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擴招視域下“旅游認知”課程思政的探究

2023-02-18 02:00
林區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思政旅游

劉 迪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25)

一、高職擴招視域下“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需要在目標的引領下,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奥糜握J知”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精準掌握擴招生源學情,明確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深化課程思政的內涵,充分挖掘“旅游認知”課程的思政因子,通過提升教學策略和方法、整合各類旅游教學與實踐資源,真正發揮“旅游認知”課程的育人功能。根據“旅游認知”課程教學要求,從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三方面構建三維循環的教學目標體系(如圖1所示)。

高職院校在旅游管理專業中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高職擴招的背景,全面搭建立德樹人人才培養體系,依據課程特點,深入發掘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并根據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特點,探索其教育耦合點,使其互通互助發展,讓人才培養更有效?!奥糜握J知”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內容為基準點、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為起點”的原則,結合教育規律以及思政教育實踐經驗,以專業課程思政總目標為主,并將總教學目標具體細化到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讓教學目標看得見、行得通。同時,在教學實施中,需依據教材內容、課程特點、學生特征等,綜合多方面影響因素進行設計,對教學目標進行靈活修改[1]。

“旅游認知”課程主要講解與旅游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旅游的概念、生產、發展、資源、營銷等內容,每個內容模塊中都能夠提煉出相應的思政因子,這也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了切入點。在“旅游認知”課程思政理論教學中,教授學生旅游工作的基本知識、掌握旅游工作的流程、清晰旅游工作的特點;通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實踐的鍛煉,讓學生深入了解旅游知識與相關技能,提升學生旅游方面的核心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中,厚植愛國情懷。

二、高職擴招視域下“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針對課程特點挖掘思政元素,結合行業熱點,構建課程教學資源庫,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全面加強本課程服務區域經濟、服務社會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內涵建設。

(一) 融合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

在傳統的“旅游認知”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師的觀念、能力等原因,導致專業課程中思政教學的滲透力不足。為改變這一現狀,專業課程教師應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汲取教學經驗,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尋找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融合點(如表1所示),讓課程思政真正有效實施。

表1 “旅游認知”思政元素挖掘

1.優秀文化傳承,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促進民族發展的根基。中國優秀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在“旅游認知”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與文化相關的旅游景點、民俗文化、紅色文化、中國歷史等,將旅游發展與優秀文化元素充分融合,讓學生在學習旅游知識中重視優秀文化的傳承,樹立文化自信[2]。

2.核心價值觀傳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大學生必備的精神品質?!奥糜握J知”課程中關于旅游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都蘊含著重要的核心價值理念,將社會責任感、環保精神等融入其中,能有效促進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培育。

3.理論聯系實踐,培養職業素養

“旅游認知”課程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用行動踐行思政理論,培養學生理性面對自己的職業,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能力,培養綜合素養。

(二)結合行業熱點,豐富教學案例

“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需要構建教學案例庫,選擇與建構契合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案例,通過案例的真實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課程內容的思政內涵,提升教學效果。思政元素具有多樣性,需要在多個知識點中體現出來,尤其需要教師在準確把握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契合點的基礎上,以“深入”“深刻”為突破點,體現學校特色、地域特色和專業特色等方面的內容。案例庫的構建需要立足行業發展,注重傳播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形象,重視學生愛國精神、創新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讓課程思政更“入心”。

高職擴招的生源復雜,很多學生都來自社會,他們對行業發展、熱點新聞有著密切的關注,通過行業熱點來構建教學案例庫,對課程思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給傳統旅游業造成嚴重打擊,“云游”“旅游直播”隨后誕生,這是互聯網時代旅游行業的新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地域性有效控制后,“周邊游”“鄉村游”成為時下旅游熱點;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冰雪運動”與“冰雪旅游”推上熱搜,龍江綠色“冰雪旅游”打造出一條旅游行業的新生態。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隨著行業熱點接踵而來,部分擴招學生都來自與旅游相關的行業,他們渴望在專業領域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通過真實案例讓學生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三)打通三級脈絡,構建教學體系

課程思政需要打破專業課程的壁壘,做到向內深化內涵發展,向外擴展延伸發展,實現完美轉身。傳統教學中,課程思政過于形式化。為改善這一現狀,通過打通思政課程、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三級的脈絡[3],使其互聯互通,構建“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現協同育人(如圖2所示)。思政課程主要包含一些比較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性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是在“旅游認知”課程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培養學生旅游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學實踐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和實訓實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深化旅游文明素養。

“旅游認知”課程思政需要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及課程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因子,做到“旅游認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教學實踐三者融合發展,讓課程思政更全面、系統,培養新時代旅游人才,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高職擴招視域下“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應用

高職擴招視域下“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應用,要掌握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緊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通過轉變教師認知、創新教學方法、重視教學實踐、細化評價機制四方面,探索適合擴招生源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 轉變教師認知,讓課程思政更具“執行力”

