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與策略研究
——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3-02-20 07:53許元勇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

許元勇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一體化進一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各國文化之間的碰觸與融合也更加頻繁與密切,廣泛深入地學習英語國家文化是成功地走向世界,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必要條件。 因此,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受到社會和英語教育教學的廣泛關注。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 中指出:“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1]高職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程,應積極承擔起培育青年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責任。 早在2006 年,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教學要求提出:“在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時隔十五年,教育部在2021 年《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中學科核心素養提到:“多元文化交流指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能夠識別、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能夠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 多元文化交流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 ”[3]從上述三份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中可以看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同樣要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使命。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運用基本能力,而且還要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書本知識,采取多種方式營造跨文化環境,幫助學生培養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對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育教學來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 文 化 交 際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這 一 術 語 首次出現在1959 年由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編著的《無聲的語言》作品中,該部作品被認為是跨文化交際學的奠基之作?!翱缥幕浑H”是指來自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之間產生、進行的交際活動。歷經60 多年,雖然中外專家學者們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概念的界定一直在不斷討論與研究中,但仍可分析、歸納出各位專家、學者們意見一致的三個層面能力:跨文化敏覺力(情感),跨文化認知能力(知識)和跨文化行為能力 (技能)。 三個層面能力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2 研究設計

2.1 調查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分析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教學價值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依據與策略。

2.2 調查對象

本問卷調查的設計對象均為銅陵職業技術學院2022 年9 月入學的大一學生, 生源主要為參加普通高考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和參加分類招生的應往屆高中、中職畢業生。隨機對2022 級大數據與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四個專業學生23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發放問卷230 份,回收228 份,有效問卷228 份,有效回收率99%。從調查結果來看,參加測試的學生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為59 人,電子商務專業為50 人, 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為54 人,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65 人;男生為62 人,女生為166 人;受試者有出國經歷的僅有3人, 有與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交流過的也只有68人(總是 1 人,經常 5 人,偶爾 62 人)。從總體上看,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相對薄弱, 跨文化經歷非常少,但是他們學習態度比較端正, 學習積極性也較高。此次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答題方式, 結果較為真實客觀。

2.3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設計結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圍繞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能三個層面共15 題展開,主要內容如下:

2.3.1 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

第一個層面“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內容參照敖靜的問卷設計[4],該層面內容設計主要是了解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有無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 他們是否愿意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是否對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感興趣、是否認為文化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了解外國的交際禮儀、英語國家的習俗、英語國家的價值觀等方面內容。

2.3.2 跨文化交際知識

第二個層面“跨文化交際知識”內容參照陳桂琴的問卷設計[5],該層面內容設計主要是了解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情況, 涉及打招呼、約會見面、餐桌禮儀、言語行為等生活和工作場所的交際知識方面內容。

2.3.3 跨文化交際技能

第三個層面“跨文化交際技能”內容同樣參照敖靜的問卷設計[4],該層面內容設計主要是了解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掌握跨文化交際技能程度,測試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是否能夠應對文化差異引起的交際沖突,以及各種社會情景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內容。

2.4 調查結果

2.4.1 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層面

該層面圍繞受試者的態度與意識設置5 道題,題目編制采用萊克特(Likert)五分量表形式,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賦分依次為“5”到“1”。通過整理、分析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數據與財務管理等四個專業學生大部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 其中,68.5%的學生對是否愿意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進行交流表示非常同意或基本同意;70.6%的學生表示自己對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很感興趣;66.2%的學生認為文化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74.56%的學生表示會盡力去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笑話和幽默;71.93%的學生表示在跨文化交際中會盡量隨時體驗對方的情緒使交際順利進行。表1 呈現了采用萊克特(Likert)五分量表形式,學生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層面的調查結果。

表1 學生跨文化態度際態度與意識調查結果

2.4.2 跨文化交際知識層面

該層面圍繞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設置5 道題??缥幕浑H知識數據的統計方式是將每一題錯誤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加以對比統計分析, 計算出每一題的平均失誤率。表2 呈現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知識層面的調查結果。

