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轉型背景下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變遷研究

2023-02-20 16:47何文海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涼山彩禮彝族

何文海

(西昌學院科技處,四川 西昌 615013)

一、相關研究回顧

涼山彝族婚姻中的彩禮①居高不下甚至越漲越高的趨勢已經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地方各級政府在“移風易俗”的名義下發動彝族家支頭人、民間“德古”②協會、基層村社組織等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綜合來看,以政府為主導,彝族群眾為主體的治理舉措的推進落實,有效遏制了涼山彝族婚姻文化中彩禮問題的畸形化、極端化趨勢,促進了彝族群眾婚姻觀念與行為的改進,強化了涼山彝族婚姻文化與各民族婚姻文化的交融互鑒。同時,也應該看到高額彩禮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彝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現有治理實踐還需不斷加以改進。正確認識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及其變遷,根本解決高額彩禮等負面問題,需要基于“整體主義”立場,把婚姻文化置于涼山彝族社會文化整體背景中進行考察。從歷史視角加深對其現實狀況的理解?;诖?,本文結合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涼山彝族傳統社會轉型的背景,梳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的變遷脈絡,解析變遷中出現的積極趨勢與負面問題,以期形成對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及其變遷的整體性認識,為涼山地區涉及婚姻文化的移風易俗實踐提供參考?,F有彝族婚姻文化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概況描述式研究和問題探討式研究兩個部分。

概況性描述式研究彝族傳統婚姻文化除了在20 世紀80 年代后陸續發表的中國少數民族問題五套叢書中的大量介紹之外,《涼山夷家》《涼山羅彝考察報告》《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當代涼山彝族的社會和家庭》《涼山彝族禮俗》《涼山彝族風俗》等學術著作對涼山彝族的傳統婚姻觀念、婚姻制度、婚姻禮俗,以及與婚姻相關的社會組織等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靜態、橫切、概括的描述與探討。

問題探討式研究彝族婚姻文化主要包括現代化進程中彝族婚姻觀念與制度變遷問題、彝族婚姻文化的遺產價值問題、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婚姻法》的調適問題、彝族婚姻中的經濟問題等主題?,F代化進程中彝族婚姻觀念與制度變遷問題方面,張樸[1]梳理了以跨民族婚姻為代表的婚姻選擇引起的涼山彝族通婚范圍的新變化及其產生的影響。馬林英[2]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彝族傳統文化正朝著現代、開放的方向進行重構。馮琳[3]等認為在社會轉型的新時代背景下,當代涼山的彝族婚姻習俗變遷既體現了彝族群眾的傳統文化認同,也體現了他們對現代社會的適應。全海燕[4]探討了彝族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如何發揮作用并自我調適的問題。張海洋[5]等對20 世紀涼山彝族地區婚姻改革進行研究,強調民族文化中的積極價值與民眾主體性,以及傳統文化變遷過程中的包容性。王卓[6]等分析了涼山彝族婚姻制度中民族內婚、等級內婚等的變遷新趨勢。關于彝族婚姻文化的遺產價值問題,王美英[7]等從“非遺”視角,梳理剖析了涼山彝族“哭嫁歌”的內涵與社會文化價值。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婚姻法》的調適問題方面,曾青[8]認為不應當對民族習慣法的延續性及其在處理彝族婚姻糾紛中的作用視而不見。曲比阿果[9]指出應該以“社會良性發展”為原則,從法律、文化觀念和社會關系等角度對涼山彝族的婚姻文化及其變遷進行積極干預與引導,她的研究還討論了改革開放以來該村和涼山彝區婚姻家庭文化觀念變遷中的共性和個性問題[10]。于君剛[11]探討了涼山彝族婚姻習慣法文化和現代中國傳統法律精神之間的融合問題。李紹明[12]等認為,應該結合彝區實際制定貫徹《婚姻法》的變通條例。馮敏[13]剖析了“身價錢”這一彝族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經濟問題,探討了其負面影響。蔣平[14]等建議通過給予公共政策支持的做法,解決形式變異的“買賣婚”的普遍存在給彝族青年造成的困境。王卓[15]等分析了造成高額“身價錢”問題的原因,指出其加速了涼山彝族傳統等級身份體系的解構。

