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職業知識特征的職業本科教學提升路徑探究

2023-02-18 18:55謝吉剛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技能職業工作

謝吉剛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23)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到2025 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1]。該意見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學術型本科、應用型本科和職業本科三種本科教育類型。職業本科教育是職業教育內部延伸的結果,因此必然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開展,其本質上應該具有職業性和實踐性,其人才培養的邏輯起點應當是相關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要求,而職業能力的形成應當來源于職業知識的傳授[2]。職業院校應當是傳播和創新職業知識、培養職業能力和直接服務社會的機構[3]。本文基于職業知識的特征來探究職業本科教學提升路徑。

1 職業知識的特征

學校是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知識傳授和知識創造的場所,知識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不同類型的學校就起著傳遞和發現不同知識的作用。學術型高校主要職能是創造和傳播研究、發明等抽象科學理論知識,應用型高校主要職能是創造和傳播工程技術類知識,職業高校的主要職能是傳播和創造職業知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應該遵循職業知識的特征。職業知識主要具有緘默性、具身性、工作場所相關性和高階性這幾個重要特征。

1.1 職業知識的緘默性

緘默知識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的,主要是指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的知識,是一種高度個人化、不容易傳遞給他人的知識。它是一種技術性知識,難以明確表達,而且與個體經驗息息相關[4]。職業知識的緘默性正是指職業知識難以言傳的特征。在學習職業知識的過程中,雖然也會出現抽象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更多是具體實踐操作訓練。理論學習主要依賴書本上面已有的顯性知識,可以通過背誦、運算和理解等方式獲得。技能知識主要是個體經驗的產物,包括個人習慣、手法和偏好等,很難用言語進行準確表達,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體會才能消化吸收,然后內化于心[5],是存在于頭腦和身體中的一種無形的、穩定的能力。韓永強和趙寧對55 位大國工匠的研究結果顯示,顯性知識對推動科學發展的作用巨大,但并不全面。大國工匠在長期工作實踐中,不斷揣摩而形成的技能技巧是工匠人才成長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知識[6],但這種知識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寫字,老師可以給學員講解書寫的方法和要領,但如何真正寫好一手字,即使是大書法家也很難說清楚,只能引導學生慢慢揣摩和體會。

緘默知識雖然很難用語言準確表達,但是在技能養成過程中能夠加快顯性知識內化為個體專業能力,而且這種作用無法替代[7]。尤其是對于高端技術類人才,他們所具備的高超職業能力是所在企業的一筆極具價值的隱性財富[8]。

1.2 職業知識的具身性

早期認知科學認為知識理解不需要依賴人的身體,可以在不同的載體上實現。具身認知則十分強調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認為作為認知來源的經驗只能來自可以進行各種感知活動的身體[9],尤其是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緘默知識。職業知識的獲得與學習者個人身體的意識、感覺、知覺、記憶,以及身體的反應能力、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存在很大關系。反過來,這種能力一旦具備之后,又很不容易失去。因此職業知識具有典型的具身性。比如書寫練習,不同的學習者,花同樣的時間,臨摹同樣的字帖,學習的結果是不同的。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對于任何學習者,一旦臨摹字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形成一種自己的書寫風格,每次抬手書寫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寫出這樣風格的字體,一輩子都很難改變。職業能力養成也同樣具有這種特征。比如焊接,不同的師傅手法會有區別,同一個師傅教授不同的學生,學習結果也不一樣。學生只要訓練得越多,焊接穩定性、精細度就會越好,但各自的焊點會有不同的特點。另外,經過大量的訓練后,每個學生都會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在拿起焊槍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完成焊接工作。

1.3 職業知識的工作相關性

每一種職業知識都和具體的工作緊密相關,表現出強烈的、與職業緊密相關的保密性、商業性和特殊性[10]。這就意味著職業知識學習和傳播都需要結合具體工作任務和工作場所,通過師傅手把手教授以及學生大量練習和領悟才能獲得。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緘默知識是一種行動導向的知識,可以簡稱為“實踐智慧”[11]。因此職業知識的習得需要依賴專門工具和工作場所[12]。當實踐條件與真實工作環境差別越小時,職業知識傳遞效率就會越高。而且每一種職業知識也不能自然地遷移到另一類工作任務中,比如焊接知識不能自然地遷移到機械加工工作中。所以職業院校一定要結合具體職業要求、對應具體工作任務、仿照真實工作場景建設實訓室,學生需要利用專門的實訓室進行大量針對性的實踐練習才能習得相關職業知識。

