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2023-02-06 02:14
安徽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黨史育人文學

李 如

(安徽開放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合肥 230022)

一、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盵2]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盵3]當前關于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主題集中在課程思政、思政建設、協同育人、思政教學等方面,但從黨史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較少,并且多數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而非專業課程,對黨史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關注還遠遠不夠,關于黨史教育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成果更少,還需要深入挖掘、深入研究。

二、黨史教育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一部革命史、建設史、改革史、實踐史,也是一部奮斗史、發展史、創新史、自我革命史,產生了豐富的歷史史料,本身就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思政大書。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高校中文專業的必修課程,是新聞學等文科專業選修課,也是面向各類專業通識課大學語文的重要內容,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是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應有之義,是潤物細無聲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一是推動高校中文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深入的必然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是高校中文專業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共同育人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中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共同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選擇。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建設中巧妙地融入與文學史密切關聯的黨史元素,讓大學生在學習文學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潤物無聲地被黨史中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熏陶,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進。

二是提升高校中文專業教師育人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中文專業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雙塑造”,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以黨史學習教育促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推動中文專業教師有意識地將黨史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立德樹人水平,使其能夠肩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是提高中文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必然要求。通過充分挖掘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黨史教育元素,并將其融入課程思政教學中,可以幫助中文專業大學生全面系統地認知和理解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政治素質,激發愛黨愛國情感,迸發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進之力。

三、黨史教育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要聚焦“政治認同、家國情懷、人民立場、文化自信、美學品格”等基本內涵,深入挖掘黨史教育元素,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

(一)深入挖掘黨史教育元素,聚焦兩大主題

中國文學自古以來就有教化的功能,如“詩以言志”“文以載道”,使中國古代文學總體上立足現實,使作品言之有物、言之有道、抒發真情、傳播真理。中國現當代文學很好地繼承了古代文學的教化傳統,反映、謳歌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天然具有充沛而豐富的思政元素,尤其是黨史教育元素。當前,高校開設有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中國現代文學專題、中國當代文學專題等中文專業必修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讀、大學語文等選修課程。結合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設置,其黨史教育元素主要有兩大主題。

一是百年黨史。學術界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劃分起止時間普遍為1917年的新文化運動至今,這與百年黨史的起止時間基本上保持一致。中國現當代文學一百多年的發展,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百年歷史在文學領域的反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現當代文學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幾乎同時誕生。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既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也是中國新文學的開創者,他們以《新青年》雜志為陣地,分別發表《文學革命論》和《什么是新文學》,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并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新文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此,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方向、表現形態及其創作風格產生了決定性影響,而中國現當代文學百年發展史也成為百年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百年奮斗歷程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學藝術形象。

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是最為精彩的中國故事,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最為重要的書寫對象和創作資源?!爸袊挛膶W史某種意義上正是形象化的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盵4]百年來,中國作家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的作家創作了一大批紅色經典文學,對百年黨史重要歷史時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了真實而形象地書寫。如毛澤東詩詞定格了一個個銘刻于心的百年黨史重要畫面,1925年,《沁園春·長沙》探索了中國共產黨如何救中國;1935年,《七律·長征》蘊藏著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長征精神;1936年,《沁園春·雪》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已經找到改造中國的正確道路;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表達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是解救中國的人間正道;1959年,《七律·到韶山》表現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豪邁熱情。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餓鄉紀程》是表現中國青年心路歷程的紀實文學作品;郭沫若的《女神》表現了毀滅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革命大無畏精神,發出了對共產主義的呼喚;蔣光慈《少年漂泊者》描寫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奔向共產主義懷抱的歷程;茅盾的《子夜》描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并證明了中國資產階級沒有出路;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真實再現了解放區土地改革波瀾壯闊的場景。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柳青的《創業史》全面展現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以及對農民思想產生的巨大影響;周立波的《山鄉巨變》完整地描寫農業生產合作社從初級社到高級社的發展過程,藝術地展現了合作化運動前后中國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時的精神風貌和新農村的社會面貌;老舍的《龍須溝》通過新舊龍須溝的鮮明對比,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贊頌。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王安憶的《本次列車終點》、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表現了對知青歲月的致敬;阿城的《棋王》開啟了“尋根小說”的先河;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是改革文學的開山之作;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表現了改革大潮沖擊下青年一代奮斗歷程和心路歷程;莫言的《紅高粱》《檀香刑》等小說打破宏觀歷史敘事,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庹政的《山海情》、趙德發的《經山?!?、尹馬的《回鄉時代》、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描繪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偉大事業;李青松的《告別伐木時代》講述了建設綠色美麗家園的生動實踐;劉醒龍的《如果來日方長》、徐魯的《一枝一葉總關情——2020年春天抗疫紀事》、王晴川與李治邦的《天命》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偉大抗疫精神;徐劍的《大國重器》、齊橙的《大國重工》等展現了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偉大成就。

