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傳統糕餅印模圖案的比較研究

2023-02-21 13:10王昕
文化藝術研究 2023年5期

王昕

關鍵詞:中國糕餅木雕印模;和果子木型;東方圖案美學

中圖分類號:J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180(2023)05-0096-16

同莖花開兩朵秀,異梢各表一枝春。東方滄海源流匯,華夏扶桑別樣魂。在全球文化視角下,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東亞地區是東方文化主要發源地和輸出地之一,其中,中國和日本的文化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中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正統,追求以“仁”為核,以“德”為基,以“禮”為范,以“和”為旨的道德境界,在長期的積累和發展中形成了東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學體系,并對亞洲和世界各國產生輻射式影響,堪稱東方文化之本體和淵藪。中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物產富有,文化形態呈現出多元并存的面性特征。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島國日本,國土相對狹小封閉,民族結構單一,物產匱乏,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線性特征。歷史上的日本曾深受漢文化的浸染,在文字、服飾、建筑、飲食、科技、制度等諸多方面均體現出漢文化特征。在中國的隋唐時期,日本數次派遣留學僧來中國學習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佛法,以及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全面學習模仿漢文化的熱潮。從日本的飛鳥時代到江戶時代(6 世紀至19 世紀),儒家思想開始了長達1000 多年的文化輸出,對日本民族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和”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日本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儒家文化觀倡導的兼容、博大使日本秉持著對優秀外來文化的吸納意識;儒學對日本神道形成教理的參考與觀照,促其完善“神儒一致論”的學說建設;將宋明理學中的忠、勇、禮、義思想與日本尚武文化相結合,孕育了武士道精神。明治維新后,日本全面學習西方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仍奉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漢文化為經典,并展現在生活的諸多細節之中。在長期的吸收借鑒和改造發展中,日本逐步形成了兼具本土特色和全球影響力的東方文化形態,并在國際傳播中對東方文化的本源形成反哺。中國的儒家文化和日本的大和文化同源異流,觀照互鑒,共同詮釋和建構了當代東方文化的內涵與體系,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糕餅又名糕點,通稱點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并與祭祀活動、節慶禮儀、吉祥祝頌、人際交往、餐飲茶道、養生保健、時令節氣等密切相關。糕餅圖案的意義和價值更是超越食品本體,成為東方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日本的糕餅文化源遠流長,各具特色,其圖案形式多樣,題材豐富,內涵深厚,小中見大地折射出東方文化的不同側面和別樣意趣。

一、雕花不凋——中國糕餅木雕印模

中華傳統點心,一觀蔚蔚形色,二嗅縷縷醇香,三食層層美味,四品點點心意,是謂“點心”之作也。色、香、味、意俱全的中國點心,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形制多樣,口味豐富。中國南北的糕餅文化差異很大:南方點心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通稱“糕”;北方點心的原料則以面粉為主,通稱“餅”。傳統點心的紋飾精美且寓意精深,其中相當一部分以模具壓制成型并塑印圖案,體現出雕刻與脫模的形制之美。作為制作點心的傳統造型工具,模印器具多以反圖負形雕刻而成,具有圖案印制和造型模塑的雙重功能,故統稱“糕餅印?!?。此類食品模具一般為本地所產的優質硬木所制,北方多用杜梨木、棗木、核桃木、山楂木、蘋果木等,一般沒有髹漆,南方多用楠木、桃木、荔枝木、銀杏木、樟木、龍眼木等,多有紅色髹漆,也有用灰陶、紅陶、瓷土、滑石、金屬制成的模具。中國各地的糕餅印模與當地的飲食、物產和習俗密切相關,加之地域文化的差異,印模的形制、圖案、風格各具特色,稱謂也是五花八門。京津冀一帶稱“餑餑模子”“面花模子”“范子”;山東一帶稱“果?!?,其中膠東地區稱“面磕子”“卡子”,膠南地區稱“伙食磕子”;山西地區稱“木?!薄翱目模?殼殼)”;浙江沿海稱“糕印”“印糕版”“金團版”;湘、贛、鄂的一些地方稱“糍粑?!薄棒斡 ?;閩南、潮汕地區稱“粿印”“糕仔印”,客家人則稱其為“粄?!?。

傳統糕餅印模的尺寸和形式多樣,大到祭月時兩尺有余的月餅,小到指尖大小的糖果,皆用印模制作。根據不同點心的制作特點,糕餅印模主要可分為以下6 種類型:1. 潮食印模:形制通常較厚,用于制作含有一定水分的松軟蒸糕,如方糕、定勝糕、綠豆糕、艾青團、荷花糕、茶糕、八珍糕、饅頭等;2. 燥食印模:常為長條多眼或板形多眼形式,用于制作干燥的糕餅,如炒米餅、蓉糕、餅干等,后道工序須加以烘烤,保質期較長,可做茶點和零食;3. 年糕印模:常為平板壓印型、上下合模型及單體型,用于壓印以熟糯米粉為原料的各種年糕,如條頭糕、如意糕、豬油年糕、桂花年糕等;4. 餅印模:多為拍形或方形單眼板,尺寸較大,厚度較厚,用于制作月餅、喜餅、壽餅、人丁餅等節慶禮儀用餅;5. 糖果印模:多為小尺寸、多眼板的形式,又名“糖糕版”,將煎好的糖漿注入窠臼,冷卻后制成各種糖果;6. 印戳版:多為類似印章的平板壓印式模具,形制小巧,雕刻較淺,用于在糕餅上壓印圖案和文字,也有蘸洋紅水在蒸熟的糕餅上印“?!薄皦邸薄半p喜”等吉祥文字的做法。

