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2-23 19:03杜婧舟
菏澤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吉林省紅色思政

杜婧舟

(吉林工商學院金融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指出“吉林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強調“這個革命歷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黨的建設的寶貴資源?!盵1]教育部等多部委也發布文件,要求各地各校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新時代大學生面臨著世界多極化和價值多元化的環境,期待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同時,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也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

吉林省是一片飽經革命烽火洗禮的紅色熱土,承載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了悠久的革命歷史傳統和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吉林省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東北抗聯的重要戰斗地區、解放戰爭主戰場、抗美援朝重要后方基地,擁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2]。吉林省紅色文化主要包括東北抗聯故事、一二九運動的愛國精神、東北軍民大反攻的英勇戰斗、四平保衛戰的偉大抗爭、長春圍困戰彰顯的堅強意志等。一段段革命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蘊含著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意蘊深厚,是地方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寶庫。

(一)有助于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充分利用吉林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長,可增強學歷史認同感和民族榮譽感。加強對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因材施教,以身邊的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崇德向善;通過講解老一輩革命者的奮斗歷程和革命精神,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可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使大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二)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地方紅色資源作為一種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其教育價值的實現需要經過多元轉化和多方協同來完成[3]?;诓煌貐^的紅色資源存在的區域性差異,在秉持教育立場和價值取向一致的前提下,用好紅色資源更好地服務大學生思政教育,是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標之一。因此,高校結合各地紅色文化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覆蓋面和系統性,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同時,在聚焦吉林省本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研究地方紅色資源如何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建立更為密切的地域連接和情感契合,使其更易接受和內化以地方紅色資源為載體的理論傳授和思想教育,將理論認知、情感認同轉化為實際行動,可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有效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可助推地方文化發展

以吉林省為例開展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對強化“大思政課”教學體系建設、提升地方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均有促進作用。在深度發掘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和創新手段,營造彰顯地方紅色文化引領的教育生態,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任務,增強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育實效,可為吉林省乃至全國的紅色文化教育提供參考,推動紅色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教育制度體系與文化建設職能的協同完善。對照不同地區在紅色資源方面展現的區域特色和思想的內在統一性,將紅色文化教育以更寬泛的形式納入到地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推動區域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從“一域思政”延展至“全域思政”,助推地方文化發展。

二、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承與發揚吉林省的優秀文化、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當前,吉林省各地區的高校已將當地的紅色資源用于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中,從整體上看,雖然取得了一些實效,但在短期內還未達到預期效果,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在日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思政課教師大多以理論課為主,實踐教學的覆蓋面不廣、執行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由于存在代際溝通差異、思維觀點分歧、教育經驗滯后,思政課教師往往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和習慣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切實把握、精準對接大學生的教育需求。尤其在不同學科和不同專業層面,每個大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偏好、價值觀念參差不齊,一味采用統一和傳統的教學標準與授課方式來對待全體學生,會因為缺乏科學嚴謹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同時,網絡媒體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研究還停留在傳統課堂面授范疇,一些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前期備課階段、中期授課過程以及后期總結環節,沒有完全意識到大學生接觸網絡和自媒體所產生的非傳統性思維和想法,也不善于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活動、輔助教學工作,在把握大學生學習情況上較為被動,無法激發學生們的思政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二)紅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有待完善

將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有時會忽略將開展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常規育人計劃和必修通識課程,僅僅按照接到的最新文件或者會議通知安排部署,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紅色教育活動時間往往間隔較長,開展時間與頻度也不夠穩定,一般都按學期或年度進行,且時常依托一些較為簡單的主題活動,很難持續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顒娱_展周期短,有的只有一天甚或半天時間,學生參與時間遠遠不夠,往往造成他們對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知識汲取不深入、不全面,難以形成牢固持久的紅色記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紅色文化教育的成效。

(三)網絡和新媒體利用程度有待加強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主要通過互聯網和各類信息媒介獲取知識、進行信息交流。紅色文化的宣傳形式是否豐富,網絡和新媒體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F階段地方高校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時,形式較單一,傳播載體和媒介僅限于日常思政課堂、公眾號、網站平臺和主題活動,缺乏利用新媒體和新平臺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宣傳活動的魄力和擔當,導致其傳播的覆蓋面十分有限。而且在進行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時,宣傳內容大多側重于理論講解,缺乏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更談不上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傳播的內容較為枯燥,宣傳的角度和視點也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現階段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難以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對于紅色文化教育理念和內容改革,也存在著了解新事物不足、理解新事物淺薄、運用新事物敷衍等問題,導致新媒體傳播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制約了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果轉化。

(四)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紅色文化蘊含著革命先輩的精神追求和價值理想,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精神動力源泉。在開展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必不可少,只有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才能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F階段,部分地方高校在進行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課程內容較為單調,宣傳形式較為單一,忽視了學生情感的體驗和實踐的養成,而最終的教育評價,也更側重于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導致多數學生對紅色文化教育抱持唯結果論,一旦取得期末成績,便放松了對吉林省紅色文化的學習。學生對吉林省的紅色文化缺乏全面系統的學習,對吉林省紅色文化的傳承精神認識不到位,多重因素導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不強,自覺傳承的內在動力不足,對理想信念和客觀行為的內驅力和主動性不強,攻堅奮斗精神未能補足,紅色教育的整體推進收效甚微。