1.4 職業知識的高階性

由于職業知識具有緘默性、具身性和工作相關性等特點,因此很多人覺得職業知識就是一種低等知識,顯然這是不對的。波蘭尼在對科學和技巧的分析中表明,不清楚的、難以表述的技巧的形成對于科學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13],所以職業知識和科學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抽象科學知識的發展離不開職業知識的推進。對55 位大國工匠的研究顯示,他們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形成一種各自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幫助解決具體工作任務中遇到的復雜難題,或者提出更優化的解決方案[6],從而推動職業知識的完善和發展,而不斷提升的職業知識又推動科學知識前進。所以在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家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只是類型不同,沒有高低之分。職業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職業本科應培養掌握較多理論知識,具備高超實踐技能,能夠完成生產過程中復雜的工作任務且具備創新思維的專業技能人才[14]。

2 職業知識的層級結構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復雜性科學奠基人布萊恩·阿瑟有一部著作名叫《技術的本質》。阿瑟這里所說的技術對應的正是職業知識。阿瑟認為技術具有層級結構。從最底層的角度來說技術具有“遞歸性”。再往高一層次看,阿瑟還指出技術是“流動的東西,永遠不會靜止,永遠不會完結,永遠不會完美”[15]。也就是說,職業知識除了具備完整獨特的結構特征以外,還是動態發展的,具備不斷提升的“迭代性”。在不斷的迭代過程中,量變可能引起質變,于是新的技術替代舊的技術,實現技術的“創新性”,這就是職業知識的層級結構。

2.1 職業知識遞歸

遞歸通常用在數據編程方面,包含“遞推”和“回歸”兩個步驟。阿瑟認為,技術是一種集合,是“實踐和元器件的集成”[16]。意思是職業知識可以看成一個個不同技能的集合,學習職業知識就是把這些零散知識集成化的過程。要掌握職業知識,第一步應當進行“遞歸”這一層級的第一個步驟——“遞推”。面對一個具體工作項目,可以把該項目拆解成多個工作任務,每個任務還可以逐步拆解成更簡單的子任務,一直拆解到每個子任務包含的技能能夠讓學生簡單掌握為止。然后開始第二個步驟——“回歸”。即教師教會學生完成每個子任務的基本技能,學生把子任務解決后再逐步返回,直到把整個工作項目完成,這時表示學生完成了該工作項目相關的職業技能學習。這是職業知識學習的第一個層級。

比如指導學生學習書寫技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工作項目——書寫一幅書法作品。在做教學計劃時,教師首先把這個項目拆解成書寫句子,然后拆解成書寫詞和字,最后拆解成練習筆畫,這就是“遞推”過程。而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教學生練習基本書寫筆畫,然后掌握間架結構,完成字詞書寫任務,接下來書寫句子,最后把句子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完成職業知識的“回歸”過程。

2.2 職業知識迭代

遞推過程可以讓學生知曉完成一個具體工作項目的流程,同時熟悉相關經驗技能,但是學生只能達到“會做”的標準,中職教育基本就在這個層次。高職教育應當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達到“巧做”的標準[17]。這時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對每個層級的任務按照“遞推”“回歸”這樣的途徑不斷地重復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揣摩、思考,使操作手法愈加熟練,逐漸領悟其中的方法和技巧,把職業技能內化于心,學生才能真正掌握了職業知識。這就是職業知識學習的“迭代”過程。正如書寫學習,如果學生完整地寫完一幅字之后就不再去拿起紙和筆進行大量重復訓練,那么他只能說會寫字,但是寫不出一手好字。

2.3 職業知識創新

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體現在“教學、研究和服務”三個方面,“研究”是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層次與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最大不同。職業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必然應當具有“研究”屬性,應當聚焦于技術創新研究方面,促進技能和服務的進步。職業知識“迭代”過程會伴隨著一種創新過程,這種創新是一種漸進式創新,是一種微小的量變不斷積累的過程,很難像抽象知識那樣出現跨越式變化。從職業知識的角度看,中職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是“做好”,追求的技能標準為“熟練操作”;高職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應該增加到“做優”,追求的技能標準是“優選方案”,即能夠對同一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后獨立做出判斷,選擇最優方案;職業本科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提高到“做新”,追求的技能標準應該是“創新方法”,即能夠在原有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和創新,以帶動職業技能發展。

3 職業本科教學改革路徑

職業本科是“職業教育的本科層次”和“本科教育的職業類型”的辯證統一,兼具職業和本科兩大屬性。其職業屬性決定了職業本科一定要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本科屬性決定了要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和研究能力[18]。因此,職業本科教育堅持培養具有豐富職業知識的技能人才這一根本目標不變,同時要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具體舉措方面,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中提出要“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職業院校應系統地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加強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教學質量?!叭獭备母飶娬{賦能教師,升級教材和改革教法。結合職業知識的特征和職業知識的層次結構,職業本科的教學提升也應當圍繞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3.1 教師應強化技能創新,避免“學術漂移”

