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溫對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不同時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023-02-22 12:25高鈺雍少寧王俊峰
生態科學 2023年1期
關鍵詞:脲酶磷酸酶土壤溫度

高鈺, 雍少寧, 王俊峰

增溫對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不同時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高鈺1, 2, 雍少寧3, 王俊峰1,*

1.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蘭州 730000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3.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 蘭州 730000

為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土壤酶活性對氣候變暖的響應特征, 選擇北麓河地區高寒沼澤草甸為研究對象, 利用開頂式生長室(OTC)進行模擬增溫試驗, 在7月份、12月份分別對增溫和對照樣地土壤進行分層取樣, 并對不同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進行分析測定。結果表明: 在夏季7月份, 增溫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氣溫升高4.55 ℃, 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降低趨勢, 但未達到顯著水平(>0.05)。土壤蔗糖酶活性與土壤水分和根系生物量呈顯著相關關系; 在冬季12月份, 增溫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溫度升高6.64 ℃, 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 且在20—50 cm深度的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和40—50 cm深度的土壤脲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變化均達到顯著水平(<0.05)。四種土壤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水分均呈顯著相關關系。在深度變化上, 夏季增溫樣地四種土壤酶活性總體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降低, 而冬季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顯著升高(<0.05)。增溫處理下, 不同土層深度冬季四種土壤酶的活性總體均大于夏季, 且在40—50 cm深度上差異顯著(<0.05)。增溫對高寒沼澤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冬季大于夏季。夏季土壤酶活性受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降低等因素的影響, 對增溫的響應不顯著。冬季土壤酶活性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溫度的影響, 在土壤溫度、水分含量均較高的土層表現出較高的活性。

土壤酶活性; 增溫; 高寒沼澤草甸; 青藏高原

0 前言

土壤酶是一種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高分子活性物質, 參與土壤中各種生物化學過程, 在土壤系統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循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土壤酶活性受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質、季節變化、土壤類型及植物多樣性等多方面影響[2]。溫度作為影響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子, 一方面, 通過在一定溫度閾值內提高酶動力學常數, 來提高土壤酶的活性; 另一方面, 通過影響土壤的水熱條件、土壤微生物數量、土壤養分含量等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土壤酶的活性[1]。

由于土壤酶活性對增溫的復雜響應過程, 目前有關增溫對土壤酶活性影響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土壤深度處土壤酶活性對增溫表現出不同的響應特征。鄭蔚等[3]對亞熱帶杉木幼樹增溫處理發現, 與對照樣地相比, 增溫使0—20 cm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纖維二糖水解酶、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氧化酶活性提高, 而20—40 cm土壤中除酚氧化酶其余胞外酶的活性均無顯著影響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為增溫增強了表層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養分競爭, 需提高土壤酶活性來獲取微生物所需養分, 深層土壤中, 增溫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機質含量, 給微生物提供更多底物, 進而減少了對土壤酶活性的需求。

同時, 土壤酶活性變化也受季節的影響。有研究表明, 微生物的產酶活性可能在生長期的早期或晚期受到溫度的限制, 而這種限制在生長期中期并不連續[4]。李紅琴等[5]研究也表明, 轉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過氧化氫酶、中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現在4月和9月, 而非植物生長旺盛的夏季。4月份土壤解凍初期, 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剛剛開始, 各種營養物質輸入不足, 從而導致酶活性增強。

