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針織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023-02-22 01:20付少舉張佩華蔣金華陳南梁郭珊珊
紡織服裝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針織物針織家國

付少舉,張佩華,蔣金華,陳南梁,李 煒,沈 為,郭珊珊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上海 201620)

近年來,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文件均強調了要把思政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明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3-8]。

我校(東華大學)自1959年開設“針織學”課程以來,歷經幾代教師的努力,課程在持續建設與發展中。如何將新時代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與傳統“針織學”課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紡織強國人才,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創新的“金課”課程,成為目前教學改革和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9-10]。因此,通過進一步分析、歸納課程思政元素應用于教學的典型案例,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基礎知識、工程技能教學有機融合,從而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效銜接[11]。本文以我校針織服裝與工程系的“針織學”課程為例,嘗試將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職業素養、科學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一、“針織學”課程的專業教學體系

“針織學”是我校國家一流本科紡織工程專業的一門課程,由“針織學1緯編”和“針織學2經編”組成,分兩學期完成授課。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針織基本概念,針織物形成原理,常用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成圈工藝,以及針織物上機工藝配置等。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對針織設備的認識實踐、織物認識與分析等實驗教學,通過與動畫、錄像等多媒體結合的教學手段,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搬樋棇W”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采用理論授課、文獻檢索及資料查詢等方式獲取信息,使學生對針織產品及其工藝具備一定的認識,能準確描述和表達針織物線圈結構特征,能用主要工藝參數與性能指標表征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特性。

(2)熟悉針織物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和編織方法,掌握變化組織、花色組織針織物的結構特點與編織工藝。

(3)掌握針織機的基本結構,掌握橫機、大圓機及經編機等機器結構和原理(包括選針機構、牽拉卷取機構、梳櫛橫移機構、送紗機構、整經機構及成圈機構)。能解決針織物基本組織結構分析、小樣編織等問題。

(4)掌握針織產品的成形結構、編織工藝及特性?;谒鶎W針織知識,可結合目標需求設計經編、緯編產品編織的技術路線,進行織物組織結構設計和工藝優化,并解決所涉及的技術問題。

二、“針織學”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目標

1.“針織學”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針織學”課程的基本專業知識蘊含諸多思政元素。教學過程中若能將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有機融合于專業內容的傳授與討論、課后作業實訓以及課外知識拓展等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又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養成辯證思維方式,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塑造品格、豐富學識和增長見識,使其成長為符合我國紡織事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根據課程專業特征、知識體系和教學特點,將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歸納為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職業素養、科學精神等四個維度。

(1)文化自信。結合我國針織工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介紹經編網格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如以玻璃纖維為原料,采用經編工藝生產的織物網格應用于“天宮一號”的電池帆板,用經編織物復合材料設計的“北斗” “鵲橋” “天通”衛星天線反射面等多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詳細闡述自主設計與制備的特色經編結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我國科技的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還可以課外知識的形式補充“天宮”“北斗”等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命名方式背后的故事,在活躍學習氛圍的同時,使學生感受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家國情懷。結合我國針織行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現今針織行業先進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產品的研發,介紹我國針織領域的前輩、專業技術人員對我國針織技術的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通過相關案例分析,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并培養學生以建設紡織強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職業素養。針織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科技等各個領域,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由于針織技術、產品結構與性能的變化較為復雜,針織產品質量的提升受各個生產環節工藝、技術的限制,需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針織設計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過分析緯編毛圈成形中雙沉降片的配合運動過程,結合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趨勢,引導學生在工作中要注重團隊協作;通過引入綠色纖維應用、可持續針織產品開發等案例,倡導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進一步推動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4)科學精神?!搬樋棇W”是一門以針織基礎知識、編織原理、組織結構等理論為主要內容,結合針織機、組織結構等實踐教學的課程,因此,學習該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勇于探索實踐的科學精神。從平針組織到變化組織、羅紋到雙羅紋等組織結構演變與性能變化的角度,引導學生發現事物運動和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結合針織結構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本質規律與變化規律、成圈過程中各系統互相影響等內容,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紡織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解決民生問題、豐富生活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我校作為培養紡織領域人才主要的高校之一,“針織學”作為我校國家一流本科紡織科學與工程建設的一門主要課程,不僅注重針織專業知識的靈活應用,還注重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感受我國科技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建立文化自信,激發其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搬樋棇W”課程建設將專業知識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在緊抓專業課程改革的同時加強思政改革,在“立德樹人、協同育人”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的基礎理論、價值理念及精神追求有機融入“針織學”的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針織學”課程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活動,以培育紡織拔尖創新人才。

綜上所述,深入解析“針織學”課程的教學特征與目標、思政維度與思政元素等,將課程蘊含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職業素養、科學精神等思政元素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打造專業特色鮮明的思政教育?!搬樋棇W”課程內容與思政維度及思政元素匯總如圖1所示。

圖1 “針織學”課程內容與思政維度及思政元素

2.“針織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在“針織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1)在掌握針織機、針織物形成原理的基礎上,學習針織技術,了解產品應用與科技發展,建立文化自信。

(2)正確認識針織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通過傳承針織行業先進文化和事跡,厚植愛國情懷。

(3)在系統學習緯編、經編成圈工藝與產品性能以及產品、應用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其團隊協作意識,引導其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4)通過對針織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和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在深刻理解針織技術、針織產品由基礎到變化以及適應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并提升其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向學生傳授針織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與分析能力。

三、結語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堅持育人與育才相統一。本文在充分挖掘“針織學”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礎上,從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職業素養、科學精神四個維度深入探討,旨在培養學生以建設紡織強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期達到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針織物針織家國
優雅針織柔情秋意
吸濕速干針織物研究進展
家國兩相依
會隱身的針織迷彩
針織與紗線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紗線與針織
捻度對滌綸針織物服用舒適性能影響的研究
略談“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