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華文化底蘊

2023-02-07 00:51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形態中華文明中華

劉 倉 岳 驍

(1.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2488;2.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2488)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主義文明和中華文明融合創造的中國圖景。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根脈,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創新和升華,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根脈和深厚底蘊

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是在既定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條件下。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繼承和創新。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很難把握當代中國的夢想和道路。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根脈,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文明在當代中國的實踐形態。

(一)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根脈

中華民族團結奮斗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基礎。先秦時期,中國就逐漸形成以炎黃華夏為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中華民族經歷幾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中國發展的政治優勢。維護民族團結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人民的神圣職責和使命。一部中國史,就是中華民族締造、建設和保衛偉大祖國的歷史。中華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源自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1]。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根深葉茂。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文明發展的實踐基礎。

中華民族共有家園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疆域空間。疆域和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的疆域版圖是中華民族共同開拓的,中華錦繡河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美麗家園。中華民族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建設大好河山,開拓遼闊海疆,耕種糧田沃土,治理江河湖海,克服天災人禍,建設城市鄉村,從事生產生活。這是創造中華文明的物質條件。黃河、長江等流域孕育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盵2]P200“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盵3]P442-443要傳承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根脈和靈魂。中華民族涌現出像孔子、老子等享譽世界的思想巨匠,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技成果,創作了四書五經、文史哲經典和唐詩宋詞等文藝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英雄史詩,修建了長城、京杭大運河、都江堰、故宮、布達拉宮等偉大工程。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歷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盵4]P470-471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也是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創新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發展道路。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革命的結晶

根據唯物史觀,一定的文明形態是一定的社會形態的標識。中華民族以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獨特貢獻。近代以來,由于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實現民族振興和文明復興,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山河破碎拷問著中華文明的生存和價值,世界大戰也動搖了西方文明的權威。如何開創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如何實現中華文明的鳳凰涅槃,是中國先進分子思考的重要問題。中國共產黨基于對東西方文明的比較,選擇了社會主義文明的方向。瞿秋白指出,社會主義的文明“不但是自由的世界,而且還是正義的世界;不但是正義的世界,而且還是真美的世界!”[5]P109通過社會主義來改造中國與世界,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是黨的職責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中華文化復興指明了道路?!靶轮袊某闪?標志著‘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是中華文明漫長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盵6]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使中華民族“成為有高度文明的新社會新國家的光榮的主人”[7],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中國社會主義是“自強不息”“其命維新”的社會,也是創造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的社會。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探索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豐富了社會主義文明的內涵。在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錨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爸袊浆F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盵1]中國式現代化使中華文明煥發青春新命,也必將推動中華文明血脈賡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社會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明,是涵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文明,是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內容和量的積累;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社會范疇和質的升華。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文明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創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升級,是社會主義文明的中國圖景,反映了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傳承和創新的關系。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兩個結合”的偉大創造

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黨領導社會革命的歷史成就,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使具有五百年歷史的社會主義開辟出可行性的道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決定了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這個思想魂脈,也不能割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歷史根脈。馬克思主義是黨領導人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強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核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根和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華優秀文化中蘊含社會觀、國家觀、歷史觀、價值觀等,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盵8]P43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就是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古老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文明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實踐時空?!皟蓚€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和中華文明的升級升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吸納了中華文明精華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型文明形態;二者結合而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皟蓚€結合”推動了社會主義文明和中華文明的交流融匯,使社會主義文明在中國落地生根,使中華文明復活更生,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是“兩個結合”的偉大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簡單延續古代中華文明的母版,不是照搬蘇聯社會主義文明的再版,也不是復制西方現代文明的翻版,而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歷史、中國實踐、中國文化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社會支撐。當代中國社會的方向道路、階段目標、結構內容、實踐指向等方面,都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和基因。

(一)中國夢承載著“大同”“小康”的愿景

“大同”“小康”的社會愿景貫穿著中國社會主義的全過程?!对娊洝ご笱拧っ駝凇酚涊d:“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薄抖Y記·禮運》中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描述了“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鬃诱f:“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泵献诱f:“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惫餐辉?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把大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和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寄托著先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了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千年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盵8]P109實現中國夢,要求物質產品豐富、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都可以從中華文化中找到來源。