IPCC預計到21世紀末氣溫將會升高1.8—4 ℃[6], 高寒地區對氣溫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 其升溫速率及幅度遠高于低海拔地區[7]。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 高寒生態系統的低溫限制效應將會被打破, 土壤溫濕度條件也會相應產生改變, 土壤中酶的活性也將隨之改變。前述研究工作表明, 不同生態系統類型、不同土層深度及不同季節下各類土壤酶活性對溫度變化的響應特征明顯且存在顯著差異, 而土壤酶活性在土壤養分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 酶活性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區域生態系統中碳、氮等元素的分解、存儲以及其他生態系統過程[8]。受青藏高原冬季氣候條件惡劣、監測工作困難等限制, 有關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態系統酶活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長季, 對冬季酶活性的研究較少。結合前人的研究, 我們假設: (1)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溫度和水分變化的影響, 不同季節對增溫的響應不同; (2)在空間分布上, 土壤酶活性也會受到不同土層溫度和水分的影響而變化。為驗證假設,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區的高寒沼澤草甸為研究對象, 利用開頂式生長室增溫, 對不同深度、不同取樣時間土壤酶活性對增溫的響應特征進行了系統研究, 并探討高寒沼澤草甸不同土壤酶活性的溫度響應機制, 可為進一步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高寒沼澤草甸土壤養分及其生態變化過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樣地概況

研究樣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麓河高寒沼澤草甸分布區(34 ° 49 ′ 35.1 ″ N, 92 ° 55 ' 37.9 ″ E), 海拔4642 m。該樣地處于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凍土區, 地勢較為平坦, 地形稍有起伏[9]; 屬亞寒帶半干旱氣候, 年平均氣溫-3.8 ℃, 年均降水量290 mm, 年均蒸發量1316.9 mm; 凍結期10月至翌年4月[10]; 優勢種為藏嵩草()、青藏苔草()和矮火絨草()等, 植被蓋度約80%[11]?;谇嗖馗咴瓪夂驐l件的特殊性, 本研究中季節劃分參照范思睿等[12]的方法, 春、夏、秋、冬四季起始日期分別為: 4月24日、7月3日、8月2日和10月11日。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地設置和環境因子監測

增溫采用國際凍原計劃(ITEX)模擬增溫的方法, 于2010年在研究樣地設置開頂式增溫系統(Open-Top Chamber System, OTCs), 至2019年已連續增溫9年, 增溫樣地內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土壤理化過程和植物生理生態過程對增溫脅迫已基本適應, 各指標已趨于穩定[13]。OTCs系統頂部開口為60 cm, 框架為正六面體結構, 各邊與地面傾角為60°, 六面均為透明有機玻璃板, 透光率達到95%, 考慮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植物矮小, 將高度設為0.8 m。研究區內隨機設置6組增溫樣方(OTC)與對照樣方(CK), 每個增溫樣方與相同面積的對照組樣方相距5—10 m。OTCs的增溫原理是: 在有機玻璃板的阻擋下, 生長室內風速降低, 空氣流動減弱, 使熱量不易散失, 太陽輻射又對透明有機玻璃板的穿透性較好, 使生長室內部溫度升高, 從而在對植物生長環境干擾極小的條件下實現增溫[14]。利用自記式空氣溫濕度傳感器(U23-002, ONSET HOBO, 美國)對近地表氣溫進行監測, 利用土壤溫度水分傳感器(5TM, Meter Group美國)分別對地下5 cm, 20 cm, 50 cm處的土壤溫度和水分含量進行測定, 土壤溫度分辨率為0.1 ℃, 體積含水量分辨率為0.08%。樣地的土壤溫度和水分數據均由數據采集儀(EM50, Decagon美國)自動采集獲得, 采集頻率為每30分鐘采集一次。

1.2.2 土樣與植被生物量采集

于2019年7月17日和12月1日, 用土鉆分別鉆取夏季和冬季增溫和對照樣地的土壤樣品, 采樣深度分為0—10 cm、20—30 cm、40—50 cm三層, 分別在6組增溫室(OTC)和對照樣方(CK)內取樣, 即6個重復, 每個重復樣地中隨機取3個樣混合而成。每個樣方的樣品放入自封袋中密封做好標記, 隨后用便捷式冰箱帶回實驗室風干, 去除植物根系和石塊, 過100目篩用于土壤酶活性的測定。

