創建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庫,讓學生能夠隨時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以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全方位的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魅力和文化底蘊,以大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價值引領,提升學習興趣。[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無邊界學習”模式,即柔化教學邊界,師生關系不再是單向“授”與“受”,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主題分享等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平臺、新媒體上主動學習獲取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展示和分享,自覺地參與到課程共建中,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角。

(四)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實踐是認知的來源、動力和目的。審計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這就意味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審計人才培養的工作要落到實處,就必須走出課堂,將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開展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審計模擬實訓、畢業實習等專業類實踐教學活動,在培養審計專業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同時,融入對他們團隊合作、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等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精髓,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實現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在通識類實踐教學活動中,也要突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例如在傳統節日時開展符合節日主題的猜燈謎、詩詞朗誦、書法大賽、名著鑒賞等。審計類院??梢蚤_展“審計·廉潔文化月”活動,形式可以是以“審計·廉潔”為主題的書畫展、微視頻大賽、配樂詩朗誦或征文大賽等,以賽促學,以學促行。另外,高校還可以建立校外廉潔文化基地,依托審計文化開展紅色審計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審計歷史相結合,鼓勵當代審計人才繼承審計先驅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履行新時代審計責任與使命。[5]

四、結語

審計人才是國家財產安全的“看門人”,是市場經濟秩序的“守護者”,伴隨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審計全覆蓋大格局的形成,全社會對審計人才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優化審計人才的培養模式,提高審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注重審計人才的軟能力養成。審計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高校要積極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時代精神,繼續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同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治理價值”“引領價值”“育人價值”,引導審計人才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德行,打造專業、敬業、樂業的審計人才隊伍。

猜你喜歡
中華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