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琳達·霍根《太陽風暴》中地方感的缺失與重建*

2023-02-23 19:03
菏澤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太陽風暴安吉拉殖民者

張 翠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地方感”一詞由華裔美國人文地理學家段義孚提出,他認為地方感是指人的情感與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反應,這種反應是基于人的感受、記憶、價值等因素與地方資源之間產生的情感層面互動。簡單來說,地方感是人和土地之間存在的情感聯系,是經過文化浸潤和社會洗禮后的一種人地關系狀態。美國印第安文學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與生態意識,其中的“地方感”已成為生態批評關注的焦點。作為出生于印第安契卡索部落的作家,琳達·霍根在她的小說《太陽風暴》中便揭示了地方感缺失給印第安人帶來的生存困境,引起了人們對人和地方、人和環境關系的反思。本文從地方感入手,分析琳達·霍根《太陽風暴》[1]中對地方感缺失和重建的思考。

一、《太陽風暴》中北美印第安文化地方感

地方感可從地方依戀和地方認同兩個維度進行闡釋和理解[2]。地方依戀是人與地方建立起來的情感關聯,促使人在情感上傾向選擇某種居住環境,并且在這種環境中可以感到安全和舒適。從空間層面來說,地方依戀暗示了人和地方的不可分離性。環境心理學家普洛漢斯基在地方依戀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地方認同概念,指出個體通過對地方的依戀獲得一種歸屬感,讓生活更有意義。當個體產生了地方認同后,個體及其所在的群體會將自身作為所認同的地方環境的組成部分。從人的身份構建來看,地方認同是個體身份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根據地方的獨特要素和人地互動發展而來的。正如環境心理學家內爾·愛文登所說的:“這種‘地方感’,是對一個特定地方的一種認知以及成為一個特定地方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家的感覺?!盵3]

北美印第安文化強調地方感。對印第安人來說,土地不僅提供了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生物的物質需求,還是部落生存、延續、口述故事、舉行儀式的神圣之地,具有精神意義且上升到神圣維度。對于人類與土地的關系,印第安人和歐美白人有著不同的認知,前者認為人是“土地的靈性擁有者”,后者則認為人是“土地的政治性擁有者”,因此,印第安族群尊重土地,讓地方承載部族文化和精神,而白人卻成為殖民者和土地資源的掠奪者。在印第安文化的人地關系認知中,地方成為個體身份認同的關鍵要素,人與地方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并融為一體,個體成為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也對地方形成了責任感和保護意識。

美國作家琳達·霍根出生于印第安契卡索部落,印第安文化中的地方感使她對人與地方、人與環境的關系保持著敏銳地觀察力。她的《太陽風暴》也是關注印第安人生態環境的代表作品。小說圍繞印第安女孩安吉拉從白人寄養家庭重回出生地的溯源故事展開,安吉拉在回歸的過程中了解到殖民者獵殺動物、砍伐森林等破壞環境的行為,引發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環境危機,繼而致使其地方感被破壞,最終引發了印第安人的精神困境。小說所展現的印第安文化的地方感及其對人類自我認同的重要性,對當下人類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仍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太陽風暴》中北美印第安文化地方感缺失的影響

《太陽風暴》以安吉拉回到印第安部族為線索,展現了歐美殖民者對印第安部族生存的土地肆意破壞所造成的環境危機,印第安人的人地關系被破壞,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地方感缺失,并給他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困境。

(一)地方感缺失與環境危機

環境生態批評家認為,當人們對一個地方缺乏綜合性了解,缺乏忠誠,那么這個地方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就會被粗暴的破壞,甚至是毀滅?!短栵L暴》中的歐美殖民者的入侵讓印第安人的棲息地滿目瘡痍,土地對于殖民者來說,僅僅具有獲取財富的意義:“沒有誰能阻止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拿走我們想要的東西?!币虼?他們肆無忌憚地掠奪印第安人土地上的一切,土地本身及其所孕育的一切都可以隨意處置和變賣:為了獲得動物的皮毛和肉,他們使用氰化物毒殺印第安土地上的狐貍、灰熊等動物;為了獲得眼前的即時利益,他們在冬季用破冰船、切割機等強行破冰捕撈;為了有更多空間養殖牛和豬,殖民者們甚至將土地上僅存的一些狐貍和狼都毒殺。秉持人類中心主義的歐美殖民者無法理解土地及土地上的萬物對于印第安人的意義,肆意的破壞和粗暴的剝削,讓印第安人世代生存的土地“一片荒涼和傷痕累累”。人與環境的關系是相互的,人對環境的改變必然會造成生態系統的改變。印第安環境的變化給印第安部落帶來毀滅性打擊,人與土地相互依存的關系被破壞,“本來充滿靈性生命的地方,已虛化成空洞無意義的空間?!比伺c人之間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也隨著人與地關系的破壞而崩塌。因為歐美殖民者對“亞當的肋骨”小鎮的動物進行大規模毒殺,小鎮的印第安人無法繼續以捕獵為生,迫使男人只能離開小鎮外出謀生,小鎮只有女人和孩子留守。在印第安傳統文化中,男性與女性是平等和諧相互依存的,但歐美殖民者對環境的踐踏,不僅破壞了印第安部族的人地關系,還破壞了男女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地方感的缺失與精神困境