綜上,現有研究成果在理論和方法上為深入研究涼山彝族婚姻文化留下了可資借鑒的學術遺產,但存在整體主義觀念薄弱的問題。不少研究往往將彝族婚姻文化的組成要素孤立起來看待,忽視了婚姻文化中的觀念、制度、禮儀,也忽略了彝族婚姻文化背后的彝族社會文化整體及其所處的時代語境,因而難以對彝族婚姻文化變遷的本質作出深刻的分析,難以形成涼山彝族婚姻文化及其變遷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涼山彝族社會的發展轉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對涼山彝族傳統社會的發展轉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在涼山彝族地區,各“茲莫”③統治區和“諾伙”統治區不再是相對獨立的社會單元,取而代之的是從縣到社的各級行政組織。國家權力開始深入涼山彝族基層社會,成為地方社會發展轉型的主導力量。1956 年涼山彝族地區實行的“民主改革”是由國家主導的對涼山彝族社會影響最大的變革之一,是國家“現代性”建構中實現制度均質化的重要實踐。民主改革終結了涼山彝族地區“茲莫”治理、流官治理與“諾伙”治理等并存的局面,將縣級以下的涼山彝族基層社會完全納入國家行政體系,完成了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制度的建構。民主改革后,彝族民眾的人身隸屬關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建立在血緣家支④基礎之上的人身依附關系,變成了村社、社團等新型人身關系??傊?,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系列物化及意識形態的國家符號實踐,促使包括上層人士在內的絕大多數彝族民眾增強了國家概念和身份的國家歸屬感。

1978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上。在農村地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權)(公)社分離等改革得到全面落實,基層社會的自主性增強,這些“地方性”的回歸對涼山彝族社會而言,既有補充或協助國家開展地方治理的積極意義,又有阻礙涼山彝族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消極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涼山彝族地區進一步融入周邊區域乃至國家發展的整體進程中。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社會的急劇變革帶動了涼山彝族人口的大規模、大范圍流動。人群的持續流動帶來的結果是涼山彝族地區的封閉性與孤立性特征迅速消解??傮w上看,涼山彝族地區的人口流動具有雙向性特點,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彝族人口出于定居、務工、求學、就業、經商等各種原因來到多民族互嵌式社區居住生活,另一方面流入涼山彝族腹心地區的外來人口也與日俱增。人口的雙向流動促進了彝族人口與各民族人口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程度的日益加深,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鑒。對外聯系的加強與發展轉型的加快,賦予涼山彝族社會越來越多“現代性”的同時,并未完全改變涼山彝族社會長期保留的“地方性”。這種傳統與現代并置,新舊觀念與行為并存的狀態使得新時期涼山彝族社會具有突出的“雜糅性”特征。這種“雜糅性”特征是理解包括彝族傳統婚姻文化在內的涼山彝族文化及其變遷的重要視角,也是解決涼山彝族社會發展轉型中出現的高額彩禮等問題的“整體性”背景。

三、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變遷中的兩面性

(一)變遷中的積極趨勢

社會和文化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既彼此區分又緊密聯系。永恒的“變遷”是社會和文化的共性,沒有靜止不前的社會,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涼山彝族社會文化也是活態變動的,只是由于發展的滯后性與社會結構的穩定性決定了文化變遷的緩慢性和相對“靜態性”。1956 年開始的民主改革推動了涼山彝族社會文化的急劇變革。社會的巨變引發了包括婚姻文化在內的彝族傳統文化的極速變遷。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基層社會自主性的增強導致涼山彝族婚姻文化有了新的變遷。二十一世紀以來,涼山彝族社會越來越緊密地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國家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戰略加大了對涼山彝族地區的投入與幫扶力度。在此背景下,涼山彝族社會各領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了轉型變革,帶動彝族傳統文化發生了全方位、持續性的變遷。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在新時期的變遷中出現的積極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四方面。

