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角下豫東鄉村農業經濟發展機遇與路徑探析

2023-02-07 10:42王珍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機遇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王珍(1995-),女,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作物學。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這一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機遇,其有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文章以蘭考縣三義寨鄉白云山村為例,系統分析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概況,探究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豫東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機遇以及面臨的困境,提出了豫東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可行性路徑,以期推動豫東地區農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機遇;對策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2-005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文章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著力推進“五個振興”,即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2]。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3],是組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時代的機遇[4],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因此,對鄉村農業經濟發展路徑進行探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推動農業經濟良好發展,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目標。

1? ?蘭考縣白云山村西紅柿基地概況及特色農業經濟模式分析

1.1? ?白云山村西紅柿基地概況

白云山村位于蘭考縣三義寨鄉政府駐地西南

1.5km處(114.74E,34.81N),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村民1 100余人,耕地面積約114hm2,白云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該村圍繞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業,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大力推進西紅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截至2022年,全村流轉土地超67hm2,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65座,年產西紅柿超500萬kg,每個大棚每年純利潤達到9萬元,年產值超3 000萬元。截至2023年10月,該產業已帶動700余人就業,白云山村已經成為豫東地區最大的西紅柿生產基地。

1.2? ?蘭考縣白云山村西紅柿基地特色農業經濟模式分析

白云山村圍繞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業,以“水果西紅柿”種植帶動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探索出一種“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新模式。在黨建引領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建設大棚、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農戶負責自家大棚西紅柿種植、管理、采摘等工作,在這種模式下,設施大棚逐步壯大規模,形成了連片有效的日光溫室西紅柿種植園區。同時,白云山村積極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合伙經營、吸納務工等形式積極引導當地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大力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當地村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2? ?白云山村農業經濟發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

現代科技的發展加速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白云山村農業經濟發展遇到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挑戰[5]。

2.1? ?鄉村振興視域下白云山村農業經濟的機遇

2.1.1? ?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蘭考縣的農業經濟發展以“三農”政策為基礎,蘭考縣政府順應局勢,帶領各鄉鎮排查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優化調整。在此背景下,白云山村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大規模建設西紅柿大棚為起點,率先開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培育和發展農業新產業,該村生產的水果西紅柿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比傳統蔬菜西紅柿更受消費者喜愛,農業產業結構也順利得到升級。同時,白云山村還種植西瓜、哈密瓜、玉米、小辣椒等農作物,并且形成了以優質小麥為基礎,蜜瓜、紅薯、花生為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建成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示范帶。

2.1.2? ?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

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在鄉村振體戰略中尤其重要[6]。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吹響后,蘭考縣政府大力促進縣域的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加強村莊的基礎性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白云山村大力推進“一宅變四園”(花園、菜園、果園、游園),村民紛紛拆除自家小院大門及院墻,把庭前院后的空閑地種上草木蔬果,村里空閑地方建了步道和游園,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白云山村注重鄉村旅游、生態環境等產業建設,構建起城鄉發展、和諧、統一的生態布局,成為推動蘭考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優秀榜樣。

2.1.3? ?農業機械化設備與現代化技術的發展

過去,蘭考縣種植業以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為主,耕作方式和農業技術相對保守落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后,縣政府農業部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縣域內推廣各類惠農政策,例如農機補貼、種田補貼等,促進了現代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夯實了基礎。在此背景下,農業機械化設備與現代化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廣和普及力度。截至2023年10月,在白云山村,小麥種植的機械化使用率達到95%,玉米種植的機械化使用率達到89%,先進的大型機械不勝枚舉,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同時,政府會定期派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科普培訓,給農民講解最新的科技生產知識,使農民有機會了解新技術,進而提高該村的農業生產水平。

2.1.4? ?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化生產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農產品越來越傾向于精加工趨勢[7]農產品的市場環境也逐漸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會使得產品質量得到一定保障,給消費者吃下一顆定心丸。在此背景下,蘭考縣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本地農業企業品牌,“曲大姐”餅干、“五農好”醬、“裕祿”紅薯、“蘭考豆腐乳”等都是當地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其品質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2.1.5? ?農業市場的流通和創新發展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農產品的市場流通渠道競爭愈發激烈。蘭考縣多措并舉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速度,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長期合作,給周邊鄉鎮的農產品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與此同時,農業市場也向創新發展趨勢邁進,農業經濟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而推動了“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新型農業產業的出現。

2.2? ?白云山村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2.2.1? ?機械化與現代化水平還有待提升

雖然蘭考縣白云山村的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相較以前有了較大提升,但機械化水平還有待提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首先,農田水利設施和道路設施不夠完善、農業機械化設備較落后,尤其在農業發展水平較落后的鄉鎮;其次,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對于先進的機械設備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最后,村集體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機械管理制度,導致大型農業機械的管理存在漏洞,不利于村集體機械化的發展。