植被根系生物量的測定采用直接收獲法[15], 將植物地上部分剪取后, 用直徑7 cm的根鉆鉆取根土樣品, 每隔10 cm取一次, 取樣深度為地下50 cm, 后用60目篩網在流水中沖洗掉泥土, 并根據表面和斷面的顏色篩選出各層活根, 將植物樣品裝入信封中帶回實驗室, 烘箱內105 ℃殺青后, 80 ℃烘至恒重, 稱干物質重量。

1.2.3 土壤酶活性的測定

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分別在土壤氮素和碳素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 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腐殖質化強度大小和有機質轉化的速度; 土壤磷酸酶活性影響著土壤中有機磷的分解轉化[1-2]。對這四種土壤酶活性變化的研究, 能為分析土壤養分的變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土壤酶測定參照鄭蔚[3]、陳康惋[16]使用的方法。取土壤樣品1 g, 加入9 mL磷酸緩沖鹽溶液, 將制備好的10%的勻漿液離心15分鐘, 取上清液測定。在酶標包被板上標準品孔加樣50 μL, 待測樣品孔中先加樣品稀釋液40 μL, 再加待測樣品10 μL(樣品最終稀釋度為5倍), 最后將空白孔除外的每孔加酶標試劑100 μL。封板后37 ℃下溫育60分鐘。棄液體甩干, 加洗滌液, 靜置30秒棄去, 重復5次。每孔加顯色劑100 μL, 37 ℃避光顯色10分鐘。加終止液50 μL, 終止反應。15分鐘后用酶標儀測定樣品的吸光度(即值)。

1.3 數據統計

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Repeated-analysis ANOVA)檢驗增溫、土壤深度、取樣時間以及各因子交互作用對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響。采用t檢驗進行假設檢驗, 分析相同取樣時間下, 同一深度增溫處理和對照下四種土壤酶活性的差異顯著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法檢驗同一取樣時間下, 同種處理不同土壤深度對四種土壤酶活性的影響。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評價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和夏季根系生物量與土壤酶活性的相關關系。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21.0完成, 且界定<0.05為顯著水平。

2 結果與分析

2.1 OTC增溫效能

2019年7月1日—2020年1月1日期間, 研究區域近地表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及土壤含水量變化特征如圖1、圖2所示。2019年7月, 增溫處理后近地表月平均氣溫提高4.55 ℃; 地下5 cm、20 cm以及50 cm處月平均土壤溫度在增溫后分別提高1.97 ℃、1.29 ℃和0.85 ℃, 月平均土壤含水量在增溫后分別比對照低9.82%、0.35%和4.78%; 2019年12月, 增溫處理后近地表月平均氣溫提高6.64 ℃, 地下5 cm、20 cm以及50 cm處月平均土壤溫度在增溫后分別提高5.72 ℃、4.66 ℃和3.23 ℃, 月平均土壤含水量在增溫后分別比對照樣地高4.82%、9.01%、12.34%。

2.2 增溫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

在7月份, 增溫后土壤脲酶在0—10 cm處活性降低了3%(>0.05), 在20—30 cm、40—50 cm深度處活性增加了67%、3%(>0.05); 在12月份, 增溫后土壤脲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處活性分別增加了19%、49%、44%, 其中40—50 cm處顯著增加(<0.05)。7月份增溫樣地土壤脲酶活性隨深度增加而顯著降低, 12月份則隨土層深度增加活性顯著增高(<0.05)。此外, 兩種處理下7月份脲酶活性均低于12月份, 并且在40—50 cm深度處差異顯著(<0.05)(圖3)。重復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不同取樣時間和土壤深度交互作用對脲酶活性有顯著影響(表1)。7月份土壤脲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水分的相關關系不顯著, 12月份土壤脲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呈顯著相關關系(表3)。