糕餅印模是舊時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日用品,皆為手工刻制,通常構圖飽滿,造型洗練,線條分明,追求雕陰塑陽、刀刀見形的藝術效果。東家往往委托木雕匠師雕制寓意美好的圖案,動物、花草、人物、風光、場景、器物、文字皆以風格化的符號或組合成特定圖式入畫,有的還落有主人的姓氏和家族堂號,以示專屬性。受風俗和工藝的影響,各地糕餅印模圖案的風格樣式差異很大,即使同屬一個地區、時代、類型和題材的模具圖案,其細節也有諸多不同,可謂“一模一樣”。印模圖案大多是展現百姓對幸福生活向往的吉祥題材,包括求子招財、入仕登科、婚喪嫁娶、祝壽慶生、祭祀祈福、神靈崇拜等類別,涉及人生的各個層面和不同階段的禮儀與訴求,形形色色,洋洋灑灑,充滿了樸實的情感和真摯的祝福,匯聚在一枚枚點心中,于饋贈、品賞、食用間彰顯“一心一意”。

傳統糕餅印模既是制作食品的工具,也是飽含生活美學的藝術品,還是記錄鄉愁的文化符號。在被機器雕刻和模具塑造的工業品日漸取代的當下,糕餅印模的手工雕刻技藝正面臨消亡危機,中國點心的故事也與我們漸行漸遠,遠得幾乎看不清“模樣”,聽不見“心意”了。塵封在生活角落里的傳統糕餅印模,一個模有一個樣,一片心含一層意。每一方印模都是一個跌宕起伏的人間故事,一段令人感懷的鄉土記憶,一個余溫未涼的滄桑生命,值得靜心品味,細心呵護,用心傳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魚是具有多元語義的水族動物。從原始社會人類對生殖的崇拜開始,到后世勇往進取的躍龍門、男女纏綿的浪漫愛情、諧音“余”的吉祥主題,皆有魚的角色在其中,扮演著人們膜拜、勵志、祝頌的對象和媒介。膠東地區傳統餅模中的魚紋極具特色,通常頭部碩大,面目形態夸張,常在一個角度同時刻畫兩只眼睛,身軀呈弧線,細節肌理刻畫豐富,具有平面化的裝飾趣味,顯示出非同尋常的神采和活力。此方膠東磕子(圖1)中的雙目鯉魚和并蒂蓮蓬,造型趨于扁平,規整生動,線條洗練流暢。鯉魚象征年年有余,蓮蓬象征連生貴子。此外,鯉魚和蓮子分別暗喻男女,寓意著夫妻好合,陰陽和諧。

“魚戲蓮紋”是中國民間廣受歡迎的吉祥圖案,諧音“連年有余”,表達對生活富余的美好祝愿。北方民間常用魚戲蓮紋暗喻男女之間的戀愛與婚姻。魚表陽,象征男陽,蓮表陰,象征女陰,故魚戲蓮代表男女相戲相愛。魚戲蓮紋一般有兩種形式:魚在蓮上方或水面上稱“魚戲蓮”,意為男女戀愛;魚在蓮下方或中間為“魚鉆蓮”,暗喻男女交合。此方模具(圖2)中的魚穿游于蓮葉、蓮花、蓮蓬中間,屬于“魚鉆蓮”,用于祝福夫妻恩愛、多生貴子。圖案中的蓮蓬飽含蓮子,諧音“連子”,進一步反映生殖崇拜心理,表達出農耕時代人們對繁衍后代、子孫興旺的向往。因此,魚蓮組合的紋樣大量出現在舊時的婚俗圖案中。

晉式月餅是山西面食中久負盛名的中秋傳統時令食品。山西人習慣將制作月餅稱為“打月餅”,即通過傳統模具制作月餅。除了常規的圓形和方形外,晉式月餅還有月牙、如意、葫蘆、壽桃、石榴、花籃、動物、人物等各種飽含吉祥寓意的肖形,既好吃又好看,當地人稱之為“耍耍月餅”,增添了團圓喜慶的氣息。晉式月餅模具的制作工藝是山西極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型普遍方正厚實,大都沒有手柄。木料多選用質地堅硬厚實的梨木、棗木、核桃木,經過取形、鑿花、雕花、刻字、打磨等一系列工序制成。此方木模(圖3)造型碩大寬厚,內刻一個雙髻垂髫的童子,左手執蓮花,右手執笙簫,下方為一簇桂枝,加上童子本體,連讀諧音為“連生貴子”,為祈求多子多福之意,同時含有對貴子成人后仕途“連升”的祝頌。童子的形象渾厚圓潤,表情笑逐顏開,憨趣可人。線條簡潔流暢且充滿變化,走刀采用線面結合的技法,兼具立體造型感和平面裝飾性。

在山西晉中和晉南地區,嫦娥、玉兔、廣寒宮、桂花樹等元素常出現在月餅中,組成“嫦娥玉兔”的經典圖式,成為清末和民國時期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月餅圖案題材。嫦娥,又名姮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從西王母處得不死之藥,托與嫦娥。后羿的孽徒逄蒙得知后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姮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成為月仙,困守月亮上的廣寒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嫦娥遂命玉兔搗仙藥,欲贖罪重回人間,與后羿團圓?!版隙鸨荚隆奔耐辛耸廊丝释麍F圓幸福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做月餅的風俗由此形成。玉兔又稱月兔,是隨嫦娥飛升到月宮的一只白兔,也有傳說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還有后羿化身玉兔陪伴嫦娥的說法。此方月餅模具(圖4)就刻畫了山西傳統月餅圖案中的經典題材“嫦娥玉兔”。盛開的桂花樹下,一只直立搗藥的兔子體態夸張,四肢修長,神態可掬,眼神和胡須清晰可見。外圈雕飾纏枝桂花的二方連續紋樣,輪廓以半圓齒形連接成“邊牙”,在渾厚中透露出精美。

