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國際化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2023-02-10 21:50姜志祥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際化辦學國家

姜志祥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8)

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是國家建設、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服務于政府的行政和(社會)經濟利益,并成為發展的必要維度。在新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體系呈現出國際化的傾向,2017年9月20日,《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教研函〔2017〕2 號)文件中將137 所高等院校列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也就是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旨在培養出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優質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建設和發展。隨后,各個省市也先后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高等教育國際化日益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關切。為了有效促進我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了解國際化的基本內涵、先決條件及國際經驗顯得十分必要。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

(一)何為國際化

“國際化”一詞涵蓋了不同的事物,并且包含了不同的層面,并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體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定義各不相同,具體定義取決于利益相關者群體,如政府、私營部門、機構、教師和學生等。不同視角下,高等教育國際化具有不同的內涵,這些不同的觀點直接影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方法。加拿大學者簡·奈特指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將國際和跨文化層面的內容融入教學、研究和服務的一種行為。[1]這一界定在學界廣為接受,這一界定強調高等教育國際化發揮功能的三個重要層面:教學、研究和服務。國際化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組孤立的活動。國際化包含國際和跨文化兩個層面,國際化的開展和實現不僅要面向一個特定的國家或民族,更要擴展到一個國家內的不同文化或民族群體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奈特在后來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了對于國際化的界定,通過綜合考慮政策、資金以及國家行政部門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層面的重要影響指出,將國際、跨文化或全球層面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職能。這一定義更為通用,可以被推廣運用到不同教育背景的國家之中,但這一定義并沒有說明教育國際化的原因、收益、成果、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等。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原因

當前,教育國際化趨勢已日益明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必須從不同層面思考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政府如何通過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大學如何制定自己的發展策略,促進其研究和教學的國際化?國際化是在多元文化碰撞過程中促進教育發展的有效方案嗎?為什么一個國家或高等教育機構認為國際化是根本?什么原因促使國家愿意支持教育國際化行動?事實上,這些問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高等教育國際化背后有許多不同的原因,并且這些原因也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而且這些原因和發展動力彼此緊密相連,尤其是當它們根據不同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利益而變化時它們要么互補、要么相互矛盾。此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原因也會因國家本身的發展需求而有所不同。

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動機進行考察是一項有意義而復雜的任務,但為了簡潔起見,可以將國際化原因簡要分為四類:政治原因、經濟原因、學術發展需要和社會文化發展需要。政治原因在國家中常常被認為比高等教育學校機構層面更能發揮重要作用。經濟原因在全球發達國家的重要性和相關性當前處于日益增加的趨勢。提高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具備高技能水平和知識豐富的優質勞動力,并投資于現實中的實踐應用。學術發展方面的原因直接與加強教學和學習過程以及在研究和學術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相掛鉤。鑒于全球化的潛在影響,社會文化方面的原因在教育國際化中的推動力量也正在發生變化。傳統上,高等教育是文化傳承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當今的全球化經濟、信息和通信系統的迅猛發展使得社會文化交融和互通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事實上,這四方面的原因并不完全互斥或排他。個人、機構或國家的動機作為一系列復雜多變的原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和發展中的優先順序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人力資源開發、戰略聯盟、商業貿易、國家建設、文化認同、公民意識發展、國家安全、技術援助、和平與相互了解等等,都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有學者認為,國際合作協議、學術的流動性、國際獎學金、技術和經濟發展、國際課程研究、文化價值觀、歷史和政治背景等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最重要原因。[2]從美國教育學學者漢斯·德·維特(Hans de Wit)教授的觀點來看,國家建設和發展定位,國家間發展合作、技術援助,國家和地區文化認同以及國家標準改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國家層面原因的主要表現。[3]他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原因概括為以下幾方面:學生和教師的交流需要、教學和科學研究合作的需要、學術標準和質量評估的需要,研究項目等相互合作與發展援助的需要,國際課程開發的需要、促進國際及跨文化理解的需要、促使國際招生多元化的需要。

綜合來看,高等教育國際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一般而言,不同利益相關者提出的國際化原因會有所差異;(2)在同一類利益相關者團體內部,個體所提出的國際化發展理由也可能有所不同;(3)國際化發展原因的優先級別可能會隨時間而有所改變,并可能因國家和地區而異;(4)在大多數情況下,教育國際化發展理由比國際化的內在動機更加明確。