2.3 增溫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響

在7月份, 增溫后土壤蔗糖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處活性分別降低了32%、33%、20%(>0.05); 在12月份, 增溫后土壤蔗糖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活性分別增加了3%、22%、40%, 其中20—30 cm和40—50 cm處顯著增加(<0.05)。7月份增溫樣地土壤蔗糖酶活性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顯著降低, 12月份則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顯著增高(<0.05)。此外, 兩種處理下7月份 0—10 cm深度土壤蔗糖酶活性顯著高于12月份(<0.05), 增溫處理下其余兩層7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低于12月份, 并且在40—50 cm深度處差異顯著(<0.05)(圖3)。重復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不同取樣時間和土壤深度以及不同取樣時間和增溫處理交互作用對蔗糖酶活性有顯著影響(表1)。7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與土壤水分和夏季根系生物量呈顯著相關關系, 12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呈顯著相關關系(表3)。

圖1 增溫處理下高寒沼澤草甸近地表空氣溫度的動態變化(2019/7/1—2020/1/1)

Figure 1 Dynamic changes of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alpine swamp meadow under warming treatments from July 1, 2019 to January 1, 2020.

注: (a). 對照樣地; (b). 增溫樣地。

Figure 2 Dynamic changes of monthly average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depths of alpine swamp meadow under warming treatments from July 1, 2019 to January 1, 2020.

2.4 增溫對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在7月份, 增溫后土壤過氧化氫酶在0—10 cm深度處活性增加了14%, 在20—30 cm、40—50 cm深度處活性分別降低了6%、1%, 差異均不顯著(>0.05); 在12月份, 增溫后土壤過氧化氫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活性分別增加了11%、25%、40%, 其中20—30 cm 、40—50 cm處差異達到顯著水平(<0.05)。7月份增溫樣地土壤過氧化氫酶隨土層深度增加活性顯著降低, 12月份則隨土層深度增加活性顯著增加(0.05)。兩種處理下7月0—30 cm處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均高于12月(>0.05), 增溫處理使40—50 cm深度處7月份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顯著低于12月(<0.05)(圖3)。重復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不同取樣時間和土壤深度交互作用對過氧化氫酶活性有顯著影響(表1)。7月份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呈顯著相關關系, 12月份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水分均呈顯著相關關系(表3)。

2.5 增溫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響

在7月份, 增溫后土壤磷酸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處活性分別降低了14%、45%、31%(>0.05)。在12月份, 增溫后土壤磷酸酶在0—10 cm、20—30 cm、40—50 cm深度活性分別增加了17%、11%、28%, 其中40—50 cm處差異達到顯著水平(<0.05)。7月份土壤磷酸酶活性隨土層深度增加活性降低, 12月份則隨土層深度增加活性顯著增加(<0.05)(圖3)。對照樣地7月份土壤磷酸酶活性顯著高于12月份(<0.05), 增溫樣地7月份土壤磷酸酶活性低于12月份, 且在40—50 cm深度處差異顯著(<0.05)。重復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不同取樣時間和增溫處理交互作用對土壤磷酸酶活性有顯著影響(表1)。7月份土壤磷酸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水分的相關關系不顯著, 12月份土壤磷酸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呈顯著相關關系(表3)。

表1 增溫、土壤深度和取樣時間對土壤酶活性影響的重復方差分析結果

2.6 增溫作用下夏季根系生物量的變化特征

OTC增溫處理使高寒沼澤草甸0—30 cm深度范圍的根系生物量顯著減少(<0.05)(表2)。地下0—10 cm、10—20 cm 、20—30 cm、30—40 cm以及40—50 cm深度的生物量增溫后分別減少49.41%、52.12%、48.62%、7.53%和7.72%。夏季根系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呈極顯著相關關系。