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先進文化?!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文學類等課程“要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盵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相互交融的,表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主要為愛國主義情懷、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對真善美的美好生活的追求等。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始終不渝的情懷,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就是一部中國知識分子救亡圖存、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富強的愛國主義文學書寫史,魯迅棄醫從文正是源自他的愛國心和民族情,他發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用文學之筆創作《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小說以及大批雜文,深刻批判了封建文化,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擔當;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以一只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作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郭沫若的《爐中煤》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表達了愛國衷腸;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表達了對“永恒的中國”的眷戀;柯靈的《鄉土情結》謳歌了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和祖國;毛澤東的《念奴嬌·昆侖》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緊密結合的完美體現;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對祖國母親的贊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國現當代文學謳歌了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奮斗精神,《紅巖》《紅旗譜》《保衛延安》《鐵道游擊隊》《敵后武工隊》《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剛》等深情講述中華民族斗爭史、革命史、奮斗史;《三里灣》《創業史》《山鄉巨變》等反映了中國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史;《鐵水奔流》《百煉成鋼》《乘風破浪》等描繪了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建設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中國現當代文學繼承了中華美學精神,始終表現人民對真善美的美好生活的追求,表達對人的價值和尊嚴、愛情、親情、友情、風景、民俗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加強教師黨史學習教育,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闭n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貴在堅持,要鞏固拓展成果,建立常態化長效化機制。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師要以持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首先,打鐵需要自身硬,強化政治標準。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學習黨的文藝方針政策,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心中有黨和國家、有民族和人民。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成為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質。

其次,要結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深入學習黨史著作。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簡史》,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與黨史的重要時間節點、重要事件結合起來學習,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捕捉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黨史教育元素,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

再次,要加強課程思政培訓,提升課程思政能力。高校要將課程思政培訓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必修內容,將黨史學習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教育方針、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等課程思政核心理念納入教師崗前培訓、教學能力專題研修培訓中,通過高水平專家報告、教學名師現場教學觀摩和課程思政名師典型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幫助教師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努力做到三個完善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在課程建設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體系建設,在三個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完善課程教材內容、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一要完善課程教學大綱。要重新修訂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明確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2020 年 4 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盵5]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強調:“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盵6]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抓住“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將黨史教育元素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備課實施、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完善課程教材內容。需要完善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材內容,將建黨歷史更多融入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中,充實左翼作家、延安文藝等篇幅,將毛澤東、瞿秋白、周恩來等同志的文學創作納入教材內容中,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納入教材內容中,將新時代脫貧攻堅文學創作、網絡現實主義文學等最新文學作品納入教材內容,使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與黨的百年歷史交融交匯。

三要完善課程考核方式。課程考核是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目標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學習活動起到指揮棒的作用。當前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考核方式基本上為期末閉卷紙質考試,主要考核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以及作品鑒賞,側重知識性和審美性。這樣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關注課程的思政元素,包括黨史教育元素。因此,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方式,將課程思政的要義納入考核內容之中,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比如,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討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采取錄制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朗誦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的革命詩篇;采取觀影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紅色文學經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林海雪原》等并提交觀后感;采取小論文的方式,讓學生具體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某部作品中的黨史教育元素;改進紙質考試內容,既注重知識性、審美性,又注重政治性,將黨史教育元素等課程思政要義納入考題中。

(四)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打造三個課堂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在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和完善課程建設的基礎上,最終要落到課程教學實際中,打造面授課堂、實踐課堂和網絡課堂。

一是在面授課堂中有機融入黨史教育。高校教師在面授課堂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過程中,要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要講授百年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又要結合百年黨史和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以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如講授新文化運動,要深刻分析中國當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既推動了中國新文學的誕生,更廣泛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講授這段歷史,可以讓學生觀看《覺醒年代》電視劇,能夠直觀而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新文學誕生的歷史背景。又如講授老舍名作《茶館》時,既要理解作品中展現的社會文化變遷,又要認識文化變遷折射出來的社會政治變遷,作品中的王利發、秦仲義證明任何舊政治勢力都改變不了中國的命運,改良派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二是在實踐課堂中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是生動的,而不是僵硬的,是源于生活實踐的,而不是空中樓閣。高校在發揮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面授課堂育人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積極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實踐課堂作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如舉辦紅色經典文學誦讀比賽和文學中黨史故事演講比賽等,讓學生以文學的方式,謳歌黨的豐功偉績、緬懷先烈的革命氣概、頌揚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抒發愛黨愛國的熾熱情懷。

三是在網絡課堂中深入挖掘黨史元素。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協同育人網絡課堂,以黨史教育為切入點制作微視頻資源,把黨的百年歷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結合起來,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通過“一個主題”“一個故事”等以小見大的方式,讓學生感悟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

四、結語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作為高校中文專業等文科專業的重要課程,與百年黨史關系密切、相互交織,具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天然優勢,可以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應加強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學習、黨史學習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于一體,以生動活潑、形象感人的文學審美藝術讓百年黨史成為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生動教科書。

猜你喜歡
黨史育人文學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第一次學黨史
我們需要文學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我與文學三十年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