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2023-02-12 19:58夏濤楊燁
關鍵詞:校企深度院校

夏濤 楊燁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4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高等職業教育地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時也為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突破自身瓶頸的有效解決路徑,進一步延長了校企合作鏈條,推動合作模式和經濟實體、行業發展相匹配,實現過程與結果的雙向互動,使新時代的人才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

1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問題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一線技能型人才,為社會的各類服務、生產和管理工作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這同樣也是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院校的主要辦學模式。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同時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真正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為社會服務貢獻更多的力量。從目前校企合作的成果來看,許多高職院校過于看重校企合作項目的最終成果,未曾關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致使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標未能實現。同時,一些學校領導同樣對校企合作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僅僅從表面上去理解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這就導致行為決策上存在一些偏差,不能為校企合作質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導,這同樣會影響校企深度合作的發展[1]。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校因其具有充足的教育資源和生源,未能重視校企合作的意義,沒有積極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的開展,這就導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對學校、學生和企業產生積極影響。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許多企業只關注經濟效益的提升,未能正確認識到參與人才培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積極作用,認為人才培養工作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必要給予過多的精力和關注。企業就在校企合作的關系中很多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積極給予學校提供資源和實踐方面的工作配合。長此以往,不僅企業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受到影響,企業的技術人才發展戰略也必然脫離企業實際,難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企業,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2 校企深度合作的政策問題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才能夠為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就要求各級政府積極推動相關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各類高等職業院校和各個企業積極維護各類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實施。目前,我國愈加重視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工作,并成立了中國校企合作聯盟為深度合作提供指導,但是相關合作準則和指導手冊尚未完善,不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由于相關保護制度不健全,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都存在諸多阻礙,影響了深度合作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國目前針對校企合作項目的推動、考核與監督制度尚不完善,許多合作項目出現資金資源不足、人才缺乏等問題,影響了項目的正常開展。除此之外,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校企合作在實踐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新的問題,比如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雙方的合作行為無法受到制約,一方積極推動、一方消極參與,不僅影響了合作結果,甚至導致合作破裂;在教學和科研工作方面,企業很難真正融入到教學計劃之中,缺乏必要的利益驅動機制,企業無法從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必然也會導致合作的破裂[2]。因此,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作體制,不斷推動相關法律政策的完善,才能夠真正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1.3 校企深度合作的運行問題

高職院校和社會的運行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想要開展深度合作,就必須建立起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這樣才能推動合作的持續深入。如果沒有將院校辦學要素和企業運行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就無法使合作項目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也就不能為項目的最優化運行提供支持,影響項目成果和培養目標的達成。目前,校企合作運行制度尚不完善,存在與高職院校辦學制度相矛盾之處,此時運行制度往往會協從于辦學制度,致使校企合作運行不暢,影響校企合作項目的成果,尤其在技術開發方面問題突出,導致深度合作難以繼續?,F階段,許多高職院校為了更好的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積極主動地尋求合作企業,反觀主動尋求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少之又少,而一些企業的合作模式也僅僅停留在捐助教學設備、提供實踐實習場地、開展員工培訓等等,這與校企深度合作的目標相去甚遠。同時,高職院校的辦學機制和企業的運行機制存在顯著的差異,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和企業的文化氛圍同樣存在較大的區別,并沒有在校企合作中實現真正的融合,這就影響了深度合作的進一步開展,同時也不能幫助學生更快地轉化為社會人和職業人。

1.4 校企深度合作的經濟問題

雖然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成果較為顯著,但是仍然面臨著投入經費不足的問題。首先,從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角度來看,在合作模式下,學校和企業一起推動課程改革與教材更新,共同建設基地,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使學生和學校獲得了極大的效益,推動了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而企業從合作中能夠獲得更加龐大的人力資本,為企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依然有許多企業仍然片面化的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略了人才培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因此不能與學校開展長期的深度合作。站在整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角度來看,學校和企業積極推動校企合作,能夠真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輸送大量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社會發展和企業整體利益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但是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往往更看重個體利益的落實,不愿意在人才培養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希望能夠從社會中吸納更多現成的優秀人才,這就導致校企合作中企業積極性和投入往往不足[4]。從實際結果來看,企業在人才市場招聘高素質技術人才所要投入的成本遠遠超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所需的成本。

