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字與高中文言文教學

2023-02-19 11:35劉志基周亞驥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2期
關鍵詞:構形古文字繁體字

劉志基 周亞驥

劉志基,1955年4月生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重點學科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字學”(第二期)學科帶頭人,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文字學理論研究,及古文字的數字化開發研究,已出版專著十余種,發表論文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以及國家級、省部級圖書獎。目前主持項縱向在研科研項目兩項: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基于公共數據庫的古文字字符集標準研制”、上海市冷門絕學項目“全息型甲骨文智能圖像識別系統與配套數據庫建設”。

周亞驥(上海市七寶中學語文教師):劉教授您好!您是華東師范大學古文字學教授,在文字理論研究以及古文字數字化的開發方面有很深的建樹。我還了解到您好像還會帶語文學科類的研究生,所以說您對基礎語文教育也是非常關心的。我看到您在語文教學類的期刊上面也發表了很多文章,所以我今天想跟您請教一下關于中學語文中文言文教學的一些問題?,F在很多學生還是重視數理化比較多一點,對語文學科缺乏重視。而語文學科之中,又非常抵觸文言文的學習,認為現代社會中文言文的學習是毫無意義的。其實不僅僅是學生,很多家長或者是別的學科的老師,可能也有這樣的一個看法。在您看來,文言文的學習在我們當今社會有怎樣的一些意義呢?

劉志基:從國家民族層面來講,文言文的學習是必須的。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歷史比較長。所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從歷史文化的層面上來講就有很多的財富。跟很多歷史比較短的國家和民族相比的話,我們算是家財萬貫;有很多的國家,可能是家徒四壁。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不能放棄這樣一筆財富。我們有很深厚的傳統文化,不管你做哪一個行當,他的歷史傳承怎樣?他的歷史財富怎么樣?每一個行當它都有其源頭,我們想要去了解這些源頭,繼承這些財富,就必須去閱讀相關文言內容。所以對我們中國人來講,我們絕不能放棄這筆財富。比如對有志于法律的同學,有必要弄懂“法”字?!胺ā笔且粋€構形被省略的文字。不省略亦可以用電腦輸入法打出來:灋。這個“灋”的構形,直接來源于商周金文。對于“灋”的解讀,《說文》曰:“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焙茱@然,這一解釋,認定了“灋”與“法律”“刑法”之“法”的同字關系。對此,迄今為止的字典辭書(包括古文字字典類工具書)一概予以認同。有所修正的意見只是說“灋”中的“去”是“盍”的初文,與來去的“去”不是同一個字,在“灋”中用作聲符(參見《古文字譜系疏證》3980頁)。故“灋”字表意偏旁只是“水”和“廌”。什么是“廌”呢?《說文》:“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睂τ谶@一解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又做了進一步解釋:“《神異經》曰:‘東北荒中有獸,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墩摵狻吩唬骸初粽?,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皋陶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p>

綜上,“法”字傳世文獻解讀的信息可以作如下歸納:中國在皋陶為理官的舜帝時期亦曾有過“神判”執法的歷史與觀念。中國古代神判的具體方式是借助于“廌”,或曰“獬豸”這種神獸來進行罪與非罪的識別。而如此觀念意識,正是“灋”的造字意圖的來源。

但是,“灋”的出土古文字解讀,所給出的信息與上述認識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灋”字本義似乎并非是“法”。最直接的理由是,在其最早出現的金文中,“灋”都用作“廢”,也就是表示“毀棄”“敗壞”之類意義。而“水”“廌”兩旁會“廢”之意,與甲骨文“沉”等字的造字意圖類似,也是可以成立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系統梳理過戰國以前的出土文獻,并沒出現“法”這個詞??疾煳墨I記載,《說文》“灋”字訓釋中的神獸“獬豸”觀念應當是后世形成的?!皬D”的神獸說,始見于漢代楊孚《神異志》。在戰國時代的文獻里,出現以羊來識別罪犯的文獻記載,如《墨子·明鬼下》第三十一。這一記載,顯然與“廌”的“性識有罪”傳說有聯系,但是也表明神獸執法文化觀念中的神獸,在戰國時期還沒有鎖定為“廌”。

