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探析

2023-01-25 09:06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實驗中學黃曉妍
亞太教育 2022年23期
關鍵詞:內角平行四邊形教師應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實驗中學 黃曉妍

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有助于學生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新課改的呼喚下,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因此,廣大教師應基于思維品質的特點,結合初中數學學科特色,制定數學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身思維品質,為后續參與高中階段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意義

思維品質又稱“智慧品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反映了個體之間的智力以及思維水平差異。思維品質具有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及敏捷性等諸多特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并通過思維的推理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切實提高自身核心素養。與此同時,當學生在具備優秀、良好的思維品質后,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之中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凸顯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大有裨益。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基于初中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已成為現階段困擾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的首要難題。筆者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對思維品質的培養策略進行總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供廣大教師借鑒參考。

(一)創設探究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代指大腦在思維呈現時的一種擴散狀態。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情境的創設,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意識,進而幫助學生通過某一現象,延伸并發散思維,逐漸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內部聯系,真正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效果。

以蘇科版七年級下冊“多邊形的內角和”課題為例,為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可以“校園內平行四邊形綠地”為切入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測量并計算校園內平行四邊形綠地內角和。在學生計算四邊形內角和的過程中,為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不容易計算的圖形進行拆分,比如將平行四邊形分割為兩個三角形,再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推理得出四邊形的內角和。以教材第30頁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按照切割方法將五邊形、六邊形分成不同數量的三角形,并通過內角和的計算,找出多邊形邊數、分成的三角形個數以及多邊形內角和之間的關系。通過整理與填表,學生發現隨著多邊形邊數的增加,所分出的三角形個數也在增加,并得出“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2)×180°”這一重要理論。通過此種手段,教師可持續引導學生探索不同形狀圖形的分割方法,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如上,探究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圖形組合與拆分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發散思維,構建空間想象能力,窺探數學知識之間的內部聯系,加深對內角和知識的理解。

(二)結合解題案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性思維是指按照邏輯的程序開展思維活動,主要表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強調人在思維過程中遵循嚴格的邏輯規則。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其經歷解題過程,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使得解題過程條理分明、層次清晰。結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可以采用說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案例說出解題步驟,使思維更具層次性、邏輯性。

以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課題為例,有經典例題如下:某商場打折促銷,一件牛仔外套按照成本提高50%的標價后,再以8折出售,獲利28元,求這件牛仔外套的成本。針對本道題目,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分析題目,并梳理題目線索,找出此問題的核心所在。通過解讀,學生提出本題重點是求夾克的成本價格,根據已知條件以及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可以首先列出“成本+獲利=售價”。隨后,在數量關系確定完畢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進行解答。根據題目線索,學生將未知數“牛仔外套成本價格”設為x,根據題意得出:x+28=(1+50%)x×80%,解方程得出未知數x=140,所以牛仔外套的成本價格為140元。在說題與解題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與發展,夯實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步驟等相關知識。

如上,通過例題能夠幫助學生經歷解題過程,從而使學生形成有序的解題思路,在訓練中實現自身邏輯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三)突破傳統定式,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思維定式,也稱慣性思維,是由先前的活動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長期保持定向思維,將會嚴重阻礙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造成思維的停滯。因此,為及時突破這一現象,教師應有意識地結合“反證法”這一證明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已知問題逆向推導求出答案,進而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實現逆向思維的生成與發展。

以蘇科版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課題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及論證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在講解完基礎定理后,為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圖1內容。

圖1

根據圖1,教師可以提出“如何求證BD和CE不可能互相平分?”這一問題。問題的提出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然而根據已知條件,學生極難進行推理。這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啟發,鼓勵其轉換思路,先假設BD與CE相互平分,而后連結DE做輔助線,得出四邊形EBCD為平行四邊形這一結論,再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證明BE平行于CD。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可以通過做輔助線的形式將四邊形EBCD歸為平行四邊形,并根據平行四邊形定理及圖片內容得出BE不平行于CD,從而證得BD與CE不能夠互相平分。

如上,通過“反證法”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已知條件進行逆向推理,從已知信息出發“倒過來推算”的推理方法,進而促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維。

(四)多種解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常規訓練中,部分教師通常只是指導學生按照所提供的公式模板,反復嘗試使用同一種方法進行解題。這樣的訓練方式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但是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生成與發展。在思維品質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采用一題多解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創新形式,聯系不同知識點深入探究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多種答案,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以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課題為例,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勾股數、逆定理等相關內容。為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化所學,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巧用例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圖2所示,在△ABC中,∠ACB=90°,AC=BC,P是△ABC中的一點,PA=6,PB=2,PC=4,求∠BPC的度數。

圖2

在解決此題時,學生通過旋轉的方式,結合AC=BC這一線索,將三條線歸攏在同一三角形內,并以C為定點,將△BCP順時針旋轉90°到△EAC,鏈接EP求證∠BPC的度數。當學生提出思路后,教師可以鼓勵大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并思考是否還能夠通過其他旋轉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再次提出可以以C為定點,將△CAP逆時針旋轉90°到△CBE,連接PE進行求解。

如上,通過此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幫助其跳脫思維定式,掌握舉一反三解題的基本方法,實現自身創新思維的有效提升與發展。

(五)開展回顧總結,培養學生反思思維

課堂總結是幫助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途徑。部分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認為,完成課內任務即萬事大吉,無須進行回顧與總覽。這樣錯誤的理念,嚴重阻礙學生反思思維的形成,同時也無法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思維品質培養的課堂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下課前十分鐘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

以蘇科版七年級下冊“不等式的性質”課題為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復習等式的性質,并且了解不等式性質的基本內容,為后續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奠定良好基礎。為發展學生的反思思維,幫助其更好地掌握本章重點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樹狀圖,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將思維導圖填補完整(圖3)。

圖3

根據思維導圖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填寫,將空白部分填充完整,進一步復習與不等式相關的知識內容。

如上,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回憶并反思課堂中所學內容,在提高自身反思思維的同時,也能夠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

綜上所述,思維品質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必備的關鍵品格。在素質教育的呼喚下,教師應有意識地調整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以及反思思維的培養,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使之經歷思維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與內在規律,為后續步入高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內角平行四邊形教師應
多邊形內角和再探
三角與數列試題精選
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角形分割問題
“平行四邊形”創新題
對一道平行四邊形題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三個疑惑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應首先在道德上成為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