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根源抗戰期間關于邊疆土司的往來電函輯注

2023-02-11 09:13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滇西土司

陳 述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芒市 678400)

民國十九年(1930 年)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已經明令廢除土司“封委承襲”制度,改土歸流有序推進,土司制度面臨著被最終徹底廢除的境地。怒江以西地區淪陷后,滇邊土司對日抗戰態度不一:有附敵者,有擁護中央者,也有騎墻觀望者。鑒于此,以云貴監察使身份扶病西征的李根源認為:“雖在正義暴力搏斗之際,人心向背,自有權衡。然而非事先感之以義,給之以恩,則后來之事有不可知者?!备螞r“敵人偵諜四出,百端迷惑……”故而,“若不及時示以殊恩,發其忠義,誠恐被敵利誘、威脅,宣慰、宣撫之道非可緩也?!卑l動土司,組建武裝,將其改造成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人、財、物上的予以全力支持,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養溪、雪生;號曲石,別署高黎貢山人。云南騰沖人,生于德宏州梁河縣九保鄉。近代名士、中國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1904 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先后畢業于振武學堂與士官學校。1909 年畢業回滇,任云南陸軍講武堂監督兼步兵科教官,后升任總辦,與此時求學講武堂的朱德有師生之誼。因其正派剛直,德高望重,在國民黨中素有“李國老”的尊稱。1939 年應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好友于右任力請,出任云貴監察使,并擔任騰沖益群中學董事會董事長。1942 年5 月24 日,李根源從昆明啟程,5月28 日到達保山。6 月2 日,李根源的駐地由臥佛寺遷往龍王塘。6 月7 日,李根源主持在保山縣(今保山市隆陽區)金雞小學文昌宮召開的軍民動員大會。會上慷慨陳詞,大聲疾呼:“云南已成戰區,滇西即是前線!” “全國甚至全世界都重視云南的國防地位,更注重滇西抗戰的前途”,“雖毀家紓難,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會后發表了《告滇西父老書》。7 月3 日,李根源離開板橋前往大理,出任剛成立的“軍事委員會滇西戰時工作干部訓練團”副團長,并譜寫團歌“仇比洱海深,意志比蒼山高。滇西青年奮起,雪恥救國責在雙肩,團結一致,勇敢向前,哪怕血染千里滇緬”, 指導培養抗戰軍事人才。

一、李根源報告撫慰滇西土司情形書

委員長鈞鑒:

謹呈者,根源奉命西來,協助宋總司令穩定防務,已經三月,相與協同,所辦之事以及所見所知,可報告者約有數端,茲條列如右,敬請鈞覽。

一、新委騰沖縣長張問德[1],受任之后,即于七月二日在瓦甸[2]辦公,十日移往界頭,地方士紳劉楚湘[3]等數十人,隨同師部、縣府,不避艱危,共同匡濟,集中騰沖物力、人力于西北隅,發動全民,為將來進取之基。

二、預備二師顧葆裕,紀律嚴明,屢殲敵寇,頗收軍民合作之效。今其隊伍已分出一部,由副師長洪行率領,開入南甸、干崖各土司境,將敵人自八莫、密支那通騰沖之路切斷。

三、在籍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趙寶賢,騰變之后,墨經從戎,與騰沖壯勇之青年,追隨預備二師,奮勇殺敵,予敵重創。

四、龍陵陷后,縣政混亂。軍隊奉令撤至潞江東岸。故中將朱旭之子嘉錫,請纓游擊。龍主席委以游擊支隊長[4]名義,宋總司令派加強連一連同行,并給子彈等件。嘉錫率金學全等百十人冒險渡江,深人至平戛[5]、象達等地,組織民眾,從事游擊。惟槍支僅三、四十桿,將來恐不能支,然嘉錫等之義勇,誠非易得矣!

