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意蘊和實踐進路*

2023-02-23 19:03程慧敏
菏澤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思政課話語思政

程慧敏,劉 康

(菏澤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菏澤 27401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理念。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我們黨做好思想宣傳工作的戰略要求,也為有效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將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的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意蘊

中國故事蘊涵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將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能夠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

(一)課程之切:有助于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調研時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盵1]近幾年來,各高校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方法以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實效。講好中國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思路、新視角的體現,也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職責所在。

第一,講好中國故事能夠發揮價值導向功能。中國故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和國家形象,是以特有價值體系為支撐的故事原型,將中國故事合理的融入思政課中,其象征性的敘事話語具有強大的價值塑造能力,給學生穩定的歸屬感和價值認同感[2]。講好中國故事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并使其對社會和國家形成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以潛移默化的溫潤形式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強化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第二,講好中國故事能夠發揮思想糾偏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盵3]經濟全球化以來,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持續滲透,企圖從思想上消解和歪曲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制度的理論認識,動搖其政治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分析客觀事實,加強對西方文化的辨證認識,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

第三,講好中國故事能夠發揮情感育人功能。在“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過程中,知、情、意、信、行這五個方面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4],情感傳播在“知情意信行”的各環節之中發揮其喚醒、交往、共情等功能,實現著思政課的情感教育功能。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能夠超越民族、國家、文化的邊界引發普遍的情感認同,使他們從故事中獲得情感共鳴并充分體會和感悟故事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和思想。

(二)時代之需:有助于培養擔當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首先,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培養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共產主義堅定信仰者。中國故事在宏觀層面上有助于學生主體筑牢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這是當代大學生成為時代新人的核心標尺和精神追求。在微觀層面上,可以鼓舞他們不懼挑戰迎難而上,激發他們在摸爬滾打中實現青春自我。

其次,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培養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愛國者。中華幾千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中,無數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故事都是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源泉。古有屈原的愛國氣節、岳飛的精忠報國,現有黃文秀、黃大年的以身許國,通過中國故事中無數愛國人士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滋養大學生的心靈,培養大學生不怕吃苦、敢于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奉獻國家的素質和涵養。

最后,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培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者。中國故事中承載著中華兒女共同的美好生活愿景,蘊含了中國各族人民不屈不撓、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這些中國故事的融入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追求,使他們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靠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而是通過一代代奮斗者拼搏實現的。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使大學生以故事蘊含的奮斗精神為動力,始終保持奮斗的姿態,牢記使命,勇擔重任,承擔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實踐之要: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不僅僅是“政治話語”,還是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生活話語[5]。將中國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思政課教師針對學生對某一特定問題將會產生的疑惑把握故事內容的選擇。中國故事的針對性為教材中的政治理論找到了現實依托,使學生在故事中找到歸屬感,將教材話語中晦澀難懂的“是什么”通過故事轉換成有趣易懂的“為什么”。解決了學生的思想之惑,就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熱情與興趣。通過中國故事的有效融入,既有助于敘述出理論知識的科學性、邏輯性,又提升了思政課教材話語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盵6]在思政課中融入中國故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語境和心理需求。一個有效、完整的故事包含跌宕起伏的情節和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具體情節和情景將學生引入特定的空間和場域,營造出一種生動形象、真實可感的情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中感知真理,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心靈。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更重視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和主體需求,使理論不再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學生從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體悟承載的價值和思想,更容易理解和踐行。

二、高校思政課與“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在關聯

高校思政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依托,以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為目的課程?!爸v好中國故事”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抓手,它保持其內容的政治性、價值性和引導性,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相契合、目標相統一,助推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一)“講好中國故事”與思政課的內容相統一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基本遵循是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思政課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來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同時思政課的教材內容又是中國故事進行理論升華的最終邏輯歸宿,二者相輔相成、互為統一。

中國故事內容的邏輯起點是思政課教材內容的理論基點,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中國故事實現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的轉化,以教材闡述的中心問題為導向融入中國故事,有效契合了思政課的邏輯理路。從統一的教材語言,到多樣的教學語言,政治立場不能變得含混不清,學術觀點不能變得模棱兩可,邏輯推理不能變得無憑無據[7]。思政課在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中,依據教材語言的政治性和邏輯思路,無縫鏈接相應的鮮活的中國故事,在故事最終再回歸到思政課教材倡導的價值和思想,使思政課由知識體系轉化為個人信仰體系。

