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路徑探索*

2023-02-23 19:03司鳳娟張宇青
菏澤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網格群眾基層

司鳳娟,吳 濤,張宇青

(1.菏澤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山東 菏澤 274015;2.菏澤市魯西新區政法委,山東 菏澤 274000)

基層社會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需要從單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轉變,從粗放管理向精細治理轉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盵1]這就指明了新時代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目標。因此,通過調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現狀,探索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路徑,對于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就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這離不開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重點與難點在基層。在基層工作中,只有體察民情、民意,了解民心,以有效的社會治理化解人民群眾之憂,解決人民群眾現實中遇到的困難,才能給人民群眾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不僅能夠使我們黨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而且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盵2]目前,雖然我國已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但是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依然存在。只有通過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統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有利于提升城鎮軟實力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采用智能化設施,既能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為他們提供安全、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目前,各地整合了公安天網、社會資源監控、交通監控等信息資源數據,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風險預警、防范、化解、管控智能化水平。同時,將城鎮管理、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環境監測等模塊逐步融入一體化智能平臺指揮系統,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這不僅有利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安家落戶和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落地,促進當地經濟不斷發展,不斷提高城鎮的軟實力。

二、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雪亮工程”建設,以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模式,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借鑒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規范化建設,不斷賦予基層社會治理新內涵。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基層社會治理功能相對滯后

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我國城鎮人口約有6.99億,到2021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增至9.14億。即城鎮平均每年新增人口數約為2 100萬??焖偻七M的城鎮化,使城鎮流動人口大量增加,而基層社會治理功能滯后,導致在城鎮建設、民生保障、社區管理、物業管理、征地拆遷、環境保護等方面,出現了一些社會矛盾。而且,有些地方由于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難以適應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要求,阻礙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發揮。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養老服務能力滯后,也是影響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發揮的一個因素。由中國統計年鑒的人口結構數據可知,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005億,占總人口14.2%?;貞夏耆说酿B老需求應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工作,但是,現在很多基層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標準不規范,基層衛生機構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城鎮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也很難落到實處,這些都需要基層政府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二)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不高

社區特別是某些農村社區,由于面積較大,難以科學劃分網格區域,而且,基層社會治理涉及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應急、消防等方面,實現基層網格職能“一張網”整合,難度較大。受政府人員編制的限制,大多數網格員由社區干部或是村干部兼任,造成他們承擔的基層社會治理任務與村干部職責界限不明晰。此外,由于基層經費較少,不僅難以對網格員進行系統培訓,而且許多網格員的待遇也難以完全落實,這就導致網格員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不合理,技能水平偏低,影響了網格員作用的發揮。

(三)基層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不高

在長期社會管理模式下,單一的行政推動使大部分群眾養成了服從政府、依賴政府的心態,認為基層社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缺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所應有的主體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而且,目前群眾參與自治的制度建設滯后,基層政府包攬了絕大部分社會治理任務,一些基層政府甚至存在單向管理、單向決策,民眾被動參與的“治民”思維,致使一些群眾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體會不到自己的存在感,這就影響了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四)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有些智能化設施技術要求較高,而參與基層治理的工作人員由于專業化水平不高、沒有及時參與教育培訓、對便民服務APP掌握不熟練等原因,不能熟練運用這些信息化技術。而且,由于缺乏廣泛宣傳和普及這些智能化設施的使用方法,一些群眾并不會使用這些智能化設施,這就導致在一些社區難以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另外,在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中,一些社區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導致各類監控視頻設備在互聯互通性能上存在安全和技術性壁壘,不能實現數據信息共享。當遇到應急事件時,因為信息交流不暢,無法做到快速有效地調配資源、優化決策,這就影響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程度。

三、構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的路徑

(一)優化治理體制

1.堅持黨建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盵3]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構建“黨建引領、縣鄉主導、社區主戰、群眾主體”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第一,健全縣鄉黨委主導機制??h、鄉黨委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心骨”,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擔任著主導、統籌角色。要成立以縣、鄉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分析研判社會穩定形勢、社會治理動態等,適時調整基層社會治理的措施。同時,應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成效納入各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從而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機制。