(二)中國道路體現著中華文明的延續和傳承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創造中國理論,構建中國制度,發展中國文化,凝聚中國精神,匯聚中國力量,重振中華文明。中國歷史是中國道路的歷史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靈魂和基因,是中華文明的思想精華和智慧結晶,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是開辟中國道路的思想指引。所謂基因,意味著中華民族發展的遺傳因素。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決定了走中國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盵9]P156中國道路有廣闊的時代舞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道路也是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延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年中華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它超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局限,并賦予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朱熹園時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0]P315中國道路是中華文明的實踐載體,中華文明是中國道路的歷史淵源。只有立足中華文明史,才能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理論創新的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土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追求、思想觀念和精神品格,是選擇和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心理基礎?!翱茖W理論的本土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二者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相互融合,創造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如果不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可能導致文化復古主義和保守主義;如果不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可能導致文化虛無主義和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也就無法同中華文明融合共生。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兩個結合”的理論創造,也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盵11]用中華文化的思想精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實踐和時代的要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堅持“兩個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是“兩個結合”的創造成果。

(四)中國制度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根基

中國歷史文化是治國理政的歷史根基。制度文明具有變革性和延續性。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重視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12]P60。中國特色政治制度是從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進程中形成和完善的。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方案的過程,也是選擇政治制度的過程。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都沒能找到答案。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建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與中國歷史傳統中的民貴君輕、共和商量、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等政治智慧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盵1]

當代中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也蘊含古代治國理政的思想精華。當代中國的治理體系,是在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發展演化的結果,解決中國問題需要從中國歷史中汲取智慧。中華民族形成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舊邦新命的改革精神,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的和平理念等。[2]P300-30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重大進步。

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領導力量?!罢h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盵13]P508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直接決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發展目標、社會結構和發展動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主要設計者、創造者、引領者和組織者。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產黨信奉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文化的兩個“老祖宗”,決定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華文化底蘊。

三、中華優秀思想精華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文明,是涵蓋“五位一體”結構布局的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4]P13-14“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代表了當代中國社會形態的主體內容,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

(一)物質文明建設承繼古代城鄉文明并實現其升級

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都與古代生產方式不可同日而語。同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工農業生產、商品交換、共同富裕等,都體現了經濟運行的傳承和換代。農耕文明、城市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等,依然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元素。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所包含的生產方式、天文歷法、耕作技術、土地布局、村落建筑、社會風俗等,“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8]P151。把傳統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新風采。城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城市建筑是人類勞動和創造的結晶,承載著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歷史?!盵15]P87在城市建設中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

(二)政治文明建設蘊含古代治國理政的理念

中華歷史文化是當代中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歷史根基?!按笠唤y”的中央集權制傳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制度的根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包含有諫官制度、議事制度的傳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借鑒古代理藩院和蒙藏自治的歷史經驗;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來源于德主刑輔、以德為主的治理方式;“君明察而百官治,下循正而得其所”的吏治傳統,啟發治國必先治吏的體制;“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為政以德、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對人才隊伍建設有直接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就在于它是從中國歷史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國家制度。

(三)精神文明建設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經歷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明清實學、西學東漸等時期,形成了儒釋道、墨名法、農雜兵、陰陽等各家學說,造就了以孔子、老子為代表的大批思想家。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文明成果的載體,包含特有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道德品質、價值理念、思維方式,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寶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保護經典古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四)社會文明建設蘊含中華傳統社會和諧的理念

中華文明注重社會和諧,崇尚團結互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和諧社會建設的基因和理念?!墩撜Z·學而》中講的“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的禮治制度,為建設和諧文明社會提供思想來源?!渡袝ぞx》中所講“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黨,王道平平,是大公之道,天下之常道也”,說明了公正公平的社會治理意義?!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愿景,啟示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會保障建設?!安┦┯诿?而能濟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為仁愛團結互助的社會公德提供源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和“和而不同”“人心向善”的融合。

(五)生態文明建設蘊含“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中華民族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許多典籍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和社會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和人類文明統一起來,積累了豐富的自然生態思想。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系統思維,“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整體觀念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德境界,“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的認知路徑,“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和諧理念,設置山虞、林衡制度等,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歷史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重大原則,包含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等,都體現了中華傳統自然生態的思想精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盵4]P374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筑生態文明之基,走綠色發展之路。

“五位一體”文明結構,體現著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民本到民主,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萬物并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華文明別開生面,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盵1]勞動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社會化大生產超越了農耕經濟方式,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代替了君主專制政治,共同富裕的千年夢想扎實推進,從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傳統生產方式,建立了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體現著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傳統和現代的統一。