表2 學生跨文化交際知識調查結果

2.4.3 跨文化交際技能層面

該層面圍繞跨文化交際技能設置5 道題。 調查數據結果可以看出, 大數據與財務管理等四個專業學生在與不同文化的人們交流時,能夠應對文化差異引起的交際以及各種社會情景、人際關系等技能時百分比數據值均較低。數據顯示,目前,高職學生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情況還是不是很是理想,可以說是非常薄弱。 表3 呈現了目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技能的調查結果。

3 調查結果分析

從上述圍繞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能三個層面開展的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調查結果來看,可以很明顯地得出結論:目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整體上較低,學生整體跨文化交際能力不盡人意。雖然大部分學生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較強, 但是他們缺乏真實的文化氛圍,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與技能較為薄弱。 在此情況下,學生就不能有效和順利地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和與部分抽樣測試學生的談話可知,造成我院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理想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表3 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調查結果

3.1 學生跨文化交際基礎薄弱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著跨文化教學的效果。一是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雖然學習英語時間都比較長,但是他們在長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加上沒有得到及時、正確地引導,英語學習愈加困難,長此下去,英語學習動力和興趣漸漸下降甚至消失。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掌握的欠缺給交流帶來困難,少部分學生雖有一定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對國外文化背景和內容了解不夠, 同時缺乏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以及技能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難免會出現交際障礙和沖突。二是在信息化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雖然或多或少有機會接觸和感受到多元文化, 但往往也僅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細致的學習和研究。三是現階段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英語被動性,缺乏主動性。他們在不同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 認為學習英語就是掌握一定詞匯量與基本語法, 學習英語知識, 就是為了通過各種考試,這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帶來不利影響。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往往沒有意識到,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而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他們綜合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英語可能會在將來他們進入職場中帶來的促進作用。他們僅僅認為英語只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順利通過期末考試或者大學英語B 級考試。

3.2 教師跨文化交際培養意識不足

目前,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和英語教師們逐漸認識到了跨文化教學的價值和必要性, 但理想和現實仍然存在差距, 實踐仍然任重道遠。高職英語課堂不僅要看重學生理論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水平。 但就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情況而言, 英語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考試分數和通過考試的能力,課堂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傳授理論知識, 一味地強調英語單詞背誦、詞語分析、語法的講解與掌握,注重聽說讀寫譯知識講解,忽略了語言教學中文化元素的重要價值,忽視了多元文化交流這一重要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應用方面的文化知識教學不足,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文化知識教學互動不夠, 從而導致學生掌握跨文化知識欠缺,跨文化交際能力薄弱。 此外,有些高職院校一味地重視培養專業課教師, 忽視英語等公共基礎學科教師的培養。 英語學科教師相比專業課教師參加學習培訓課程的機會較少, 參加跨文化交際知識的培訓更少, 中西方文化交際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在此情形下,教師向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輸出能力明顯缺乏。

3.3 選用教材跨文化交際提煉不夠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 教材是教師傳授英語文化知識的重要工具, 也是學生課堂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同時,教師的學期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設計也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而制定的。目前,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基本上都能貼近高職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材的內容也具有知識性、生活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等特征,內容包含了詞匯、語法、閱讀、寫作以及翻譯等方面,但在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能力培養的方面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與充實。

3.4 跨文化交際環境營造不夠

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營造跨文化交際的外部環境。 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能力有效性不夠。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大多局限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大部分也是通過中國教師課堂上講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知識。此外,多數高職院??缥幕浑H語境創設與實踐有限,在供非英語專業學生閱讀英語報刊、雜志,聆聽英文歌曲,賞析英語經典影片等語言學習資源建設還不是很完善。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少有與外籍人士或同學之間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機會,從而致使學生交際專注度不夠,參與度不強,課堂缺乏交際愉悅感。

