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子》中兒童價值觀念再探析

2023-02-06 19:30張建偉羅智文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小王子成人觀念

張建偉,羅智文

(1.貴州財經大學學報編輯部,貴州 貴陽 550025;2.遵義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貴州 遵義 563006)

法國作家圣??诵跖謇锼鶆撟鞯摹缎⊥踝印纷?943 年問世以來,便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作品被翻譯成一百多種文字,有近四百多種譯本,同時還被改編成電影、音樂劇、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2015 年,由美國導演馬克·奧斯本執導的奇幻動畫電影《小王子》被引入內地上映,憑借著爆紅的口碑和超高的人氣,最終以1.58 億的票房創下法國動畫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新紀錄。作為由兒童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成功范例,《小王子》的故事性并不強,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卻極其豐富,其以豐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反思而發人深省?!缎⊥踝印分械摹皟和澜纭辈⒉皇菃为毚嬖诘?,而是與“成人世界”互為故事的一體兩面而密不可分。兒童世界的美好恰恰是通過成人世界所反襯出來的,而故事的主題也是在兩者對比之中顯現出來。與其說它是一部兒童故事,不如說它是一部披著“兒童外衣”的成人故事,其敘述者、敘述視角和潛在讀者都是為成年人設置的。作為兒童的“小王子”給潛在讀者——成人講述關于愛的本質,從而對成人世俗化的心靈進行“救贖”和“凈化”。

故事是為誰而寫,這是在闡釋作品中首先要明確的。在故事開始之前,作者對此作了簡短的說明:“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了一個大人”,并給出了三個理由,如果理由不夠,那“把這本書獻給還是孩子時的這個大人,因為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1]。這里其實已經告知我們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所在,即“大人”和“孩子”是不同的?;蛟S這個問題在今天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毋庸置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觀念的產生和接受都是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經濟、文化根源的。這里,我們以“兒童”概念的產生作為研究的起點,對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一種歷史性的考察,從而發現《小王子》中所塑造的“兒童世界”背后的哲學內涵。

一、被“看見”的兒童

在當今世界,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兒童的權益被以法律的形式來保護。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1949 年11 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以每年的6 月1 日為國際兒童節。在我國,兒童節作為法定節日,規定在兒童節不滿14 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兒童作為一個特定的對象是近代才產生的觀念。這里我們首先要澄清兩個概念:一是作為生物性的兒童,其存在的歷史也是人類發展的歷史;二是作為觀念上的兒童,即其被認為是兒童,而不再是大人的準備階段。我們在此討論的不是作為客觀性存在的兒童,而是我們所思考的對象化了的“兒童”。關于“兒童”這一觀念,其本身是一種歷史性的產物,在盧梭之前,“兒童”這個觀念是不存在的。

盧梭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發現兒童的人”,他認為童年是人生不可分割的、具有內在價值的階段[2],他在1762 年出版的《愛彌兒》中提到“人們不知道何為孩子,因為對孩子抱有錯誤的觀念,越議論越步入迷途”[3]。在此之前,兒童不是被當作兒童來看待的,而是以對待成人的方式來處理,即兒童與成人之間是一種未分割的狀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也并沒有專門為兒童而準備的食譜、游戲以及教育等。關于這方面的論證可以參考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的著作,美國學者羅伯特·達恩頓的代表作《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中有一節是專門研究故事的變異[4],里面列舉了我們熟知的《小紅帽》《睡美人》《灰姑娘》等兒童故事,經對故事的演變進行考察發現格林童話及安徒生童話中很多故事的原型并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般溫馨和美好,而是充滿暴力和陰謀。在閱讀兒童故事的原型時,我們甚至會震驚于當時的人們怎么能給兒童講述如此殘忍的故事,而這種反差恰恰是因為我們與前人對于兒童觀念的認知不同。當兒童作為一種觀念被產生,并隨著時間被傳播和被接受,近代兒童才真正被我們所發現。

關于“兒童之發現”,日本學者柄谷行人在其《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中有著精彩的論述,在論述兒童文學的產生時,他指出作為孩子的意義在之前是不存在的,實際上我們所認為的“兒童”不過是晚近才被發現而逐漸形成的觀念。因此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即“所謂‘兒童’乃是一個‘風景’”[5]。把兒童作為兒童而非作為大人來看待的前提,首先是要把“兒童和成人”分割開來,而把人的一生分割成不同時期從而成為不同的研究對象這本身就是歷史、人為的產物。法國學者菲力浦·阿利埃斯的《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更是通過追溯兒童的歷史來將童年時期視為人最特殊的人生階段。隨著“兒童”觀念的產生,兒童不再是成人的附屬,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生階段,成為各學科研究的對象,如兒童心理學、兒童哲學等學科也相應產生和發展起來。而這些學科知識的興起,也促使兒童觀念有了更深入的發展,從而使得兒童的觀念席卷了整個現代世界,并成為現代世界中不可動搖的基礎共識。當兒童作為一種觀念被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兒童也就此完成了從概念到實體的雙重進化,由此,所謂的“兒童世界”也正式宣告誕生。

