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教育市場化對我國公共服務體系的影響

2023-02-18 23:51孫勝男
稅務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市場化學校教育

孫勝男,姚 偉

(1.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一、引 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就業問題。然而2019 年的新冠疫情成為一股強大的破壞力,極大地影響了教育、經濟和社會之間的平衡,[1-2]各國相繼陷入了“經濟寂靜期”,[3]引致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和民生就業問題。雖然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政策,明確就業方針和緩解就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緩解就業壓力。但截至2022 年7 月,全國失業率總體水平高于同期水平,青年人失業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4]面對這樣的境況,建立一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幫助就業人員獲取就業信息、把握就業機會迫在眉睫。然而當前我國就業服務主要面臨著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就業隊伍專業性不強、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等問題[5],傳統就業服務體系的缺點和瓶頸日益暴露。

相對于我國,歐美國家的就業服務體系的發展較為完善,并且逐漸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很多歐美國家采用學校、企業、政府等相關部門長期合作聯盟的形式,全方位為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如在英國,政府、企業、學校都會參與到就業服務體系之中,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崗前培訓等。[6]與之類似的德國,為保證學生的就業率,政府會按照學生的就業需求,聯合當地的企業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7]雖然歐美國家就業服務體系的主要參與主體長期呈現一種聯盟的形式,但是政府、企業等機構是聯盟的中堅力量,學校并不作為主體參與其中,尤其是有些學校缺乏市場靈敏性,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和課程開設落后,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學校作為服務學生的主要載體,是就業服務體系中的關鍵要素,其促進就業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因此,本研究聚焦學校,從教育市場化的視角出發,結合后疫情時代我國就業服務體系所面臨的困境,探索教育市場化對解決就業問題,健全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二、國際教育市場化改革的實踐背景

20 世紀80 年代的經濟危機,讓新自由主義思潮獲得學界的青睞。與此同時,作為該思潮的主流價值體系也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運動?!笆袌龌背蔀榻逃母锏闹饕较?,人們力圖通過教育市場化變革實現教育自由競爭、教育質量高效提升以及教育公平。

(一)國際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歷史溯源

1.世界經濟蕭條對凱恩斯主義的質疑

20 世紀70 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對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工業產值在危機的影響下大幅下降,世界多國面臨著經濟發展緩慢的困境。在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局面下,凱恩斯主義無法破解此種困境,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大政府”思想的質疑?;诖?,起源于英美的新自由主義思想開始興起,它反對政府干預,主張自由貿易、市場自由調控、效率和利益最大化。[8]尤其是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組織為首的國際經濟組織大力倡導新自由主義經濟觀,為新自由主義思想提供了肥沃的政治土壤,這成為了該思潮席卷全球強有力的政治因素。自此,新自由主義經濟觀點成為了各國競相追捧的主流意識形態,并為重塑資本積累提供了堅實的力量。這段時期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發展的第一波浪潮。

20世紀90 年代,英美兩國政府都繼承了前任政府經濟改革的意識形態,該階段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發展的第二波浪潮。[9]在經歷兩次新自由思想浪潮之后,其主要理念不斷地向社會各領域擴張,尤其在一些公共服務領域,新自由主義也嘗試改變以往的運行方式,不斷地強化市場、競爭、效益的重要地位。

2.新自由主義思潮與教育領域的碰撞

隨著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經濟領域的嘗試和發展,并從經濟學的角度證實了市場配置和自由競爭優于國家干預,社會和家長們也開始對政府的“理想之手”產生了質疑。新自由主義思想被推廣到教育領域,一場教育重建運動在全球范圍內爆發,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經濟領域的規則也被移植到了教育領域。新自由主義思想重申了市場機制在教育領域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了教育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政府權力被“下放”,同時降低政府在教育領域的公共福利支出,市場成為了教育資源調節和配置的主要方式,并且倡導公立教育機構向私有化轉型。由此可見,在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教育被等同于商品,教育這個公共服務體系開始從屬于市場經濟的準則,自主管理、自由競爭、自主選擇也成為了教育市場化運行的主要原則。改革為教育領域融入了全新活力。

(二)國際教育市場化改革的現實追求

如前所述,教育市場化改革之后,政府逐漸放權、學校自主管理、市場自動調控,試圖實現教育這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自由競爭發展,進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甚至實現教育公平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推廣。