五、迤西[6]本富庶之區,舊米存積甚多,足敷應用。今年雨水調勻,即可豐收。以保山一縣而論,足供二十師入而有余。

六、騰越、龍陵舊屬士司,有干崖[7]宣撫司刀保圖、南甸[8]宣撫司龔綬、隴川宣撫司多永安、潞江[9]安撫司線光天、已革盞達[10]副宣撫司思鴻升、 戶撒長官司賴奉先、臘撒[11]長官司蓋炳銓,均表示忠誠,服從抗戰。芒市安撫司代辦方克光、遮放副宣撫司多英培、猛卯[12]安撫司代辦方克勝、猛板[13]土千總蔣廣發,深陷敵中。據猛板蔣廣發親戚來言:廣發守義不屈,曾與敵人數次作戰,殲敵不少,至今敵人尚不敢入其境界。猛卯方克勝近消息已通,與洪副師長有信,輸誠請援;芒市方克光亦密約朱嘉錫會面,請嘉錫往救。三人者雖為敵困,不能自拔,而其不肯昧義從逆之心,已屬昭然。其中,干崖刀保圖尤為難得,首先組織義軍,拒絕敵寇;潞江線光天自惠通橋陷落,即密具形勢,募勇過江,請國軍西渡,已則奮勇固守新城,及新城陷落,退至大塘子,組織司署臨時辦事處,協助作戰,其義勇亦屬可嘉。此騰、永、龍十一家土司之情狀也。

七、保山、云龍所屬潞江上游六土司,六庫土千總段浩、魯掌土千總茶光周、等梗[14]土千總段承鉞、老窩土司段承功、卯照[15]土千總段根華、練地[16]土目楊光炯,均屬親身或派子侄至大理輸誠效力,意極誠篤。

八、鎮康、順寧[17]所轄之土司,灣甸土知州景壽莊,已來輸誠,愿抗敵寇;耿馬宣撫司罕富廷、孟定土知府罕萬賢、猛角董[18]土司罕富民,均由三十九師師長官全斌、騎兵團團長楊布帶至大理傾誠效命,已令其到昆明請見龍主席[19],陳述一切。

九、以上二十家土司,人口總計在百萬以上,既來輸誠效命,為爭取抗戰力量計,應予組織編制?,F宋總司令分別給予自衛支隊長、大隊長等名義,發給委令、印記,著其集合民眾,從事組訓。惟軍械缺乏,是所憾耳。至于各土同之世襲關系及行政上之系統,仍如舊。 與以上所陳軍事上設施,并無關涉,合并陳明。

十、前英緬所屬邦弄[20]頭目馬美廷,托楊文炳[21]前來輸誠,現在其地已淪落。曾云將來俟機會愿殲敵寇,舉土來歸。

十一、順寧、瀾滄、雙江所屬班洪土司胡忠華,及猛猛[22]、孟連、來毛山[23]等土目,均輾轉托人前來輸誠,現擬遴選人員接治之。

十二、尹專員明德于八月十一日奉命啟行,業已到達騰沖,向南、干、盞各土司地進發。

總上所陳可知,當正義暴力搏斗之際,人心向背,自有權衡。然非事先感之以義,給之以恩,則后事之來,有不可知者。目今敵軍壓境,人心易感,而各土司同仇敵愾,群來請命,數百年懷柔撫綏之德,效忠明恥之教,事效已見。然敵人偵諜四出,百端煽惑,若不及時體其來意,示以殊恩,發其忠義,誠恐被敵利誘、威脅,則心志稍移,凝結無術,然則宣慰、宣撫之道非可緩也。騰沖既陷,久住其地之前緬太子莽達喇疆括[24],為敵劫至芒市。今緬太子甘為敵用與否?不可知,然懲前毖后,益知各土司之勞來輔翼,誠非普通設施所可奏效矣!

計云南所屬之土司,上自蘭坪、云龍,下至開化[25]、廣南,大小近百十家,地沿二千余里,人口三、四百萬,多為白夷[26]種族,與緬甸、暹羅[27]之白夷,婚姻相通,慶吊來往,休戚相關。合計其族之在里社、瀾滄、潞[28]、龍[29]、大金沙[30]諸流城上下游者,不下千余萬人。自元明迄今,歷年數百,其為勢根深盤固。當此時局,焉可置而不用,倘能施以招徠,待以平等,遇以惠愛,一革昔日苛索貪虐之政,由此推行,普及緬疆,將來大軍一出,收復緬甸,事屬可企。然則今日所已布置者,僅滇西一隅而已。若能推廣而至迤西,漸及緬、暹,則將來收效之宏,自不待言。鈞座洞矚機先,勝算在握,用敢貢其涓埃,以益崇深。是否有當?伏候衡裁。專肅上達,虔請鈞安!

