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的四維解讀

2023-02-20 22:38張德寶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正義中國共產黨生態

張德寶 李 勁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44)

保護生態環境、合理改造自然始終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并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過程中綠色理念的不斷轉型,是黨領導人民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對我國乃至全世界今后的社會發展、生態價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強調發展與和諧相統一、治理與保護相協調,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不僅為我國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道路上指明了生態環境建設的方向,猶如“普照的光”,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為全人類負責的高度,致力于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有效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一、追求正義:中國共產黨生態觀重要價值指向

“正義”一詞,為英文“justice”的中文翻譯,其含義是相關各方在權利和義務等方面保持公平(fairness)和平等(equality),即擁有應得的權利且承擔相應的義務。對于生態正義的理解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從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出發理解生態正義;二是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出發去界定生態正義。從內涵上,有學者認為生態正義是在正義的角度考察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利用自然資源、享受生態和諧的權利,同時又平等地承擔保護自然環境、節約自然資源的義務,在生態價值上保持人人平等。①參見王宏興、孫功:《生態正義的基本內涵及現實路徑》,《人民論壇》2019年第24期。生態倫理學把生態正義理解為一種道德規范,環境正義論者則把生態正義界定為分配正義,以奧康納和科威爾為代表的生態社會主義把生態正義理解為生產性正義。還有學者吸收融合了環境正義論、生態正義論、生態社會主義所提出的各種類型的生態正義的合理成分,將生態正義界定為生產關系正義。①參見郎廷建:《生態正義概念考辨》,《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因此,生態正義的落腳點表面上看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但其本質仍然是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生態正義觀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以實踐的方式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克服資本邏輯是消除生態危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與自身和解的必由之路。②參見盧浪:《理論·歷史·實踐:中國共產黨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的三重邏輯》,《求索》2021年第6期。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包括城鄉(區域)生態正義、代際生態正義、國際生態正義等多個方面。

第一,城鄉(區域)生態正義是影響我國生態正義的重要因素。城市或發達地區的生態環境在現代化進程中由于資金、設備、人才、制度、教育等優勢發展良好,而農村或欠發達地區的一系列的優勢措施相對匱乏,造成了城鄉之間生態環境不公平現象。為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環境公平,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村生態統籌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實行嚴格的環境損害責任賠償制度等,推進區域生態正義。

第二,代際生態正義是生態正義觀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雹壑泄仓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200頁。自然界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前提和基礎,強調代際生態正義正是本著對后代負責的態度著眼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生態問題的爆發在時間上具有滯后性,“如果不抓緊、不緊抓,任憑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不斷產生,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是對中華民族和子孫后代不負責任?!雹苤泄仓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764頁。

第三,國際生態正義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意蘊。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首次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系統闡釋。其中,“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生態自然的價值訴求,倡導生態責任全球共擔、生態利益全球共享。大國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旨在呼吁人類意識到我們只有地球這個唯一的共同家園,世界各族人民都要承擔起保護地球的責任。

二、生態建設與綠色轉型:從引領發展到相互融合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領導者,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過程中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人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和探索,走過了一條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點面到系統的發展歷程。

(一)生態環境保護思想的萌芽:服務革命建設需要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就已經意識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乃至中華民族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通過對自然環境的建設,改善和保障勞苦大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從而穩定民心服務于民主革命的大局。毛澤東同志在1930年《興國調查》中強調了森林資源對于農民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并指出森林是引起水澇干旱的重要原因,后來中華蘇維埃委員會據此制定了植樹造林五項辦法。①參見顧龍生:《毛澤東經濟年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57頁。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形象地描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的景象:“陜北的山頭都是光的,像個和尚頭?!雹凇睹珴蓶|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3頁。并以此呼吁植樹造林,以改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的現狀。在這期間,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中通過對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視和改變,影響了勞苦大眾的基本生存條件,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二)生態環境問題的初步探索:立足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進行了保護林業、興修水利等工作推進社會生態正義、生態文明建設。一方面,林業不僅在生態環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還在經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早在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要求要“有計劃地發展林業”。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9頁。1956 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強調“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④《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頁。在之后的具體實踐中,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我國當時森林資源稀缺狀況的植樹造林措施。在動員群眾、造林規模、護林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另一方面,水利工作事關農業發展的命脈,毛澤東同志認為“必須注意水土保持工作”。⑤《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66頁。黨和政府領導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條件極其匱乏的情況下興修水庫、涵養水源,在治理水患的同時改善了農業灌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地區的生產力,使農村地區得到了發展,以此彰顯綠色發展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作用。