兒童作為一種風景被發現是一種歷史性的產物,是我們把兒童觀念內化才被觀察到的對象。在《小王子》的敘述中,圣??诵跖謇锊捎昧艘环N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方法,粗略地把人劃分為成人與兒童,飛行員代表的是成人,小王子則代表兒童。雖然這種劃分本身是否合理和嚴謹值得商榷,但這并不是我們在此討論的重點。需要強調的是,《小王子》的“兒童世界”與“成年世界”所展現出的差異被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其根源是由于我們對于兒童觀念的認可,這種觀念本身蘊含著一種歷史性。在現代的學術研究中,歷史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對“此在是具有歷史性”這一哲學問題的論證奠定了存在哲學的基礎。歷史性作為一種生存的存在狀態,進而萬事萬物被賦予其生命周期,即任何一個對象都有生老病死。而在這種觀念中,人的一生也被分成不同階段,這種理論預設的是人在不同階段的狀態是截然不同的。

正是在這種理論的預設之下,讀者在閱讀《小王子》時自覺地接受了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隨著兒童研究的發展,兒童不僅作為人的特殊階段而獨立起來,并逐漸因其作為人生的最初階段而不斷被神秘化和神圣化。例如,弗洛伊德的學說特別強調童年經歷對后天成長的影響,他認為成人出現的問題都能在童年時期找到答案?!缎⊥踝印分酗w行員作為成人的代表,也是借小王子之口說出一句哲理:“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才能看”[1]。所以,在觀看《小王子》影片時,與其說我們是被小王子和玫瑰所塑造的兒童世界所吸引,不如說我們因為對成年世界的厭倦而產生了返回童年的期望。

二、被“重視”的情感價值

在電影的眾多理論中,有一種觀點強調電影首先應該“被看見”。上文我們討論兒童作為一種風景被發現,即被看見的過程。但是,“被看見”并不等于“被重視”,兒童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其價值決定的。接下來,我們要談論的是關于兒童的社會價值。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由孩子自身所決定的,而是孕齡夫婦基于綜合考慮養育孩子的成本及其收益后的理性選擇。我們的爺爺輩奶奶輩基本上都是兄妹多人,孩子被視作未來的勞動力以及養兒防老的依靠而選擇多生。但如今,家里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絕大多數家庭的普遍現象,三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反而少見,這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兒童的社會價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同樣是一個在歷史中不斷變化的過程,兒童的社會價值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觀念和家庭關系等因素形成一種互相影響的復雜關系。

在近代以來,兒童社會價值的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兒童的經濟價值在不斷消減,而情感價值在日益增加[6]。兒童的經濟價值降低主要表現在兒童從勞動力市場的退出,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兒童勞動力是家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到工廠當學徒還是幫忙做家務,都能幫助資源有限的家庭分擔風險。童工從勞動力市場的退出并不是一件很久遠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過程是經過長時間艱巨而復雜的斗爭。雇用童工違法是以法律的形式來阻止兒童參與勞動市場,但法律本身也是支持童工和反對童工雙方爭斗的領域。美國第一部童工法于1916 年由國會通過,但兩年后被宣布違憲,然后又是經過多次的斗爭才最終被人們廣泛接受。當兒童不再作為勞動力給家庭帶來經濟價值時,兒童的另一價值——情感價值,就得到了人們特別的關注。

當兒童被界定為家庭中的情感對象時,其各種權益的保護就被人們重視起來,例如受教育權。兒童從勞動力市場退出的同時,還被要求進入學校接受教育,而且接受教育的最低年限不斷提高。如今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不需要繳納學雜費,由國家提供經費保障,這是國家通過法律的手段對兒童受教育權的保護。父母需要把兒童送進學校并關注學業上的進步,這被視為父母對兒童的愛的證明,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夠愛自己的孩子。在此背景下,市場上的各種育兒經大行其道,它們不僅對養育孩子的方式進行了規范,還區別了不同性別兒童的養育方式,如史蒂夫·比達爾夫的《養育男孩》以及唐·艾里姆和珍妮·艾里姆的《養育女兒》。育兒經無一例外地提倡親子陪伴、親子互動、親子閱讀,強調父母在兒童成長中與他們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其實質是從道德上確立父母對兒童付出的合理性。所以,現在的育兒環境是這樣的:父母要關注兒童,并為之付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是合格的父母,如此才能證明父母是真正地愛孩子的。

