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優化路徑分析

2023-02-07 10:42陳庭萱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陳庭萱(1997-),女,漢族,江蘇鎮江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

摘要: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微觀基礎,優化鄉村治理體系對于維護鄉村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組織建設不足、“三治融合”制度與機制有待完善的問題,因此,文章基于鄉村振興這一宏觀背景,結合我國鄉村治理過程中的問題,提出關于“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2-0019-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 文章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三治融合”的概念,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1],將“三治融合”治理體系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打破了以往鄉村治理方式單一的模式,也為我國今后的鄉村治理指明了發展方向。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作出了總體安排,并把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作為年度工作重點[2]。鄉村治理需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3]?!叭稳诤稀睂τ谌嫱七M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補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短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三治融合”體系的內涵

自治是鄉村治理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盵4]有學者認為,“中國農村村民自治是農村基層人民群眾自治,即村民通過村民自治組織依法參與村民利益相關的村內事務,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盵5]

德治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的第37次集體學習中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盵6]德治主要表現為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面,主動的德治指個人以普世的價值觀來引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需要每個人自覺地遵循道德準則,尊重他人權益,關心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在鄉村治理中被動的德治通過村規民約約束村民行為來完成,村民們共同遵守村規民約,以維護社會秩序和良好的村民關系。

法治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4]“三治融合”治理體系的法治是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的法治;是鄉村法律規范體系和鄉村法治實施、法治監督、法治保障體系不斷趨于完善的法治;是以自治為核心,以德治為重要補充的法治。

2? ?“三治融合”的內在關系

在新時代鄉村治理挑戰下,依靠一種治理方式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發揮“三治融合”組合功效,在激發自治基礎的內生動力的同時,使用剛柔并濟的外部規范,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1? ?自治與德治培育以人為本的治理意識

鄉村公共事務與人民群眾直接利益掛鉤,通過“三治融合”能協調鄉村主體間利益關系,緩解社會矛盾。在推進“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的過程中,“人”成為了解決治理問題的關鍵性因素,而有關于人的自治行為和德治規范也便成了鄉村治理的題中之義。

在以人為本治理觀念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我國自治實踐提供理論支撐,促使民主意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滲透到鄉村治理全過程。在村民自治具體實踐過程中,需要對民主參與行為加以規范。德治是約束鄉村治理主體行為的有效手段,是一種行為規范和自發形成的民間的社會秩序[7],它使人產生道德自律,遵守自治基本規則。在鄉村治理中常常以家訓族規、村規民約等形式出現于鄉村治理中,在區域內形成廣泛的認同感,產生集體向善效果,是規范村民行為,維護村莊秩序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德治所產生的良好社會風氣也會對村民產生反哺,促使村民道德素質提升。

2.2? ?自治與法治維護法治民主的治理秩序

在新時期鄉村治理中,民主自治不能脫離法律限制,需要構建相應法律法規維護我國民主治理秩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我國“三治融合”需要遵循法治規范,依法處理鄉村治理難題,維護村民參與治理秩序,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此外,法律所產生的不可違抗性,能夠有效規范鄉村治理權力,防止行政權力對自治空間的過度擠壓,確保鄉村治理的民主性與科學性。

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法治貫穿自治始終。在事前,法律法規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性質、活動主體、方式以及活動準則予以明晰,對自治可能出現的問題糾紛劃分界定;在事中,對公民參與鄉村治理矛盾進行及時反饋、協調處理,以解決我國鄉村自治實際難題;在事后,法治能對鄉村治理進行相應地監督,減少鄉村治理違法行為,維護“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

2.3? ?法治與德治形成剛柔并濟的治理規范

法治與德治是相互依賴的關系。一方面,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是對人更高層次的要求。法律對道德有促進和保障作用,通過立法可以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另一方面,德治為法治查缺補漏,在法治未涉足領域進行相應地補充,通過德治思想教育、社風鄉風宣傳等途徑,提升社會的公德素養,以維護“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

法治與德治各具優勢,相輔相成,是鄉村社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聯系,制定出剛柔并濟的治理制度,做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才能保障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平穩運行[8]。

3? ?“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面臨的問題

3.1? ?“三治融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鄉村治理主體以及村民對于“三治融合”的理解仍停留在政策文件中的原則性表述,缺乏對“三治”內部關系和協同機制的深刻理解,導致“三治融合”理論無法很好地指導鄉村治理體系的優化。此外,在具體的鄉村治理實踐中,很多地區對于“三治融合”內在邏輯、組織建設、參與主體、治理機制等方面缺乏細致研究,同時缺乏對實踐案例的深度解讀和挖掘,導致“三治融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3.2? ?“三治融合”組織建設不完善的問題

首先,一些基層黨組織和村級組織在組織架構上存在著職責交叉,導致治理效率低下。其次,人員素質不高。一些村干部的管理能力不足,對于“三治融合”理念和相關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不夠,導致治理工作落實困難。最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鶎狱h組織和村級組織之間、組織內部以及與村民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信息傳遞不及時、限制了工作的開展和效果的發揮。