由此可知,“灋”是一個基于文化觀念的變化,在釋讀層面被“理據重構”的文字?!盀灐弊畛踔皇恰皬U”的本字,由于“神判”觀念的出現,“廌”這種有角獸被賦予了“性識有罪”靈異之性,“灋”的造字意圖,也被重新解釋為“刑法”之“灋”的本義。由此,我們可以對中國“法”的文化觀念的源流獲得更加切合歷史真實的認識。

這些祖先留下的智慧,即使到了現在仍然很有用,我們還需要從古籍中研究出古人留下的瑰寶。這就是發展和生產促使我們不得不學,不能放棄這些東西。

如果從學生個人層面來講,文言文學習主要是為了高考。另外我覺得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對于歷史語言運用的能力。如何判斷一個人語文好不好?對中國人來講,從現代漢語一般的語言交際層面來看好像沒有任何交流障礙,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的語文能力就很好。如果你對文言文懂得比較多,讀書比較多,那么你能做的事情,你對事情的理解,都會不一樣,甚至整個思想認識的深入性,可能都是會不一樣的。文言讀多了會內化為一個人的常識,價值觀,道德操守,正義感,審美水準……總而言之,人之為人,取決于這個人輸入了些什么。文言是經歷過時代檢驗的,是淘汰了無數無聊的無意義的無價值的人類文化之后,留下的。讀文言,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健全的人,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但無論如何,其功效在于,它能讓你成為有思想的人。每一個漢字都是浸潤著歷史的精靈,一些漢字的字形結構和字義演變,有時也反映著中國古代某些禮儀、觀念、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比如“府”這個字,尊稱別人的家常會用“府上”一詞,還可說“貴府”?!案笔切温曌?,“付”是聲符,“廣”是形符?!皬V”作為部首,表示房屋建筑一類的意義??雌饋怼案钡脑熳忠鈭D似乎與“府上”之“府”頗為契合,其實“府上”一詞的形成,經歷了相當復雜的演變過程?!案钡淖畛跻饬x是“倉庫”。在中國古代,表示“倉庫”的文字有好幾個:“倉”表示“糧食倉庫”,“庫”表示“兵器倉庫”,而“府”則表示“文書倉庫”。文書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政權機關,于是本指“文書倉庫”的“府”就很自然地成為“政權機關”的代名詞。由“官府”的意義引申,“府”又可稱高級官員或國家元首居住的地方,如“王府”等。中國歷史上歷來就有將官職或官衙的名稱泛化為一般稱謂的習俗,“府”自然也不例外,成為對別人的家的尊稱。所以說,從文言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妙。

周亞驥:現在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很痛苦,我也覺得文言文學起來確實比較難,那么您認為文言文學習具體的難度體現在哪里呢?

劉志基:我認為的難度它主要是因為是詞匯系統、一個字符集系統。盡管都是漢語,都是漢字,但是由于歷史因素造成了兩個系統之間有比較多的不同的地方。我覺得最難的就是去逐一尋找這兩個集合中的不同點,一點點去解決,一點點去完成。這是最主要的問題,這個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周亞驥:您講到了這樣一個詞匯系統,現在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強調的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構建,淡化了具體語言知識的講解。如果我們現在再去給學生一點點去講這個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個知識,是否有開倒車之嫌呢?您覺得這樣一個古文字進入我們的高中課堂,它為時過早嗎?或者說它對我們高中生來說有多大的幫助?