中國南方的糕點以可塑性更強的糯米為主要原料,圖案更加立體精細,印模的形制也更為豐富。

此方浙江西北部的餅干模具(圖5)為長條狀,并排雕刻有八款祥瑞圖案,自左向右依次為:官帽童子(入仕為官)、蓮蓬(連連得子)、桂圓(三元及第)、落葉(落葉歸根)、圓月(花好月圓)、海棠花(滿堂富貴)、壽桃(長命百歲)、石榴(榴開百子)。作品雕刻精細,造型生動嚴謹,寓意豐富美好,組成了一幅幸福吉祥的人生圖景。

此方印糕版(圖6)來自浙東沿海地區,圓心雕刻了一株盛開的花朵,造型優雅美觀,技藝精湛利落,刀刀見形?;ǘ渫馊︼椨性卵佬味竭B續錦邊牙子,寓意“花好月圓”。宋代張先《木蘭花》詞曰:“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歡情去逐遠云空,往事過如幽夢斷?!保?]后人常用“花好月圓”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祝頌夫妻恩愛團圓。該印糕版的四方邊角雕飾圓弧委角造型,為民俗物品增添了一分優雅的文人詩意。

此方糕餅印模(圖7)產自古徽州婺源一帶,圓形的中軸線上刻有“□氏 二房清明丁餅”的字樣,其中的姓氏已模糊難辨,但應為本宗姓氏,“二房”為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或妾室,“清明”指中國傳統春祭節日,是日掃墓祭祀、郊游踏青,有利于維系家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有禁火冷食的習俗,此處的“清明”即指此餅為寒食?!岸 痹赋赡昴凶?,后泛指人口。丁餅又叫“人丁餅”“族丁餅”,在民間有保平安與添丁的寓意。文字左右分別雕有龍鳳的適合紋樣,尊貴而優雅,外圈深挖圓珠形邊牙,強化了裝飾美感。龍鳳代表男女,寓意雙方喜結良緣,幸福團圓。明清徽州諸姓氏皆興建祠堂,歲末年初祭祖時,按宗譜記丁計算分發印有本祠堂號或姓氏的丁餅,每丁兩夕。[2]古徽州還有娘家送丁餅的風俗,女子出嫁后仍屬本宗祠姓,每年正月初二由娘家兄弟送達本宗丁餅四夕,喻四季添丁。圖中印模所制丁餅,亦為龍鳳呈祥的喜餅,端莊大氣,喜慶祥瑞。印模的雕刻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大方,寥寥數字蘊藏著豐富的信息與內涵,是古徽州地區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

在古徽州,節慶祭祀的糕點常被制成豬、雞和魚的造型,當地稱“小三牲”。豬是三牲之首,寓意家境富足。漢字“家”體現了豬與人自古以來的密切關系,“宀”與房屋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人的屋舍,常為上方住人,下方養豬,故屋里有豬代表“家”的含義。雞是人們最主要的家禽,諧音“吉”,寓意吉利。魚的諧音“余”,代表年年有余;魚繁殖力強,也有子孫昌盛之寓意。此方糕點模具(圖8)的雕刻刀法嫻熟嚴謹,“小三牲”的形象被雕刻得立體鮮活,充滿吉祥喜慶的民俗氣息。

“麒麟送子”是體現中國祈子風俗的民間圖案,清末民國時期流行甚廣。麒麟為象征吉祥的仁獸,民間流行麒麟送子的傳說,相傳積德行善且求拜麒麟的人家可得貴子。據東晉王嘉《拾遺記》所述,孔子誕生之前,有麒麟降臨宅院,口吐玉書。后世的麒麟,便與聰穎賢能且德行仁厚的子弟相關。此方印模(圖9)的外形呈球拍形,是古徽州地區糕餅印模的典型樣式。圖案雕刻立體精美,其中的少年頭戴官帽,手執蓮花,騎于麒麟身上,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正應了“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的民諺。

廣西糕點以糯米粉、豆粉為主要原料,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尤以欽州、合浦地區為最。根據當地風俗,每年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喪嫁娶時,人們對糕餅有祭祀、送禮和食用的巨大需求,糕餅生意特別紅火。廣西制作糕點的印模主要選用木質堅實細密的荔枝木、龍眼木和沙梨子木為材,在雕刻上講究線面結合,高低錯落,邊牙細膩縝密,題材多為寓意吉祥的動物、植物形象,造型精巧,富有想象力。此方米餅印模(圖10)刻有三款圓形圖案,自上而下分別為表示幸福美滿的蝶戀花,諧音“喜事”的喜鵲和獅子,寓意功名富貴的雄雞和牡丹,將滿滿的祥瑞印在了米餅中。