一是在各民族之間及本民族內部不同支系交往交流交融增多,彝族人口大規模流動增速,人口分布范圍擴大等因素推動下,出現了跨族婚姻、跨支系婚姻、跨地域婚姻、跨國婚姻數量不斷上升的情況,這既表現為彝族與漢族、藏族等民族之間的族際通婚,又表現為彝族內部不同支系、不同區域的通婚,也有一些跨國婚姻。以涼山州冕寧縣漫水灣鎮安呷地自然村為例,該村使用語言為彝語北部方言什扎次方言。以前這個全為彝族人口的村莊是民族內婚,二十一世紀以來開始出現族際通婚?,F在這個村的彝族人口既與漢族、藏族等民族通婚,又與涼山州內義諾、所地、田壩等彝語北部方言次方言區,以及貴州、云南等地的彝族支系通婚,并出現了突破舊有等級觀念的“諾伙”與“曲伙”通婚的案例。通婚范圍的擴大既是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也從文化角度推動了民族融合,推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微觀個案。

二是涼山彝族婚姻禮儀逐漸多元開放,不斷主動吸納現代文明要素和兄弟民族婚姻文化要素。一方面,現在無論在城鎮還是鄉村,彝族青年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自主結婚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婚前拍攝民族性與現代性兼具的婚紗照已成為受廣大彝族青年追捧的項目。以西昌市為例,原來所有的婚紗攝影公司幾乎是西式或漢式婚紗攝影,一些彝族青年想拍民族特色的婚紗照都得自帶服裝,而且受場景、道具、理念等制約,幾乎拍不出體現彝族婚姻文化內涵的婚紗照。近些年來,不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彝族青年選擇回鄉創業,其中一些就辦起了彝漢兼容、中西并包的婚紗攝影公司,受到各族青年的青睞,不僅贏得了市場,也助推了各民族婚姻文化的交流互鑒。另一方面,現在新式的彝族婚禮儀式一般都同時貫穿著傳統與現代兩條主線,體現出彝漢、中西婚禮要素兼收并蓄的特點。傳統方面,彝族傳統婚禮中婚前、婚禮、婚后禮儀的核心要素依然得到了較好傳承,同時已不合時宜且繁瑣復雜的禮儀要素被省略,婚禮的時長也被縮短,做到了簡約而不失民族特色?,F代方面,現在的彝族婚禮也發請柬、辦酒席,有伴郎伴娘,有婚禮主持和男女雙方代表發言、文藝表演等環節,有的婚禮還邀請婚慶公司進行策劃、組織,這些變化既增加了婚禮的歡樂喜慶氣氛,又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歡迎。

三是彝族群眾有關婚姻的法治意識、健康意識有所提高,不合法不健康不文明的觀念和行為逐漸被摒棄,選擇用法律手段而不是傳統習慣處理婚姻問題的案例也逐漸增多。近些年,涼山彝族地區的普法力度逐年增大,法制宣傳教育的成效也有了顯著提升。無論城鎮還是鄉村,大多數的彝族群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知曉度和遵守度有所提高。當婚姻出現問題,需要解決糾紛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是在一些依然使用民間習慣法的邊遠地區,法律也已成為處理婚姻糾紛的主要依據。而伴隨優生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增加,彝族青年男女主動“婚檢”的數量不斷增多,對優生起到了保障作用,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了婚姻家庭的生活質量。

四是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中,涼山彝族婚俗作為民俗類的“非遺”項目被納入各級非遺名錄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傳承。二十一世紀初,我國興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以來,彝族婚俗因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并存,具有程序性、集體參與性、綜合性等特征而受到重視。在各級政府推動下,涼山彝族婚俗進入國家“非遺”名錄體系中,先后入選涼山州第一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我國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具體的非遺實踐過程中,彝族婚俗中富含價值的主要內容和禮儀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傳承。