(二)“講好中國故事”與思政課的方向并行

首先,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講好中國故事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政課作為一門政治性學科存在,其主要任務就是宣傳、解釋和辯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以中國故事的融入也必然遵循思政課的政治方向[8]。中國故事的政治性就是要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需要在堅持社會主導的意識形態前提下來進行話語表達,融入中國故事的目的是豐富政治話語,但并不偏離政治方向。

其次,思政課重在價值引領,中國故事在一定的話語空間同樣發揮著價值塑造和價值導向的功能。中國故事能發揮其構成要素和講述環節的價值承載功能,在故事議題設置、內容篩選、情景選擇等設計中都發揮了其承載的價值內涵,從而體現了思政課應有的價值屬性。

最后,中國故事把握了時代方位。時代是話語的語境,立足于時代、直面時代變化是思政課把握語境的立足點。中國故事就是時代發展的故事,把握中國歷史發展脈絡,找到歷史故事中的時代方位,可以找到歷史的發展規律,不斷推動理論的創新[9]??v觀中國故事敘事的歷史發展脈絡,我們發現每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中國故事都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也有鮮明的時代風格。用貼近時代、貼近大學生心理預期的講述方式共建故事話語交往,能夠把道理講得鮮活生動,使思政課找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的現實依據。

(三)“講好中國故事”與思政課目標一致

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根本目標在于將知識性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轉化,從而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育人總目標。

從本質上看,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與思政課教學都是從思想政治的層面來教育學生,中國故事偏重利用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表現形式實現與學生的共鳴,以此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政課教學注重用中國特色的科學真理來折服學生,使其做一個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袄碚撔允撬颊n的基本屬性,堅守理論性是思政課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的內在要求?!盵10]思政課和“講好中國故事”具有互通的理論和實踐淵源,中國故事是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淵源,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歷史過程。中國故事是思政課知識和理論的直觀呈現,思政課教學是對中國故事進行理論升華后的再現,但歸根結底它們都是思政課的不同表現形態,都是我們黨在長期奮斗實踐中探索出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智慧結晶。思政課融入中國故事所形成的合力會轉化成實現高校思政課傳遞知識目標的動力,有利于更好地落實思政課的教學目標。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進路

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就需要提高教師“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通過嚴格篩選中國故事內容來優化課程資源,提高講“好故事”的能力。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教育實踐中,調動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是豐富課堂體驗、提高講好中國故事教育實效的重要方式。

(一)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中國故事的講述能力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就需要思課教師具有對龐大的中國故事體系科學篩選、理性分析的能力,這種特殊性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政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第一,思政課教師要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罢莆振R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思想境界的高度?!盵11]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是思政課教師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必要前提,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認真研讀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始終做到心中有概念,腦中有儲備。思政課教師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的信念以及所學、所思、所教的理論內化為高度的政治認同感,才能真正地將其融入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實踐中。

第二,思政課教師要做好“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轉換。大學生成長于物質充裕、知識信息蓬勃發展的網絡時代,網絡流行語言和流行文化深得他們的喜愛,并逐漸發展成為社會輿論和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途徑和載體。但在思政課實踐中,為了保證所教授的理論知識政治方向不偏向、不走樣,思政課教師一般采取比較謹慎的單向灌輸方式進行邏輯嚴密的理論講授,教學話語重意識形態宣傳和主流價值觀念灌輸。這種干巴巴、冷冰冰的理論話語使學生很難汲取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華,價值性的傳導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盵12]將中國故事作為教學素材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能夠符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樣態,從而實現教材話語和大眾化的教學話語間的良性轉化,有效推動教學話語和大眾話語、網絡話語的系統銜接和有機融合。