(三)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形成:保證改革發展事業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中央明確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共產黨的生態正義觀也隨之調整,以適應物質、精神生活的不斷發展。一方面,確立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強調:“要提倡節育,要有計劃地生育?!雹拗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103頁。為改革開放以后制定、執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奠定了思想基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的綠色發展。另一方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沙掷m發展戰略要求經濟發展、保護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協調統一,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實現騰飛式發展,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正義屬于社會公平正義范疇,具有人的屬性,不僅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且存在于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之中。所以,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會隨著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主要矛盾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以改革開放為節點,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經過了由服務革命、建設到服務發展的轉變,保護生態環境愈加得到中國共產黨的重視。

(四)生態文明引領綠色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積極汲取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內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以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思想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國家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許多重要指示,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的最新理論成果。在理論方面,不斷總結系統治理經驗,實現從“山水林田”到“山水林田湖”,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最后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發展演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階段的實踐中對各種環境形態內在價值的再認識、對生態系統理論的完整性補充。①參見劉晨曄、蔣詩語:《從塞罕壩精神重要論述看習近平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思想的世界意義》,《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擴展生態補償資金來源,使補償力度與環境破壞程度相匹配;擴大生態補償資金的覆蓋面;繼續創新完善生態補償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抓緊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等措施。面對日益緊迫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和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中國共產黨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要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倡導踐行生態正義觀。

三、生態危機與經濟發展:從發展失衡到雙重“和解”

生態危機是指生態環境平衡遭到破壞而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v觀資本主義發展史,全球資本不斷積累的同時伴隨著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和對環境的污染。當資本成為人與自然關系之間的中介時,資本主義在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危機,就導致了生態危機,同時也導致了政治、社會、文化等問題。而堅持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才能實現馬克思所強調的“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49頁。

(一)資本邏輯的動機對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制約性

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視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濫用自然資源而不考慮后人的能源使用,是資本主義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直接原因。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發展造成了生態危機。資本主義通過工業化創造了超過以往一切時代總和的巨額財富,并以城市化的發展為工業化提供支撐,以市場化為資本積累創造條件、提供體制保障。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必須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不是毫無限制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以資本擴張、追求資本利益為目的的,一味地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自然生態的客觀規律,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永久性破壞。因此,資本主義這種生產發展方式不符合生態正義的生產方式。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異化,即由于人類過度干預自然,最終造成自然對人類的背離和懲罰。另一方面,最大限度追逐自身增殖的資本邏輯,是生態非正義的根源,資本主義與生態保護之間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從資本主義的本質來看,追求資本增長與財富積累,必然伴隨著持續的擴張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資本主義通過經濟全球化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這一目的也符合資本主義貪婪的本性,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著社會矛盾和社會不公的問題,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生態問題的解決。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生態危機的爆發,往往會伴隨著政治危機、社會危機、文化危機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生態正義觀為理論基礎。第一,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持人與自然關系辯證統一的觀點。強調“我們統治自然界,絕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絕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384頁。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決反對割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強調合理處理人與自然關系要做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即人追求自身發展的目的性與自然環境的規律性相統一。第二,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辯證統一的觀點。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主張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互依存、共生共榮,沒有經濟效益的生態保護缺乏動力,沒有生態效益的經濟發展不可持續。另一方面,保護自然就是保護生產力,自然生產力的提升有賴于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改善有利于發揮自然生產力的作用,使勞動的自然生產率得以提高。不同于資本主義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濟增長而不考慮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平衡的逐利性做法,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強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互動平衡。這不僅僅是低層次的整體經濟利益和生態保護之間妥協平衡,而是統籌兼顧,謀求二者相互轉化的最大效率,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可以協同推進。

