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制約因素與紓困之策

2023-02-10 21:50施南奇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輔導員學術政治

施南奇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514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也隨之進入“提質培優”的新階段,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和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的出臺,在崗位職責、人員配備和聘用形式等關鍵方面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作出了新的明確要求,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不清、人員配備不足和聘用形式不一等不利局面,高校輔導員的整體規模和在校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和保障,且由于《規定》中對于輔導員生師比有著1:200 的明確比例要求,使得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在近幾年迅速“擴充”,隊伍的規?;贻p化、程度也得到大大提高。而與此同時,面對重要且繁雜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輔導員職業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提升顯得更為重要而緊迫,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和阻力,其中,科研“短板”即當前高校輔導員亟待破解的一個現實難題,高校輔導員的“科研之路”面臨著比專任教師更為嚴峻的困難與挑戰。

一、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價值闡釋

(一)高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必行之策

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直接關系到高?!芭囵B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進入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輔導員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培養和提升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以增強其理論知識素養和實踐工作能力,是高校實現圍繞、關照和服務學生,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的“先手棋”。

(二)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必由之舉

職業是個人所從事的服務于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活動具有社會性、長期性、專門性和公認性等諸多特征。但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特征相對模糊,社會普遍認知認為輔導員是一個“從業”周期短、專業性要求低、人員流動性大的事務性崗位,盡管近年來,國家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中一再強調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重要性緊迫性,但這一情況依舊沒有得到徹底轉變。要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必須秉承科學化理念,增強輔導員按照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技能標準開展工作的意識和能力,而科研能力的高低即是判斷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輔導員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必經之路

《規定》中對于高校輔導員開展科研活動有著明確規定,其中第九條“理論與實踐研究”要求高校輔導員應“努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參加相關學科領域學術交流活動,參與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研究?!保?]同樣,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對于初、中、高級輔導員的認定中也明確將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題的申報、學術論文的發表以及學術活動的參加作為輔導員考核的標準項目之一。再者,參與高層次科研課題研究、發表高水平原創性學術論文或學術專著依然是高校輔導員職稱評定中“代表性成果”的重要來源。提升科研能力已然成為輔導員個人職業生涯實現自我發展和突破的必經關口。

二、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制約因素

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其他高校研究者所不可替代的天然優勢,那就是作為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的一線工作者,輔導員與學生的交往共同構成了真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輔導員可以直接了解學生的特性、困難與需求,能夠及時清晰地感知研究問題的所在以及獲取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主體,針對研究問題所采取的方法嘗試,輔導員能夠直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形成較為實際的研究知識和教育理論[2]28-32。但長期以來,這一優勢條件并未在輔導員科研實踐得以充分展現,甚至常常被一些潛在的制約因素所“湮沒”,具體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職業現實與認知因素

開展科研活動是以研究者的意愿、興趣、耐心和自由性來探索學術未知領域,進行知識的提煉和創新,這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繁重且瑣碎,使得其在科研方面相比專任教師,存在更為嚴重的“時間焦慮”,工作碎片化狀態導致輔導員幾乎不可能長時間、深度地投入科研探索,“趕時間”“擠時間”“等時間”成為輔導員科研活動的常態。此外,輔導員隊伍整體職業認同感不高,一些輔導員自認為職業地位低、“上升渠道”窄,工作事務性強,體現不出能力水平,甚至一些年輕輔導員將輔導員崗位視作一個“曲線救國”的職業“跳板”,在入職之初就計劃著轉崗或離職,這一情況在博士輔導員群體中表現尤為突出[3]75-79。職業認同感薄弱勢必導致輔導員在從事與本職工作相關學科的研究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愿意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上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二)學科背景與要求因素

學科背景與研究需要不對口是輔導員科研必須克服的一道難關。輔導員工作職責涉及學生日常管理、班團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危機處理、就業指導等多方面,這使得輔導員與專任教師相比需要具備更為全面綜合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目前高校對于輔導員的學科和知識背景口徑要求較寬松,在選聘輔導員過程中往往注重政治素養、組織與管理、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考察,而忽視對學科知識儲備和科研學術能力的綜合評判,而在后續的崗位培訓和職業發展過程中又缺乏科學有效的科研能力培育規劃,導致輔導員的知識結構與職業要求“錯位矛盾”始終得不到有效緩解,以至輔導員科研能力“先天不足,后天失養”的狀況成為常態。

(三)學術生態與制度因素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愈發重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進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與學校各級黨委、學工、宣傳等部門領導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相比,受到學科背景、知識儲備、學歷層次、職級職稱、學術經驗和科研資源以及學術認識度等諸多因素影響,輔導員在科研生態位競爭中大都處于劣勢,具體體現在高層次課題申報和高水平論文的發展等方面。此外,長期以來高校對于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認知和政策支持不夠,過度專注于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也是導致在高校學術生態中輔導員科研合法性地位日漸式微,輔導員隊伍科研氛圍不濃、培育機制欠缺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紓困之策

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諸多外部客觀因素與輔導員個體主觀因素的共同作用與相互促進。當前,高校輔導員“做科研”確實亟須向學術生態要“空間”、要“地位”,向制度環境要“資源”、要“平臺”,但學術生態或制度環境等外部客觀因素的改善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渡和適配過程。立足眼前,要切實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還應從“人”的內部因素著手,發揮輔導員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喚醒輔導員的科研自覺,以“內因”促動“外因”,從而扭轉當前輔導員群體科研成果有“數量”乏“質量”,有“高原”無“高峰”,看似“繁榮”實則“空洞”的不利局面。