《太陽風暴》以印第安少女安吉拉尋找“家的感覺”將整本書串聯起來,引發讀者對人和地方關系的思考。安吉拉因為幼兒時期受到母親的虐待而被送往白人家庭寄養,自5歲起她就在不同的白人家庭中居住過,但從來沒有哪一個家庭可以“住的長到可以成為家”。這種沒有家的感覺正是地方感缺失的表現。布伊爾認為:“場所依賴是指以個體一生依賴的家或家附近的區域為中心,向外則逐漸遞減的情感認同,而且隨著離中心區域越來越遠,個體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對未知的焦慮和恐懼?!盵4]安吉拉遠離原本出生的印第安地區,沒有在任何短暫寄養的白人家庭產生歸屬感。她多次嘗試逃離白人家庭返回出生地,卻又被找到送回寄養家庭。地方感理論認為,當人與地方失去依附和情感聯系時,個體會對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產生困惑。安吉拉在童年時期被迫遠離故土,切斷了自身與印第安族群的紐帶關系,白人寄養家庭對她來說,其在時間上都較為短暫,無法產生深刻的記憶與情感聯系,在空間上也并沒有讓安吉拉產生“家”的親切感。地方感的長期缺失讓安吉拉感到孤獨、壓抑和痛苦,陷入精神困境。

三、《太陽風暴》中北美印第安文化地方感的重建

生態環境的破壞和遠離部族土地讓安吉拉及當代印第安人地方感缺失,并陷入了精神困境,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重新構建人與土地的關系。人類學家塞薩·洛在其著作《地方依戀》中具體指出了地方感構建的方法:地方感的構建不僅需要“一種情感和認知的經歷,還包括把人們與土地連接起來的文化信仰和文化實踐”[5]。在小說中,安吉拉的地方感建構過程是從個人情感和社會文化兩個維度進行的,這也契合了地方感闡釋的地方依戀和地方認同兩個維度。

(一)身體感悟和地方依戀

人是物質和精神統一的存在,地方是身體體驗的空間?;舾匀说奈镔|存在即身體為中介,建立起人與地方的關聯。在小說中,安吉拉被母親虐待留下的傷疤使她被迫離開印第安土地、失去家的印記,同時也成為她不斷尋找自我身份,再次構建自己和地方關聯的線索?!斑@些傷疤,我一直相信是可以痊愈的,甚至會完全消失,只要我能記起它們是從哪里來的?!卑布J為只要循著傷疤的印記,就可以找到家,當身體和地方的聯系恢復,那么這些傷疤就能痊愈,也意味著擺脫內心的迷失,突破精神困境。

由于安吉拉長期在白人居住地輾轉,處于人與自然彼此孤立隔離的狀態,因此她對自然也十分陌生。剛到印第安土地時,她對自然較為排斥,當看到藤蔓從窗戶伸到室內時,她覺得藤蔓像只“墨綠色的手”,因此進入臥室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放回窗外,關上沒有窗簾的窗戶”。而在印第安的土地上,藤蔓是不受限制的自由舒展的狀態,并不與人居住環境相隔離,而是萬物和諧統一的狀態。藤蔓雖然讓安吉拉感到陌生和害怕,但這“墨綠色的手”也暗示著自然將安撫安吉拉受傷和迷茫的心,而窗戶就像是打破墻壁的隔離,打通了人與自然連接的通道。

地方感的重要維度之一是地方依戀,是人和地方之間的情感聯系。個體與一個地方建立地方依戀后,便會更傾向停留在這個地方,在心理上會感到安全和舒適。在地方依戀構建的過程中,人首先會通過身體的體驗和自然萬物產生聯系,并逐漸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在印第安的荒野水域中,安吉拉在布什的教導下學會了游泳、劃船和捕魚,通過與自然的密切接觸,她不再害怕自然,感覺自己就“生活在水中,我們之間無法分割”,人已經成為地方的組成部分,二者成為共同體。安吉拉通過身體來體驗自然和土地,“我一生都在尋找著曾經屬于我身外的古老世界,只有我的身體還記著這古老的世界”,安吉拉身體記住的古老世界就是指印第安的故土,而在身體與故土有了聯系后,安吉拉感受到“我和鳥、雨一樣是它的一部分”,這種人與地方萬物相互聯系和依存的關系,促成個人地方依戀的形成和穩固。

