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研究①

2023-02-11 21:16加亞杰
關鍵詞:資助育人心理

加亞杰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01)

2007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標志著我國貧困生資助體系的正式建立[1]。伴隨“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的資助政策體系的出現,高校逐漸形成了“減”“補”“助”“貸”“獎”相結合的資助模式。但在資助育人的社會實踐中,傳統的資助育人模式卻存在諸多現實難題,經濟困難學生雖然能夠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獲得正常入學、學習及生活的保障,但更深層次的“精神訴求”“發展訴求”“社會訴求”“交際訴求”及“文化訴求”還難以得到充分的滿足。因此,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如何進行優化和創新,如何確保資助育人工作發揮出育人效用,逐漸成為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完善、優化及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資助育人的科學內涵

資助育人的內涵是在落實政府資助政策、實施資助舉措的動態過程中達成教育人、培養人、發展人的目標或效果。在功能性層面,資助育人主要指對經濟困難學生開展管理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種具體的資助實踐活動;而在價值性上,資助育人則指幫助貧困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過程,強調資助工作的育人作用。資助育人的價值性與功能性是有機的整體,是互為統一的過程。需要通過具體的、規范的、標準的實踐過程,發掘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與育人價值。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院校在落實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精神幫扶和物質資助的實踐活動[2]。深入理解高校資助育人的內涵必須明確其工作內容、主體以及客體。第一,高校資助育人主體通常指思政工作者、管理者、專業教師以及政府、社會、家庭等。第二,高校資助育人客體是經濟困難的學生,即家庭經濟條件難以負擔高?;旧钯M、學費及日常開支的學生。第三,資助育人內容通常包括精神資助與物質資助,具體涵蓋“綠色通道”“勤工儉學”“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等資助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費、學費等方面的經濟壓力。而精神資助主要包括通過“主題實踐活動”“教育活動”,發揮資助育人的“能力鍛煉”“心理疏導”“品格塑造”“精神激勵”“思想引導”等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及誠信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資助育人的基本功能

高校資助育人功能主要包括思想引導、情感激發、心理培育、能力提升等。首先是思想引導。主要指幫助學生在解決生活困難、學業困難的前提下,不斷完善與發掘資助育人的內涵,指引學生正確認知西方負面思想及社會多元思潮,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學生得到資助后,能夠增長才干、完成學業,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政治意識,用自己的行動回饋祖國、回報社會、建設家鄉[3]。其次是情感激發。情感激發功能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感恩意識與愛國情感的激發,能夠通過關懷學生的需求,推進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方式,使其感受到國家的期望與關懷,從而調動學生的愛黨與愛國之情。再次是心理培育。心理培育功能不僅體現在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狀態上,還包括指引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樂觀向上、包容開放的心理品質上。通過主動溝通、資助服務的方式,學生可以提高自信心,緩解心理壓力,進而減少消極情緒。最后是能力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靈活多樣,不僅包括勤工儉學、還包括社團活動。學生的交際能力、動手能力及協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提升。所以,在整體層面上,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功能多樣,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擁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三、傳統資助育人模式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資助育人政策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變化的,從單一的“獎學金+助學金”模式逐漸發展為“償”“減”“補”“助”“貸”“獎”相結合的資助體系。金額從千萬元逐漸發展為如今的575.33億元。以2019年為例,全國助學金與獎學金的學生規模已達到總人數的37.45%。每學年人均金額為3024元。2014—2020年普通高等院校學生人均的資助金額從576元增長到1342元[4]。并且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不論在數量、形式、內容、性質上還是在主體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卻存在諸多的問題,導致資助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道德、思想、心理、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需求難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滿足。

首先是資助育人工作的精準性不足。當前我國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中,通常以“一刀切”與“標準化”為抓手,缺乏對學生個體的精準分析,采用“統一”的舉措為學生提供物質資助、思想資助和精神資助。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在精神、心理及道德上得到充分的幫扶,進而弱化了高校資助育人的實效性,使其難以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成為推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托。與此同時也極大地弱化了資助育人工作的“思想指引”“道德塑造”“能力提升”“心理培育”“情感激發”等育人功能。

其次是資助平臺與資助機制的不健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容廣泛,不僅包括心理、思想、道德等層面的指引,還包括能力、素質等層面的提升[5],需要科學、完善的資助平臺作為支持。然而當前階段,我國高校的資助平臺普遍存在不夠完善、不夠健全的問題,導致資助平臺難以發揮出豐富的育人功能,不能從職業規劃、勤工儉學、價值引領等層面,幫助學生獲得思想、心理、職業成長等層面的提升。此外是缺乏協同機制與評價機制,致使資助主體出現各自為政、各自為營的問題,難以充分發揮資助工作的價值指引、道德熏陶、能力提升等作用。