劉志基:我覺得古文字進入中學課堂這沒有什么疑問吧。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我們是從語言學習本身的要求來說的,這個東西你一定是要從源頭學起,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母語文字有3000多年的歷史,換句話說,我們的文字有3000多年的一個歷史包袱在。如果我們現在學習一個詞匯,不知道它是在整個漢語歷史系統中的位置,或者說不知道它跟歷史有什么淵源的話,你割斷這種聯系來進行學習,肯定不是一個科學的方法。對于古文字,我現在知道好像有些幼兒園都會給小朋友講一些古文字中的象形字之類的知識來引導小朋友去認識這個字。小學里好像也有。這個辦法我覺得它并不是開倒車,它是語言文字學習本身的一種科學方法。舉兩個例子:看到“社”字,人們一般會想到“社團”“社會”之類或大或小的集體組織?!吧纭弊钟伞笆尽焙汀巴痢苯M合而成,這兩者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社”字原本表示“土地神”,是土塊的形象,與“土”字相同。以后在“土”的邊上加上與神靈有關的“示”,才成為與“土”字形不同的“社”。在古代,土地神是人們經常祭祀的對象,所以“社”又可以表示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和場所。在中國古代,土地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神靈。漢語中“社稷”一詞是國家的代名詞,其中“稷”指谷神,而“社”則是土地神。土地神與谷神之所以能夠指稱“國家”,是因為祭祀它們乃是國家最重大的事情?!吧纭弊鳛榧漓胪恋厣竦幕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內容,如舉行一些迎神賽會的儀式。逐漸地,由祭祀發展成有交際娛樂功能的集體活動,如社戲、賽社等。社祭活動漸漸演化成一種深入人心的活動,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人們才會空前性集中,這就使“社”逐漸產生了“團體”這層意思。再比如:“市縣”之“縣”,金文中描摹的是一顆人頭懸掛在樹上的形象。與此構形相應,“縣”字本義即表“懸掛”。用懸掛人頭的形象表示“懸掛”,在今人看來不免有些陰森可怖,但在造字時代卻是最自然的一種創意。上古諸侯、部族之間征戰,有砍下敵人頭顱用以記功的制度,形成懸掛敵人首級炫耀武功的習尚。造字者選擇這種形象來構成本義為“懸掛”的“縣”字,是合乎邏輯的。本表“懸掛”的“縣”如何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呢?這與古代的政治制度有關。先秦時代,中國主要實行“分封制”,天子將國家土地的大部分分給親屬或功臣,形成所謂“諸侯國”。而天子直接統治的國都周圍地域則稱為“縣”。諸侯國盡管也臣屬于天子,但他的領地并不受天子的直接管轄?;蛘哒f,諸侯國并不直接懸掛在中央政權之下,而天子直接統治的“縣”卻是。于是受中央直接管轄的領地自然就獲得了“縣”的名稱。正因為“郡縣”為君主直屬,“郡縣制”就成為“分封制”的對立面,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方面。到了秦始皇時代,郡縣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國家版圖內的所有疆域也就全數“懸(縣)”于皇帝的鐵腕了。我想這么去講每一個字,是不是學生可以學習得更加牢靠,并且也符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呢?

我覺得問題是不是在這里?古文字進入高中課堂的話,我們的師資力量夠不夠,我們的老師是不是能夠很好地給學生灌輸這方面的知識,并且能夠把握得比較到位,比較恰如其分?這個可能是關鍵。不是說該不該做,我覺得這是肯定要這樣做的,關鍵是能不能做得到?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能夠比較恰如其分地去關聯一些古文字的知識,它肯定不會是負面的東西。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周亞驥:看來這本就不是一個問題,需要提升的是我們整個的高中語文老師的古文字素養??!現在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如果說我們想要把每個字給講清楚,我覺得憑現代的簡體字是不夠的,所以說把字源講清楚,還得去教學生繁體字,但是這樣一個度我就不知道該怎么去把握,我們該給學生講多少繁體字呢?