廣東潮汕地區的先民為祈求神靈驅災避禍,庇佑安康,流行“做粿”的習俗并延續至今。每逢節慶時令,各家各戶的粿品便作為祈福許愿的主要供品呈現在祭祀活動中。潮汕人稱年糕為粿,制年糕的模具俗稱粿印。在潮汕文化中,“桃”象征婚姻、長壽和春天?!疤壹@”是潮汕及客家地區的傳統祭祀糕點。此類桃形是潮汕粿品中最具特色的圖案樣式,呈寬底座、左歪尖的正三角形,造型夸張飄逸,別致優雅,印制出的粉紅色桃粿可依次排列出具有旋轉韻律的圓形圖案,極具觀賞性。潮汕地區桃粿印的外形基本一致,但內部的適合紋樣則變化豐富。桃粿印常以古篆體“壽”字為中心,也常見菊花、石榴花、仙鶴等圖案,周邊飾以回形、花葉形、幾何形等二方連續紋樣,象征萬壽延綿。此方傳統粿?。▓D11)為長方形有柄單面桃粿印,底部的立面刻有桃葉紋飾,并在桃形中下部兩側呈現裝飾邊角,稱為“邊角仔”。

福建的閩南文化與潮汕文化比鄰相通,民間糕粿不僅味道可口,視覺悅目,而且充滿了民間生活情趣。此方粿?。▓D12)雕刻了圓月、海棠花、荔枝、蕉葉、犀角、佛像、鯉魚、花觚、葫蘆、蝴蝶、粽子、扇面、搖鈴、壽桃、石榴、長命鎖,共16 枚造型各異的孔眼,匯集在一方印模中,稱為“什錦粿印”。每個孔眼中的圖形都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濟濟一堂,熱烈祥和,展現出中國民間崇尚集美、喜樂、團圓、和睦的價值觀。

龜是“龍、鳳、龜、麟”四靈之一,性情溫和,壽命長久,自古被人們視為仁壽的象征,是占卜吉兇、避邪擋煞、鎮宅納財之祥物。此外,龜五行屬水,有招財進寶的寓意。龜粿,是極具閩南特色的糯米制祭祀食品和傳統小吃,外皮為紅色,內餡為糯米、花生或豆沙,以葉片為墊。閩南地區毗鄰東南沿海,百姓多靠漁業和海上貿易為生,他們視龜為吉祥福佑的象征,祈求水中的龜來保佑家人出海平安。此外,龜象征長壽,又與“貴”諧音,因此龜在閩南人心中成為平安、富貴、長壽的符號,形成了閩南獨特的崇龜文化。此方龜粿?。▓D13)為當地制作龜粿的傳統模具,樟木質地,帶手柄,雙面工,板形方正,雕面微凹。一面為夸張而概括的豬腰形龜紋,頭、尾、爪的造型寥寥數刀,妙趣橫生。龜背采用回形紋,呈分塊放射狀,線條排列縝密,象征生命的輪回;中心的菱形錢眼中刻有“祿”字,寓意長命百歲,利祿恒久。另一面雕有壽桃圖形,內有線刻海棠花兩株,寓意壽比南山,富貴滿堂。

二、落雁飛花——日本和果子木型

“和果子”(わがし)泛指傳統日式點心,包括糖果、糕點、甜品、冰品、油炸小點心和水果制品,具有用料講究、造型精致、變化多樣、色彩柔和、口感甜潤的特點。此外,和果子往往壓塑有精美的紋樣和形狀,搭配日式茶道,達到以甜佐茶之效。最初,日本人把果實或草種稱為“菓子”,后來逐漸引申為日式糕點。平安時代(794 — 1185),日本遣唐使將中國的茶文化連同唐果子傳到日本。這種以糯米、粳米、麥、大豆、小豆等做主要原料,添加肉桂、丁香等藥用成分,并放在芝麻油里炸制而成的唐果子,成為日本和果子的雛形。此后,日本人用道明寺粉、白玉粉和寒天等新食材制作出落雁(米粉制)、羊羹(寒天制)、櫻餅(道明寺粉制)、葛果子(葛粉制)等和果子。在學習借鑒外來糕點制作技藝的同時,和果子融入了本土的口味,圖案也體現出日本的文化、景色、風物,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和風糕點文化。其中,和果子制作技藝極其講究,在日本被尊稱為“菓道”。

“落雁”(らくがん)又叫長生殿,是和果子中水分低于10% 的干果子。落雁用有黏性的米粉和糖混合后,通過櫻花木質的模子來塑形和印紋,味道較甜,入口即化,保質期長。寄寓日本的明代學者朱舜水(1600 — 1682)認為“落雁”之名源自中國小吃“軟落甘”,日語“甘”與“雁”同音,故常寫作“落雁”。除此之外,另有一說。室町時代文明年間(1469 — 1487),山城國住民板倉治部將蒸好的糯米加入糖后,在模具里壓制成型,在糯米表面撒上黑芝麻后獻給日本天皇。受宋代水墨畫“平沙落雁”的影響,天皇覺得白色糯米點綴黑色芝麻,如同群雁落于雪地之上,遂賜名“落雁”,從而提升了該食品的文化品級。