在《太陽風暴》中,作者還通過夢的意象來表明印第安文化中地方感的特殊性。在白人家庭時,安吉拉是無夢失眠且健忘的,但到了印第安荒野水域后,她恢復了做夢和記憶的能力,且成為“植物夢者”,在夢中她能感知土地上的植物藥草,且在醒來后依然記住夢中藥草的特性,這讓她根據藥草的指引在現實中找到了歸鄉的路。兩種環境中的安吉拉有著鮮明的對比,在白人文化中,安吉拉缺乏地方感,她失眠無夢,而在印第安文化中,安吉拉在夢中獲得了和土地、自然交流的能力,夢成為她和地方關聯的紐帶。從無夢到有夢的變化表明安吉拉逐步構建了與地方的關聯,在情感層面對印第安的土地產生依戀。

(二)基于地方感的身份認同

地方不僅是一處物理空間,還承載著地方的社會與文化內涵。地方感中的地方認同便是個體與地方在互動中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對地方的社會與文化內涵認可,而且還認為自身屬于地方的一份子,并根據地方來構建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布依爾認為想象和記憶是重構對家的地方感的重要手段,進而實現重塑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的目的[6]。

在印第安文化中,有一家人圍坐聽長者或族人講故事的習俗,故事里承載著關于地方的記憶,蘊含著對地方感的守護,而圍坐的形式也拉近了族群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講故事的習俗不僅是印第安人的一項娛樂活動,更是強化族群與地方聯系的一種傳統。如果說,在安吉拉的歸鄉之旅中,自然是通過身體體驗讓安吉拉獲得治愈,那么聽家族長者們講述印第安故事,則是讓安吉拉獲得心靈上的文化浸潤和精神上的融合。安吉拉自小脫離了印第安的土地,已經丟失的地方記憶和想象重新在故事講述中被喚醒,故事中印第安人祖輩和地方的體驗成為安吉拉對地方的記憶,她也慢慢了解了母親、外祖母、曾祖母她們的故事和地方的歷史,“我現在認為她 (朵拉) 是根,我們像是一棵樹家庭,楊樹或者樺樹,在地下相互連接,老樹滋養著幼枝,讓其發芽、成長。我注視著、傾聽著,正是在這古老世界里我開始綻放。她們的故事召喚我回家?!痹诼牴适碌倪^程中,安吉拉開始融入自己的印第安家庭、族群和歷史,感覺自己已經“開始同土地的歷史錯綜復雜地纏繞在一起”,找回了地方感。

在人和地方關系的探討中,霍根認為同情和共同庇護人與自然的關系能起到治愈個體創傷和實現族群文化認同的作用[7]。在小說中,霍根是通過安吉拉母親漢娜之死來展現地方對于個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性的。安吉拉回到印第安部族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尋找母親,因為母親的傷害和遺棄,她一直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感到迷茫,她希望母親能給出答案。但在歷經艱辛找到母親后,卻發現母親自身因為遭受嚴重的身心傷害已經“封閉”了自己,無法與安吉拉進行溝通,這讓安吉拉十分失望。但之后漢娜的經歷和死亡讓安吉拉產生同情,并開始反思包括母親在內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現狀及命運。因為歐美殖民者在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肆意破壞環境和毒殺動物,導致以捕獵為生的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存空間,漢娜的男友因為無獵物可捕而心中充滿苦悶和怒火,但他沒有向殖民者們去反抗,而是將漢娜當成替罪羊,并在酒后殺死了她。她成為了歐美殖民者掠奪印第安土地的犧牲品。漢娜之死讓安吉拉理解了母親的痛苦,并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小女孩,我成為一個女人,完整而富有活力”,這隱喻安吉拉完成了對印第安女性的理解與認同,也完成了自身的身份認同。

在完成身份認同的同時,漢娜之死讓安吉拉意識到自我、母親以及印第安族群都是與地方命運相依的:“我們擁有相同的歷程,生命被摧殘,動物被虐殺,樹林被毀壞,我們的命運同這片土地緊緊相連?!币霛h娜的悲劇不再發生,印第安族群繼續繁衍,那么他們必須去保護地方,正是地方感給予了安吉拉的責任感。于是,在小說結尾,安吉拉走進了電臺控訴歐美殖民者的惡行,她參加族人的靜坐抗議活動,潛入倉庫偷走敵方儲備……安吉拉“想去為這片水域、為族人、為動物去抵抗”,在抵抗殖民者、保護印第安地方的過程中,安吉拉獲得了一個新的印第安名字“曼尼可”,在印第安文化中是“真正的人”的意思,意味著安吉拉成為一個真正的印第安人,完成了新身份的構建,也尋找到了真正的家園。

猜你喜歡
太陽風暴安吉拉殖民者
《從太陽風暴到行星磁暴》??á螅┘恼Z
徹底改變殖民者和原住民關系的那一刻 精讀
幸福的方法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小安吉拉的追問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英國殖民者曾食人“求生”
英殖民者對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國民政府的應對——兼論軍統巴安組在藏區的活動
GPS觀測太陽風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