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探究

2023-02-12 05:53李英鴿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思政院校

李英鴿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引言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給予了中華兒女高度的文化自信。一個民族文化的繁榮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發展,中國正是憑借這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文化的結合,才支持這中華民族一步一步實現偉大復興,因此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傳授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益處。高職教育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的技術人才教育方式,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所以要注重他們思想方面的培養,將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融入到現在的思想教育中,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會優秀文化的精髓,養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涌現了數不盡的英雄兒女。他們有的以生命捍衛祖國領土安全,有的終生投入到祖國的建設當中,有的不畏強權與霸者斗爭到底。數不清的歷史故事向我們展示著中國人特有的愛國情懷。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發展至今已經歷數千年,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雄壯故事,他們是中華民族走向富強的中堅力量,為中華民族唱響了走向富強的沖鋒曲。愛國不是一句空話,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發展中凝練而來的特殊情懷,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愛國人士的前赴后繼,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才能在一次一次困難面前勇往直前,跨過千難萬險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中,能夠讓學生對優秀文化進行學習,文化背后的故事能夠給與學生以震撼,逐漸形成堅定不移的愛國精神[1]。

(二)培養學生的仁者襟懷

中華民族在交往中向來對和諧仁愛非常注重,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涌現了孔孟之道、佛家、儒家等多種文化,這些文化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對和諧仁愛均十分重視,突出了我國人民胸懷天下的胸襟。杜甫是唐代的詩圣,寫下了無數被后代傳頌的經典詩句。其中“三吏”“三別”描述了人民在安史之亂中受到的災難,充分體現了杜甫對受災人民的同情之心。而且在自己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時候,仍能為他人著想,心懷天下,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千古名句。詩人通過詩句表達了自己博大的胸懷同時也對后人起到了震撼作用。高職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會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感受到和諧仁愛之心,過往的仁者之言、智者之事必將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中,對學生能夠起到凈化心靈和提升境界的作用[2]。

(三)培養認同感和自豪感

我國的教育體系由職教和普通教育共同組建,因此職教也是我國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然而一直以來在人們心中職教的地位總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甚至連職教學生自己也無法認清自己的真實地位,缺乏自信心。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各個階級的人都是比較尊重的,比如《周禮考工記》充分體現了對工匠工作的認可[3],表達了對工匠的敬佩之情。而且,中國古代具有獨特的科技文明,曾經領先于世界各國,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個時期都有巧奪天工的能工巧匠出現,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不忘初心,堅定信念,在本職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創造了諸多輝煌的歷史。比如木工之神魯班,在歷史上是一名優秀的工匠,更是一名杰出的機械專家,他發明的諸多農耕用具、兵器等都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大國工匠的培養,尤其在航空航天,兵器制造等領域,其發展離不開高級技工的技術支持。國家之所以建設職業技術學校,就是為了能讓一部分人在專業技能上得到培養,逐漸成長為可堪大用的國之重器。讓高職學生了解古代優秀的工匠能夠讓學生提高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意識到行行出狀元,建立自己職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培養學生的人生態度

中華民族的人生態度以剛健有為為主,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為國家、人民做一些事清,一代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奮斗正是剛健有為理想信念的充分體現[4]。人生在世,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必須具備堅強不懈,勇于攀登的精神,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只有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奮斗終身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做到死而后已。孟子提出“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真大丈夫行為對后人一直都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讓學生多在這樣的文化中接受洗禮、熏陶,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

(五)培養學生的審美方式

說到培養學生靈性的審美,這就關系到了道家思想所注重的精神生活。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本真、自我和自由,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很深遠的影響[5]。古代很多名人都崇尚道家思想,往往能做到淡泊名利,不拘小節,他們追求的是自由是豁達。古代詩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蘇東坡,他在熱愛生活、追求生活情趣方面可謂是一個時代的典范。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將哲學、文學等傳統文化帶入學生的學習當中,讓他們體會自由、本真的生活情趣,在生活中做到熱愛生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對目前網絡上出現的一些“偽娘文化”等不正之風做到堅決抵制,形成正確的審美方式。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學重視不足