(二)舊傳統中消極因素的延續

涼山彝族傳統文化有較強的延續性。就婚姻文化而言,甚至在經過了民主改革至改革開放之間一系列社會變遷后,舊婚姻文化中許多消極因素仍然在延續,即使在制度層面、公共空間中被禁止,但在觀念層面和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舊婚姻文化中的消極要素借基層社會自主性增強、彝族傳統社會文化的“地方性”回歸所獲得的空間,出現了反彈,使政府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主導實施的婚姻改革的部分成果被消解。舊婚姻文化要素的延續或反彈主要體現在等級內婚、包辦婚姻、姑舅表優先婚、轉房制與彩禮等幾個方面。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涼山彝族社會的等級制在制度層面被取締,傳統婚姻制度中等級內婚制也一度被突破,跨等級婚姻經歷了從絕對禁止到出現松動,數量上從少到多的變化。但是,由于傳統等級觀念的根深蒂固,大多數彝族民眾在婚姻選擇實踐中依然遵守等級內婚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等級內婚制一度出現了反彈。這種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中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與現代婚姻自主觀念格格不入的等級內婚觀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彝族民眾的婚姻選擇。其次,在經歷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婚姻改革后,涼山彝族舊婚姻制度中的包辦婚姻、姑舅表優先婚等現象至今沒有完全消失。再次,在部分婚姻改革試點地區一度被取消的彩禮習俗一直沒能完全消除,也一直存在于彝族民眾的婚姻實踐中,并時而出現反彈。二十一世紀以來,高額彩禮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涼山彝族婚姻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

四、結語

涼山彝族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型構成了彝族傳統婚姻文化變遷的背景和動力來源,同時,婚姻文化作為涼山彝族社會文化的核心構成要素之一,其變遷對涼山彝族社會發展轉型產生了復雜影響。在社會急劇發展轉型的背景下,涼山彝族婚姻文化諸多方面的變遷在加速。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具有突出的兩面性特征,既出現了各民族之間及本民族內部不同支系交往交流交融增多;婚姻禮儀又越來越具開放性,主動吸納現代文明要素和兄弟民族婚姻文化要素;法律觀念與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婚俗文化“非遺”化等積極趨勢,也還存在傳統婚姻觀念、婚姻制度中的消極要素尚未完全消除甚至出現反彈的現象,而且還出現了彩禮居高不下并在政府力推移風易俗,明確設定上限后進行“暗箱操作”⑤的新問題?;谏鲜鰧錾揭妥鍌鹘y婚姻文化及其變遷的“整體性”梳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治理實踐應當緊扣涼山彝族社會發展轉型的新趨勢新特點,采取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夯實彝族婚姻文化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努力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引導彝族民眾從觀念、制度等層面自覺摒棄傳統婚姻文化中“不合時宜”的內容;提升彝族優秀婚姻文化要素的創新發展與轉化利用水平;日益完善法治建設,為婚姻文化的健康發展與彩禮問題的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著力激發彝族群眾參與移風易俗的內生動力與主體作用等系統性、綜合性、協同性舉措,加大正面引導力度,推動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沿著積極健康的軌道發展變遷。

注釋:

① 彩禮:又稱“聘禮”,彝語稱“烏讓者”或“尼普”,指涼山彝族地區締結婚姻的雙方中男方支付給女方的聘金。

② 德古:彝語音譯,意為“善于辭令的尊者”,是涼山彝族社會自然形成的權威和糾紛調解者。

③ 茲莫:和下文中的“諾伙”“曲伙”均為彝語音譯,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涼山彝族奴隸占有制社會中的人群等級分類概念,傳統上不同等級只能內部通婚,彼此之間不能通婚。

④ 家支:彝語稱“此威”,是以父系為中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合而成的社會集團。

⑤ 2022年涼山州民政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涼山州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導則》規定婚嫁彩禮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后,出現了部分家庭表面上響應政策要求實際上還在堅持高額彩禮的“暗箱操作”現象,即在訂婚儀式上由男方向女方交付低于10萬元的彩禮,再私下交付超出限定標準的金額。

猜你喜歡
涼山彩禮彝族
彝族海菜腔
“你這塊涼山的石頭”——倮伍拉且訪談
穩崗拓崗涼山就業扶貧拔“窮根”
涼山有了致富金“藥”匙
該不該倡導“萬元彩禮”?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我,結婚不要彩禮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彩禮逐年漲,男娃不敢養——農村“天價彩禮”已成脫貧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