李根源敬呈

民國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注:

[1] 張問德(1881 一1957),字崇仁,云南騰沖城人。曾任省府秘書,龍云私人秘書。1942 年夏,騰沖淪陷,張問德臨危受命出任“縣已不縣”的騰沖縣長,獲“抗日縣長”之譽。發表當世名檄—《答田島書》,痛斥日寇戰爭罪行并表達騰沖人民抗戰決心。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陳誠譽為“全國淪陷區五百多個縣縣長之人杰楷?!?,被蔣介石譽為“富有正氣的讀書人”。

[2] 位于今云南省騰沖市界頭鎮永安村。

[3] 劉楚湘(1886-1952),字夢澤,號適齋,云南省騰沖縣人。1942 年6 月5 日,在預備第2 師副師長洪行主持下,于曲石江苴成立了騰沖縣臨時縣務委員會代行縣務,劉楚湘任主任委員,后任第11 集團軍高參。

洪行(1900—1944),湖南寧鄉人。湖南講武堂第一期,時任預備二師副師長,騰沖淪陷后即挺進騰北騰南開展游擊戰,戰果頗豐。張問德詩贊:“日寇通緝洪胡子,洪行夜夜殺敵人”,李根源詩贊:“勐武絲瓜坪,洪行指揮部。一杯酌將軍,須眉恍如故”,日軍戰報資料稱其為“中國戰神?!?/p>

[4]朱嘉錫時任昆明行營龍潞游擊支隊支隊長。

[5]位于今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

[6]清雍正八年(1730)置迤西道,云南省先后設6 個道。道是省以下,府、直隸州、直隸廳以上的一個行政單位。民國初期裁撤道級行政區劃,但三迤的稱呼卻沿襲下來。至清末,迤西道領府五:大理、楚雄、順寧、麗江、永昌。直隸廳三:景東、蒙化、永北。治騰越廳。

[7]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新城鄉。

[8]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遮島鎮。

[9]治所位于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

[10]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西北蓮花山。

[11]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臘撒村芒東寨子,地處戶撒鄉南邊,該村距戶撒鄉政府所在地13 公里,距隴川縣縣城38 公里。

[12]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勐卯鎮。

[13]治所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山鄉官寨,后遷往勐戛鎮芒牛壩,猛板今寫作勐板。

[14]治所位于今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魯掌鎮登埂村,地處魯掌鎮南邊,距魯掌鎮政府所在地27 公里。

[15]治所位于今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大興地鎮卯照村,地處大興地鎮西北邊,距大興地鎮政府所在地15.5公里。

[16]治所位于今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大練地村,距上江鎮政府所在地12 公里,距瀘水市城區10 公里。

[17]治所位于今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

[18]治所位于今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董鎮。

[19]指時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龍云(1884—1962),彝名納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時期滇軍高級將領。

[20]英文記作Pang long。治所位于今緬甸佤邦邦隆,又名班弄。清朝回民杜文秀起義失敗后,云南回族大規模南遷入緬定居于此地。

[21]楊文炳(1897—1950) 字虎臣,乳名應和,為果敢土司楊春榮的長子,1929年承襲土司職位。1942年9月,為加強果敢抗日自衛隊的建設,征得中國遠征軍總部的同意,楊文炳選派了14 名果敢青年,赴中國滇西大理“軍事委員會滇西戰時工作干部訓練團”接受軍政訓練,歷時8 個月。學成后返回果敢,成為果敢抗日隊伍自衛隊的骨干力量。