1.促進教育質量的高效發展

政治作為最重要、最集中、最直接的社會權力,具有很大的強制性。為此,政府對教育的影響是普遍、深刻的,在很多情況下政策對教育的影響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政治權力甚至可以輕易地決定和改變教育的實踐。然而,新自由主義學派將人視為利己主義者,當政府和官員長期壟斷教育公共事業時,可能運用特權謀求自身的利益,進而導致官僚做派,辦學僵化、效率降低,浪費資源,這些都是造成公立學校教育質量低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為此,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浪潮將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根本著力點,大力呼吁將政府權力適當下放,倡導引入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根據市場發展狀況對教育資源進行適時的調節和配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統一分配開始向市場自由調配轉型,教育市場中進入了大量且多元的教育投資主體,原有公立學校也開始私有化轉型,這不僅活躍了教育市場,同時也給教育市場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這不僅限制了政府工作人員以權謀私,也滿足了教育市場資源配置的需求。在教育市場化改革中,家長也擁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各國逐漸引進家長擇校計劃,強調教育是個人未來持續發展的投資,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自由擇校的權利。[10]而與之相對應的,各學校也開始為生源、資金而擔憂,學校作為辦學主體開始以追求效率和經濟收益為原動力。在競爭和利潤的刺激下,學校開始以提高辦學品質為目標,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并開始考慮消費者(家長、學生)的需求,盡力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彰顯學校的競爭意識與責任意識。

由此可見,在教育市場化的影響下,教育體制、辦學主體、擇校方式、辦學理念等多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多元的投資主體、自由的選擇權利、效益優先的競爭機制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本猶如一潭死水的教育面貌,使得整個教育體系成為了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大市場。競爭機制在這里發揮得淋漓盡致,教育體系被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和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原來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況,促進了教育高效、多元、高質的發展趨勢。[11]

2.促進教育公平的整體推廣

教育公平主要指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人人可以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資源,反對各種形式的教育特權。[12]以往典型的公立學校體制主要以地方壟斷的形式進行運作。但在教育市場化改革后,在政府控制與學校自治的斗爭中,政府主導者的身份悄悄地發生了轉變,政策話語權開始向學校話語權傾斜,教育也開始被視為一個自主、獨立的領域,存在著自身的內在邏輯和意義。[13]

首先,教育成為了人們自由選擇的基本權利。在以往政府壟斷教育的辦學體制下,所有的學生必須到一個指定的學校就讀。但在教育市場化的倡導下,英美等發達國家在擇校方面,主要表現為支持、滿足家長跨區域選擇學校的多元化需求。這樣,學生基本的受教育權利不會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并且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特點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全體學生都可以公平地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其次,學校作為辦學主體,也擁有了更多自主辦學、自主管理、自主運行的空間。在沒有政府對學校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各個學??梢宰灾髦贫ū拘5霓k學理念、辦學特色、就學標準等,進而極大地實現了學校的多樣化發展。這樣擁有不同特長、個性發展特點、種族、信仰、性別的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三、后疫情時代我國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二十大著重強調“就業優先戰略”,同時就業也被列為“六穩”“六?!敝?,就業問題關系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局,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就業問題和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然而在后疫情時代,我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仍然存在就業渠道不靈活,就業結構不均衡等問題。國家統計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4 月,16 ~24 歲青年人口的失業率高達18.2%。[14]我國仍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挑戰。

(一)就業渠道不靈活

相對于傳統就業而言,靈活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保險福利等方面不同于全日制的各種形式就業的總和,是一種非傳統就業形式,包括互聯網行業、電商、臨時工、鐘點工等。我國在2004 年就將靈活就業指標應用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之中。此后中央以及地方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靈活就業健康發展,如2019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支持勞動者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彪S后《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等文件中也都提到,政府要加強對自主創新和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與支持,極大地調動了靈活就業的積極性。多渠道靈活就業不僅提供了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機會,同時還滿足了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的需求。

然而在后疫情時代,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互聯網經濟、線上教育、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選擇新型靈活的就業形式。尤其是從業人數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多渠道靈活就業存在的不足也愈加凸顯。政府之前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政策,如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免除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的部分收費、積極拓寬靈活就業發展渠道等。這些政策大都是傾向于以激勵勞動者創業為主,對于如何培訓勞動者靈活就業,為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自主創業失敗風險等實質性問題的保障政策較少。尤其是很多應屆畢業大學生,作為職場新人,對就業認知和就業權益保護意識很弱,他們為自己繳納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意識嚴重不足。由此可見,雖然國家不斷推出政策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但是就業者自身對靈活就業概念認識不夠深入,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在多渠道靈活就業建設方面仍處于初期的建設階段。

(二)就業結構不均衡

就業結構是指勞動力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主要表現為在不同產業之間的分配比例,以及在同一產業內部的分配比例。就業結構不均衡指工作崗位與勞動者文化技術水平失衡,其本質是勞動力供給與市場需求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不匹配。

