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盡美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2023-02-19 15:01薛雯丹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王盡美師范教育工人階級

薛雯丹

(長江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在山東的主要傳播者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盡美不是專業教育學家,但其多難的成長經歷、曲折的求學之路和豐富的革命實踐使其擁有更加廣闊而深刻的視野。王盡美貼切實際的教育述求,成為他教育思想的來源和基礎。他的教育理念順應于社會發展、著眼于人民群眾、致力于改造社會,涵蓋鄉村教育、師范教育、女子教育與工人教育。王盡美教育思想蘊含了對現實教育問題的批判與反思及對未來教育發展的思考。

一、王盡美教育思想的形成與演進

依照王盡美的人生經歷,其教育思想的演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教育認知發軔期,呼喚教育公平的思想

1898年,王盡美出生于山東省莒縣北杏村的一個佃農家庭,幼時的他深刻體會到地主剝削下生活的艱辛。他兩次積極謀求得到在地主家陪讀的機會,然而都因“少爺”的去世而失學,并被地主侮罵“妨”命。為此,他常問祖母:“這個世道為什么這么不平等?……為什么不把‘命’換一換?”[1]115可見,王盡美在幼時已初步產生了對社會不公的反抗意識,并呼喚平等的受教育權。

(二)教育思想形成期,謀求教育救國思想

伴讀、村塾與新式小學堂的多種受教育經歷,讓王盡美對鄉村教育產生深刻認知,在高級小學讀書期間“受新派人物、老師王新甫進步思想的影響,確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1]91。1918年,王盡美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企盼師范畢業后通過教化民眾達成救國救民之志。由于受五四運動的影響,1919年9月,王盡美聯絡山東省立一中的學生鄧恩銘、育英中學的教師王翔千等人,掀起了一次學潮,學潮要求廢除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

(三)教育思想成熟期,革命與教育相聯結的救國救民思想

失敗的學生運動和對教育腐敗的抨擊讓王盡美認識到單純通過教育救國在現階段行不通。1920年初,王盡美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始了革命生涯,隨著實踐的深入,他覺察到工人階級力量強大而知識欠缺。為此,他將教育的目光投向廣大工人階級,號召覺悟者“先盡傳播醞釀的責任”[1]28,通過出版期刊、成立工人夜校等方式,“促一般勞動者的覺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尋人的生活”[1]29。

二、王盡美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鄉村教育思想

鄉村教育是“改造社會的利器”[1]18。王盡美將教育改革,尤指鄉村教育改革視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認為讓平民接受教育會撬動整個社會的變革。他提出兩個觀點。第一,打破貧富階級,真正普及鄉村教育。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階級矛盾愈加突出,普及教育、開化民智的任務也愈發重要。王盡美贊同“要普及鄉村教育,使平民都有識字的機會,非打破貧富階級不可”的觀點[1]22,但同時他洞見,打破貧富階級,需要經過長期斗爭,并非一時一省之事。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王盡美初步具有了階級斗爭的意識,即察覺到階級斗爭對爭取教育機會、獲得思想解放的重要性。第二,呼喚教育關注?,F存鄉村教育的弊病使教育腐敗且發展受限,王盡美多次呼喚教育家能夠加深對鄉村教育的關注程度,并針對鄉村教育具體發展問題提出改造措施。他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將山東的鄉村教育狀況介紹出來,作大家改造的研究”[1]19。第二,解決貧乏問題。王盡美認為鄉村教育落后的緣由有資金貧乏、教育設施貧乏和優秀教師貧乏。其中優秀教師貧乏是關鍵原因,表現為現有鄉村教師多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同時,由于師范教育目的偏差,師范生回鄉任教者少,且應付社會的能力較差。王盡美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了鄉村教育與師范教育之間的關系,將鄉村教育對優秀教育人才的現實需求引伸為師范教育的教學目標。他繼而提出師范教育思想,企盼由師范教育改造帶動鄉村教育改造。

(二)師范教育思想

對于師范教育,王盡美毫不吝嗇其贊美之詞,他指出“師范教育是鄉村教育的基礎”[1]18,擁有“將來能把我四萬萬同胞的腐敗腦筋洗刷凈盡,更換上光明純潔的思想”[1]8的重要作用。然而兩年半的師范生涯讓他越發懷疑師范學校存有教育問題。具體包括:第一,教育認知的偏差。辦學者和教育者定位不準,對“師范式育人”沒有明確認知,本應該是平面發展的橫向教育,卻成為掛上師范招牌的中學教育,進而未能改變向上直進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內容的問題。從學科設置、教育內容至學制安排,師范教育都未達到教育的目標旨意。具體而言,所學內容僅為多門學科的簡單堆砌,教育內容缺乏專業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脫離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師范生畢業后缺乏社會應對能力。三是教育目標的問題。緣由教育認知的偏差,教育目的并非發展教育,而是成為向上晉升的途徑,制造擁有文憑的師范畢業生。如此教育出來的師范生,學習時不知為何學習,畢業后于就業上也處于迷茫狀態,不僅缺乏創新教育精神和支援鄉村教育的責任意識,而且缺乏應付社會和應對工作的能力。