[22]指猛猛巡檢司土巡檢罕氏土司所在地,治所今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

[23]孟連長官司八頭目之一。

[24]“莽噠喇”,意為“有道德”、“疆括”為其名。英政府侵占緬甸后,疆括抗英失敗于1890 年流落到滇西。在騰越期間,曾兩次會見過李根源先生。李根源先生以詩相贈:“緬甸流亡五十秋,漂流王子白盈頭,勸君奮發無忘恥,不見夫差復國仇”。疆括每讀詩時流淚表示:在中國的支持下,將盡最大努力復國。疆括因騰沖天冷,年邁多病,一年后,即回南甸居住。1942 年5 月,日寇侵占滇西,芒市、騰沖、梁河等地相繼淪陷。疆括一家避居南甸為日方憲兵探悉,命芒市土司代辦——方克光于1942 年舊歷五月初六,請其到芒市治病為名,誘至芒市。到芒市后,日軍妄圖利用疆括至緬甸充當傀儡,遭疆括強硬拒絕。將其軟禁于芒市附近的法帕。由芒市土司撥給他三幢小竹樓,每月供給食米。1944 年5 月15 日,莽答喇疆括在芒市法帕去世,享年84 歲。

[25]清康熙六年(1667)設開化府即開化城。雍正八年(1730)在此設文山縣,即今天的開化鎮,為文山州和文山市政府所在地。

[26]云南及東南亞國家傣族的前稱,又作擺夷。見于《元史?地理志四》:“中統初,金齒白夷諸酋各遣子弟朝貢?!?/p>

[27]暹羅是中國人對古代泰國的稱呼。

[28]即今天高黎貢山東側的怒江。

[29]即今天高黎貢山西側的龍川江,又名龍江。

[30]即今天緬甸境內的伊洛瓦底江。

附1:蔣介石復李根源電

大理李監察使印泉[1]先生:

密八月二十四日呈悉。邊民內向,土司歸誠,實施組訓,協助抗戰,此皆先生德望所感,撫懷得宜所致,良用欽佩,尚希對于輸誠報國各土司,盡數代為撫慰為要。

中正

酉江[2]侍秘

注:

[1]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養溪、雪生;號曲石,別署高黎貢山人。云南騰沖人,生于德宏州梁河縣九保鄉。近代名士、中國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時任云貴監察使,駐節大理。

[2]民國時期電報的發報月份,是用地支代替;而日期的數目字則用韻目代替。酉為十月,江為三日,酉江即為十月三日。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是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中正身旁的最重要的幕僚組織。其中侍一處負責軍事、情報業務。此電即為該處簽發。

附2: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滇西各土司代電

滇西各司官鑒:

頃奉委員長蔣未東[1]侍密電開:倭寇不道,侵略中國,禍結兵連,時逾五載。近復張脈僨興,大舉南進,襲據緬甸,窺我滇西,逞其征服世界之野心,甘為國際正義之公敵。我同盟國家軍事設備今己日臻完善,正圖東西合力,殲此惡魔,奠安全局。中國為東戰場主力所在,兵以義動,計不后時。各司官世受國恩,深明大義,當能一心一德,與國家共休戚,次疆土共存亡,協助國軍,努力抗戰。委員長翹首南天,良深廑念。茲派外交部專員尹明德[2]為代表,前往滇邊各地剴切宣慰,加意撫綏,深盼各司官共體斯意,益加奮發,統率邊民,偕行殺敵,保世守之封疆,驅壓境之強寇,共集大勛,副余厚望。蔣中正(未東侍密)。等因奉此,特電轉達,希即遵照為要。

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

(機字第132 號)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八

月七日 未陽[3]機印

注:

[1]“未陽”即八月一日。

[2]尹明德(1894—1971),字澤新,號光南,著名中緬界務研究專家。日軍侵占騰龍邊區后,滇西震驚,云貴監察使李根源先生“西巡”,督導軍民協助抗戰。李根源向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建議“團結西南邊疆土司,加強抗戰力量”,并派專員代表軍事委員會和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到騰龍邊區宣慰各土司。此建議深得宋希濂的贊同,經李根源提名,蔣介石直接委任尹明德到滇西云貴監察使行署助理抗戰,代表中央軍事委員會深入滇西邊區執行“撫慰”。7 月,尹明德抵達大理。于1942 年8 月11 日攜蔣介石電文,率隊前往騰龍淪陷區“撫慰”各土司。李根源亦作詩高度贊揚了尹明德的撫慰之行:“行人尹明德,持節入戰地,編撫各土司,宣揚無戎意?!?/p>

附3:宋希濂致線光天函

比德[1]司官勛鑒:

國家多故,軍務位惚,不獲時通箋候,望風懷想,良用拳拳。此次緬甸磋跌,倭寇竄入滇境,揚兇德,所遇殘破。希濂受命督師西征,誓遏寇虐,賴軍民之努力,告阻敵于怒江西岸。惟騰龍據點,寇猶來退,鱗介腥羶,污我神皋。此固將并者有除寇未盡之責,抑亦守土者,引力剝床及膚之痛也?;謴椭畧D,實不容緩。執事世受國恩,誼同休戚,亟盼領導邊民,與國軍切取連絡,起而殺敵,共策殊勛。昔石柱司官女將秦良玉[2],為國殺敵立功。今北平四川營,赫然有其駐兵遺跡,史冊流傳,勛名不朽。執事宏識遠略,萬流仰鏡,當能紹此前微而發揚光大之也。前派本部高級參議趙寶賢[3]前來連絡,茲復乘尹專員宣慰之便,再派本部上校課長黃文徽、中校秘書王曉等,偕同前來,傳致鄙忱。并與李印老聯銜書贈“為國干城”匾額一方,幸即惠存。并希時復,書不宣意,致問起居。

宋希濂[4]謹啟。

八月八日

注:

[1]線光天(1911—1986 年),傣族,字比德,幼年讀書時曾用名線家齊。潞江安撫司第二十一世土司線慶祥之子,1926 年承襲潞江安撫司第二十二世土司職。潞江末代傣王、抗日愛國土司,素有忠貞愛國之心。與尹明德同行的上??崎L黃文徽攜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委令狀一張,委任線光天為“滇西邊區自衛軍潞江支隊少將司令”。同時李裉源還贈詩曰:“土官世代篤忠貞,與我交深昆弟情;今為宗邦捍邊圉,人人應起作干城?!庇仲洠骸奥航型凉?,忠貞能報國;上游段鏡湖(六庫土司),下游線比德?!?/p>

[2]秦良玉(1574 年―1648 年7 月11 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石砫宣慰使馬千乘夫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3]趙寶賢(1893-1946 年),字金臺,漢族,梁河九保人,兒時就讀于騰沖高級小學,后赴昆明讀中學。宣統二年(1910 年),考入云南講武堂丙班與朱德同學。高級軍事參議員,領中將銜。1942 年9 月,趙寶賢被委任為滇西邊區第三路軍司令,轄趙寶忠、楊育榜兩大隊。

[4]宋希濂(1907—1993),字蔭國,漢族,湖南省湘鄉溪口人(今屬雙峰縣杏子鋪鎮)。黃埔軍校第一期步兵科,抗日名將。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芒市“滇西抗戰紀念碑”碑名即為他所題寫。

二、李根源致潞江土司線光天函

比德世仁兄召鑒:

比年倭寇內犯,近且侵及滇西,凡屬國人,靡不公憤。根源雖經老邁,不敢惜此微軀,特蔣委員長命令,駐節保山大理一帶,策動民眾,協助抗戰。吾兄世受國恩,代有勛閥,自必同仇敵愾,與國休戚,追隨國軍,殲此丑類,樹績立功,期在不遠。

茲尹專員明德代表委員長前來邊圉宣慰各司,根源特與宋總司令書贈“為國干城”匾額一方,冀盼領導邊民,協力報國,共保疆土,以錦世祚。尚希時報邊情,常通函電,余由尹專員面達。專此敬頌勛安。

李根源啟

三十一年八月八日

三、滇西各土司輸誠效忠函電

1、六庫土司段經[1]函

印公親翁大人鈞鑒:

頃楊、王兩參謀至庫,適值家父疏散山莊,未獲晤教。侄捧讀翰示,敬頌種切,即當轉呈家父,通知各司,相約趨轅領教。此次倭寇深入,凡我邊民,無不眥裂發指,幸悉綸巾羽扇,五月渡滬,則蕩平丑虜,收復失地,當在不遠矣!專復,敬叩鈞安!