高職院校的主要課程內容是技術教學,因此往往會忽略對學生的思政教學,盡管技術教學能滿足學生專業本領的培養,但是忽略學生精神層面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高職學生往往存在學習主動性差的情況,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往往不是很濃郁。因此,在這樣的狀態下,思政教學的效果往往是比較差的。一方面思政教育不是學生最想學習的專業技能方面的課程,他們會覺得學習思政對自己以后的生活沒有幫助[6]。另一方面是整體學習環境比較差,即便有部分同學愿意學習思政課程,也很難學習到精髓。在種種原因的驅使下,高職院校也逐漸對思政教學不再重視,通常以完成基本任務為目標,而不關心是否對高職學生真正做到了思政教育。但是古往今來思政教育都是教育的基礎,古人云先成人后成才,就是體現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計劃時務必增加思政教育的占比,讓學生和教師都重視起來,真正建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學生對文化沒有辨別力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的信息傳遞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信息,這就難免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影響。由于現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強,因此很難分辨文化的優劣,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引導,形成歪曲的價值觀。思政教學一方面能夠向學生普及優秀文化,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深厚的歷史底蘊,對國內文化和國外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思政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對不良文化進行辨別,做到不受其影響。

(三)融入優秀文化的措施單一

中華優秀文化源遠流長,決非一朝一夕可以講清楚學明白的?,F在有些高職院校在思政教學中看似融入了優秀傳統文化,但實際并沒有做到課堂和文化的有機結合,對愛國精神的傳遞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深入理解,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模式以理論為主,枯燥的講解形成了單一守舊的傳統教學模式,此模式不利于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的有機結合。以填鴨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地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會被消磨殆盡。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文化思政建設的有效措施

(一)增加實踐活動,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省力,要多開展實踐活動,將課堂知識、優秀文化融入進去,讓教學形式變得多種多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就是說,在思政教學中只在課上向學生播放一些愛國視頻,很難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優秀文化,即使體會了也是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體會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涵。因此要在教學中增加實踐活動,比如參觀紅色景點,組織文化活動,組建文化社團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現在教學器具得到了明顯改善,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加大信息技術設備的應用,建立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平臺,提升教學水平。比如在課堂使用大屏進行投影,讓學生在課上能夠以更好的方式獲取知識。課后可以通過app等網絡手段建立共享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獲取相關咨詢和信息。建立優質的網絡教學平臺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增強學習積極性。網絡平臺能夠更好地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通過設置打卡時間、作業模式等,均能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使得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

(三)教學內容結合時事發展

在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只傳授傳統文化,還應該適當地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進一步達到教學的目的,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傳統文化和時事政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例如,端午節吃粽子是一項習俗,但是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個愛國人士的情懷以及后人對他的尊敬。在教學中結合現實,能夠讓學生對當代社會的價值觀有新的體會。譬如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士兵,在守邊護邊時,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當代年輕人還有不怕犧牲的精神嗎”此類刺骨的問題,向世人展現了中華男兒的男子氣概。

(四)利用網絡資源改善教學模式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充分結合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傳授,只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進行融入很難達到效果。由于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時相對較少,因此除了課上的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問卷調查等工作,獲取學生的真實想法和信息,在節省課堂資源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對一些授課質量較高的教師可以對其課堂內容進行錄制,并上傳到網絡中進行保存。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隨時溫習課堂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采用網絡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對教學模式的創新也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五)突出傳統文化,豐富教學內容

思政教育往往離不開當代的社會背景,因此,如何在當代背景下突出傳統文化是思政課教學需要注重的問題。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思政教育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教師在思政教育課中應當對內容進行適當擴充,讓學生體會到豐富的課程內容,深入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的魅力。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思政院校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