“學術漂移”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理論預備課程過多,教學內容傾向于學術研究和討論,從而導致知識缺少實用性,與實際生活脫節?!皩W術漂移”會導致教育出現同質化發展,阻礙高等教育多樣化進程,這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表現更加突出。目前職業本科強調高層次,更容易出現“重學術研究”“輕技術實踐”的“漂移”特征。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與職業性雙重性質決定高職教師應具備“教師職業化、能力雙師化”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決定了高職教師必須把專業實踐能力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重點。尤其是職業教育升級本科之后,教師的學歷層次大大提高,這些教師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自覺性,對職業本科的探究性、創新性教育帶來很大的幫助。但是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由于目前高學歷人才均來自于學術型高校,具有學術思維慣性,使教師帶有強烈的傳統研究型大學的學術氣息,實踐能力偏弱,在教學準備和課堂講課過程中經常會不自覺地偏向學術化方向。為此很多高職院校都通過企業實踐或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等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用來轉變教師觀念和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職業院校的教師本人也要在教育教學中密切關注行業動態,自覺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時把握行業發展方向,改變傳統的抽象理論知識教學方法,理解職業知識的特征,主動運用職業知識的教學方法,明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指導學生開展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知識探究和創新,用以體現職業本科的高等性,自覺避免出現“學術漂移”。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科研論文數量等指標,這樣也導致教師缺少提升操作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職業院校的教師績效考核和職稱晉升等迫切需要避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應當將教書育人、教學改革、技術轉讓、產學合作方面實際工作業績、社會服務和貢獻等要素納入評審指標,鼓勵教師不斷完善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推進校企合作項目,提高行業和區域服務水平。

3.2 教學內容應聚焦“兩個高端”的工作任務

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應該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對學科知識進行再加工,然后進行課程內容的合理組織和重構。一般來說,抽象理論知識往往都具有嚴密的前后邏輯關系,所以教學內容編排一般都圍繞知識結構展開,按照學科知識邏輯進行。職業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具體工作環境下的具體工作任務,重在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內容應該按照工作任務的“遞推”原則進行組織,實行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用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貫穿于課程進行教學,將知識傳授融入職業活動中,通過真實的工作項目展開教學內容,以組織完成工作任務作為學習方式,從而建立了課程學習與項目工作的直接聯系,使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

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的今天,職業本科學校要根據崗位的技術技能水平確定高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務以體現職業本科的本科屬性。具體來說就是聚焦“兩個高端”:一是“產業高端”,就是基于傳統產業的工作任務向高級別、高層次提升;二是“高端產業”,就是要瞄準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及時將新技術、新趨勢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高端崗位的高技術技能人才[19]。高層次和高級別的工作任務還體現在對工作流程和方法的創新設計方面,因此教學內容上還必須把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專業教育當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掌握新工藝、新方法,還要經過不斷的重復練習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因此,職業本科教育的教學內容既要深入行業企業,精確分析各行業目前的崗位需求,更要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形成及時有效的課程更新機制,提煉出典型的“高端”工作任務,滿足教學要求。

3.3 教學方法上應開展混合式教學促進學生高階學習

在2019 年,《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教學改革需要提升教學高階性。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20]。高階學習通俗地說就是深度學習。依據布魯姆的認知分類觀點,學生采用記憶或簡單的理解等低階認知行為所進行的場景與具體內容綁定的知識建構過程,均屬于表層學習。而學生采用分析、決策、批判、創造等高階認知行為所進行抽象知識建構、知識遷移的過程,屬于深度學習[21]。深度學習面向學生能力的培養。已經有足夠證據表明,整合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是高階學習重要的表現形式[22]。反思性學習和整合性學習能夠促進大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23]。馬蕓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基于MOOC 支持的混合式教學情境中,大學生能夠進行明顯的反思性思考和探究式學習。這樣的情境對大學生整合性學習也有促進作用[24]。由此可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方向。

職業知識訓練離不開工作場所。職業教育需要盡量多地利用專業實訓室,把更多時間充分利用到實訓操作和課堂交流互動當中。學生利用慕課平臺,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學習測驗等環節初步了解專業知識,完成表層學習。在線下課堂中,老師通過指導學生操作、引導同學之間互動等方式展開實踐技能訓練,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研究性深度學習。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加實踐機會,深入體會操作要領,實現高階深度學習。

建設開放實驗室也能夠大大增加學生實踐機會,促進職業知識迭代創新。因為職業技能訓練不能通過完成書面作業來實現,學生必須到實驗室不斷重復訓練。開放實驗室提供課后時間供學生進行自主技術訓練,同時也要求學生必須達到一定量的課后技能訓練課時,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技能訓練時間。

4 結束語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存在區別,所以在教學方法和思路上會有所不同。要成為優秀的職業教育人,就應該明確職業知識與學術知識的區別,依據職業知識的形成規律來開展職業教育,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職業技能人才。職業本科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應當在教會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基礎上進一步教會學生技能遷移和創新職業知識,同時也不能與普通教育的抽象知識教學完全對立,兩者可以“互相融通”,共同提升。

猜你喜歡
技能職業工作
高級技能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職業寫作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不工作,爽飛了?
拼技能,享豐收
我愛的職業
畫唇技能輕松
選工作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