制作落雁的木質模具在日語中稱“木型”(きがた),多為復合式,由兩塊分別為樣版和模圈的木板插合竹簽榫頭構成,具有印花和塑形的雙重功能,有的樣版還帶有手柄。這種木型中的圖案或逼真寫實,或充滿裝飾趣味,而且上下形狀須對應得嚴絲合縫,以保證所制和果子造型的完整性。木型的制作包括構思、制樣、繪圖、上樣、雕刻等程序。為了精塑形象和便于脫模,工匠須準確把握走刀的角度和深淺,雕陰塑陽,化平面圖案為立體造型。從木型中脫模出來的和果子不僅要美觀,其尺寸和凈重也須符合顧客的要求。要做到這些,對工匠技藝而言是一種極其嚴苛的考驗。木型中的圖案題材豐富多樣,內容質樸平實,風格簡約空靈,形象生動精美,刻畫細致入微,常見的有鶴、龜、魚、蝦、松、竹、花卉、蔬果、貝殼、人物以及各大名門的家徽等,表達祈福、祝壽、抒情等吉祥主題,寄托了日本民間的生活愿景、裝飾意趣和文化內涵。日本和果子精美可人,享譽世界,成為日本傳統飲食美學的杰出代表。

對自然的崇尚與追求,道出了日本人對東方文化的顯性詮釋。在神道教的影響下,日本人信奉萬物有靈,從日月山川到一花一木,從滄海桑田到四季流轉,皆是靈魂的載體和情感的寄托,講究天、地、人、物的神交與和諧,這種自然主義情結在和果子木型圖案中得以生動展現。除圖案形象外,和果子木型皆不髹漆飾彩,保留原木色澤和紋理,造型簡潔無華,進一步體現出日本人對材料天然之美的尊重,以及對質樸、淡泊、雅靜、簡約、清愁的禪宗理解。日本美學家大西克禮(1888 — 1959)認為:東方藝術的本質是“對蘊藏在藝術美之中的自然美的催熟,是對自然美感受的直接表達,還是在藝術技能的修行之中發揮其全人格的道德和精神的意義”[5]。由此可見,木型圖案展現出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密不可分且殊途同歸。此外,工匠精神的長期植入,從修行層面進一步喚醒了木型圖案的自然靈性與文化內涵。時空風物的靈感暗示,匠心獨運的文化感悟,精益求精的手工雕琢,內斂情懷的冷艷呈現,令一枚枚立足生活的民用之器超越了物用功利,步入物我觀照與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自然而然地,成就了和果子極具東方文化韻味的“落雁”之意、“飛花”之美。

櫻花是日本的代表物之一,象征質樸純潔的愛情與美好的希望,也有繽紛壯懷的人格投射。櫻花盛開在初春,花期短暫。日本人用“花有期,人有時”的諺語感嘆生命的匆匆,同時流露出一種對殘缺之美的悲憫情結。比起滿枝簇簇的綻放,櫻花凋瓣如雪落的情景更令日本人心動神往?!盎〝禉鸦?,人數武士”,體現出在日本人心目中,櫻花和武士具有同樣崇高的地位。稍縱即逝的櫻花開時絢爛,落時決然,如同果敢的日本武士,投射出日本人性格中的雙重性。此方木型(圖14)刻著一朵飽滿綻放的櫻花,下方雕有陽文“瀧桜”二字。福島縣的三春瀧櫻、山梨縣的山高神代櫻和岐阜縣的根尾谷薄墨櫻,均為千年古櫻,被譽為“日本三大櫻花樹”,早在大正時代就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天然紀念物”。雕有“瀧桜”的櫻花木型,是為紀念三春瀧櫻這棵古老的垂枝櫻,所制和果子也成為文旅伴手禮?!盀{”意為急流之水,形容該樹枝條如瀑布般分散下垂。三春瀧櫻樹冠寬大,生命力旺盛,花開時節更是繽紛絢爛,猶如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菊花在日本享有高貴的地位,是皇室的象征,備受尊崇。菊花色彩多樣,黃色菊花代表愛,白色菊花表示貞潔,紅色菊花則寓意嬌媚。源自幕府時期的薩摩藩的菊紋發展成日本天皇的家徽,即“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紋”,并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國家徽章使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1887 — 1948)在其著作《菊與刀》中指出:“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化身?!暗丁焙汀熬铡斌w現出日本人性格中兩種交織的矛盾:好斗與平和,黷武與愛美,張狂與有禮,頑固與善于適應,順從與不愿受人擺布,忠實與背信,勇敢與懦弱,保守與喜好新的方式。[6]可見,在其他民族眼中,“菊”已經成為日本民族性格的代表性符號之一。此方木型(圖15)中的菊花刻畫得細膩入微,鱗次櫛比的花瓣似隨風而動,富有自然韻律。

松樹四季不凋,終年常青,在日本寓意長壽,被視為神靈降附之樹,也是婚姻美滿的象征。此外,松樹還象征新春和吉祥。新年之際,日本人會在自家門前用松、竹、梅的花枝做成“門松”,在室內擺“松飾”,在神龕立“神松”,以迎接“年神”和“歲德神”的蒞臨并祈求福運。江戶時代以來,源自中國的“歲寒三友”(松、竹、梅)文化在日本流行開來,并逐步形成等級文化。松的地位最高,竹次之,梅再次。此方木型(圖16)刻畫了一株三枝的松樹,每枝生有三簇松葉,稱“三階松”。松枝整體造型飽滿,枝葉繁茂,據說三階松可寄宿神靈,故該紋樣常被神社和寺廟所使用。與突出遒勁的枝干來頌詠節操品質的中國松紋相比,日本松紋的枝干被高度簡化,突出松葉,排列密集且呈放射狀的線條,外形輪廓更加圓潤,被稱為“餃子松”,在日本享有高貴的地位,具有崇拜與節慶的含義。