劉志基:我們現在用的所謂的規范字,就是簡化字,那么這個簡化字的歷史地位也有很大的爭議。但是我們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將簡化字能夠關聯到它的繁體字,不是說多少就夠了,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多多益善。說個小故事,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走,繁體字招牌便會向你滾滾涌來。按照語文法規的有關規定,繁體字不在規范漢字之列,店招上是不應該隨意濫用的。退一步說,即使允許使用繁 體字,“美容美髪店”也不能寫成“美容美發店”。繁體字“發”與“髪”,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鞍l”字是個形聲字。字形左下角的“弓”是表義的義符,“發(bá)”則是表音的聲符。由于義符是“弓”,所以“發”的本義是“(弓箭的)發射”,引申開去則表示“出發”“發達”之類的意義。成語“百發百中”,用的就是“發”的本義?!绑姟币彩且粋€形聲字,其聲符為“犮(bá)”,義符是“髟(biāo)”?!墩f文》對“髟”的解釋是:“長發猋猋(biāo)也?!笔切稳蓍L發下垂的疊音詞。由“髟”充當義符的字都跟人的頭發有關,比如“鬢”指“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髡”表示“剃去毛發”,“髻”的意思是“盤在頭頂或腦后的各種形狀的頭發”。從“髟”得義的“髪”,意思是“頭發”,成語有千鈞一“髪”、間不容“髪”等。上世紀50年代漢字實行簡化以后,“發”與“髪”均被簡化成了“發”,于是“發”一身而二任,既表示“出發”“發展”等義,也表示“頭發”等義。遺憾的是,有些人誤以為繁體字高人一等,卻又缺乏繁體字的基本知識,結果在把“發”轉化成繁體字時,往往會出現誤“髪”為“發”的情況。這就是大街小巷紛紛開出“美容美發店”的原因。但愿“美容美發店”的招牌,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這就不但要樹立用字規范意識,而且要懂得繁簡字的對應關系,否則,在繁體字面前,你會找不到北的。所以在講“發”這個字的時候必須還原兩個繁體字,不然學生又怎么能記得住呢?但問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能用在這個上面?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問題。

周亞驥: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矛盾。那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從詞匯教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老師該如何把古文字教學高效地推進課堂呢?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

劉志基:我們當然要有比較科學的方法,我覺得我們不能盲人摸象,要搞清楚字詞的一些用法,我們就要知道它是怎么來的。我們如果能夠講清楚一個歷史的發展邏輯,那么我相信對學生來講也就不會認為這是有負擔的東西了。這個方法用得好,效果肯定也是很好的。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方法就是部首識字法。部首可以說是漢字研究史上的第一大發明,就許慎所創《說文解字》部首的功用而言,檢字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是識字?!