第二,加強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鶎狱h組織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通過選優配強社區黨支部書記、推選退休干部、熱心服務居民的黨員進入社區黨支部、把基層黨員培養成社會治理的“排頭兵”等措施,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在基層一線亮身份、擔責任,作表率、勇作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激發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群眾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力軍”,其參與程度往往體現了當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水平。應充分拓寬群眾參與自治的渠道,通過建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居民議事會等群眾組織,以院壩會、樓宇會等形式,組織群眾開展各類協商活動。同時,應積極組建社區志愿者,動員他們參與社區的各類活動,以“群眾了解群眾訴求,群眾解決群眾困難”的方式,充分調動社區志愿者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積極性。

2.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水平?;鶎由鐣W格化治理,是維護公民權利、化解社會矛盾、破解群眾難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想要更好地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就需要進一步做好網格化治理工作。

第一,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領導力。在充分考慮地域、人口、經濟等因素的基礎上,根據社區居民居住狀況和社區治理需要,科學設置社居網格。網格內應設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可以由網格長兼任,同時,應加強網格內黨組織自身建設,提高對網格內居民及各類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力和組織動員能力。在人口密集的城鎮社區,還可以通過組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支部)-網格黨組織-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進樓戶[4]。通過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的領導力,使黨的政策宣傳、黨員教育管理、社情民意搜集、聯系服務群眾、組織議事協商、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在樓戶之間全覆蓋,力爭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第二,打造穩定的網格員隊伍。網格員在村居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上報、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社會心理服務、法律法規宣傳、民生服務代辦等系列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基層網格化治理工作力量,應建立一支以專職網格員隊伍為主、兼職網格員為補充的結構合理的網格員隊伍。錄用專職網格員,應實行“定格、定人、定責”原則,做到年輕化、知識化、德育化、專業化、法治化,并將專職網格員納入村居干部后備人才庫,拓寬其發展晉升的渠道。錄用兼職網格員,可以將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吸納進來,通過道德引領和激勵措施,最大限度調動其積極性。針對網格員隊伍,要加強專業化培訓,通過輪訓的方式,提高其業務水平;要完善對網格員的考核獎懲機制,既要解決其工資待遇問題,又要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標準,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第三,搭建基層網格化服務平臺。一要搭建社會協同共建平臺。通過市場化方式吸納各類市場主體、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網格治理,提供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和市場服務,彌補為民服務短板。二要搭建居民群眾參與平臺。通過創建網格議事、居民說事便捷平臺,引導居民互助團結、有序參與村居事務。三要搭建網格居民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基層各部門及綜治中心、矛盾調解中心等平臺資源,大力推廣民生服務代辦和一窗受理的模式,最大限度體現一站式辦理。四要搭建網格治理智能化平臺。依托“雪亮工程”數據分析和共享交換平臺,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實現匯聚貫通、互聯互通,以數據化、信息化引領打造社區治理新亮點。

3.激發多元主體參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庇纱丝梢钥闯龌鶎由鐣卫碇黧w應包括四個方面,即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

第一,建立社會組織服務園區。近年來,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數量大幅增加。這些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已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鶎诱梢詾樗鼈兘⑸鐣M織服務園區,通過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適老養老、兒童保護、法律援助、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基層治理服務項目,以有效促進基層服務供需匹配。

第二,構建網絡社會柔性治理新模式。通過構建黨委政府、網絡企業、網絡社會組織、網民個體等多元力量共同引導網絡生態良好發展、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網絡社會綜合治理聯合組織,打造網絡社會柔性治理新模式[5]。政府參與能夠使網絡媒體數據資源更有公信力,從而拉近政府和民眾的距離;網絡企業、網絡社會組織和網民參與網絡空間治理,能夠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

第三,打造志愿服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志愿服務信息平臺,解決志愿者招募難、志愿服務供需對接難、服務時長統計難、系統激勵回饋難等問題,聚合志愿者個體力量與志愿組織資源,形成志愿者群體提供社會服務、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良好局面。同時,通過志愿服務信息平臺對志愿服務進行精準化管理,按照服務時長對志愿活動進行排名,對排名靠前的志愿者和志愿團隊要進行表彰,以促進更多居民和社會組織長期參與社會治理志愿服務活動。