現在詢問父母關于“擁有孩子的優勢和好處”這一問題,最為通常的反映是對愛和情感的需求,以及成為一個家的感覺[6]?,F在養育一個孩子,父母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以及陪伴,育兒成本是極其高昂的。而育兒觀念又要求父母不能通過養育孩子獲得經濟上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還愿意去生育,說明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獲得的情感價值讓父母覺得付出是值得的。兒童臉上的微笑、親密的親子關系以及情緒上的滿足這些情感價值是無法衡量的,這使得談論兒童的經濟價值顯得廉價和庸俗。如果說貨幣成功地將萬事萬物轉化等同于一定數量的現金,從而也在現金與具有人類價值獨特性的現代信念之間建立了等同關系[6],那么兒童情感價值的出現就成功地阻止了貨幣對私人情感領域的入侵,維持了人之為人的尊嚴和高貴。西美爾指出“給予價格將平庸化或者摧毀價值:無論何時,只要真正的個人價值被賦予了貨幣的衡量……,就會發現個體生命的松懈甚至喪失?!盵7]因此,兒童的情感價值在整個社會觀念上的確立,使得兒童從有價的勞動力轉變成無價的情感對象。這標志著兒童在社會中地位的提升,也是情感價值對于經濟價值的一次偉大勝利。

我們來重新審視影片《小王子》中的人物關系,會發現影片中幾組重要的關系之間都是一種情感的牽絆。不論是小王子與玫瑰、小王子與狐貍,還是小王子與飛行者(敘述者),他們都是由于陪伴而建立了情感。影片中借狐貍之口講到了建立情感聯系的方式:馴養。馴養,是建立感情聯系的紐帶。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用心才能看見,本質的東西用眼是看不見的。正是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1]。在這里,陪伴的重要性一再地被強調。對于個人來說,判斷重要與否不再由外在的價格來決定,而是由你對其付出的多少決定的。作為一種價值標準的重要轉變,這和現代哲學的研究重心的轉向是同步的?,F代哲學關注的主題“由外(物質世界)轉向內(人自身),核心是人的生命以及與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生活世界”[8]。只有基于兒童哲學的視域之下,《小王子》中關于生命意義的闡述才有了存在的理論基礎。

三、被神圣化的兒童世界

兒童世界是隨著兒童作為獨特群體存在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我們在對兒童定義的同時也是在定義兒童世界。當我們認為“兒童”是純真、自由的,那么兒童世界就是一個童真、自由的世界。兒童的情感價值高于經濟價值是兒童社會價值的一個重要轉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談論到異化問題,馬克思認為“錢是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這個外在本質卻統治了人,人卻向它膜拜”[9],于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物的關系、錢的關系,人被“物”化、被“異化”、被“錢化”了。在此背景下,兒童作為家庭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命價值的情感化被視為對金錢異化的有力反抗。不過,存在悖論的是,當兒童失去經濟價值而在情感上作為一種神圣的存在時,其父母卻愿意在其身上花費更多的金錢??梢哉f,作為成人的父母,對人或物重視的表現形式是為之付出更多的金錢,由此也能看出金錢在成人世界根深蒂固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金錢與情感作為一種對立關系的存在,分別代表著生活中的世俗與神圣。我們在激烈抨擊金錢消解生活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對難以同質化的情感領域進行神圣化。二十世紀以來,人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金錢對于生活的破壞性,它用數量來衡量一切事物,從而混淆事物之間的特性,把生活變得越來越單調和庸俗。于是,“一個更為深刻的二元悖論產生了,二十世紀的家庭被定義為一種情感機構,是‘對人類關系進行市場經濟理解的對立面’,兒童的情感價值是作為市場洪流的防護堤存在的”[6]。相較于養育兒童所付出的可衡量的經濟成本,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和滿足因其無法衡量而顯得更有價值。如果有人想給一個兒童臉龐的微笑定價,這將被視為對情感的褻瀆。而心甘情愿地去愛并為之付出,則彰顯了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勇敢和尊嚴。[10]