3 討論

開頂式生長室(OTC)能顯著提高淺層土壤溫度, 且對內部生態環境擾動小、造價低、安裝實施方便, 普遍用于野外模擬增溫實驗, 由于野外樣地往往地處高原腹地, 存在交通和電力供應不便等限制, 使OTC被動增溫裝置在研究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17]。試驗期間, 增溫使北麓河高寒沼澤草甸7月份、12月份近地表月平均氣溫分別增加4.55 ℃和6.64 ℃, 增溫效果與高海拔地區溫度增幅更大的結論相符[7-8]。從溫度動態變化來看, 冬季土壤溫度的增幅高于夏季, 與歐陽青、陳友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參照陳友超等[18]的研究結果, 大氣溫度越高、降水越多, 土壤溫度的增幅會越小。本研究中, 夏季平均大氣溫度比冬季高, 降水也主要集中在夏季, 故夏季土壤溫度的增幅小。夏季增溫樣地的土壤水分低于對照樣地, 是因為增溫室內熱量條件改變, 土壤蒸發和植被的蒸騰作用增強, 使增溫室內土壤含水量減少。而在冬季, 增溫處理提高了近地表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 OTC內表層土體的凍結程度降低, 使OTC內土壤含水量高于對照樣地。

溫度上升一般會提高土壤酶的活性, 但是本研究中在7月份, OTC增溫處理下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活性變化不顯著, 總體有下降的趨勢。這與Wang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 增溫對青藏高原那曲高寒草甸的土壤蔗糖酶、過氧化氫酶、磷酸酶活性無顯著影響。原因可能是: (1)增溫處理會加快有機質的礦化速率, 使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降低, 即酶促反應的底物減少, 這種情況下, 微生物的產酶量變低[20-21]。(2)溫度升高引起的土壤水分減少, 抑制了酶的合成與分泌[22]。增溫后土壤含水量降低, 植物凈初級生產力下降[23], 減少了植物的生物量。由于植物根系是土壤酶的來源之一, 其含量減少會對土壤酶活性產生一定影響[1-2]。本研究中, 夏季增溫樣地土壤含水量降低, 土壤水分與根系生物量呈極顯著相關關系, 0—50 cm的根系生物量與對照樣地相比均有減少, 夏季根系生物量與土壤蔗糖酶活性呈顯著相關關系, 使增溫后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另外隨著土壤水分的降低, 現存的功能酶庫由于擴散的限制不能自由地與基質相互作用, 使活性降低[24-25], 從而抵消了增溫對土壤酶活性的正效應。(3)其余三種酶與土壤水分的相關關系不顯著, 其活性變化不顯著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酶來源不同。楊林等[26]研究發現增溫降低了細菌群落的多樣性, 而對真菌群落并無顯著影響, 因而沒有影響到土壤中多數酶的活性。其次不同酶對溫度的敏感性存在差異。有研究表明溫度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會隨處理時間的延長逐漸減弱[27-28]。孫輝等[29]發現, 土壤過氧化氫酶可能對高寒低溫適應, 增溫可能降低其活性; 還有研究表明在增溫實驗過程中, 不穩定碳庫的相對豐度將下降, 可能導致水解酶的活性下降[25]。另外, 土壤酶作為一種蛋白質, 其穩定性也受到溫度的影響, 增溫引起的酶變性率的提高也會抵消溫度升高對土壤酶活性的促進作用[1]。綜合上述原因, 所以夏季增溫對四種土壤酶活性的影響不顯著。此外, 本研究中7月份四種土壤酶的活性均隨著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這與大部分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3,30], 土壤表層富含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 可為微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和營養[31]。深層土壤的有機質受到土壤團聚體或有機無機復合物的保護, 土壤微生物較少且空間間隔也更遠, 對酶的合成與分泌會采取更為保守的策略[32]。

表2 增溫作用下夏季根系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g·m-2)

注: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土層中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0.05)。

表3 土壤酶活性與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和根系生物量的相關系數

注: *<0.05。

注: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取樣時間、同一土層深度中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 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在同一取樣時間、同一處理中不同土層間差異顯著(P<0.05)。

Figure 3 Change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depths of alpine swamp meadows under warming and natural control conditions in July and December