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以頑強耐寒的生命力和馥郁芬芳的暗香贏得了世人的贊美,在日本成為報春、生機、高潔、長壽的象征。早在江戶時代,梅花就被民眾視為吉祥物,常和黃鶯相配,用于紋樣裝飾。梅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是與蘭、竹、菊比肩的四君子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盛開在寒風中的梅花象征高潔、堅忍、不屈的精神。相傳梅花于奈良時代前傳入日本,成為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花卉之一。與中國人強調梅花“傲雪”的人格品質不同,日本人將梅花視作“報春”的使者,借梅詠自然。受物哀、余情、妖艷思想的影響,日本人少有從道德角度對梅花品格進行主觀化的抒情言志,而更多地贊美梅花的花顏,以沉靜、精細、客觀的審美感悟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此方木型(圖17)的其中一面刻畫了一組花團錦簇的梅花,陰刻陽雕,層次豐富,展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盈盈春色;另一面刻畫了一段竹子的枝葉,影姿綽約而不失風骨。竹,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同樣不畏嚴寒,四季常青。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中,竹子含有常青、優雅、謙遜、不屈、進取的語義。竹子和雀是日本竹紋中常見的祥瑞組合,寓意喜上添喜。竹子逐節速生的特性又使其成為子孫繁榮和頑強進取的象征。與反面錦簇盛開的梅花相比,簡約的竹紋顯露出清寂的格調,似乎分別對應著人生的喜樂與愁苦。

在佛教教義中,荷花清凈莊嚴,是開放在極樂世界的圣花。與中國荷花文化中的清廉、和合的道德語義和吉祥祝頌不同,篤信佛教的日本人通常只有在寺院里做喪事時才會使用荷花,雖然保留了其圣潔的含義,卻與死亡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荷花存在忌諱,認為這是對生人不吉利的喪花。在探視病人,看望長輩或是寄贈賀卡時,日本人都刻意回避荷花的圖案,使得荷花紋成為佛教葬禮的專屬紋樣。在傳統意義上,荷花造型和果子通常用于祭祀。然而,日本人同樣熱衷于賞荷,也會在非正式場合用荷花元素裝飾生活日用,純粹地表達自然之美。此方木型(圖18)中,翻卷的荷葉托起一朵盛開的荷花,花葉肥潤飽滿,那種出水臨風的姿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顯得端莊而不失靈動。

松茸又名松口蘑,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被空投原子彈,兩地瞬間化為焦土,此后多年寸草不生。而松茸被發現是唯一能在核爆區生長的生物。此后,松茸在日本被奉為“神菌”,其生命力為人所驚嘆,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更是備受推崇。事實上,松茸自古以來就有風雅精致的含義,在詩詞歌賦中頻頻出現,還成為向天皇和貴族進獻的珍品。松茸造型可愛,其形象也被廣泛用于物品的裝飾。在此方木型(圖19)中,工匠以擬人化的手法刻畫了一大一小兩顆松茸,如同一對母子,充滿了關懷呵護的溫情氣息,產生了跨文化的共情。松茸的造型寫實細膩,姿態生動,充分體現出日本和果子木型的裝飾雕刻藝術水準。

在日本,鯉魚被譽為“淡水魚王”,象征勇氣、健康、長壽、平和。特別是經過長期選育而產生的變異品種錦鯉,色彩斑斕華美,姿態健碩優雅,人稱“活的寶石”“會游泳的藝術品”,被奉為日本的“神魚”“國魚”。江戶時代,中國的鯉魚文化開始傳入日本,尤其是“鯉魚躍龍門”的典故對日本鯉魚文化的形成影響頗深。和中國人一樣,日本人也視鯉魚為積極進取的象征。每年的陽歷五月五日是男孩節,家家在戶外掛起紙質的鯉魚旗。迎風擺動的旗子如同在水中遨游的鯉魚,家人以此祈禱男孩像鯉魚一樣健康成長,奮發有為。鯉魚充滿活力,壽命可達七八十歲,在日本成為長壽安康的吉祥符號,同時也是堅韌、勇敢品質的人格化象征。此方木型(圖20)中的鯉魚造型碩大,形象寫實逼真,刻畫精細入微,將鯉魚精力飽滿的活態展現得栩栩如生。

從江戶時代起,民間還流傳有“鯛的九道具”一說?!磅牭木诺谰摺奔歹狋~的九塊骨頭:鯛中鯛、大龍、小龍、鯛石、三道具、鍬形、竹馬、鳴門骨、鯛之福玉。傳說如果集齊此九器,便會吉祥如意??梢?,鯛魚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材,更享有日本“海水魚王”美譽,代表高貴、優雅與祥和。此外,鯛魚造型威武,鱗片排列整齊,猶如身披甲胄的武士,也含有慶祝凱旋的意義。此方木型(圖21)中的鯛魚呈出水騰躍狀,造型渾圓,充滿動感和活力,周身紋理鱗次櫛比,細節刻畫一絲不茍,是日本鯛魚的經典裝飾圖樣。

綠毛龜是一種背甲生著絲狀綠藻的淡水龜,有“活翡翠”之譽,飄散于水中的長毛極具觀賞性,也是長壽的象征。綠毛龜在日本叫“蓑龜”,被視作祥瑞之兆而備受珍視?!鞍牎笔秋嬋毡厩寰茣r使用的酒杯,外形如同淺底闊口的醬油碟,這種據說是由貝殼演化而來的酒杯被日本人稱為“平盃”。在日本,龜和酒有著不解之緣,很多清酒品牌以龜命名或使用龜紋。此方木型(圖22)中,一只拖著長毛的蓑龜爬進杯中,象征長壽和逍遙,充滿生活情趣。