鑒于此,王盡美認為必須對師范教育進行改造,這也是鄉村教育改造的要求。第一,師范學校應明確自身定位,根據社會發展為國家與社會培養高質量的教育人才,擔負師范教育責任。第二,改革教育內容,此時王盡美已具有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思維,他承認理論指導實踐,強調師范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科目,同時也特別指出了實踐對理論的指導作用,要通過加強教育實習,增強師范生學問應用實踐、指導實踐的能力。第三,明確教育目標,“師范教育的目的在什么地方,我想大家一定知道是要產出些教育人才,去到社會里,把我們如聾如盲的苦同胞的知識思想登時提高起來,和歐西各族同上一進化路上跑?!盵1]9換言之,師范教育以培養教育人才,進而提升平民智識為目的。足見,王盡美對師范教育寄予厚望,即通過師范教育的改革實現救國強民,實現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強盛?!?919年9月他領導省立一師學潮,提出罷課乃求學之好機會?!盵1]91-92次年,他組織學生自治會出版《濼源新刊》,用來宣傳新思想,倡導教育改革,王盡美用實際行動推動著師范教育改革。

(三)女子教育思想

1920年12月,王盡美在《勵新》創刊號上發表《女子裝束問題》一文,“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3]46,1921年1月王盡美在《山東的師范教育與鄉村教育》一文中,簡短地闡述了他對女子師范教育的看法。

王盡美對女子教育頗為看重,表示女子師范“握著女子教育的總機關”[1]25,是教育救國的重要一環。他簡略地指出山東女子師范存在的問題。第一,山東女子師范數量稀少,而且還在減少。盡管男女平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子的受教育權,但是政府和社會重視程度并不高,女子師范數量極少,且平民女子接受教育的數量有限。第二,女子師范管理嚴苛。女子師范的封閉管理讓王盡美無從調查,“只就他表面上來看,教師之待學生,大有牢頭待囚犯的樣子,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視,來往信件,都被檢查?!盵1]25可見,他并不贊同女子師范管理方式,且認為受封建舊思想的影響,教育者的性別平等意識還較弱,女性的思想及人身自由尚未充分解放。第三,質疑女子師范學風。他希望女子能夠自覺地刻苦學習,“把修容時間用到事業學問上”[4]53,轉變過去單一“相夫教子”的思想,成為推動社會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工人教育思想

深感教育救國無望的王盡美,全身心地投入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革命中?!白钕冗M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盵5]217在組織工人運動的實踐中,王盡美認識到“一般的成年工與童工……在剝削制度下,失卻了受教育的機會?!盵1]35教育仍是上層階級的專屬品,被資產階級剝削了受教育權的工人階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王盡美以提升工人智識和階級覺悟為指向,開始探討工人階級的教育實踐路徑。

首先,由立法保護工人階級的受教育權利?!肮伯a黨人并沒有發明社會對教育的作用,他們僅僅是要改變這種作用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盵6]486工人階級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要將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于工人階級中,啟發工人階級覺醒,最終依靠工人階級取得革命的勝利,對工人階級進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922年7月,在王盡美參與起草的勞動立法請愿書中提到“國家須以法律保證男女工人有受補習教育的機會”[1]51。其次,藉由教育改造勞動者。自新思潮以降,人們開始省思自身、社會與國家三者之間的關系。王盡美認為,在壓迫中掙扎的工人應通過接受教育探尋通往“人的生活”的道路。一是通過教育增進智識。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要促進工人覺悟首先是需要提高其知識水平,并使其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二是通過教育提高地位,即宣傳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讓工人階級體悟資產階級的罪惡,窺明自身被剝削的本質,明確自身地位,增強社會責任感。三是通過教育改造勞動者的生活,即通過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工人覺悟,團結工人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奮斗,最終實現改造工人階級生活,推動社會發展。最后,通過適宜的方法和平臺進行教育。在平民教育未普及、工人教育未保障之際,王盡美創辦《濟南勞動周刊》等工人刊物用作工人階級接受教育的載體。為宣傳教育群眾,他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通過畫宣傳畫、寫宣傳單、作演說、演奏樂器、扮演戲劇等多種方式來達到宣傳目的。此外,他針對受眾文化水平的差異,在宣傳鼓舞工人階級時所作《革命天才明(五首)》《濟南大槐樹機車廠工會成立賀詞》等,均使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切合實際的方式和途徑,加速了工人教育的推進。