在12月份, 增溫使冬季不同土層四種土壤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 且在20—30 cm、40—50 cm處土壤蔗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和40—50 cm處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加達到顯著水平(<0.05); 增溫后四種土壤酶空間分布上均表現為40—50 cm深度活性最高; 且四種土壤酶的活性與土壤溫度和水分相關關系顯著。冬季對照樣地0—10 cm處四種土壤酶的活性均比夏季小, 增溫后, 冬季脲酶活性比夏季高, 其余三種酶的活性雖仍比夏季低, 但是差異性減小; 且在40—50 cm深度處四種土壤酶活性冬季顯著高于夏季(<0.05)。一方面近地表溫度的升高, 使凍結土體中可利用的自由水分增加, 進而提高土壤孔隙之間的連通以便于養分的利用, 為低溫下幸存微生物(特別是低溫嗜冷微生物)的修復和生長提供了必要條件[33], 而這一過程中存活的微生物可能會加強酶的活化效應。本研究中冬季40—50 cm處增溫樣地土壤溫度相對較高, 相應的未凍水含量也較高,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發育, 促進了酶的活化效能。由此表明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可能是冬季土壤酶活性的主要限制因素。這與Sardans等[31]的研究結果一致, 增溫提高了冬春季土壤脲酶活性, 對夏秋季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不顯著, 因為冬春季增溫樣地土壤水分相對充足, 增溫與水分的交互作用影響了土壤脲酶的活性, 而夏秋季土壤水分缺乏使土壤脲酶活性無顯著變化。另一方面, 這種冬季凍結期間酶活性的升高, 可能是因為凍結作用導致死亡生物細胞破裂釋放出營養物質, 供低溫下幸存微生物吸收利用, 從而提高了酶活性, 以及雪被的保溫作用為適應低溫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微環境, 有利于增加土壤酶的生產和活性[34]。

低的養分有效性往往是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限制因子[35], 增溫后溫度、水分以及與養分密切相關的土壤酶活性的變化必將對返青期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產生影響, 而植物的生長變化又將改變地面反照率、凈輻射量、物質的能量交換等一系列生物物理參數, 最終導致高原生態過程發生變化, 從而對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及當地畜牧業生產產生影響[36]。研究發現, 如果土壤變暖作為全球變暖的一部分繼續下去, 碳、氮循環很可能通過與碳、氮相關的土壤酶受到顯著的影響[24]。所以研究增溫作用下, 與碳、氮、磷等元素相關的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深度處的響應, 能為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 高寒沼澤草甸生態過程的變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4 結論

增溫后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土壤脲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和磷酸酶活性受到土壤深度與季節的綜合調控。在季節上, 增溫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冬季大于夏季。夏季土壤酶受到土壤水分和根系生物量降低等因素的影響, 抵消了增溫的正效應, 對增溫的響應不顯著。冬季土壤酶活性在增溫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時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溫度的制約, 在土壤溫度、水分含量均較高的40—50 cm處變化顯著。在空間分布上, 夏季增溫樣地四種土壤酶活性總體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降低, 冬季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顯著升高。未來氣候變暖背景下, 為準確評估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的土壤-生態變化過程, 應系統研究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深度下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種群結構—土壤養分變化—植被生長間相互關系。

[1] GIRISH S, AJIT V. Soil Enzymology [M].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13.

[2] 關松蔭, 張德生, 張志明.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6.

[3] 鄭蔚, 周嘉聰, 林偉盛, 等. 土壤增溫對亞熱帶杉木幼樹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9, 30(3): 832–840.

[4] JING Xin, WANG Yonghui, CHUNG H, et al. No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of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s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Biogeochemistry, 2014, 117(1): 39– 54.

[5] 李紅琴, 徐海燕, 馬小亮, 等. 馬銜山多年凍土與季節凍土區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季節動態[J]. 冰川凍土, 2017, 39(2): 421–428.

[6]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7] XIA Jiayang, CHEN Jiquan, PIAO Shilong, et al.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affected by non-uniform climate warming[J]. Nature Geoscience, 2014, 7(3): 173–180.