(二)構建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的生態利益觀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持的是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主張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統一。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著資源短缺、貧富差距擴大等一系列的危機。這些問題不僅對經濟穩定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對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強調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即通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來推動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緩解生態危機的反噬。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經濟則是應對經濟發展帶來各種生態問題的關鍵。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要加強創新,發展綠色技術和產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和能源消耗,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應對生態危機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提供了一種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路徑。當前,全球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威脅,包括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和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人類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即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去。生態環境不能只是發展的“代價”,而要將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紅線”,這對于應對生態危機、修復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來講,一方面,經濟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中國共產黨強調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相統一,堅持人的實踐活動與自然的演化相統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傳統的生態發展理念雖然也強調既要保護環境又要發展經濟,但是這在無形中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割裂開來,尋找二者的平衡點,是典型的“經濟-環境二元論”?!皟缮秸摗奔础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因此,我們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順應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以創新為驅動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活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人類的實踐活動絕不可逾越自然的可承受界限,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在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同時,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

四、勞動價值與資本價值:從相互矛盾到動態平衡

生態正義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人與自然、自然物之間的關系,也不是以生態環境為中介的人與人之間的環境正義,而是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生產關系的正義。①參見郎廷建:《生態正義的三重維度》,《青海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勞動與資本的關系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核心之一,是我們現代社會體系的重要研究對象。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異化的深層根源之一是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以此批判整個西方工業社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同自身以及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異化,都表現在他使自身、使自然界跟另一些與他不同的人所發生的關系上……人不僅生產出他對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9—60頁。

(一)資本邏輯制約著生產關系使其脫離了生態環境的基礎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強調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濟增長,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資本主義追求私有制和市場競爭的核心原則,導致資源過度開采、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生態問題。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傾向于將環境成本外部化,而忽視了對環境的價值評估。馬克思主義強調人類社會與自然的互動關系,認為人類的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根本。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勞動是價值的源泉,資本僅僅是勞動的產物。因此,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上可以從勞動價值的角度出發,實現資本價值和勞動價值的統一。

當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資本發展的“自由”,一邊壓榨勞動者的勞動價值破壞勞資生產關系的“自由”,資本主義所標榜的“正義”被深刻揭示其虛假性。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與自然的關系難以調節,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生產關系的不正義。恩格斯強調,“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98頁。資本的原始積累是建立在破壞、掠奪自然上,資本的快速增殖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資本家在獲得大量利潤的同時卻并沒有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的生態環境災難使窮人付出了嚴重的代價,其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惡果卻由勞動者“埋單”,因此,克服資本邏輯是緩解生態危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以及進一步實現人與人的和解的必由之路。

(二)合理的生產關系要求實現基于人與自然關系正義

生態正義的內核就是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生產關系的正義,即生態正義首先表現為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究其本質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生態正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現實的人”。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始終堅持的一項理念就是讓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福于民,生動詮釋了尊重勞動價值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體現,是具有時代特征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一方面,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生態正義要求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具體而言,一是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貓論”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方面選擇。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主要社會矛盾已發生變化,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時代生態環境建設的訴求。綠色循環經濟將發展生產力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統一,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二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強化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力,形成生態正義制度保護。另一方面,在處理人與人關系上,生態正義要求人與人之間利用自然與享受自然的權利與義務相統一。不同代際之間的人們要實現生態正義,當代人在利用生態資源滿足自身發展的同時,不能損害后人的發展利益,“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雹佟读暯秸勚螄碚返?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44頁。

(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資本價值與勞動價值相統一的前提

實現勞動價值與資本價值的動態平衡要明確良好的生態環境關系到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后勁。不同于以往傳統生態社會主義所堅持的“將資本主義視為大敵”,②喬爾·科威爾、郎廷建:《資本主義與生態危機:生態社會主義的視野》,《國外理論動態》2014年第10期。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強調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具有歷史性,要辯證看待資本價值與勞動價值的關系,明確資本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巨大推動力。