2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工作對策

2.1 擺正思想認識,創新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貫徹落實產學結合的教育思想,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政府和社會團體進行交流與合作,以此來獲得更多政策與企業的支持,讓企業能夠真正認識到校企深度合作帶來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爭取更多的合作對象奠定良好的基礎,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主動參與到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中,真正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其次,高職院校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站在校企合作的原有模式基礎上,不斷創新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彌補傳統合作模式下的不足和缺陷,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培養方案,也為人才輸出開創新的局面。比如,立足于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學校無論是與國企、私企、還是外企進行合作,都可以讓企業通過師資、技術、場地、設施等投入參與入股。這樣一來,企業就獲得了一定的學校管理權,能夠更好的與學校進行資金資源共享,實現與學校的互惠共贏。再次,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人才培養的基本宗旨,同時充分考慮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本目標,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不斷強化校內專業建設工作,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考慮雙方的利益訴求,為校企深度合作選擇合適的目標與方向,同時采取更加靈活的合作模式,并配合人才市場的需求調整專業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模式,讓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訓能夠真正實現無縫對接。最后,應該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由高職院校協調、以企業參與為目標的聯動合作模式,通過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對校企深度合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的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2.2 拓展合作領域,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

首先,學校應該積極組建校企合作組織機構,邀請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各團體、合作企業共同推動校企合作的正常運行。同時,學校還應該根據合作項目建立相應的合作章程,明確合作機構中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并針對合作項目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其次,高職院校在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重要標準,采取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的模式,讓企業作為校企深度合作的主導者,不斷推動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的完善。學校和企業應該根據相應崗位的實際人才需求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推動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將行業和崗位的各種新知識、新理念、新工藝和新技術教導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5]。同時,高職院??梢酝ㄟ^社會培訓、模塊化教學、校企共融開發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讓學校專業和學校課程更緊密地結合人才市場需求,打造校企互動共贏、開放合作的良好局面。最后,校企在深度合作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推動學校教學場地的企業化,并實現企業運營場地的學?;?,推動高職院校和企業的資源共享,讓學校的生產實訓基地能夠為企業員工培訓和技術升級提供支持,讓企業的生產車間成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技巧的重要課堂。

2.3 完善考評標準,規范校企深度合作有序進行

首先,立足于國家職業標準體系,結合不同行業的技術標準和職業鑒定標準,為學生設置更加科學的職業技能質量標準體系,涵蓋行業通用技能、職業特定技能、核心技能和跨行業職業技能四項內容。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不再僅僅憑借一張考試試卷和成績單,能夠讓更多的企業專家、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參與到學生評價之中,能夠更加全面的評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加客觀地判斷學生的工作實踐能力,能夠讓考核結果更加真實、更加客觀。其次,應該針對教師建立起更加全面的能力考核機制,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參與一線鍛煉,幫助企業解決各類技術難題,實現企業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的突破,并給予教師相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參與一線工作的積極性。不僅學校教師可以在校企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和優秀案例,企業也可以在新產品開發、技術攻堅克難、項目研究方面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讓企業能夠從校企深度合作中獲得實際利益[6]。最后,學校還應該重視兼職教師的待遇問題,對企業中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專家等給予相應的課酬獎勵,并為一些住校兼職教師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并進一步完善兼職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這樣能夠幫助兼職教師更好的融入學校教學,明確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也能夠更好的調動兼職教師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更多一線工藝和優秀案例,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2.4 重視科研工作,深化校企深度合作課題研究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始終注重科研工作,樹立起科研觀念,這樣才能為校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目前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和企業應該進行反思和研究,對校企深度合作中的理念、模式與制度進行討論,探討有利于學校和企業發展的合作路徑、運行機制與考核評價體系,分析合作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沖突,并形成相應的應用性研究成果,為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其次,高職院校應該為校企深度合作明確課題研究思路。雖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但是這些實踐成果并沒有轉化為相應的理論成果,影響了后續深度合作的效果。理論是實踐的重要基礎,因此高職院??梢远ㄆ趯⑿F蠛献髦谐霈F的問題和新成果進行梳理,比如在一校一企、一企多校、一校多企、多校多企的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和利益等等,為后續的教學改革和培養方案調整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起相應的專業應用研究所,在為學校專業建設提供實踐指導的同時,還可以為合作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提供建議,這樣能夠更好的調動企業參與校企深度合作的積極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滿足新時期的社會人才需求,高職院校應該更加重視校企深度合作工作,不斷推動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創新,拓展深度合作的領域,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長效機制,完善合作考評機制,并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調動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也才能夠推動校企深度合作成果的不斷優化,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猜你喜歡
校企深度院校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