蝦在日語中稱“海老”,因其蜷起的姿態像老人,故有祝頌長壽的吉祥寓意。主產于伊豆半島的伊勢龍蝦體型健碩,肉質鮮美,以其長長的胡須,更被視作長壽的象征。自古以來,日本人便有在伊勢神宮供奉龍蝦的習俗。此方落雁模具(圖23)中,雕刻的正是一只蜷曲的伊勢大龍蝦,造型飽滿寫實,細節刻畫精致。

丹頂鶴以仙風道骨的形象被中國人譽為連結天地的“仙鶴”,象征長壽、祥瑞、高潔、隱逸、得道、尊貴。明清時期,一品文官朝服的補子繡有鶴紋,喻示其等級之高貴。在日本的鶴文化中,丹頂鶴也是長壽、吉祥之鳥。但相較于中國,日本鶴紋不局限于權貴階層,不強調身份所屬,更具有親民性,強調善良、勤勞、純潔、質樸等美好品質,成為平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祈愿的寄托。日本民間有“穗落”傳說,據說是鶴銜來稻穗后,日本人由此開啟了稻作文明。此外,日本鶴紋含有女性的指向,在平和溫婉中引申出報恩、忠貞、賢淑、關愛的意義,反映了日本人崇尚的道德倫理。在“鶴妻”的民間傳說中,清貧善良的日本青年救了一只受傷的鶴,為了報恩,鶴化作美麗的女子嫁給這位年輕人,并織出精美的布匹換錢,回報恩人。在探望傷病的親友時,日本人常以用線串起的千羽鶴相贈,祈禱親友平安、健康、長壽,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此外,鶴還代表杰出和權威。日本天皇會使用區別于普通日語的“鶴音”,將重要的事情昭告天下。在造型上,日本的鶴紋常使用圓形構圖,稱“丸形”。與中國的團鶴紋相比,日本的丸鶴紋的鶴足、羽紋更為簡化,制式化特征明顯,追求圓融和諧的禪意境界。

此枚印面(圖24)刻有三只簇擁棲息的丹頂鶴,整體組成一個大的丸形,造型簡潔可愛,神情安詳生動,線條圓潤優美,體現出虛靜空靈、圓融和諧的審美意識。一雄一雌間夾護著一只幼鶴,溫馨和睦,萌態十足,展現出團圓的天倫之情。

達摩是通徹大乘佛法的南印度禪僧,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在日本鐮倉時代,禪宗從中國傳入日本,成為日本抱樸守拙文化中最具靈性的基因,體現出生活的哲思與藝術。江戶時代天明年間(1781 — 1788),火山爆發導致大規模饑荒。達摩寺住持向災民講述達摩面壁九年,經歷“七災八難”后成功參悟的故事,激勵人們共克時艱,同時參考心越禪師所繪達摩坐禪像,制作用于祈福的“開運達摩”,即沒有手腳的達摩不倒翁。因達摩不倒翁造型圓潤可愛,民間俗稱“達摩蛋”,并迅速流傳開來,成為日本的傳統吉祥物代表之一,日本人稱其為“縁起物”。此方木型(圖25)中央端坐一尊達摩不倒翁,線條簡潔流暢,表情安詳自然,體現出日語里形容達摩不倒翁“七転八起”的頑強樂觀精神。

“家紋”(かもん)一詞出自日本,即家族的標志。日本家紋始于平安時代中晚期,既表吉祥辟邪,又喻繁榮昌盛,后來逐步發展成象征門第出身的視覺符號。此方木型(圖26)刻的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豐臣秀吉最初的家紋“五三桐”,由三片桐葉及三束呈“三五三”排列的直立花序組成。中國的《詩經·大雅·卷阿》記載:“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保?]享有王者風范的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種文化對日本影響頗深。鐮倉時代末期,桐紋被定為皇族紋章,和菊紋地位相當?;适页⑼┘y章賜給有功的武士,后醍醐天皇曾將桐紋賞賜給室町幕府的初代將軍足利尊氏。此后,足利家族的將軍多次將桐紋賜予功臣。到了戰國時代,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又將桐紋賜予織田信長。后來,織田信長又轉賜給豐臣秀吉。于是,桐紋從皇家到幕府,再到大名乃至家臣,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大。

三、同源異流——中日糕餅印模圖案特色

作為東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系統,中日兩國的傳統文化在糕餅印模圖案中得以充分顯現,立足生活物用,演繹出東方文化的不同風貌。兩相觀照,同思互鑒,可總結中日傳統糕餅印模圖案文化在題材內容、工藝形式、功用特點、審美文化方面的異同,以此詮釋東方文化的和而不同及其在全球文化中的價值。

(一)題材與審美

宋元以來,儒家思想深入中國市民階層,功利色彩濃厚的吉祥文化和以家國等級為核心的道德禮教成為中國民間圖案的主要調性,尤以清代至民國時期為最。這一時期的中國仍以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為主,糕餅印模的使用和流通主要限于家庭和鄰里范圍,以滿足家族宗親內部的祭祀、饋贈、食用等生活需求。圖案的主題多聚焦于福、祿、壽、喜、財的吉祥祝頌,或與忠、孝、節、義及君子風骨、情懷有關的道德教化,在思想和內容上崇尚喜樂、博大、方正、熱烈、繁復、積極、豁達、包容、集美、和諧、圓滿、不朽、永恒。日本傳統和果子木型圖案則鐘情于轉瞬而逝的美麗,崇尚觀照自然的“幽玄”之美,流露“物哀”情結,展現“侘寂”風格,同時反映出對本土文化思想的傳播意識,多以微觀視角表現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景物、風物,以及具有文化含義的人物、道具、文字、家徽、符號等,追求小巧、精致、簡約、純粹、錯落、寂寥、朦朧、優柔的美學表達。與西方同類藝術顯著不同的是,東方藝術更強調自然感的審美元素和意境營造,在自然與抒情方面往往沒有明晰的界限,而是融為一體,共情相彰,從中含蓄地演繹出更為豐富和細膩的情感。這種以自然體驗為主導的美學特質在日本木型圖案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形成了門檻低但意境高的東方裝飾風格。