[8] 鈔然, 張東, 陳雅麗, 等. 模擬增溫增雨對典型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干旱區研究, 2018, 35(5): 1068–1074.

[9] 李娜, 王根緒, 高永恒, 等. 模擬增溫對長江源區高寒草甸土壤養分狀況和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研究[J]. 土壤學報, 2010, 47(6): 1214–1224.

[10] 蔣觀利, 吳青柏, 張中瓊. 青藏高原不同高寒生態系統類型下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過程差異研究[J]. 冰川凍土, 2018, 40(1): 7–17.

[11] 李成陽, 賴熾敏, 彭飛, 等. 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產力和群落結構特征[J]. 草業科學, 2019, 36(4): 1044–1052.

[12] 范思睿, 范廣洲, 董一平, 等. 青藏高原四季劃分方法探討[J].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11, 31(2): 1–11.

[13] WALKER T W D, JANSSENS I A, WEEDON J T, et al. A systemic overreaction to years versus decades of warming in a subarctic grassland ecosystem[J].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0, 4(1): 101–108.

[14] 歐陽青, 任健, 尹俊, 等. 短期增溫對亞高山草甸土壤養分和脲酶的影響[J]. 草業科學, 2018, 35(12): 2794–2800.

[15] 岳廣陽, 趙林, 王志偉, 等. 多年凍土區高寒草甸根系分布與活動層溫度變化特征的關系[J]. 冰川凍土, 2015, 37(5): 1381–1387.

[16] 陳慷惋. 轉基因棉花的毒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08.

[17] 牛書麗, 韓興國, 馬克平, 等. 全球變暖與陸地生態系統研究中的野外增溫裝置[J]. 植物生態學報, 2007, 31(2): 262–271.

[18] 陳有超, 魯旭陽, 李衛朋, 等. 藏北典型高寒草原土壤微氣候對增溫的響應[J]. 山地學報, 2014, 32(4): 401–406.

[19] WANG Xuexia, DONG Shikui, GAO Qingzhu, et al. Effects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warming on soil nutrients,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14, 76: 140–142.

[20] ALLISON S D, VITOUSEK P M. Responses of extracellular enzymes to simple and complex nutrient inputs [J].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2005, 37(5): 937–944.

[21] 趙艷艷, 周華坤, 姚步青, 等.長期增溫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養分的影響[J]. 草地學報, 2015, 23(4): 655– 671.

[22] CARLYLE C N, FRASER L H, TURKINGTON R. Tracking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a multi-factor climate experiment in temperate grassland: Do climate manipulation methods produce their intended effects? [J]. Ecosystems, 2011, 14: 489–502.

[23] 石福孫, 吳寧, 羅鵬.川西亞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結構及生物量對溫度升高的響應[J]. 生態學報, 2008, 28(11): 5286–5293.

[24] LIORENS L, PENUELAS J, ESTIARTE M, et al. Contrasting growth changes in two dominant species of a Mediterranean shrubland submitted to experimental drought and warming[J]. Annals of Botany, 2004, 94(6): 843–853.

[25] JING Xin, WANG Yonghui, CHUNG H, et al. No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of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s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Biogeochemistry, 2014, 117 (1): 39–54.

[26] 楊林, 陳亞梅, 和潤蓮, 等. 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對模擬增溫的響應[J]. 應用生態學報, 2016, 27(9): 2855–2863.

[27] 白春華, 紅梅, 韓國棟, 等. 土壤三種酶活性對溫度升高和氮肥添加的響應[J].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43(05): 509–513.

[28] BAI Yinping, LI Feng, YANG Gang, et al.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soil invertase and urease activities[J].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Soil & Plant Science, 2018, 68(2): 104–109.

[29] 孫輝, 吳秀臣, 秦紀洪, 等. 川西亞高山森林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對升高溫度和CO2濃度的響應[J]. 土壤通報, 2007, 38(5): 891–895.