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在專業課程內容的具體知識點講解中滲透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刻認知行業文明,進而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作為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師,應重視自身對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內涵的認知提升,樹立“大思政”教學觀念,真正從內心接受、認同課程思政,并付諸于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通過參與學校組織的研討會、學術論壇、相關政策宣講會、多學科集體備課會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增強教師對課程思政育人的認知和共識;積極加入學校的科研團隊,與科研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如,加強與思政教師、各專業課程教師的溝通交流,針對教學、科研項目進行深入探討、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團隊成員的新思想、教學亮點等,有效彌補自身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把握教學的發展規律,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與需求,通過網絡搜尋、資料查找等方式,尋找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契合點,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4];注重自身的榜樣作用,用幽默的語言、高尚的品格、嚴謹的態度、規范的行為影響學生。因此,“旅游認知”課程教師要充分做到以上方面,才能夠將課程思政的內涵完全展現出來,讓“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更加具有“執行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讓課程思政更具“靈活性”

首先,高職擴招的專業課程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與系統化的思政課程相差很大,因此,在課程思政中要根據市場需求及人才培養要求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處理,注重思政課程的創新性和個性化。其次,高職擴招的生源較為復雜多樣,他們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各個行業,其文化基礎、實踐經驗等具有多樣化的差異,根據擴招學生的特點,選擇更加貼合其發展的教學方式,如網絡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都具有其教學優勢,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課程思政靈活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充滿依賴感和新奇感。教師可以將網絡技術融入到課程思政中,將線下的傳統講解優勢與線上的靈活展示優勢相融合,增加課程思政的時代性,提升教學效果。如,在旅游產品的概念與營銷的內容教學中,將本行業知名旅游企業的優秀旅游營銷案例制作成短視頻,并將教材知識點與視頻中案例做法相結合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旅游的認知更加清晰化。同時,重點突出旅游營銷中的文明銷售和暗箱操作的內容,針對案例進行分析,并讓學生角色扮演,使學生了解各種銷售行為,培養其樹立正確的銷售觀。另外,教師要關注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如學生熱衷于網絡中的潮流元素、熱點元素等,可以在課程講解中加入網絡熱點事件,并運用幽默的語言體現熱點事件的嚴肅性和思想性,運用親和力的語言引導學生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相貼合,做到“理、情、意”在教學中的交融互動,提升教學質量[5]。

(三)重視教學實踐,讓課程思政更具“實效能”

“旅游認知”課程思政能夠提升學生專業旅游素養。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優化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玩、做、研”中體驗思政教學的“趣、實、深”,提升其學習效果。教學實踐的開展要注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根據專業課堂的理論內容,開展相適應的政治性、學術性、公益性、娛樂性等多元的實踐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完善課程標準,堅決防止“ 形式化”實踐,避免出現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旅游認知”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根據高職擴招學生的特點、需求等,針對課程“內設”內容中所體現的思政元素,如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文明禮儀等,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效融入到教學實踐環節中,讓課程內容與實踐活動實現無縫銜接。同時,專業課程“外設”的育人內容,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也要滲透到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讓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互補。如,在國家大力提倡環保的背景下,專業教師引導學生傳承支援祖國建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組織學生開展以“保護森林,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讓學生在旅游專業課程學習中也能投身于祖國的環保事業,提升學生的環保生態意識、安全意識等,引導其用行動踐行與社會、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學校組織開展旅游行業服務技能大賽、旅游禮儀大賽、旅游知識大賽等特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升旅游服務意識、實踐素養,增強學生將來從事旅游職業的責任感。通過這種內外兼修、顯隱結合、學做融合的實踐開展,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大化實現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四)細化評價機制,讓課程思政更具“量化性”

“旅游認知”課程教學評價能夠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素養培養的提升、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注重質量評價,注重學生旅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等的評價,同時,讓多元評價代替單一評價,讓評價覆蓋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能夠從自身的細節出發,清晰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提升評價的實效性?!奥糜握J知”課程教學評價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思政教育的要求對評價指標進行細化、量化,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課堂整體表現、實踐參與情況、服務意識提升等方面的指標,在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上,保證其知識能力與行為相統一發展。

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方面的考核,評價標準、內容及形式需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動態調整。由于高職擴招生源的影響,學生的表現大相徑庭,其道德評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動態性,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發展需求,確定合理、科學的量化指標,構建綜合化的思政評價體系。如:高中統招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堂秩序保持良好,但他們比較保守,參加實踐活動、校園活動的積極性差,在考核評價中可以重點針對這方面的評價進行細化指標,促進學生實踐素養的提升;而社會擴招的學生不容易被學校約束,喜歡具有創新性、挑戰性的實踐活動,但他們課堂表現不是很好,在考核評價中可以針對課堂表現細化評價指標,增強對學生的約束力,提升其理論素養。通過多元化、個性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讓評價的維度站在不同學生的視角,既能實現評價的量化性,還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思政旅游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旅游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康復專業課程多媒體教學新模式探索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