第三,思政課教師要增強課堂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綜合運用肢體動作、語氣神態和情感渲染等方式去輔助提高課堂語言的表達能力,使所講的中國故事有效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高校思政課教學要通過親和的教學方式和積極關注的情感態度表達人文關懷,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情感溫度[13]。情感是故事的靈魂,用真摯的情感來講述和解讀故事,有利于讓中國故事走入學生內心,使學生有感同身受的情感體悟。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他非常崇敬的共產黨員焦裕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中學的一位政治老師在講焦裕祿故事的時候曾幾度哽咽,特別是聽到焦裕祿為緩解肝癌的疼痛頂破藤椅時,內心所受到的觸動至今讓總書記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卻??梢?思政課教師投入自己最真實的情感來講述中國故事,是最能打動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

(二)優化高校思政課對于講述中國故事的內容選擇

中國故事根源于華夏大地,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畫卷中,講述了歷經五千多年數不勝數的中國故事,也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在眾多的中國故事中選擇合適的故事素材,實現內容優化,是提高中國故事教育實效的重要前提。

第一,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筑牢精神之基。中華文明和歷史傳統的中國故事中蘊含著道德思想、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教化思想,折射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14]。因此,高校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以“批判繼承”為總原則,將中華優秀傳統故事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使我國的傳統文明得以創新發展與創造性轉換,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第二,講好紅色革命故事,堅守理想信念之源。紅色革命故事作為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文化、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紅色革命故事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挫折中奮起、在磨難中成長,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的精神品格;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經歷了無數磨難卻從沒有被任何艱難困苦壓垮,而是愈挫愈勇的精神密碼;指明了革命勝利的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鑄就了堅強的精神堡壘、理想信念指引了革命正確的行進方向。思政課通過講好紅色革命故事,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革命精神,對豐富大學生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講好中國夢的故事,凝聚復興偉力。思政課教師要從“歷史范疇、國家范疇、個人范疇、世界范疇”立體全面的向學生講明白中國夢核心內涵和本質。在歷史范疇,通過講好近代以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不懈探索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中國夢提出的歷史邏輯;在國家范疇,通過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故事,講清楚“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個人范疇,注重樹立典型人物,講好新時代的追夢者如何將多彩的個人夢想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中;在全球范疇,講好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中國夢”不僅關注中國人民的幸福,也關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三)豐富高校思政課講述中國故事的體驗形式

第一,凝聚多元主體的講述合力。思政課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實踐中要積極調動多元主體的參與,以不同層面、多種維度講述中國故事,提升故事講述的參與性,形成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合力。大學生作為中國故事接收者的同時也是中國故事的傳播者。思政課教師要鼓勵學生化身為中國故事的講述主體,積極參與到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馬克思認為交往的普遍發展與生產力的普遍發展一樣,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基礎,“一般地說,人對自身的任何關系,只有通過人對他人的關系才得到實現和表現?!盵14]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還可以邀請其他人士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可以邀請社會模范、黨政干部、優秀校友等這些校外優秀群體充當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他們作為現實生活的實際經歷者和見證者,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穎的體察視角,豐富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多樣性。

第二,運用新媒體,拓寬中國故事敘事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5]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從小就熟練運用新媒體進行溝通、學習和娛樂。新時代推動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要順應大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善于把新媒體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拓寬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渠道。思政課教師應該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實踐中要善于運用“互聯網+”的新媒體技術,借助官方微博、微課堂、抖音、B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學生推送中國故事。學生可以在線對故事進行評論、轉發,這些話語交往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滿足學生網絡化學習的需求,形成傳統教學和新媒體相結合的良好局面。

最后,利用好社會資源,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體驗。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不能只局限在思政課堂上,應該聯合社會教育力量走出校園,走進博物館、革命文化遺址、改革開放成就展等教育場所進行現場觀摩,增強實踐體驗。講好中國故事要注重課堂理論宣講和現場觀摩實踐相融合,通過深入現場中的情景再現形成沉浸式體驗,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就,激發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熱情,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還要通過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方式走進農村、走進企業、走進基層。用實踐活動的親身經歷帶入紅色故事、道德模范故事中的可貴精神,打造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流動講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奮斗精神。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時代新人以及提升課堂親和力和感染力的必要途徑。這一方法實現了思政課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創新,與思政課的具體要求同向同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高校思政課應該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和要求,實現思政課與中國故事的高質量融合。

猜你喜歡
思政課話語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