(二)改進治理方式

1.發揮自治基礎作用。群眾自治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也是增強基層社會治理活力的重要因素。通過創新社區自治實現形式,實現社區公約全覆蓋;通過開展群眾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協商活動,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同時,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購買專業服務的力度,從而促進志愿服務、困難救助、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等公益活動的開展。

2.發揮法治保障作用?;鶎狱h委、政府要全面落實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對重大決策、項目要依法決策。在社區,應健全“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探索推動“黨員律師進社區普法宣講”活動,并培養一批“學法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同時,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建設,建成覆蓋全域、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市域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3.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德治重在道德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序良俗等主流價值觀提高城鄉居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有利于實現良好社會風尚[6]。通過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德育網絡,促進公民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通過開展 “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活動,發揮村居內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全社會應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形成守信受激勵和失信受懲戒的局面。

(三)提升治理效能

1.構建“一站式”矛盾調解運行機制。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基層社會矛盾和糾紛的種類越來越多、化解難度越來越大。建設市、縣(區)、鄉鎮(街道)“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成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途徑。

第一,加快“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設。各市、縣(區)、鄉鎮(街道)應按照“重點部門集中常駐、一般部門輪流入駐、涉事部門隨叫隨到”的要求,打造實體化、實戰化、規范化中心。入駐部門應擇優配強工作專班,吸收行業部門骨干、專家、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等作為入駐人員,并協調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個人品牌調解室、法律咨詢機構等入駐中心,以專業化的服務幫助群眾化解糾紛。

第二,運用好“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運行機制。在“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應堅持黨委領導,各管理部門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各成員部門發揮好各自的服務職能。通過完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的工作機制,打造全面受理、快速響應、接訴即辦、高效規范的矛盾糾紛化解“終點站”,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此外,還應健全定期會商研判機制,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作出及時有效的處置,將矛盾糾紛的風險隱患降到最低。

2.拓展“雪亮工程”服務功能。應充分利用“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資源,搭建人云共治綜合管理平臺。人云共治綜合管理平臺應包括智慧云平臺和智慧云終端。

第一,構建智慧云平臺。通過增加AI行為識別技術,實現重點場所和人員軌跡全天候實時自動發現和識別。對城鎮治理中出現的違章停車、店外經營、流動攤販、垃圾暴露、門前臟亂等難題,可以通過AI行為識別技術,上傳到智慧云平臺,方便有關部門及時處置。對具有肇事、肇禍傾向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點上訪人員、社區矯正人員以及戒毒人員等,利用智慧云平臺,能夠及時發現他們的行蹤,實現危機預警,最大程度減少民轉刑案件、重大惡性案件的發生。此外,對主干道、河流、橋梁等重點區域加強監控,能夠及時發現交通堵塞、水位上漲等情況,防止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事故。

第二,開發智慧云終端。一是開發智能便捷的終端程序。通過開發 “云信訪”模塊,方便信訪部門利用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接收群眾反映的各類信訪事項,實現線上接訪、線上答疑解惑、線上答復辦理。開發“云調解”模塊,方便司法部門開展線上立案、視頻調解,實現矛盾化解從“上門”到“上網”的轉變。開發“云咨詢”模塊,方便法律顧問在網上解答群眾在鄰里糾紛、婚姻糾紛、宅基地糾紛、土地糾紛等方面的法律問題,幫助他們依法解決爭議。二是開發智能化審核程序。對群眾合理訴求的處理結果,由工作人員上傳處理結果及相關材料后,可以在網上申請結案,縣(區)級平臺負責審核回訪,如群眾滿意,準許結案;群眾不滿意,則返回重辦,從而形成“全鏈條服務,閉環式管理”的模式。

猜你喜歡
網格群眾基層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網格題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多讓群眾咧嘴笑
基層在線
反射的橢圓隨機偏微分方程的網格逼近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重疊網格裝配中的一種改進ADT搜索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