三、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夯實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準,直接影響著對紅色文化教育的認知水平與理解把握。因此,從長效機制著眼,加強地方思政課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是更好實現紅色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題中之義。要全方位多角度夯實教師的紅色文化教育根基,用黨建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專業水準;同時,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思想要重視培樹。注重課程開發與高校思政建設相結合,深挖東北抗聯、“四戰四平”、抗美援朝等重要歷史事件[4],以及楊靖宇、黃大年、鄭德榮等人物先進事跡,構建精品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吉林紅色資源鏈條完整、覆蓋廣泛、各具特色的優勢。制定紅色文化教育獎勵機制,鼓勵專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增加紅色文化的比重,就紅色文化如何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經驗交流、案例研討、教學設計等活動,定期組織相關案例、教材、素材等教學資源的匯總整理,形成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教學資源。聚焦“大思政課”建設,強化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的有機融合。建立紅色教育教學成果轉化和評估機制,對優秀的紅色教育教學成果及時予以表彰和推廣。通過師資培訓、課題研討、實地研學等形式,使思政課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博采教學眾長、精深理論鉆研,從而提升紅色教育教學能力。

(二)完善紅色文化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

教育的出發點在于現實中的、常識中的“人”,而不是理想中的、想象中的“人”。要切實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育人效果,需要結合吉林特點,挖掘紅色文化教育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持續的、緊密的、成體系的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5],牢牢把握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根本要求,有效發揮紅色文化育人育心、紅色資源鑄魂固本的功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續走深走實。將紅色教育納入高校人才培育計劃和培養方案,開設紅色文化、革命歷史、主題教育等通識課程,完善原有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體系和教育進程。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紅色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參觀紅色紀念展館、行走紅色之旅、觀看紅色文化題材影視作品等方式,引領學生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強自身思想建設與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

(三)發揮網絡和新媒體的傳播輻射作用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網絡和新媒體在教育中的傳播輻射作用不容小覷。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和新媒體借助計算機網絡、衛星通信等數據傳播渠道和手機、電腦等信息傳輸終端,為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在網絡和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應致力于突破傳統的教育思維,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技術優勢與時俱進開創紅色教育新格局。一方面,要注重“用”的表象。打造系統化的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平臺,豐富文獻、圖片、音視頻等資源,建立紅色文化網絡資源庫。開發紅色文化教育微課、慕課等網絡課程,將多媒體技術成熟運用于紅色主題教學。拓展紅色文化教育的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新媒體矩陣,運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進行紅色故事講堂、紅色場館VR體驗、紅色文化主題宣傳等教育活動。不囿于高校自身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借助信息共享,實現校內外優質資源的互通互用。另一方面,要挖掘“體”的本質。依據紅色教育的思想定位,開展網絡和新媒體教育效果的監測反饋與分析,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動態,有效甄別剔除網絡和新媒體存在的不良信息,以免帶來負面影響,在教學案例、課程架構、學習方法等方面積極創新,開展新形式、多元化、高質量的紅色文化教育。

(四)深化地方各領域協作,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

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地方高??梢詫で笈c其他社會力量在紅色文化教育上的合作,實行共建共贏。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搭建教育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互通聯動橋梁,將地方資源、社會支持、學校工作和學生需求有機整合,建立“領導主抓、學校統籌、院系為主、多方協同、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整合紅色教育優質資源,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紅色教育聯建體系和聯動機制,將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落地落實。廣泛聯合社會各界力量,按照“陣地+基地”相結合的模式,謀劃與各級黨校、知名高校、教育基地、重要國企合作,搭建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紅色教育基地群與紅色文化思政教育體系。加強開展系列紅色教育活動,利用各地紅色紀念館、紅色故居舊址、革命遺址等,推進實地參觀、研學、培訓等,將“紅色地標”變成高校思政課的“紅色課堂”,激發教師的教學靈感。邀請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走進校園,主動對接展覽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實地接受紅色教育熏陶,既要做到將紅色教育引進來,還要推動紅色教育走出去,提升大學生對于吉林省紅色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喚起鄉土認同,強化價值認同,根植文化認同。

引入紅色文化是場景式教學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發展中開拓的創新模式,其關鍵著眼點在于對紅色歷史的全方位再現。紅色文化教育應立足現實空間、歷史空間的深度融合和自由轉換,建構時空交匯、地緣覆蓋、全要素育人的思政教育賦能體系,給學生們帶來家國歷史的沉浸式體驗,既激發學生們探究歷史、敬畏先烈的學習使命感,也提高傳道授業、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性,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究其根本,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吉林省紅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紅色是什么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紅色在哪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