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①

2023-02-11 21:16邵學軍王斯漠
關鍵詞:作弊誠信學術

邵學軍 王斯漠 于 楊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 110136)

一、研究背景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中,誠信是個人精神層面的價值準則,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價值標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誠信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誠信不僅是對個人道德品質的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還是國家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也是我們要去踐行的。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行為規范,也是其他一切道德品質的基礎。但在當今,部分人卻連最基本的道德品質都舍棄了,社會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許多誠信缺失的現象。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被譽為純凈“象牙塔”的高等學府中亦出現嚴重的誠信缺失的問題[1]。大學生應是言而有信、積極樂觀的,但隨著大學生失信行為的增加,社會對大學生的負面評價也有所增加。因此,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學生誠信教育。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是掌握新技術,學習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因此分析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從而發現誠信教育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誠信危機表現

當前,社會中部分人群基于“求利心理”,不顧行為規范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導致社會誠信危機加劇,大學生也受到影響,誠信水平呈現下滑趨勢,誠信危機顯現。具體表現為:

(一)學術誠信缺失,存在學術失范行為

通過調查以及查閱文獻了解到,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問題比較嚴重,并且作弊的手法花樣百出、層出不窮,盡管各高校對考試作弊的行為會給予嚴肅處理,但仍有學生“頂風作案”,出現考試替考、夾帶、傳答案等作弊現象。

除了考試作弊,更嚴重的便是學術抄襲。前些年,著名的“翟天臨知網”事件引起了教育部門對學術造假、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視。即便對于學術不端的行為我國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以遏制其發生,但在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想要抄襲的學生仍有辦法找到“門路”。比如:改變其他學者觀點的語句順序以應對查重、將許多人的觀點簡單拼湊、進行“學術武裝”等,可謂防不勝防。

(二)經濟誠信缺失,存在拖欠貸款行為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學問題,提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此,政府會通過銀行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緩解學生家庭承擔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的壓力,這項助學政策,幫助了數以萬計的貧困大學生完成了學業[2]。然而,并非所有得到幫助的人都會心懷感恩,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后將助學貸款“拋之腦后”,將還款日期一再延后甚至不還。在各高校的財務處或學生工作處網站上,發布的學生欠費催繳工作的有關通知屢見不鮮。這種拖欠助學貸款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學生自身的信用記錄,還會影響社會大眾對大學生的印象和評價。

(三)社會交往誠信缺失,存在簡歷造假行為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很多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增加自己簡歷被用人單位選中的機會,從而選擇簡歷造假,夸大自己的能力,但這種行為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在因為“簡歷漂亮”而進入面試環節時或是僥幸入職后,依舊會暴露出自己的缺點,被用人單位發現簡歷造假。這不僅降低了與其同一學校畢業生的可信度,還會為自己以后的就業埋下隱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的挑戰

盡管我國已經針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及政策,但想要完善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完善的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挑戰,具體表現為:

(一)大學生主觀上缺乏誠信意識

上文提到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著誠信缺失的行為,比如:考試作弊、學術不端、拖欠貸款、簡歷造假等。為此,高校也實施了各種措施以減少大學生失信行為的發生,比如考試作弊一經發現會嚴肅處理、學術造假一經發現會收回學生已獲得的學位證等。但大學生在主觀上缺乏學術誠信意識,導致他們自身對誠信教育工作不配合,即便知道自己的失信行為會受到處罰,依舊選擇知錯犯錯。

一方面,大學生學術意識淡薄,學術問題意識缺乏,道德評價能力不足,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再加上學術誠信監督機制、學術失信懲戒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學生的學術意識淡薄,學術積累能力薄弱[3]。另一方面,學生并沒有將學術誠信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要求,也就不會將學術誠信外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這使得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建設面臨著“制度完善后,實施對象不遵照制度執行”的問題。

(二)高校實施誠信教育的力度不足

首先,高校在學術誠信上對學生的教育不夠。西方的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入學誠信教育,在學生剛入學時就會讓其簽訂誠信合同或是進行誠信宣誓,以書面或口頭的承諾形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讓學生從一開始便意識到遵守學術道德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的出現。而我國很少有高校會對學生進行入學誠信教育,只有部分高校會在考試前宣傳誠信考試的重要性,讓學生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等,對于誠信教育的力度不足。

其次,據了解,我國的多所高校在學生就讀期間并沒有為學生開設專門的學術規范課程。高校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沒有重點說明學術規范的重要性,造成大學生對于學術規范知識知之甚少,無法認識到學術不端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也就不能將學術規范作為指導自己的行為準則。

最后,各高校對于學術不端、考試作弊等不良行為的懲罰成本過低。盡管高校對于畢業論文的審核十分嚴格,但對一些專業課程的結課論文審核要相對寬松很多,學生撰寫的論文只要達到規定的查重率標準甚至不查重,論文的內容符合結課要求就算“過了”。同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第五十七條指出:除開除學籍處分以外,給予學生處分一般應當設置6到12個月期限,到期按學校規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處分后,學生獲得表彰、獎勵及其他權益,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而這一規定表示學生在作弊后即使接受了處分,但處分會在6到12個月后解除。這會讓部分學生認為即便作弊被發現,處分到時間也會解除的,對自己的影響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懲罰成本過低會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僥幸的心理,選擇在考試中作弊。