三、王盡美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王盡美教育思想中豐富的內容、銳利的批判思維和鮮明的問題導向對當代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一)對新時代鄉村教育的啟示

近代以來,面對中華民族整體轉型之變局,如王盡美一般的先進知識分子把教育視為救國救民之舉措。王盡美指出“鄉村教育是改造社會的利器……要施行下改造的功夫,我們相信第一步的作法,要先從改造鄉村教育入手”[1]18。面對鄉村教育困境,他指出首先要“普及平民教育,提高平民知識”[1]23。與其思想遙相呼應,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上,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振興鄉村教育必要提升教學質量。

1.鄉村教育振興首先應明晰歷史方位和培養目標。立足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要求,依托鄉村教育發展特點,探索符合現代化鄉村實際的教育模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新時代鄉村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鄉村教育立足獨特鄉情,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城鄉教育系統、提高教育質量,并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決定了鄉村教育不僅要以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為發力點,而且要為培養新型農民和農村新型人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2.健全現代化鄉村高質量教育體系。一是強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7],這與王盡美的觀點不謀而合,鄉村教育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教師的振興,鄉村教師的振興離不開師范教育的培養。以師范學校為主體,加強對鄉村所需教師的精準培養,構建一支優質優量、穩定專業、結構合理的鄉村教師隊伍,是助力鄉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之舉。二是加強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由城鄉發展差距帶來的社會待遇和機遇落差及鄉村教師待遇長效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仍然是影響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著力發展鄉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健全鄉村教師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切實保障政策不變質、不變味地落實到個人,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是保證教師隊伍穩定的前提條件。三是優化現代化教育資源配置。區別于舊社會的設備鄙陋,長期發展下,鄉村教育在基礎配套設施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各級各類學?;A設施建設達標學校比例在92.60%及以上”[8],基本滿足了鄉村教育所需。但鄉村教育現代化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發展需求對鄉村教育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強化教育資源支撐保障,實現鄉村教育資源的現代化、多樣化和特色化,是實現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保障。四是強化現代化鄉村教育認同感。除教育者認同感外,王盡美還認為受教育者認同感低也會限制鄉村教育的發展。在鄉村教育轉型過程中認同感不僅表達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現代化鄉村教育的接受程度,更直接映射在其對鄉村地域及鄉土文化的接受程度上,這種認同感影響著教育效力的輸出和輸入,進而影響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建立較高程度的認同感,成為促進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五是深化鄉村教育振興研究。如:王盡美寄希望于教育家從鄉村教育實際出發提出針對性改造措施,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同樣離不開專職教育家的關注。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賦能鄉村教育振興,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鄉村教育發展迎來了更豐富的機遇和挑戰,針對鄉村教育現實發展問題進行對策研究,實現精準振興,是通往鄉村教育振興的必由之路。

(二)對新時代師范教育的啟示

“師范生總要認明白自己責任和將來的職務。師范教育者,也要弄清楚師范教育的宗旨目的,不要辦這樣非驢非馬的學校,直接陷害青年,間接流毒社會?!盵1]11這深刻批判了當時山東的師范學校在教育目的、地位認知上的模糊及其嚴重后果,也展現出,早在一百多年前王盡美已經洞察到,師范學校教育宗旨、師范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三者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1.明確教育目的,突出師范優勢。新時代,師范教育的目的仍然是培養教育人才,通過教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等政策的下發,拉回了師范學?!懊搸熛蚓C”的步伐,但由于歷史發展影響,師范學校仍然面對綜合類大學辦師范教育,和“不少師范大學將其定位逐漸放在向綜合化方向的發展上”[9]的挑戰。在教師教育振興的背景下,師范學校作為培養教育人才、服務教育事業的專門學校,更應明確自身“辦教師教育”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和創新自身在學科設置、教師技能培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深度對接社會需求,為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支撐。

2.堅持現實導向,優化師范生培養模式。一是強化使命意識,前置職業理想教育?!案呱械穆殬I精神是大學生選擇教師職業的持久精神動力和牢固信念支撐”。[10]師范生從入學開始就已明確未來就業方向,前置職業理想教育,使師范生同步接受專業知識教育和職業理想教育,充分發揮職業理想的“導向功能、調節功能、激勵功能和聯結功能”[11],有助于師范生盡早建立角色轉換的心理預設,提升學習動力,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扎根鄉村,服務鄉村的堅定信念。二是對接社會實踐,擴充教育渠道。雖然王盡美沒有提出教師教育,但通過表述“常見很多富有專門學問的老師竟失掉小學生的信仰,就因為他學識雖有余,經驗卻不足,沒有把學問應用到實際的能力”[1]11可知,師范教育者問題也應得到重視。同那個年代相比,在教育師范生方面仍存有以下現象,即教師在學校授課,師范生在學校學習,進而在學校實習,期間教學實踐不與社會實踐交互,形成知識從個人到個人的傳授閉環,由此教授出的學生對教育如何回饋社會缺乏深刻認識。鑒于此,擴大教師教育實踐渠道和師范生學習實踐渠道,增強與社會的實踐交互,對于提高師范生學以致用的本領、彰顯實踐育人要求、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助力。