最后是資助育人的實踐活動單一。實踐活動是“情感激發”“思想指引”和“道德塑造”的重要載體。如果缺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導致其教育功能的弱化。但我國很多高校在實踐活動上,通常缺乏高度的重視,難以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創新途徑

(一)強化“精準資助”

高校應轉變觀望和等待態度,精準定位資助育人工作,根據學生的就業、能力、心理、思想等多方面需求采取相應的工作方法。首先,由淺入深,精準施策。高校應聚焦存在精神壓抑、焦慮抑郁或少言寡語等狀態的學生,從就業、學業、經濟等層面探究資助育人工作的方向和重點,從而開展學業輔導、經濟資助、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精準資助活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調整心態,回歸正常的生活或學習中。其次,科技賦能,精準識別。雖然高校在創新精準育人工作中能夠發現學生所存在的負面情緒或行為,但學生的消極信息還難以得到充分的識別。因此在資助育人工作開展中,高校應借助“校園網信息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統計及應用,監測學生的心理狀況。例如當學生學業出現滑坡,或突然逃課、曠課時,學校應給予高度的重視,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明確學生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幫助。最后是優化資助機制。在宏觀層面上,高校應將資助對象按照就業、能力、心理、思想等因素,劃分為不同的資助模塊,并根據現實情況,制定出差異化的資助政策。例如存在就業問題的學生,應減少資金資助比重,提高就業資助力度。存在能力問題的學生,應從心理疏導、活動開展等層面,拓寬對學生的“資助維度”[6]。

(二)豐富“資助平臺”

創新并豐富資助平臺,可以突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屬性,延伸育人內涵,提升育人實效,使“道德塑造”“心理培育”“思想指引”等育人功能擁有多元的載體。首先高校應構建“勤工獎學平臺”“職業規劃平臺”“綠色通道平臺”“學生互助平臺”,營造出良好的資助氛圍,擴大學校資助育人的范圍。例如構建“學生互助平臺”,能夠幫助學生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愛心幫扶、社區服務、支教活動等方式,提升實踐能力、樹立愛國意識、責任意識及奉獻精神。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的目標。其次是構建協同機制。在資助平臺構建的過程中,高校不僅要從搭建多層次資助平臺的角度出發,構建協同合作機制;還要從資助主體的層面出發,如心理教師、思政教師、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構建靈活的溝通交流體系,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準確性、有效性和精準性。例如在社區義務服務中,社區人員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會邀請心理教師,與學生取得溝通,并將問題原因反饋給高校,高校再從經濟、就業、學業等角度,確定并選擇相應資助方案。最后是制定評價機制。在協同機制構建中,高校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主要評價學生心理、思想、政治理念、生活水平、社會關系等,從而明確現有工作方法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改進意見。

(三)豐富“實踐活動”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應契合學生的現實需求,具備時代發展和動態化特征。不僅要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還要為學生的心理、能力、經濟保駕護航。但針對資助育人活動不夠豐富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出發。首先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應在寒暑假期間為學生組織支教活動。通過構建“物資平臺”的方式,幫助學生將書籍和衣物送往貧困山區或偏遠農村,讓學生在感受到山區孩子的溫情后,體悟到祖國和黨對青少年的關懷。其次在學業結束階段,組織接受助學貸款、就業貸款的學生,開展專題宣講會,從真實案例出發,指引學生了解還貸的規范和流程,強化其誠信意識與理念,使其積極、自信地走向社會崗位,成為有利于祖國、社會及人民的優秀人才。當然在此過程中,高校要繼續堅定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厚植愛國情感及社會責任心,深化馬克思主義思想及社會主義理念。最后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應從資助育人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實事求是地探討貧困生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撰寫學術論文為高校開展各項資助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鑒和支持。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全方位地參與其中,幫助學生從數據調查、資料整理、論證推理的層面,了解資助育人工作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社會主義理想。

五、結語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推進貧困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是高校發揮自身育人功能,為國家、社會及人民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但要切實發揮資助育人的育人價值,高校應從“精準育人”“平臺搭建”“活動開展”等層面,創新資助育人模式,發掘學生潛能,使資助育人工作更契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使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猜你喜歡
資助育人心理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心理感受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