(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先決條件

高等教育國際化涉及兩個關鍵詞“高等教育”和“國際化”,“高等教育”歸根到底離不開教育發展的一般要求,“國際化”則是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為教育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導向。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并不意味著高等教育單純地追求國際化這一目標,而是要堅守一定的條件。

具體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堅守以下先決條件;(1)各國盡管有文化、地理和區域政策等差異,但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最終服務對象都是人本身;(2)在國際化過程中要鼓勵各國之間文化的相互尊重、賞識和共同發展;(3)要在國際化過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4)需要明確,在國際化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來自全球的挑戰;(5)在處理文化沖突等事宜時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6)持開放的心態,借鑒區域和國際相關項目的經驗,并勇于承擔項目執行的相關責任,促進項目有效執行。在此基礎上,在教育活動和教育計劃方面更加寬容,加強國際合作,以共同創造更多的科學知識和多元文化。盡管今天的教育國際化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基于對以上先決條件的堅守,同時注意采用溝通技巧、理性思考、創造性思維、積極參與、集體行動、相互寬容、接受批評等一系列科學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方法,那么高等教育國際化將會更加容易取得成效、獲得成功。

二、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全球化視野下,各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都存在一定不同,對我國而言,高等教育在長期發展變化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模式,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仍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表現在辦學理念、文化價值及教育資源、教育模式等層面,不利于其國際化進程的順利推進,也阻礙其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國際化沖擊高等教育辦學理念,課程體系中國際化元素融入不深

經過長期發展實踐,我國高等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特有的教育模式,其中也蘊含著中國特色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定位,然而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下,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必然,由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特有的體系和目標追求,其教育理念已形成對我國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以傳統辦學理念為支撐和導向,我國高等教育既無法實現國際化的順利轉型,也無法提升其國際化辦學質量。一項針對國內40 所一流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一流大學本科教育在國際化進程中仍存在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定位同質化和模糊化問題,例如,在規定國際化人才規格時,鄭州大學等16所高校將國際化人才定位于具有國際視野、華南理工大學等9所大學用“全球視野”這一關鍵詞模糊了國際化人才培養規格,同時,還存在本科教育國際化活動實施形式化問題。[4]此類問題的存在表明部分高校尚未真正踐行國際化辦學理念,在目標定位、課程設置及教育體系規劃等層面仍缺乏必要的國際化元素,國際化與高等教育融合不深,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國際化發展的阻礙因素。

(二)國際化深入發展沖擊文化價值,高等教育話語影響力不足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會嚴重沖擊國內高等教育的文化價值,西方國家教育理念、文化觀念及價值觀等的快速傳播及廣泛影響,不僅會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政策發展秩序和文化價值選擇,也不利于國內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影響和有效引領,然而在國際化推進過程中,由于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的不足、中華文化自信的缺失等多重因素影響,高等教育中華文化底蘊尚未實現深化,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容易出現缺乏中華特色的問題,從而導致高等教育國際化無法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另一方面,長期以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模式和體系多由西方國家主導,由于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話語影響力相對不足,表現在其話語內容、表達方式及傳播途徑等多方面,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便缺乏堅實的根基和保障,也無法取得應有的發展成效。

(三)國際化沖擊高等教育資源,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相對落后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如無法與國外高等教育機構形成密切的合作,自身教育資源便會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自身教育模式的落后及創新意識的不足,高等教育國際化便既無法契合時代背景,也無法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還面臨在教育資源挖掘與整合過程中的阻礙,再加上跨境高等教育合作中線下留學的影響,也無法在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實現有效創新和保障,基于此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仍難以順利推進,其教育質量也難以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合作伙伴的限制,導致國際化發展范圍受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支撐下教育合作模式創新的滯后性、教育合作模式創新動力的不足等,也限制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創新水平,不利于其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應對策略

為有效應對各類挑戰,我國教育部門、高校及社會應協同合作,在共商、共建、共創中分析各類挑戰出現的原因,結合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實際,參考高等教育發達國家在國際化進程中的做法和經驗,以轉變辦學理念、重視文化自覺、深化資源優勢互補等為主要方向和具體策略,在充分實踐中有效應對各類挑戰,也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水平。