(三)對新時代女子教育的啟示

1.注重教育管理,推動教育發展。就女子教育的管理問題和數量問題而言,王盡美所關注的山東女子教育學校稀少和管理嚴苛的情況已經普遍不存在。當下我國普遍采取男女合校制度,同時也保留具有歷史特色的女子單校制度,在學校數量、入學人數、女性占比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在彰顯出國家和社會對女子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的同時,更推動和啟發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2.注重學風建設,構建和諧教育環境。王盡美在提出學風疑惑之時也從側面刻畫出學校管理和學生自身建設對學風的影響。學風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穩定性和繼承性的隱形教育力量,通過改革教育方式、改善學習環境和構建學風建設體制等方式推動優良濃厚學風建設,對于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規范學習態度、增強學習認同感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堅持性別平等,發展公平教育。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地區間公平,也體現在性別公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女子的受教育權利和不受教育歧視的權利,基本實現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但“當前女性教育的推手更多是就業市場競爭和個體主義發展觀,而不是性別平等理念帶來的社會行動變革”,[12]導致社會上還存有各種隱晦的“舊問題”和不斷浮現的“新問題”,如:“女德班”等女性培養濁流的回歸、重男輕女教育方式的殘留、崗位性別歧視和“偽女權主義”等糟粕思想充斥并擠壓著女子教育和發展的空間。應采取更切實有效的舉措為女性創造更加良好、公平和可持續的教育空間。

(四)對新時代工人教育的啟示

隨著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和技術創新進入新高速發展階段,對工人素質要求也隨之水漲船高,工人教育從基礎教育需要轉向更高水平、寬領域、深層次和全方位的繼續教育需要。王盡美工人教育思想認為,通過法律保護工人階級受教育權,通過教育提升工人現有知識水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團結工人、培養其使命感等思想,這對發展和完善當代工人繼續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完善工人繼續教育體系建設。首先,統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工人階級整體素質、凝聚工人階級力量的主要任務,也是當前加強和改進黨對工人階級領導的一項重大工作。一要不斷強化思想領導?!耙龑V大職工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13]“工人階級要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14]“大力弘揚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15]等重要論述,體現出對工人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視。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服務工人隊伍結合起來,創新開展工作,是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需要。二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教育平臺作用。如:王盡美認為組織勞動者形成有力團體有助于“做奮斗的事業”,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強化法治意識。一要提高工人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公民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人法律意識的成熟度直接關系到自身合法權益的實現、影響著我國法治化進程。大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工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引導工人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理念。二要加強工人法制參與度和維權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法律的形式保護了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要利用各種平臺,通過案例解析、以案說法等形式,加大對《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幫助工人了解依法維權的程序,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切實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犯。

3.扎實推進工人職業技術水平培養?!笆奈濉睍r期,培養新型技能人才是“技能中國行動”的必然要求,提升工人職業技術水平成為滿足工人繼續教育需求的當務之急。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協同創新尚處于發展階段,新生代技術人才的培養以職業院校培養為主,企事業等多方協同為輔。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則已形成較為完善和專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對于已經處于工作崗位的大部分工人而言,還未形成完善的、與產業需求相適應的繼續培養體系,且改革過程中,還存有“企業和產業工人參與積極性不高”“中小企業的產業工人仍然面臨無處考證、無法獲得資格認定的情況”[16]等現實問題,工人職業技能的發展與現代產業發展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增加對工人繼續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工人普遍參與的職業技能繼續教育體系,是全面提高工人職業技術技能水平、助力“技能中國”建設的重要途徑。

王盡美的教育思想以鮮明的批判對教育現實提出改造要求,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踐行,也為近現代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價值導向,對我們今天理解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發展新時代教育有重要的啟示。我們應該堅守教育初心,不斷挖掘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的教育思想,深析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

猜你喜歡
王盡美師范教育工人階級
封入土墻的照片
王盡美:盡善盡美唯解放
王盡美:盡善盡美唯解放
重讀《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進行再認識
《曼斯菲爾德莊園》的政治經濟學:范尼·普萊斯與大西洋的工人階級
中國近代幼兒師范教育研究文獻綜述
我國近代師范教育思想發展研究綜述
高專音樂師范教育課程建設芻議
師范教育“初等數論”教學改革探索——以長江師范學院為例
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