踐行生態正義是實現資本價值與勞動價值之間統一的前提。首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共同體。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緊密聯系。堅持對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共同體的關鍵。其次,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發展共同體。要辯證地看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再次,構建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的解決途徑。良好的地球家園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需要各個國家和地區深入展開生態文明交流合作。最后,構建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的生態正義共同體。即推動實現城鄉(區域)之間、代際之間、國際之間等多個方面的生態正義。生態環境問題事關文明興衰演替,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倡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的生態正義共同體就是要人類要在享受自然環境帶來的利益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生態責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五、社會正義與生態正義:從相互分離到有機統一

學界對于“正義”,多數情況下是從倫理范疇去理解,賦予其一種道德規范原則,糾正人的德性賦予社會制度以公正的原則。社會正義是人類一貫的價值追求。隨著資本主義的無序擴張以及毀滅性發展,生態問題對人類社會不斷產生嚴峻性挑戰,生態環境要素開始被納入社會關系的思考之中,社會正義逐漸由社會領域向生態領域延伸和拓展。

(一)社會正義與生態正義有機統一

馬克思指出,一方面,人“在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35頁。另一方面,“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5頁。人們對于生態正義研究的實質是對生態環境的價值判斷,旨在在人與自然之間達到一種平衡關系,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基于生態環境之上的生產關系的正義?!叭藗冊谔幚憝h境保護問題時,不同國家、地區、群體之間擁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必須是公平對等的,在環境利益的享受與環境破壞的負擔分配上貫徹公平原則?!雹菽呷鹑A:《英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63頁。生態正義與社會正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生態正義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谏鐣x以及生態危機,人類逐漸建立起生態正義的共識,強調人的生態權益的享用與人的生態責任承擔要保持公平、平等,豐富了社會正義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正義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體制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從“戰勝自然”的口號的提出,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反映黨對社會矛盾認識的變化過程,也是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實現了質的飛躍的具體體現。這一過程經歷了由“戰勝自然”“人定勝天”到“科學發展”“和諧相處”再到“生命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演變和內涵深化,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在實踐中堅持社會正義與生態正義的有機統一。

人類中心主義強調自然界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工具,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是自然界的主宰、凌駕于自然界之上。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之間不是絕對的對立,也不是簡單的統一。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將人的尺度與物的尺度有機結合起來,既肯定自然界的價值,又反對將人的主體性消融在客體性之中,既強調人的主體性,又反對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①參見孫要良:《唯物史觀視野下習近平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解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 年第4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一項理念就是讓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福于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體現,是具有時代特征的生態正義思想。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命共同體理念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倡導生態正義觀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但是并不等同于西方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以滿足人類需求為首要目標、以科學技術為手段改造世界的技術中心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人的勞動力與思想的雙重解放直接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改變,人類不再被自然束縛,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正是這種人類中心主義導致了如今的生態危機。

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科學界定了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和內生關系,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下的生態正義。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正義,并不是單純地以人類為中心,也不是簡單地以自然為中心,而是將人與自然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即生命共同體。具體表現為:一是“自然共同體”。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生態系統,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屬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二是“生活共同體”。人不僅生命依賴于自然界,人的發展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資料也依賴于自然界。三是“經濟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形象地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保障,金山銀山只有建立在綠水青山的基礎上才是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只有處于金山銀山的保障之下,才是永遠的綠水青山,失去了此一方面也就等于失去了另一方面。四是“文明共同體”。我國經濟長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這使得我國傳統文化中就非常重視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互動。歷史是人類史和自然史的有機統一,自然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載體。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理論的超越。

換言之,中國共產黨生態正義觀所強調的堅持人與自然共同體理念,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強調在生態實踐中要堅持人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辯證統一。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變革不合理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的過程中踐行生態正義,全面超越資本主義國家片面追求資本增殖所造成的社會正義缺失,全面超越資本主義以犧牲生態環境造成的生態非正義性。

猜你喜歡
正義中國共產黨生態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生態養生”娛晚年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