(一)轉變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結合國家戰略優化課程體系

辦學理念決定著高校的教育實踐,也影響著其教育的質量和總體發展水平,為有效應對當前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化發展下的沖擊,應積極轉變高等教育辦學理念,重視國際化轉向,同時結合國家戰略及教育政策不斷調整優化課程體系,以更有效地支撐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為轉變高等教育辦學理念,高校及國家都應做出努力,立足當前高等教育的辦學實際,深入分析國際化發展帶來的沖擊和調整,重視開放辦學。為此,國家應積極調整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政策,力求以時代背景和國際化趨勢為導向,提升政策的適應性,也從宏觀層面把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同時,高等教育機構也應深入分析國際化趨勢,結合國家政策及創新意識,改變傳統的辦學理念,重視開放辦學、突出辦學特色,并強調對機構內教育者的培訓,引領教育者自上而下地開展學習研究,促使其自覺找尋創新方向,重視教育的國際化轉向,進而在整體范圍內實現辦學理念的有效創新。為建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適應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并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際,高校應深入分析國家政策與教育發展之間的聯系,從中明確應對挑戰及創新實踐的發展機遇,借助國家政策的便利條件有針對性地優化課程體系,既提升課程體系與時代背景、國際化實踐的契合性,又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創造便利條件,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撐。[5]例如,對中醫藥類高等教育而言,其在推進國際化轉型發展過程中,便應積極學習國外大學科學的教育理念,立足自身中醫藥教育實際,開放辦學,并立足“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醫藥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的國際化,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實際和人才培養需求為主要參考,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以此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又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提升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從而實現更高水平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6]

(二)重視中華文化自覺,加強我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影響力

教育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而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是教育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力量,[7]所以為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快速發展帶來的文化沖擊和挑戰,應重視文化自覺培育,在國際化進程中持續深化中華文化底蘊,從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中加強高等教育國際話語影響力,從而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水平。一方面,高校及相關部門應意識到高等教育國際化應是民族化基礎上的國際化,要重視中華文化在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融入與深化,將教育體系規劃、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等置于中華文化發展框架之下,通過優化調整和創新實踐促使高等教育國際化扎根中華文化,在求同存異中凸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共同價值遵循。[8]為此,應宏觀分析、科學把控我國高等教育現有的成效及在國際化進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資源,有選擇地整合創新文化融入,結合特有的教育模式和創新實踐,持續深化中華文化自信、培育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自覺,以此保持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特色。另一方面,還需以文化自覺為基礎,拓展中華文化傳播渠道,結合高等教育國際化中中國特色的傳播,創新教育話語體系,在深化高等教育話語中華底蘊的同時提升國際影響力,助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高質量發展。高校及教育部門應持續深化國際化合作交流,結合現有國際化發展趨勢和時代背景要求,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國際期刊或新興媒體類的教育話語傳播渠道,同時強調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創新,在話語內容選擇、表達方式設計及傳播渠道拓展的綜合進程中提升話語影響力,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道路。[9]

(三)深化留學資源優勢互補,創新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

在強化文化自覺、提升話語影響力的基礎上,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還離不開與國外高等教育的密切協作,只有在世界范圍內實現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并以時代背景為導向結合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實際,在多元合作中共同創新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國際化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才能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進步。首先,我國應積極尋求與國際高等教育合作伙伴之間的協作,通過合作交流和深入協作拓展留學教育資源,為貢獻自身在國際化趨勢中的力量提供便利條件。我國應立足自身高等教育發展實際,不斷優化國際化發展頂層設計,結合國家相關戰略及教育部門指導規劃的幫助,開展區域間協作交流,既在全球范圍內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資金來源,又密切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高等教育的合作,推動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國際化發展和全球性進步,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推進奠定堅實基礎。其次,立足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資源,應樹立創新意識,自覺主動地創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并結合世界各國的協作與交流,探索具有發展優勢和實踐可能性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保障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順利推進。高校應順應時代新背景,優化海外人才引進機制,不斷優化國際化教育隊伍建設,持續深化國際高等教育交流和協作互動,引領教育模式的有效創新,促進高等教育朝著國際化的方向不斷前進。此外,在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中,還應關注全球性的疫情影響,探索在線教育平臺和數字化教育模式,支撐跨境教育在疫情影響下的高質量發展,助力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有效推進。[10]

猜你喜歡
國際化辦學國家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