2.2.2? ?農業品牌推廣力度不足

雖然蘭考縣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本土農業品牌,但品牌推廣力度有待加強。例如,白云山村的西紅柿大棚雖然有一定的規模,由于宣傳力度不到位,在省內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還是有限。具體來說,種植戶在銷售環節也缺乏創新意識,以白云山村為例,當地農戶也只局限于市場售賣、顧客采摘等傳統銷售途徑,缺乏先進的銷售理念和引流措施,難以達到理想的銷售量;相關部門缺乏宣傳推廣模式引導,沒有采取積極的措施,縮小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市場,降低了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力。

2.2.3? ?農業高素質專業人才缺失

從蘭考縣的基礎情況看,當地農民的綜合素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不高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和務工人員選擇留在城市定居,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截至2023年,蘭考縣常住人口77萬人,60歲以上老人13.99萬人,占比18%,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科技人才較為緊缺;二是當地每年只有一兩次的農業領域技能培訓,農民缺乏種植技術的前沿知識;三是鄉鎮基層農業工作條件差、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蘭考縣雖然每年通過三支一扶等渠道為各鄉鎮輸入5至10名專業人才,但很多來基層工作的青年在上崗不久后因各種原因選擇辭職。

2.2.4?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農業經濟管理變得科學、高效[8]。在當前蘭考縣白云山村西紅柿貿易中,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農業經濟管理的設備落后,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二是鄉鎮農業信息化管理技術發展速度較慢,難以跟上大城市的步伐;三是鄉鎮基層人員對于信息化的認識不足,以為其非常復雜,從而存在畏懼、懈怠心理,導致鄉鎮管理人員缺乏信息化的相關技術,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效率欠佳。

3? ?鄉村振興戰略下豫東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析

3.1? ?提升機械化水平,推動現代化發展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的助力,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更離不開農業機械化[9]。限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農業機械化操作的成本較高。同時,普通農戶沒有充裕資金采購大型機器,而政府可提供的購機補貼又有限。因此,當前豫東地區要想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一項重要舉措。

3.2? ?加強品牌化管理,完善產業推廣體制

白云山村建設的西紅柿大棚雖然已經打出一片天地,但是其產業品牌化發展還遠遠不足,豫東地區的農產品要牢牢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加強農業品牌化建設。一是做好本土農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二是要重視發展集體力量和產業規模,促進農業品牌的打造;三是相關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當地農業品牌的宣傳力度。同時,豫東地區必須重視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制,一是農業部門加大對所在地區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可以通過內部評優評先、定期開展科技講座、外出參觀學習和“科技小院”交流研討等途徑激發農技人員的創新能力。二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開展農業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提升農產品的關注度和銷售力度,將科技與農業有機融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促進農業經濟更好發展。

3.3? ?強化科技人才培養,提升農民整體素質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想發展鄉鎮農業經濟,需要有專業人才來推動。政府部門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土實情的人才培養計劃。首先,要加強農業相關科技領域的人才引進力度,結合國內當前時局下的普遍待遇水平,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以及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為農村發展提供人才動力支撐。其次,政府部門還應加大定向培訓力度,定期定點對農業科技人員以及鄉鎮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注重發揮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將新技術、新理念帶入農村,爭取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科技骨干。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農業信息化建設

設施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持,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更是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扶持。以白云山村為例,數字化溫室大棚、標準化廠房、大型養殖場都需要較大資金的投入。對于鄉鎮農業經濟信息化的建設,農業生產者和政府職能部門應該牢牢抓穩鄉村振興這一時代機遇,將信息化建設邁向更高的臺階。具體來說,健全鄉鎮信息化管理系統,導入全國最新的信息化數據庫,有助于維護鄉鎮農業經濟信息化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權威性;提升鄉鎮基層工作者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度以及應用水平,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信息化能力比賽以及專題培訓等途徑強化基層人員的信息化實操能力。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給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曙光,當前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時期,也是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豫東地區鄉鎮要緊抓時代機遇,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等,應積極推進鄉鎮農業農村的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針對鄉鎮農業經濟現階段發展面臨的機械化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失、信息化程度欠缺等諸多困境,通過采取提升科技水平、加大人才支持,提升扶持力度等措施逐個解決,持續改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為豫東地區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可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李洪濤.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應對策略[J].山西農經,2023(18):84-86.

[2]芮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投資與創業,2022,33(20):57-59.

[3]周升磊.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期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舉措[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08):146-148.

[4]史春輝.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路徑探析——以正寧縣為例[J].農家參謀,2022(20):54-56.

[5]劉曉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營銷界,2023(01):26-28.

[6]史德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應用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8):139-140.

[7]馬永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09):125-128.

[8]劉姿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應對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1):16-17.

[9]邢治中.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農家參謀,2022(23):125-127.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機遇鄉村振興
RCEP與房地產機遇
你的焦慮,也是你的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