墩f文解字·敘》把部首設置的意義概述為:“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币员闳藗兺ㄟ^相同的構形成分去識記意義相通的文字。在當今漢字教學中,即使現行部首,也是普遍具有識記文字的提示作用的,很多容易寫錯誤記的字,只要一說其部首意義,就會令人入耳難忘,從而避免寫錯記錯。因此,在漢字教學中,利用好部首這個說解資源應當放在優先位置加以考慮。比如,“布”與“部”,經常被互易其位,如“部署”被誤寫作“布署”。但如果由部首的意義加以辨析解說,一般會有很好的效果?!安俊庇小敖y領”“管轄”等意義,又引申為安排、布置,“部署”的“部”,無疑用的就是這個意義?!安俊睘槭裁纯梢员硎尽敖y領”“管轄”?這與它的部首“邑”有關?!耙亍钡谋玖x就是“人聚居的地方”,而這恰恰就是“統領”“管轄”的對象,所以從“邑”得義的“部”用在“部署”中是非常符合邏輯的。而將“部署”寫作“布署”,則與理不合,這同樣可以由其部首來解釋。布,歸入“巾”部,“巾”是紡織物,從“巾”得義的“布”本是棉、麻、芋、葛等織物的通稱,由于布總是被卷成卷,使用時需要徐徐放開,所以“布”還可以表示打開、公布、宣告的意思,如宣布、布告天下;也引申為展開、分散等義,如散布、分布。但所有這些意義,都與“統領”“管轄”“安排”無關。另外,“即”與“既”,又是兩個極容易被錯誤換位的字。然而,“即”歸“卩”部,“既”歸“旡”部?!摆唷北久枘∫粋€跪地之人的形象,在“即”字的古文字中有很直觀的呈現,而這個跪姿,在古代就是所謂坐,上古時代,人們家中并無桌椅板凳,只有席幾,所以通常居家就是采用這種跪姿的?!凹础弊值淖筮吺恰鞍n(音bī)”,像盛滿食物的食器之形,與右邊的跪地之人的形象(卩)會合起來表示人靠近食器進食。因此,“靠向、接近”就是“即”字的通行意義,如“可望而不可即”之“即”,這顯然是“即”字本義的直接引申,只是抽象掉了其中“食”的內涵而已?!暗?,開始從事”是“即”的又一通行意義,如“即位”之“即”,當然,“靠向、接近”就是一種“到位”,而到了位也就意味著“開始從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里,空間移動中所蘊涵的時間因素得到了體現,于是,“即”的時間意義,如“高考在即”之“即”的“當下、目前”意義的來由就很容易理解了,顯然這種意義是由“開始從事”的意義直接引申的?!凹础边€可以表示“就是”,如“非此即彼”之“即”,其實這只是“靠向、接近”意義的虛化而已?!凹取弊筮吺前n,仍是食器,右邊的“旡”,像扭頭朝后之人。為什么這個人會用后腦勺對著食器呢?那是因為進食已畢。所以“既”字最基本的意義要素就是“完畢”。這一點對“既”字的后世通行意義影響巨大。比如“既”在現代漢語中多表示已經,如“既往不咎”之“既”,而這一意義實質上也就是前一時間段終結完畢,是“完畢”意義的直接引申?!凹热?,既而”是“既”字更常見的用法,但實際上也同樣是強調了對已經過去的事實的認定,故也與“完畢”有直接關聯;至于“既”與“又、也”等詞的呼應,表示兩種情況兼有的用法,本質上也發端于對已有狀況的肯定,如“既聰明又勤奮”,所表達的意思首先是對某人聰明秉性的肯定,也對其勤奮品質加以認同,所以是“既然、已然”意義的引申。因此,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區分“即”和“既”的簡單方法:如果事情還沒發生就用“即”,而這是與其部首“月”在構字中的意義相聯系的;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則必須用“既”,這又是與其部首“無”的意義相統一的。毫不夸大地說,用這樣的部首解字法,可以把相當一批容易混淆的字說解清楚。