(一)強化學術意識,提升理論學習能力

“實踐業務能力有余,而理論知識水平不足”是對專職輔導員的社會評價之一,甚至一些人對輔導員職業是否需要或應當“做科研”心存質疑。實則不然,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是高校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能之一,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參加相關學科領域學術交流活動和相關課題或項目研究是輔導員的“職業權利”,科研活動絕不是輔導員在本職工作之外的“個人”行為,而是輔導員工作職責的現實要求,輔導員應自信坦蕩地“做科研”。與此同時,由于輔導員崗位業務性實踐性突出,因此,輔導員自身要科學把握工作實踐與科學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既不能使二者“脫節”,將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相“割裂”,亦不能無視二者“邊界”,將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劃“等號”,厘清二者之間的合理“距離”,這需要輔導員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強化學術意識,實現由“實踐型”向“實踐研究型”的蛻變。

(二)突出問題導向,提升成果轉化能力

問題是推進科研活動的源動力。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大學生學情的不斷變化,輔導員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新問題新挑戰,需要輔導員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提煉方法,運用新思維和新方法來應對和處理紛繁復雜的學生事務,將育人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4]78-81。一是學會從具體工作中探尋內在本質和規律。輔導員從事一線學生工作,是大學生各類需求和問題的知情者和解決者,理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研究的“不二人選”,輔導員要做到勤于觀察和思考、善于發現和總結學生外在行為表象下的特征、本質和規律,做到工作與科研的深度統一。二是學會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處理。學術理論不是“空中樓閣”,“求真”“創新”是科學精神的不變內核。輔導員從事科研活動必須以“滿足學生需求、解決學生問題,更好地服務學生工作”為根本指向,做到學術照映現實、理論指導工作,如此,輔導員“做科研”方才有后勁、能創新。

(三)增強職業認同,提升專業發展能力

職業化專業化是一份工作獲得社會地位和話語權的必然選擇。輔導員兼具“教師”和“管理者”雙重職業身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作為一項科學性、持續性的系統工程,發展視角不能僅局限于眼前的具體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疼醫腳,要從問題的根本處著手[5]84-91。一是要增強輔導員職業認同。不僅要讓輔導員職業在高校中“立的穩”,更要“站的久”,使更多人樂于將輔導員職業當作終身事業去投入時間和精力,從而能夠“沉下身子”“靜下性子”去學習和鉆研與其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繼而產出豐碩的科研“果實”。二是要強化專業意識,提升學科知識水平。沒有專門的學科知識體系,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就無從談起,從目前看,輔導員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但從工作職責看,輔導員需要有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危機處理、就業指導等多學科綜合性的知識儲備,但由于學科背景復雜,大多缺少相關專業基礎,輔導員只能在“后天”工作中去不斷彌補和提高,而從事與自身工作相關的科研活動即是輔導員提高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最優途徑。

(四)提高科研素養,提升研究實踐能力

學術是一項專門、系統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技術活”。良好的科研素養是輔導員提升科研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前提和保障。一是要明確研究方向。如前所述,輔導員工作條線多、內容雜,且因為諸多原因導致輔導員工作條線或所在學院常常發生變動,工作內容也隨之不斷變化,這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輔導員科研的“專一性”和“專注度”。一些科研經驗不足的輔導員常常出現“研究方向跟著工作內容走”的被動情況,使得研究過程難以持續,研究程度難以深入,這就需要輔導員自身提高科研素養,善于尋找工作內容與研究興趣的“重合地帶”,較早明確并堅持既有的研究方向。二是要拓寬研究渠道。隨著國家對高校思政工作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輔導員的科研資源和平臺有了顯著的改善,輔導員應抓住這一“利好”形勢,積極申請高層次的科研課題,發表高質量的學術文章,有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大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輔導員專項課題的傾斜力度,對于輔導員立項課題或發表文章給予更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鼓勵更多年輕輔導員攻讀輔導員專項計劃或思政相關學科博士學位,真正讓輔導員“做科研”有抓手有空間有條件。

(五)凝聚思想合力,提升團隊協同能力

“單打獨斗”的科研活動難以取得持續性的良好效果,長期高效的科研活動需要良好的學術生態“加持”,輔導員群體應加強相互之間的科研交流與合作,共同尋找學工與科研的“最大公約數”。一方面,輔導員工作職責繁多,學科背景多樣,研究涉及的理論知識涵蓋面廣泛,這為輔導員構建科研共同體,組建高水平學工科研團隊提供了客觀條件。按照“同向互促、多向互補”的原則,有相同或類似學科和知識背景的輔導員可以共同專注于同一領域,開展深入研究,不同學科或知識背景的輔導員可以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相互補充相互啟發,協同完成研究目標[6]108-111。二是開展類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科研活動,促進輔導員群體的學術對話和科研互動。如以各類各級思政科研課題為抓手,支持輔導員組建多樣化的科研團隊,孵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積極開展常態化的“輔導員科研沙龍”,讓科研能力突出的輔導員“現身說法”,分享學術經驗;建立“傳幫帶”制度,扶持研究型輔導員成立以科研為主題的輔導員工作室,做到以研促學、以學促踐。

猜你喜歡
輔導員學術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學術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