(三)社會不良風氣加劇“誠信危機”

關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筆者認為更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社會誠信環境不良的問題,從很多學者的觀點及研究都可以看出環境對于人的行為影響有多么大,但環境問題卻一直被忽視。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重重壓力,部分行業的發展受阻。因此,人們的“求利心理”變得更加嚴重,只注重眼前利益,導致各種失信現象的出現。

在這樣一種“利益至上”的社會環境下,社會的不良風氣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特別是對大學生的誠信觀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在學術誠信方面尤為明顯。部分大學生可能是為了獎學金的評定或是其他原因,找人代寫論文以獲得課程的高分成績,或是隨意復制粘貼他人的論文內容,拼湊出一篇“自己”的論文,其他學生也可能會被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影響到學術誠信。因此,社會環境不良的問題給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建設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

綜上所述,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著大學生主觀上缺乏誠信意識、高校對于誠信教育的實施力度不足以及社會風氣不良使得誠信危機加劇等挑戰。如果這些現象一直得不到解決,將會直接影響高校在社會大眾眼中的形象,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誠信發展。因而大學生誠信教育刻不容緩。

四、對策及建議

(一)學生層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提升“自我誠信認知”的高度

思想對人的行為起指導作用,要想解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問題應從其思想觀念上入手。首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對人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其以后的行為判斷。大學生應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學會反思自己,即便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也應定期進行必要的自我批評,反思自己近期有沒有不誠信的行為發生,發生了我們要如何改正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誠信行為相結合,自覺約束自身行為,做到誠實做事,真誠待人,使自身逐漸形成良好的作風習慣。

其次,重視文化對人的影響。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提高自身的誠信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自身修養。認識到學術不端、考試作弊這種失信行為的不可取性,自覺進行誠信行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大學生對于“自我誠信”的認知,使其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逐漸將“誠信”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

最后,大學生應正確看待“僥幸心理”。前文已經提到過思想對人的行為能夠產生重大的影響,大學生失信行為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僥幸心理”的影響,大家都會覺得自己的失信行為不會被發現,認為“自己做得很隱蔽”“運氣不會那么差”等,將失信行為被發現這種情況當成小概率事件,致使大學生出現“學術抄襲”和“簡歷造假”等情況。因此,大學生更應該學會正確看待“僥幸心理”,學會從過往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堅決摒棄僥幸心理,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學校層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營造誠信校園氛圍

首先,高校應建立健全誠信教育制度。高??梢栽谛@內多個位置設置有關誠信教育的宣傳櫥窗或是在校報上設置“誠信讀物”板塊;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及朋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在校園內定期評選出學生中的“誠信模范”,并選出誠信代表進行總結發言;明確獎懲機制,并將誠信檔案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獎學金掛鉤,比如可以規定在本學年沒有失信行為的學生才能評定獎學金,讓學生知道誠信行為的重要性。

其次,高校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山梃b美國高校的經驗,在新生剛入學時便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第一課”,與學生簽訂“誠信協議”或是進行誠信宣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基本的誠信意識。在之后的思政教育課程中也可以融入有關誠信的內容,創新課堂授課方式,加深學生對誠信思政教育的印象,從而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誠信觀念。發揮“名人效應”,邀請知名度高的誠信模范到學校開展誠信講座,使學生受到感染,能夠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

最后,高校在進行誠信教育時應多重視學生思想狀態的轉變。當代大學生是受新時代、新思想影響的新青年,其思想多元且處于發展變化中,因此高校的誠信教育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思想狀態,根據學生情況及時優化教育方式,盡量減少說教式的教育方法,多做引導工作,使學生能自覺養成良好的誠信品質,夯實學生的誠信基礎。

(三)社會層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打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

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們遇到的許多問題不完全是由個人原因引起的,社會環境也是影響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公民個人、社會群體的誠信建立主要受社會誠信中的道德觀、誠信觀所支配[4]。因此,想要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就不能忽視社會誠信環境的重要作用。

首先,應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美德教育,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堅持宣傳教育、示范引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其次,要打造誠信政府,加強政府的公信力,使人民信任政府,從而使之起到表率作用。政府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表,應加強公職人員的作風建設,杜絕官僚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貪污腐敗等不良現象[5]。除此之外,政府還應大力宣傳誠信道德模范的事跡,可以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對誠信道德模范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充分發揮榜樣對于社會大眾的示范作用,引導全體人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向道德模范看齊,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最后,加強對公民誠信檔案的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規,立法維護誠信。政府可以在社會誠信的建設過程中,鼓勵誠實守信先進者,懲罰違信失信者。比如,公民被納入“失信”名單后,會被禁止銀行借貸、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等,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及失信代價,強化大學生對誠信品質的堅守,有效營造良好的誠信社會環境[6]。

猜你喜歡
作弊誠信學術
作弊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幫忙作弊怎么辦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沒作弊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