上述四個方面的原因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院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調查問卷結果不是很理想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尋找合理的解決方式,優化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和內容, 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4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針對上文分析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的調查結果后, 本文提出以下培養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4.1 改變傳統英語教學觀念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的高職學生學習英語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與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尤為重要。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認為通過大學英語A 級、B 級考試就是高職英語課程開設目標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要把傳統的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轉化為寓教于樂的英語互動式教學, 并且要充分利用課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積極營造跨文化交際學習氛圍。

4.2 提高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

2021 年版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在教師發展中指出:“要支持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教師參與國際交流、訪學、研修等項目,拓寬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時,他們同樣需具備豐富的跨文化交際知識。 同時教師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專業素養, 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因此各高等職業學校應幫助英語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加強教師自身對跨文化知識的學習,培養教師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力和鑒賞力, 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教授英語語言知識、 文化知識和英語運用能力。 因為只有培養出一支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師隊伍, 才能實現專業課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統籌兼顧。比如,各高等職業學??梢越Y合學校及教師實際情況, 提供英語教師參與各類跨文化交際課程培訓或校外文化交流的機會,系統性地學習西方文化、社會、歷史、經濟,以及相關商務禮儀等內容。另外,各高等職業學校有條件的話可分期安排英語專業教師赴國外進行學習交流, 這樣的話, 他們就能切身體會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知識與差異性。

4.3 重視教材選編工作

當前, 各高職院校各專業開設跨文化交際教學的主要課程是公共英語, 選用的教材也是以語言教學為主。 對非英語專業學生很少有開設專門的跨文化類課程, 作為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這就極大影響了教師跨文化交際教學工作。 因此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應重視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教材選編工作, 在訓練和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同時.又能滿足跨文化交際教學實際的需要。

4.4 營造跨文化交際氛圍

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有助于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也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豐富多彩的英語校內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 培養學生的英語基礎語言知識與技能, 而且又能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開展相關研究和活動:一是英語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在日常講授英語基礎知識和掌握英語技能時,努力構建一種真實的文化氛圍來促進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針對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國外文化、習俗,以及交際禮儀等方面內容時,可以拓展相關跨文化知識,同時開展中外文化對比。在此基礎上,學生也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到中西文化在方方面面存在的差異。例如,在講解《新編英語實用教程》第一冊 Unit7 Let’s Throw a Party 中關于“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節日及習俗”相關內容時,教師在節日慶祝專題學習之前, 可以結合中國重要的、傳統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為例,與西方國家的圣誕節、萬圣節、復活節、感恩節進行節日活動的文化傳統、風俗的對比,演繹出中西文化的具體差異。 在中西文化對比中,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有了更加直接的認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二是合理利用線上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雨課堂”“職教云”和“Ismart”學習平臺里對“線上 + 線下”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與充實,面向學生隨時開放。同時,教師結合不同的生源進行差異化指導,給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實踐的機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是教師應充分挖掘涵括音樂、電影、新聞、報紙和雜志等真實的文化材料,因為文化材料是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最佳途徑, 而新聞、 報紙和雜志等能提供目的文化最快最新的信息。學生直接參與文化場景,設計、制作相關的文化作品。能夠培養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比如,學??梢匝埿韧鈱<?, 外籍教師開展跨文化交際知識講座,學生在聆聽講座時可以直觀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幫助他們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 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與英語為母語者面對面交談,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實踐成果。 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參與跨文化交際知識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并鞏固所學的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開辦英語角、舉辦英語演講、賞析經典英語電影片段等課外活動,將知識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5 結束語

通過對銅陵職業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的調查發現, 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雖然具有積極的跨文化交際態度與意識,但是他們跨文化經歷少,跨文化交際知識和技能薄弱。 為改善這一現狀,本文提出從改變英語傳統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重視教材選編工作和營造跨文化交際氛圍四個方面培養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有效開展跨文化交際,以期為同類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代下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改革之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