周亞驥:很多老師都說高中階段要掌握300個文言實詞,然后我就想把這300個文言實詞按照字源以及演變的過程逐一搞清楚,然后把這樣的內容講給學生聽。這樣我覺得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去記憶這些字詞,另外一方面把這些字源的內容講通了以后,對于他們不認識的一些詞,也可以去猜出其中的意思。但我總覺得這樣一種講解方式,可能是比較割裂的。那有什么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串聯起這些常用的詞匯呢?

劉志基:這個可能就是跟對象有比較大的關系,不同的對象用的方法可能也會不一樣。那么我覺得一個原則是你要關聯它已知的知識系統。因為歷史的東西,它肯定是有很多的關聯?,F代的語言文字應用當中,它也會融合在里邊。你對歷史的內涵不清楚的話,你對這個東西的認識也是不清楚的。我們根據這個對象的不同,能夠去抓住這樣的一種關聯性,脈絡如果通了的話,相關的一些知識點有可能也會得到一種更深的理解。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我覺得會是比較好的方法吧。

周亞驥:語文教師現在上文言文課基本上都是篇章的翻譯,然后就關注一些注釋,講一些實詞。我不知道這么去講的話夠不夠,那您對中學語文教師在文言文講解方面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劉志基:肯定是這樣,因為文言文它畢竟也是中國的語文,它并不是另外一種語言,那么我們用的字也是同樣的一個漢字系統。里邊就是古今之間,有同有異。我們的講解主要是去解決不一樣的這些地方。那么哪些是不一樣的?這個可能是要注意的問題。哪些是不一樣的里邊,也有一個程度的問題。那么有一種是很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倒也不難了。因為你按照平常的理解,他就讀不通了,那么你就必須去搞懂它才能夠讀得通。最難的可能是那種差別比較小,有細微區別的東西。有的時候我用現在的用法去讀它好像也能夠讀通,但是你這么讀通了,還是錯的。所以最注意的點,是有細微差別的那些部分。不管是字還是詞,大概是這樣??赡苓@就是我們在講解當中要重點把握的東西。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在現今數字化的時代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許多人把“寫”字變成“敲”字,這首先是件好事,它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提升了文字語言交際的效益。然而在另一面,它也顛覆了漢字生活的傳統,帶來一些負面效應。中國傳統的識字方式就是寫,凡識字者都對此有切身體驗,毋庸贅言。漢字學習之所以要強調寫,是由漢字的特點所決定的。與世界上絕大多數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具有表意特點的文字。與表意的特點相聯系,漢字的構形系統相對復雜,其復雜性通過比較可有更清晰的呈現。以字形構成的基本單位而論,在一般拼音文字是字母,在漢字則是偏旁;拼音文字的字母通常僅二三十個,而漢字偏旁僅獨體就在三四百個之間;以構字單位的組合形式而論,字母只有橫向左右拼合一種形式,而偏旁的拼合方式則沒有什么限制,據統計達十多種;以文字構形單位而論,拼音文字只有單詞、字母兩個層次,而漢字在單字與偏旁部首之外,另有筆畫這個層次,而且各種筆畫類型都有各自的形態特點和書寫要求。就此“硬件”狀況來看,漢字是以一種較為復雜的構形體態來表達所記錄的語言單位,僅就視覺認知而言,字詞聯系就不會像拼音文字那樣簡單,而在文字制度的“軟件”層面上,“表意”又使漢字與其所記錄的語言單位的聯系方式相對于表音文字而更顯復雜。造字時文字形態的設計是為了記音的話,因為語音可以分析歸納為數量僅為數十的音素,進而實現同樣有限數量的構形單位與之一一對應;而如果選擇表意,即以字形來記錄詞義,則問題就會復雜很多,試想:詞典里解釋一個詞的意義,有時說了好多話,都未必能說得很明白,僅用一個字形去表達它,容易嗎?況且,詞匯系統在意義層面上對應的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每個詞都有各自必須獨立存在而無可替代的意義,故詞義系統也就成為足以反映人們世界觀的一個高度復雜的意義體系。顯然,表意文字如果也像表音文字那樣,為每個記錄的直接對象創建一個對應構形,字符集將無限膨脹。然而,從文字的認知記憶和書寫便捷的角度來看,過多的文字構形單位不免增加記憶的負荷,過于繁復的文字形態勢必影響認讀與書寫效率。因此,表意的漢字必須適度控制文字構形系統的繁復程度,以一種以簡馭繁的方式來實現文字單位與語言單位的對應。因此,漢字的字形設計,需要復雜的思維創意來實現形、義邏輯聯系,于是漢字便有了字理,識字也有了理解字理的要求,而造字創意的基礎,則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環境、社會心理,因此,字里又有了歷史文化的“乾坤”。陳寅恪說過:“凡解釋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边@或許可以理解為是從“教”的角度說的,與之相應,“學”的角度的識字,也是需要領悟字理,以及字理之中的歷史文化信息的。如何才能學好漢字?中國人早已找到了基本對策:寫一遍,勝過看十遍,只有寫了,字的結構、理據才更容易了然于心。于是,抄生字、寫描紅,成為世世代代漢字習得人群的集體經驗。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不少“習刻”,真實呈現了殷商時代的寫字訓練狀況。郭沫若曾發現一片習刻甲骨,“其中有一行特別規整,字既秀麗,文亦貫行;其他則歪歪斜斜,不能成字,且不貫行。從這里可以看出,規整的一行是老師刻的,歪斜的幾行是徒弟的學刻。但在歪斜者中又偶有數字貫行而且規整,這則表明老師在一旁捉刀。這種情形完全和后來初學者的描紅一樣”??梢娏曌直仨氈貙懙牡览?,殷商刀筆吏已經諳熟于心。拿什么來保衛我們的漢字,漢字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還在寫,漢字就有希望青春永葆。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我的一個建議就是多寫字!

周亞驥:明白了,一定謹記您的建議,再次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訪!

猜你喜歡
構形古文字繁體字
哈哈鏡
釋古文字中的“杪”及相關字
雙星跟飛立體成像的構形保持控制
通有構形的特征多項式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對一個幾何構形的探究
從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陽冰對《說文》的說解
臺網友鼓動“繁體字申遺”
馮小剛建議讓繁體字回歸課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