兒童的情感價值一再被強調和拔高,其結果就是兒童作為情感對象被抽象化,從而被供上神壇。兒童世界的神圣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及哲學等多方面,但理論基礎卻是二十世紀誕生的“兒童哲學”[11]。兒童哲學的理論建基于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哲學與兒童之關系,二是兒童自身的哲學性。[12]馬修斯提出了“童年哲學”理論,他認為兒童具有哲學思維因此兒童都是哲學家。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兒童是人最自然、最純粹、最本質的形態,而哲學本身就是探討關于“本質”的學說,因此,兒童因其生活在一種本真狀態之中而蘊含豐富的哲學性。反觀中國的先哲也有類似的觀點,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復歸于嬰兒”,即強調要回歸到嬰兒的純真狀態;而孟子的“赤子之心”論更是強調人應該具有嬰兒一樣的純潔無瑕的心??傊?,兒童哲學的產生和發展,使得兒童世界作為人生的一種理想狀態而哲學化和神圣化。

兒童世界的哲學化和神圣化使得兒童的價值超越家庭內的私人情感而轉化為社會中的公共情感,因此,保護兒童權益、維護兒童的純真也不再是家庭內部的事情,而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在這個世界中,兒童不僅可以按其想法自由行事,成人還應該對其天真的想法和行為給予支持,而不能隨意去阻止和處罰。影片《小王子》中飛行員是由于飛機出現故障而降落在撒哈拉大沙漠,他需要對飛機進行修復,不然將面臨生死問題,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小王子,故事由此而展開。小王子作為兒童,他關心的是綿羊、猴面包樹、日落、玫瑰,當他說起綿羊要是吃掉了花兒,突然抽抽噎噎地哭了起來,此時,飛行員作為一個成人,他“放下手中的工具。錘子呀,螺釘呀,口渴呀,死亡呀,全部丟在了腦后”,他想到的是“在這個地球上,有個小王子需要安慰”,并“覺得自己笨嘴笨舌的,我不知道怎樣去接近他(小王子)”,甚至感嘆道“淚水的世界,是多么的神秘啊”。當然,這樣的描述在二十世紀之前的作品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二十世紀后的作品中比較常見,如《麥田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爾頓的理想就是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來保護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由此我們發現,兒童世界隨著兒童這一概念的深入發展逐漸變成了人們向往的理想世界。成人世界作為兒童世界對立面的存在,對兒童“純真”的贊美必然伴隨著對成人“世俗”的批判,兒童的情感價值則在成人功利的金錢世界的襯托下熠熠生輝、光芒萬丈。正是《小王子》中對兒童世界的描繪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柔情和暖意,我們懷著對自身童年的追憶和向往而賦予了作品豐富的意義和價值。

四、結語

《小王子》是一部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寫給成人看的童話。兒童與成人的閱讀趣味有很大的不同,給兒童看的作品情節要相對簡單,給成人看的作品要有內涵和哲理,這種矛盾被作者以巧妙的方式化解,具體來說,就是簡單的形式和深刻的內涵相契合?!缎⊥踝印返墓适潞芎唵?,飛行員(敘述者)因為飛機損壞而被迫降在沙漠里,在維修飛機時遇見小王子,通過小王子的講述了解了小王子的經歷,小王子最后決定回到玫瑰身旁,而飛行員則在飛機修好之后離開了沙漠。從故事性上來講,這并不是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可它還能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原因就在于它有一個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在《小王子》的世界中,成人不是以強者的身份出現的,恰恰相反,他因為忘記了生活的本質而迷失在空洞、無聊的世俗之中,而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向兒童學習,從而回歸到自然、淳樸的狀態。由此,我們能夠看到圣??诵跖謇飳τ趦和统扇说牟煌瑑r值傾向,即對兒童世界的推崇和對成人世界的蔑視。

關于如何去看待兒童和成人之間的不同,這涉及個人價值觀的問題,不同的人自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如果在一定時期內不同學科視角的討論中會出現相似的答案,那涉及的將是整個社會的一種價值趨向?!缎⊥踝印窂?943 年出版至今剛好八十周年,其能夠一直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必定是符合了時代價值?;谶@樣的思考,對兒童這一概念進行歷史性的考察,發現兒童作為一種觀念是近代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自二十世紀以來兒童的社會價值經歷了重大轉變:一是兒童從家庭經濟的協助者變成家庭內情感的寄托對象;二是兒童從家庭內的情感對象變成整個社會共同維護的價值趨向。兒童的價值變遷背后是家庭經濟結構、關系結構以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層次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過程。因此,《小王子》既是受兒童價值變遷的影響而產生的作品,同時作品的感染力又影響著人們對兒童價值的認識。從這個視角來看,《小王子》的時代價值和社會意義也就變得清晰可見。

猜你喜歡
小王子成人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誕節
成人不自在
健康觀念治療
呆萌小王子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Un rite de passage
《小王子》:喚醒內心深處的柔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