一定的社會文明形象與國家形象相統一?!拔逦灰惑w”的文明結構,反映了國家的整體形象,包含著歷史、民族、社會結構、國家性質等方面。古代圣賢君主也注重國家形象的建構?!稇饑摺ぺw策二》中提到:“中國者,聰明叡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边@是說,中國,國民人才聰明睿智,物質財富積聚豐富,政治綱紀圣賢教化,思想品德崇尚仁義,社會組織禮序乾坤、樂和天地,科學技藝獲得施展,遠方邦國都來學習,蠻夷之地也仿效推行,勾畫出一幅富裕文明強盛開放的中國圖景,為中國國家形象定位提供了歷史資源。當代中國要構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的整體形象,體現著傳承文明、全面進步、包容世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人類文明新形態賡續中華民族精神血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腥A民族精神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精神源泉,人類文明新形態賡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華文明中關于社會結構、國家制度和治理經驗的思想智慧,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創業垂統,踵事增華,在于有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追求。中華民族精神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和非凡偉業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盵16]貫穿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民族精神、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都蘊含著中華文化底蘊。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包含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

實現中國夢必須有中國精神。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斑@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盵17]P235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和偉大夢想精神,并闡釋了其歷史內涵。黨繼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創造了偉大建黨精神,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的歷程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2021年9月,中共中央批準第一批46種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彰顯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

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和精髓。一個民族最深沉的價值追求,要從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進行基因測序。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底氣,是社會主義中國巨輪駛向彼岸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盵12]P121今天的中國,是賡續中華民族精神的中國。人類文明新形態包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比如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文化基因一脈相承,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理念蘊含中華文化精華

一種成熟的文明形態,都有相對穩定的思想內核,有長遠的理想目標,有持久的精神追求,有接續的實踐創造,有豐厚的文獻典籍,有文化基因的代際傳承。人類文明新形態蘊含的核心理念,體現中華傳統思想精華的連續性和創新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盵18]

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除了《老子》《莊子》中講到天、地、人、萬物是統一整體外,《周易·序卦傳》中也講述“天地”“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的次序。北宋哲學家張載說:“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遺人”(《正蒙·乾稱篇》)。南宋理學家陸九淵闡釋了宇宙的概念,認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來曰宙”,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卷三十六)的命題?!睹献印诽岢觥叭收邜畚铩钡挠^念,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盵13]P106-107

再如“和而不同”的文明觀。如何處理本民族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關系,是亙古通今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根據“和實生物”“和而不同”的理念,創造性提出嶄新的世界文明觀。中華民族崇尚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秉持“民胞物與”的平等仁愛觀念,奉行“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觀念,贊同“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警醒“國雖大,好戰必亡”的訓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著眼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闡述中國的發展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強調“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盵19]這種文明觀與“西方中心論”“文明沖突論”劃清了界限。中國共產黨奉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方向。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蘊含豐富的中國哲學思維

中華民族革故鼎新,中華文化推陳出新,民族精神守正創新,還在于有歷久彌新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中國人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批判地繼承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精華,賦予其社會主義內涵。

中華文化包含對人和自然、社會關系的整體認知。古代圣賢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盵13]P98“天下為一”國家觀,“大同”“小康”的社會觀,“民貴君輕”的民本觀,德法合治的治理觀,知行合一的實踐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明觀,等等,貫穿于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之中,成為當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思想觀念。

中華傳統辯證法思維也深深烙印在當代中國人的骨髓里?!耙宰又葑又堋钡拿苡^,“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傳·系辭上》)的發展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質量變化觀,和實生物、和羹之味、和音之美的和諧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钡陌菟枷?安危、治亂、福禍、存亡、分合等辯證思維,都體現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中。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蘊含中華文化的鑒戒。中華文化中很多寓言故事,如坐井觀天、揠苗助長、盲人摸象、鄭人買履、掩耳盜鈴、削足適履、畫蛇添足等,都是批評和諷刺形而上學的。

當代中國的治國理政實踐閃爍著中華文化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傳統智慧,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問題。如運用“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唐代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第二》),說明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地位。運用“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詮釋守正創新的人間正道。運用“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盡心下》),論述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運用“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左傳·文公六年》),警示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的心理準備。運用“蟻穴雖小潰大堤,蝗蟲多了吞沃野”,警告防止扶貧領域的蒼蠅式腐敗。再如,運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待可期。運用“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歷史經驗。運用“擊鼓催征穩馭舟”,堅定中華民族復興的信心。中國共產黨創造性運用中華文化中的范疇和概念,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上中國標記。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敢于創新。只有傳承中華民族千年文脈,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夢想,才能開拓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實現中華文明的更新再造,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世界文明未來創造中國圖景、貢獻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新形態中華文明中華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新形態西裝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激活時裝新形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