侄段經謹呈

三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自六庫司署緘

注:

[1]此處段經應為段承經,字子文,白族,六庫老土司段浩之子。1942 年,日寇由緬入犯滇西,騰龍淪陷,段承經任碧福瀘練民眾自衛隊少校大隊長,聯合怒江五土司致電云貴監察使李根源,表示守土抗戰決心,隨即捐款十萬余元,積谷十余萬斤,騾馬五十余匹,成立軍民聯合辦事處及運輸隊,承擔軍糧軍械的運輸任務,為后來滇西反攻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2、果敢土司楊文炳函

印公老伯鈞鑒:

奉讀鈞座告滇西父老書,敬知我公奉蔣委員長鈞命及龍主席委托,親臨保山,協助國軍,發動民眾,迤西各郡,轉危為安。文炳自愿統率果敢全民,一心一德,在我公領導之下,抗戰衛國,當即趨前,親承訓示,俾有遵循,特先函呈,敬請鈞安。

愚侄楊文炳謹呈

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3,耿馬、孟定兩土司電

保山李監使、宋總司令:

文電悉,日寇侵我,凡屬國民,莫不發指。裕卿、萬賢守土有責,殺敵御侮,自當竭力以赴,惟汲長短綆隕越堪虞即時指導,俾有遵循。數處現狀及殘寇入境情形,已派員楊團長轉呈,恕不贅述。肅此敬復,并祝崇祺。

耿馬司官罕裕卿[1]、孟定土司罕萬賢[2]同叩

元[3]印

注:

[1]罕富廷(1906 - 1979),字裕卿,傣族,傣名罕機法,耿馬21 世土司罕華基第五子,耿馬末代土司(宣撫使)。畢業于保山中學、后任“耿滄抗日自衛支隊司令”兼第一大隊長。

[2]孟定土司罕萬賢,系罕裕卿之外甥,時年 19 歲。后任“耿滄抗日自衛支隊”第三大隊長。

[3]“元”即十三日。

4、猛角董土司罕富民電

保山李監察使印公鈞鑒:

奉讀鈞電,敬悉鈞駕蒞臨保山,凡我邊民,莫不向往。職職司獲在管轄之下,從事抗戰

曷勝欣幸,擬當親赴鈞轅,敬承剴教,特此電呈。

猛角董土司罕富民[1]叩

注:

[1]罕富民為猛角董土千總罕華相長子。后任“耿滄抗日自衛支隊”第二大隊長。

5、勐卯方克勝、隴川多永安函

金臺司令勛鑒:

五月三日接奉手示,敬悉種切。此次邊區不幸,被寇侵擾,凡屬人民,靡不同憤,素念臺端公忠體國,愛護鄉邦,出贊戎機,拯救危亡,勿任慶幸,承示各節,謹當遵命。概騰龍失陷,各方不通消息,迄今二月有余,人心惶惶,日夜不安。且遠在邊荒,道路梗阻,屢次派人電呈上峰報告情形,始終不能達到,徒喚奈何。組織民眾,早經進行,惟槍彈缺少,力量薄弱,擬請轉達當軸,予以相當接濟,以便待命出動。干崖開會,自應遵行,特因此間人心未定,一有走動,謠紛紛,恐引起奸細乘機煽亂,擾亂治安,如臺端能遨同吳科長駕臨敝境,指示更佳。否則將計劃辦法請示下,自當絕對服從遵辦。李監察使致方毅之函,已專人轉送芒市矣。請轉達李公,是禱。此間消息不易傳達,務請便中代為轉報各方。并乞訓示,時頒俾資率循,尤深至禱,敬叩勛安。

隴川設治局長楊光烈[1]、猛卯代辦方克勝[2]、隴川土司多永安[3]同叩

七月五日

注:

[1]楊光烈(1898—1952),大理人,白族,黃埔軍校昆明第五分校(前身為云南陸軍講武學堂)上校秘書,時任隴川設治局局長。

[2]方克勝(1905—1980),傣族,字善之。芒市安撫使司第二十一世安撫使方正德第四子,第二十二世安撫使方克明四弟。早年在芒市讀書,畢業于緬甸仰光華僑中學。1932 年至1941 年擔任芒市安撫使司護理。1939 年云南省政府委派任勐卯安撫使司(今瑞麗)代辦。

[3]多永安(1911—1969),傣族,隴川宣撫司第二十八傳宣撫使。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 年)多永安繼襲。

6、南甸土司龔綬來電

總司令宋、監察使李鈞鑒:

尹專員、黃科長[1]微日到達職司,轉鈞諭及委座未東侍秘代電,飭偕邊民振奮殺致,自應遵辦。又奉軍政部賜手提機槍一挺,匾額一方,拜領之下,感戴莫名。此次敵寇犯邊,騰龍淪陷,虐我邊民,深切剝膚之痛。職司世受國恩,同仇敵愾,當仰體德意,誓死抗戰,與疆土共存亡,期副殷望焉。謹此電呈,付乞鈞鑒。

南甸宣撫使龔綬率世襲統政[2]叩(魚)。

三十一年九月六日

注:

[1]黃文徽,號翊新,湖南湘陰人。黃埔軍校第6期炮科畢業。滇西大反攻時任第11 集團軍第71 軍新28師82 團團長,參加首攻松山戰。

[2]龔綬(1891 年-1969 年),傣族,原名刀樾春,字印章,為南甸宣撫司第二十八世土司。1942 年,在尹明德的動員下,與刀京版、線光天等土司一起組建“滇西邊區自衛軍”,并任第二路軍司令。

龔統政(1921 年-1993 年),傣族,曾就讀昆明南箐中學,1940 年龔綬的長子龔統政承襲南甸宣撫司第二十九世土司職,但重大事情仍由龔綬決斷??箲鹌陂g被委任為滇西邊區自衛軍第二路軍大隊長,1993 年病故于緬甸。

7、干崖土司刀保圖函

印公大叔大人閣下:

敬肅者,捧讀手書,拜領一是,過蒙嘉許,感愧莫名。溯自敵寇進犯南坎,弄島失陷,圖脫險歸來,未抵干崖,而騰沖、龍陵又相繼淪陷,乃是夜趕回,召集全體民眾,組織中緬義勇軍,一面將騰八路及電線破壞,一面分撥壯丁,擇要扼守。圖常以田橫[1]八百死守孤城,勉勵部屬及全體民眾。兩月來,幸尚無恙,唯邊地素缺武器,倘蒙給數千槍、機槍、小炮及手榴彈等物,俾得充實軍備,實為公便。最近敵人強派八莫民工修路,有打通騰八路之企圖。而干崖乃首當其沖,故不得不早為之備也。尊札及宋總司令守示,已遵示抄送各司矣。圖世受國恩,雖肝腦涂地,分所當然,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耳!謹此致敬,敬祝勝利。

世侄刀保圖[2]叩

七月七日

注:

[1] 田橫,齊國貴族,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后,田橫與兄田儋、田榮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據齊地為王。后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田橫不肯稱臣于漢,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陽三十里地的偃師首陽山自殺。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亦全部自殺。此處刀保圖以典喻己抗戰到底的決心。

[2]刀保圖,即刀京版(1898-1966),云南省盈江縣新城鄉人,傣族。云南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刀安仁先生之子。1910 年承襲第二十五代干崖宣撫使。1929 年擔任勐卯宣撫使司代辦。解放后任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長。

8、干崖刀保圖等來電

李監察使印公鈞鑒:

此次暴敵竄擾騰沖,鐵蹄所到,閭墓為墟,鈞座關懷桑梓,期望殷切。保圖等惟有矢忠效命,努力殺敵,以副鈞座廑念邊民之德意。謹電致敬,并祝健康。

滇西邊區自衛軍第一路司令刀保圖、干崖宣撫司刀承鉞[1]、臘撒司蓋秉全[2]、戶撒司賴奉先[3]、盞達司思鴻升[4]同叩

申皓[5]

注:

[1]刀承鉞(1917—1985)即刀威伯,傣族,云南盈江人,末代干崖土司。為刀保圖長子。1929 年承襲父職出任第二十四代干崖土司。

[2] 蓋秉全即蓋炳銓,阿昌族,臘撒長官司第二十世土司。宣統二年(1910 年)繼位,1949 年9 月15 日因橫征暴斂,被當地民眾攻破司署所殺。

[3]賴奉先,阿昌族,戶撒長官司第二十一世土司。

[4]思鴻升,傣族,盈江縣平原鎮蓮花山人,1893年生,盞達第十九任土司刀思必治之子。

[5]“申皓”即九月十九日

9、六庫等土司來電

大理云貴監察使李鈞鑒:

倭寇侵略中國,五載于茲,近復輕舉妄動,賈其余勇,寇我滇邊。鈞座以高齡碩望,及時西上,領導群眾,衛我鄉邦,足使頑廉懦立,后輩聞風興起。職等或銜膺重命,或世守邊疆,保鄉保國,責無旁貸。除已獎率紳民枕戈待敵,前奉委座電諭,并派尹專員蒞境宣慰,敵愾同仇,益知奮勉。除經電復矢忠效命,聽候驅策外,并祈頻加指示,俾資遵循,殲此頑敵,集此大勛。謹電奉聞。

瀘水設治局長劉公度率屬六庫土司段承經、魯掌土司茶光周[1]、登梗土千總段承鉞、老窩土司段承恭、卯照土千總段賡華叩

寒[2]印

注:

[1]茶光周,彝族,瀘水縣魯掌上寨人。1929 年(民國18 年)襲父茶世澤世職。出任第九世魯掌土千總。1942 年,茶光周投身抗日活動,出任碧福瀘練民眾自衛支隊第三大隊隊長,負責籌備軍糧和支前運輸任務。

[2]“寒”即十四日。

10、灣甸土司景壽莊電

保山李監察使印公太老師鈞鑒:

鈞函奉悉。職家世受國恩,當此敵軍壓境,敢不竭忠效命。謹愿率全司民眾,追隨殺敵。敬此復呈。

灣甸土知州景壽莊[1]叩

元印

注:

[1]灣甸土知州(含今灣甸、更戛、勐統3 個鄉鎮及永德、施甸兩縣部分地區)為傣族聚居地區。灣甸土知州署,俗稱土司衙門,民國元年(1912)第二十四世土知州景紹文將州署遷至勐統上街(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勐統鎮政府)。 民國26 年(1937 年)第二十六世土知州景功繼任,因年幼,由景壽莊出任土知州護印,代辦。

11、潞江土司線光天代電

云貴監察使李、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鈞鑒:

慨自俊寇于五月五日突入龍陵,即盤據職屬之臘勐一帶,旋而沿遍潞江,各橋破壞,消息隔絕。職因密具形勢,募勇過江,請潞東各軍西渡驅逐。職與預備二師孫參謀[1]奮力固守新城以上,以物力、人力供給國軍。至六月二日敵溯路北上,攻至惠人橋一帶,占據職署新城,殺掠強奸,慘無人道,村里蕩然。職于炮聲中率全眷追隨國軍,西渡避敵。行至八灣寨,被敵沖斷,連日冒雨避走山中,極其困危。及國軍反玫,敵始于六月十一日退據臘勐,職得暫定喘息,歸視職署,則毀突污穢,不堪觸目,仍居山中,正籌安撫。而戰局變幻,新城一帶,又陷危險。疊蒙陸軍預二師師長顧[2]函,令舉家東渡,刻已于七月二日到達保山縣之大塘子,除將家小送往潞江東岸外,職仍在大塘子組織司署臨時辦事處,以助國軍作戰。但職司奉命積存之谷,除淪陷敵手六保外,余之九保損失亦巨,刻正派員清查,應如何組織搶運,請示處置,而免為敵利用。惟職既離本土,百事皆非,家口良賤計二百余人,無以生活,伏乞轉請政府予以救濟,至感鈞惠。職徒切不降之決心,無補抗戰之大計,棄土曠官,反為國累,撫躬自問,不勝慚悚。謹此電呈,伏候訓示。

世襲潞江安撫使線光天

江[3]印

注:

[1]指預備二師參謀孫時奮(江蘇人)。

[2]顧葆裕(1906—1959),字長風,江蘇松江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第七十一軍預備二師師長。

[3]“江”即三日。

猜你喜歡
滇西土司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騰沖 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線6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德宏
“土司文化圈”的內涵、特征與意義
Fort Besieged
從土司到土司學: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的新進展
——李良品《中國土司學導論》讀書札記
明代中后期酉陽土司與永順土司關系研究
助推滇西鄉村幼兒教育事業更上層樓
烏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滇西一次局地典型秋季暴雨診斷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