[30] 黃文華, 王樹彥, 韓冰, 等. 草地生態系統對模擬大氣增溫的響應[J]. 草業科學, 2014, 31 (11) : 2069–2076.

[31] SARDANS J, PENUELAS J, ESTIARTE M. Changes in soil enzymes related to C and N cycle and in soil C and N content under prolonged warming and drought in a Mediterranean shrubland[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7, 39 (2): 223–235.

[32] SALOME C, NUNAN N, POUTEAU V, et al. Carbon dynamics in topsoil and in subsoil may b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regulatory mechanisms[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9, 16(1): 416–426.

[33] 王奧. 季節性凍融對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與生化特性的影響[D]. 雅安: 四川農業大學, 2012.

[34] 尹鵬, 胡霞, 廖金花, 等.高山地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對雪被變化的響應[J]. 生態科學, 2015, 34(1): 91–96.

[35] 徐振鋒, 唐正, 萬川, 等. 模擬增溫對川西亞高山兩類針葉林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0, 21(11): 2727–2733.

[36] 丁明軍, 張鐿鋰, 劉林山, 等. 青藏高原植物返青期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1, 7(5): 317–323.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th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GAO Yu1,2, YONG Shaoning3, WANG Junfe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Gansu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th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distributed in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climate warming, an experimental site with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was selected in the Beiluhe area and an Open Top Chamber (OTC)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warming experiment. In July and December of 2019, soil samples at the warming and the control plots were collected in soil depths of 0-10 cm, 20-30 cm, and 40-50 cm, respectively, and activities of soil urease, invertase, catalase and phosphatase at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July, when the average monthly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t the warming plots was 4.55 ℃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control plots, the soil urease, invertase, catalas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soil depths had a decreasing tendency, but did not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0.05).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and root biomass(<0.05). In December, at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verage monthly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t the warmed plots was 6.64 ℃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control plots, the activities of soil urease, invertase, catalase and phosphatase at different depths all increased, but only the activities of soil invertase and phosphatase at the depth of 20-50 cm,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il urease and catalase at the depth of 40-50 cm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s (<0.05).The activities of the four soil enzym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0.05). For the changes of enzyme activities in depth, the four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summer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0.05. In winter, the four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ll ro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0.05). At the warming plots, the activities of the four soil enzymes in different soil depths in December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Ju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t 40-50 cm depth (<0.05). The effect of warming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winter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In summer, soil enzyme activity was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moisture and root biomass, and its response to warming was not significant. While in winter,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usually restricted by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higher at the depths with high 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soil enzyme activity; experimental warming; alpine swamp meadow;Qinghai-Tibet Plateau

高鈺, 雍少寧, 王俊峰. 增溫對青藏高原高寒沼澤草甸不同時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生態科學, 2023, 42(1):1–10.

GAO Yu, YONG Shaoning, WANG Junfeng.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th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 Ecological Science, 2023, 42(1): 1–10.

10.14108/j.cnki.1008-8873.2023.01.001

S154.1

A

1008-8873(2023)01-001-10

2020-10-26;

2020-11-2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77108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41003032);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項目(E1390602)

高鈺(1996—), 女, 山西呂梁人, 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寒區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E-mail: gaoyu18@mails.ucas.ac.cn

王俊峰, 男, 博士, 研究員, 主要從事寒區生態與環境變化研究, E-mail: wangjf2008@lzb.ac.cn

猜你喜歡
脲酶磷酸酶土壤溫度
細菌脲酶蛋白結構與催化機制
污泥發酵液體中提取的腐植酸對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不同灌水處理對干旱區滴灌核桃樹土壤溫度的影響
脲酶菌的篩選及其對垃圾焚燒飛灰的固化
遼東山區3種人工林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響應
堿性磷酸酶鈣-鈷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較
管群間歇散熱的土壤溫度響應與恢復特性
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達模式分析
磷酸酶基因PTEN對骨肉瘤細胞凋亡機制研究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人胰腺癌組織中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