首先,從數量上來看,2019 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強大的沖擊,民眾的購買力迅速下降,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需求收縮,行業訂單大幅降低導致很多企業的業務量減少、資金鏈短缺,甚至陷入長時間停工停產的困境。為解決企業的發展窘境,企業紛紛采用精簡崗位、裁員降薪、減少運營成本等辦法緩解生存壓力。疫情結束后,全國崗位供給有回增的趨勢,但面對我國新增長的近1600 萬的城鎮勞動力,總體仍然呈現崗位供給能力不足。針對高等院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創了歷史新高,高達1076 萬,比2021 年增加了167 萬。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的留學海外的高端人才也涌現了歸國求職的熱潮。此外,2019 年我國高職院校開始了“百萬擴招”計劃,大量的應屆畢業生也將進入就業市場。加之往年的剩余勞動力的積累與疊加,導致大學生就業崗位供需矛盾較為嚴峻。

其次,從質量上來看,由于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勞動力市場“大材小用”“高才低就”等現象頻發。傳統行業以及新興高科技行業崗位縮減,對求職者的要求逐漸提高。體制內穩定性較強的工作,甚至文員、客服等技能要求較低而替代性較強的工作,對求職人員的學歷需求也逐漸提高。人才供給嚴重大于需求,加劇了就業市場的學歷結構失衡。

四、教育市場化對我國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影響

后疫情時代,面對我國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出現的就業渠道不靈活、就業結構不均衡的困境,教育市場化所提倡的自由調配、自由選擇、公平競爭的理念可以為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完善的教育保障機制、建構公平的就業市場環境、建立均衡的就業人員配置,為建構完善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有效的疏解路徑,實現就業人群和就業市場的有效雙向對接,有序推進就業與創業的良性發展。

(一)建構靈活的就業市場渠道

當前很多學校的教學模式、專業設置及就業指導工作嚴重阻礙靈活就業的渠道。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較少創設社會實踐或實際操作方面的課程,不注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其次,在學校的專業設置及自身發展上,有些學校的專業設置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并且學校在自身發展定位上也主要定位為研究型大學,并不趨向于技術型大學方向發展。再次,在促進學生就業指導上,就業指導體系不完善,靈活就業的相關信息遲緩,工作人員對靈活就業相關業務能力欠缺,尤其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不足,導致學生對靈活就業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

在教育市場化的導向下,學??梢跃C合社會調查、課程設置、專業建設等多方面信息,使學校的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相結合,促進課程設置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相結合,促進學校就業指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根據市場的人才需求提供勞動供給。學科和專業特色需要以社會人才需求和就業為導向,積極培養和建設與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相匹配的特色專業。重構教育課程體系,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根據市場需求實現訂單培養,滿足社會所需的專業技術型人才。[15]為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靈活就業觀念,就業指導要從用人單位和市場人才需求的視角,為學生提供靈活就業的輔導工作,不僅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切實提升學生靈活就業的相關能力和知識,同時也幫助畢業生建立靈活就業的積極心態。

(二)提供完善的教育保障機制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國家采用了多種政策與措施緩解就業壓力。如教育部自2021 年8 月首次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包括定向人才培養培訓、就業實踐實習基地建設、人力資源提升、重點領域校企合作、重點人群就業幫扶五類政策。時至今日,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已經啟動了三期,至今已有1000 余家用人單位與1800 余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達成項目立項2 萬余項。

教育市場化的轉型推動了培養與就業有機聯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幫助學校為用人單位培養和招聘更多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人才,可以為市場提供更加完善的就業保障機制。[16]同時為了適應社會所需,實施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定向培養培訓人才辦學模式,在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嵌入合作企業的應用型課程,企業高層員工可參與學生的教學環節,不僅有利于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滿足了當前市場的用人需求。

此外在教育市場化的推動下,人力資源部門也可與學校簽訂定向合作關系,共建就業實習基地、人才工作站或專門人才基地,建立緊密的人才對接關系,為重點就業人群提供就業實習場所,幫助校企雙方在定向人才培養培訓,深度對接,提升人才與就業市場的供需匹配。2023 年畢業季,在教育部舉辦的重點領域人才校企供需對接會上,來自裝備制造等15 個重點領域的35 家企業中,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5 所高?,F場對接中,現場達成合作意向的約有300 家。[17]

在教育市場化的趨勢下,教育系統應聚焦畢業生的求職需求和當前市場的就業狀態,準備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細則、編發政策手冊、掌握不同行業領域的需求現狀,切實關注重點就業群體為畢業生提供有溫度、“一對一”的就業指導,為就業服務體系提供一個較為完善的教育保障機制。

猜你喜歡
市場化學校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試論二人臺市場化的發展前景
離市場化還有多遠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校推介
“泛市場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評《泛市場化批判》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