(二)工藝與形式

由于疆域幅員遼闊、歷史積淀深厚、民俗文化豐富,中國傳統糕餅模具風格多樣,形成多種富有特色的地緣類型。從總體上看,受社會文化和師門傳承的影響,同一類型的圖案在形式上趨于程式化,風格較為繁復,造型寫意夸張。在元素構成和造型風格上,中國傳統糕餅圖案多從平面圖形的視角出發,主要表現對象的側面形象,講究紋樣造型的完整度、氣韻的連貫性、形象的飽滿度、外形的適合度,以及多種形態的有機組合性,富有較強的文化寓意性、藝術想象力和圖形裝飾感。在工藝上,中國傳統糕餅模具多采用沉雕模型與線刻紋樣相結合的方式,顯得紋飾豐富而造型規整。相比之下,日本各地和果子木型注重對外吸納借鑒,圖案風格整體趨同,以立體和隨形圖案居多。在構圖上,普遍簡潔疏朗,疏密有致,講究元素的拼貼和幾何化構成;在造型刻畫上,多聚焦某一個具體而小巧的對象進行精致且簡約的表達,講究運用塊面塑造對象,視角變化較多,形象逼真寫實,層次豐富立體,細節表現精準,富有裝飾設計趣味。

(三)形制與功用

中國傳統糕餅的外形多為圓形或趨于幾何形的簡潔肖形,圖案的樣面較為平整,即使呈弧面,也較為平緩。木雕模具多為孔眼內雕陰線的單體模,在壓填米、面和餡料后,主要通過敲擊的方式脫模。為便于脫模,雕面常為上寬下窄,塑制出來的糕點則上窄下寬或呈坡形的饅頭狀。因此,糕餅的立面和坡面也是重要的展示面,有些地區還流行在模具立面雕刻邊牙,以增強糕餅的裝飾效果。日本傳統和果子的外形輪廓更加多樣,圖案樣面起伏變化較大。因此,日本木型的代表性樣式是印版和模圈可以分離的復合式。模圈的圖形輪廓呈上窄下寬狀,脫模時先取下模圈,再翻轉印版,通過重力作用輕松取出和果子。塑制好的和果子則呈下窄上寬狀,將寬面中精美的圖案充分展現給食客。當然,日本也有大量中國常見的單體模,用于塑制不同類型的糕點。在與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國浙東地區,也通用與日本木型相類似的復合式印糕版??梢?,中日兩國的民間文化交流與互鑒是客觀和長期存在的。

此外,兩國的糕餅圖案均具備裝飾與表意功能。中國糕餅圖案發展于農耕經濟社會,側重于家族內部的祭祀、祈福、祝頌、教化。模具通常來自女方定制的嫁妝,屬于私人財產,一般無文字落款,即使有,也多為所有者的姓氏和置辦年份。日本和果子圖案則興盛于商品經濟社會,模具多屬于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糕點商號,一般留有圖案名稱、型號、雕制年代、所屬商號等文字或印章信息。和中國傳統糕餅圖案相比,和果子體現出更明顯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傳播意識。

結語:和而不同——中日糕餅印模圖案的價值與啟示

基于豐富浩瀚的時空序列和社會文化,中國傳統糕餅圖案和眾多的中華民俗文化一樣,主要通過諧音、表號、象征的手法進行語義傳播,表達吉祥祝頌、道德教化、抒情言志的母題,同時展現出復雜多元的敘事結構和精彩紛呈的形式語言。作為世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東方文化源頭之一,中華文化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生成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輻射效應。然而,客觀地說,由于近現代以來的長期戰亂和閉關鎖國等歷史、政治和社會原因,加之文化溝通門檻較高、文化共情點較低、工匠精神缺失、創新意識淡薄等因素,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際傳播方面漸漸落后。明清以后,日本開始取代中國成為國際上東方文化的代表性名片。相對狹小的疆域和單一的文化基因,使日本對外來文化特別是優秀的外來文化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久而久之養成了強大的吸收和改造能力。由于長期吸納外來文化,日本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多重甚至矛盾的特征,并化作容易被感知與共情的幽玄、物哀、侘寂、意氣等美學特質,不同程度地展現在和果子木型圖案中。學貫東西的日本文化既有東方文化的顯性基因,又有西方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時在吸納改造中秉持著獨立而鮮明的本土特色,進而在近現代以來對東方乃至世界產生強大的文化反哺。

通過兩國傳統糕餅模具木雕圖案的比較,探究和思辨東方文化的思想源流、價值觀念、美學風格、工藝特色、生活功用等問題,對當代東方設計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更重要的是,在中日文化的觀照中理解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面貌、特質、趨向,置身傳統與未來、東方與全球的維度,能夠更好地喚醒文化自覺,強化文化自省,建立文化自信,尋求文化自立,進而實現文化自強。

(責任編輯:馮靜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