3.3? ?“三治融合”獎勵監督機制不健全

“三治融合”治理主體間的協調機制與激勵機制難以發揮效力。部分鄉村地區獎勵機制不夠完善,很難發揮出預期的激勵促進作用。缺乏對村干部的有力監督制約機制。一些鄉村地區對村干部工作的監督制約機制缺位,村民難以發揮監督村干部工作的主體責任,導致村干部權力越位、權力缺位、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頻發。

4? ?“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優化路徑分析

4.1? ?提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能力

一是完善村民自治組織,提高自治水平。一方面要提高村民委員會的自主性。村民委員會應明確工作內容和職責,提升獨立治理能力,搭建交流平臺,及時反映村民訴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村干部的管理,建立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嚴格規范村干部行為,提升村干部用理論武裝頭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思想和行為上引導村干部提高自身能力,加強責任意識。

二是提升基層黨組織黨員素質,培養自我革命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不斷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盵9]要想優化“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就必須提升我國基層黨員素質,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作用??梢酝ㄟ^開展基層治理學習專項活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也可以通過國家“人才引進”和地方“儲備干部計劃”為鄉村治理注入動力,提升黨組織鄉村治理效能。

4.2? ?培養村民“主人翁”意識

村民作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實踐的主要參與對象,在鄉村自治中擔任重要角色,是我國基層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通過培養村民“主人翁”意識,能號召更多村民自主參與鄉村公共事務治理,積極表達利益訴求,直接解決治理難題。

其一,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宣傳作用。通過新聞媒體、電視廣播、網絡平臺等渠道,向村民普及鄉村自治的重要性和方法,宣傳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好處,提高村民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

其二,建立完備的鄉村治理制度。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村民參與鄉村自治的權利和義務,確保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建立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讓村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決策和管理。

其三,拓寬村民參與治理的渠道。開展村民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質和治理能力,讓村民了解鄉村事務,共同參與決策和管理。同時,暢通村民意見反饋渠道,鼓勵村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加強與村民的溝通和互動。

4.3? ?健全鄉村治理獎懲機制

德治需要制度條例予以規范,但制度不僅僅包含正向激勵,也包括懲罰機制構建。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推進“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優化,形成健康、有序的鄉村治理環境。

首先是要健全獎勵機制??梢越⒑萌撕檬略u選制度,定期評選出在鄉村治理中做出杰出貢獻的村民,給予獎勵和榮譽稱號。同時設立村民評議制度,通過村民投票評議,表彰鄉村治理中表現出色的村民。并對鄉村先進黨員干部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給予獎勵和表彰,調動村民自治的積極性,提高鄉村治理效能。

其次健全懲罰機制。通過建立村規民約違反行為清單的方式,明確違反行為及相應的懲罰措施。村民委員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對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進行投票表決,并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梢圆扇×P款、限制權益、限制參與村民自治等方式,根據違反行為的嚴重程度進行相應的懲罰。

簡言之,健全村規民約鄉村治理獎懲機制需要綜合考慮獎勵、懲罰兩個方面,確保制度的科學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從而形成健康、有序的鄉村治理環境。

4.4? ?強化農民群眾法治意識

基層社會治理需要良法善治,要想優化“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就必須強化鄉村法治思維,改變鄉村治理過程中“幫親不幫理”的行為,轉變村民“信訪不信法”的治理態度。

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通過開展法律知識講座、送“法”下鄉、排演法律小品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知曉法律的適用范圍和法律保護的渠道。此外,還可以建立村級法律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解答他們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引導他們依法維權。

鄉村治理工作人員也需要加強法治意識的培養和提高??赏ㄟ^參加培訓班、研討會等活動,不斷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律法規的適用范圍和執行的要求,面對鄉村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人情”誘惑,時刻牢記法律紅線。同時,要加強與法律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法律監督機制,確保鄉村治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 ?結束語

我國“三治融合”鄉村治理實踐是以村民自治為基,依法治理為本,道德治理為輔方式參與我國公共事務管理,形成黨建引領、社會調節和村民參與社會共治局面?!叭稳诤稀编l村治理體系的應用推廣有助于完善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民主化進程;進一步夯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方針,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素養;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培養崇德向善良好社會風氣;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構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 2022-10-17(3).

[5]丁元竹.構建中國特色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實踐、理論和政策邏輯[J].行政管理改革, 2021(11): 29-44.

[6]習近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6-12-11(1).

[7]馬戎.罪與孽:中國的“法治”與“德治”概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1999(03): 30-37+158.

[8]喬惠波.德治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及其實現路徑研究[J].求實,2018(04):88-97+112.

[9]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猜你喜歡
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鄉村振興
以“三治融合”創新鄉村治理
“三治融合”視域下城市社區公共空間的構建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三治融合”創新優化基層治理
國內關于鄉村治理理論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