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視角的高職教育適應性路徑探索
——以泉州市產教城融合為例

2023-02-23 19:17張建鵬鐘鳴長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泉州市泉州產教

張建鵬,鐘鳴長

(1. 黎明職業大學 創新創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2.黎明職業大學 商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國內外職業教育長期實踐表明,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和關鍵議題。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1]城市圍繞大學建、產業依托教育興,產城融合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職業教育不斷提高適應性、逐步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演進過程。產教融合是推動產城融合的關鍵突破口。在新發展格局下,泉州市作為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之一,產業、職業教育與城市三者有機融合、共同提升,實現“1+1+1 >3”的效應,服務泉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助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2]

一、泉州市產教城融合發展現狀

近年來,尤其在2021年7月入選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以來,泉州市結合區域經濟特色、職業教育優勢和經濟社會轉型需求,以“晉江經驗”為引領,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充分發揮政行業企校研等多元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政府統籌、產業聚合、行業參與、企業牽引、院校主體的產教融合發展機制,促進產教城融合發展。

(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引領產教深度融合新格局

1.完善政策措施

近年來,泉州市加強頂層設計,做到政策先行、制度保障,出臺了《泉州市深化產教融合實施意見》《關于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全市高校與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建立校企戰略合作關系的實施意見》《泉州市職業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泉州市“十四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加快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領推動區域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

2.堅持高位統籌謀劃

在落實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組建泉州市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工作專班,成立由市長為組長,分管工信、教育、發改、人社等部門的副市長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改革重點工作。

3.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泉州市2015年設立市級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 2016至2022年市級財政累計投入約4.21億元,撬動上百億元社會資金共同參與。[3]制定出臺了《泉州市產教融合改革政策清單》,發揮政策引導和紅利作用,推動金融支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二)加強職業教育內涵特色發展,提升職院校辦學能級

1.打造優質品牌院校

據統計,全市共有15所職業院校入選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10所職業院校入選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36個專業群入選省職業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此外,黎明職業大學入選“雙高”建設單位,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于2019年成為全國首批、福建唯一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近五年來,全市獲得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3項,省級79項,獲獎數量占全省1/5以上。

2.提升專業與產業契合度

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對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本地區職業教育資源供給實際,堅持專業調整與改造、撤銷與增設相結合,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增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專業,調整升級一批數字化智能化專業,淘汰一批不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舊專業,構建起與泉州現代產業新體系相契合的專業結構。目前,泉州市職業學校開設的271個專業,全面覆蓋泉州“六三五”產業體系。對接我市“六三五”產業體系的相關專業在校生約16.4萬,占在校生總數85%左右,其中對接六大主導產業、三大新興產業和五大現代服務業的相關專業在校生分別為6.4萬、1.3萬、8.7萬。

3.支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泉州市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關于建設“五個一百”先進制造業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實施方案》,實施泉州市“桐江學者計劃”和職業學校專業帶頭人、名師(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建設泉州市產教融合雙師資源庫,全市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占比達65%以上。近年來,有計劃地組織安排職業高職院校校長等管理者前往山東、廣東等省份培訓、考察和學習,著力提升學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創建各類載體平臺,強化企業重要主體地位和關鍵作用

1.搭建產教融合載體平臺

組建泉州市產教融合聯盟,打造分行業、分領域產教融合聯盟,已成立數字經濟、廣播與網絡視聽、融媒體、文化創意、嬰幼兒托育等5個產教融合聯盟,吸引省內外職業院校、相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共同參與。搭建泉州市產教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信息發布機制,推動校企資源快速匹配、精準對接。搭建院士工作站、產業技術聯盟、技術孵化中心等科技服務平臺,把職業教育辦在民營企業的心坎上,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進一步發揮泉州市產教融合研究院的功能,協助泉州市發改局、教育局等部門開展產教融合方面的科研課題、規劃方案、調研報告、技術培訓等服務。

2.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中主體作用

據統計,泉州市累計建設各級各類實訓基地334個,年均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共計25萬人次,近三年累計幫助約1.3萬名企業員工實現學歷提升,并整合資源建設4個市級示范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獲批14個省級職業院校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4]積極推進“龍頭企業+職業學?!焙献鬓k學模式,建設62個產業學院(其中省級試點26個),開展71個現代學徒制試點、228個 “1+X”證書制度試點,占福建省總試點數的21.1%,覆蓋全市重點產業領域。[5]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共建各類科研平臺164個,建立省級技術轉移轉化中心4個,近五年來技術交易合同成交數累計超1000多項,成交額累計近1.5億元。[6]

3.推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

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訓庫,指導鼓勵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共有15家企業入選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啟動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強化對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引領指導和協調推動作用;構建產教融合投融資平臺,引導社會資本以專業共建、產業學院等多種形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二、泉州市產教城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教城融合發展不均衡不充分

在市委市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驅動下,泉州市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改革任務不斷推進,產城教融合共生的態勢明朗、效果顯著。但泉州因區域經濟特點、產業結構、企業類型、職業教育、城市規劃與布局等諸多傳統與現實、客觀與主觀因素的影響和掣肘,產城教融合在產教融合、產城融合、城教融合等各領域仍存在對接不緊密、合作不持續等“兩張皮”引起的問題,以致合而不融、融而不深,合而不作、作而不強等現象較為普遍。

1.產教融合地區發展不均衡

從產業結構看,泉州市縣域經濟發達,如晉江、石獅、南安、惠安等入選全國百強縣,但主要以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食品飲料、建材家居等傳統制造業為主,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起步較晚。從城區發展來看,以2022年數據為例,泉州全市人口約879萬,而鯉城、豐澤、洛江和臺商等4個主城區人口約160萬,城區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8.2%;2022年全市GDP為12102.97億元,4個主城區為1646.18億元,僅占全市13.6%??梢?泉州主城區的人口規模、占全市GDP比重都顯得小而弱,主城區城市的吸引力、話語權較低。從職業院校的分布來看,作為區域政治文化中心的豐澤和鯉城等中心城區布局了大多數職業院校,縣域經濟相對發達的晉江和南安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得比較好,對產業支撐引領作用比較明顯,而永春、安溪、德化等一些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充分,產城教融合新格局尚未形成。

2.產教融合產業發展不均衡

從產業結構來看, 2022年泉州市三次產業結構為2.1∶56.9∶41.1。泉州市涉農職教資源供給總體偏少,主要集中于泉州市農業學校,有的涉農職業院校順應工業化潮流已經開始專業調整轉向,傳統特色專業在淡化,海洋經濟、綠色經濟等產業的需求擴大。作為中國制造2025樣本城市,泉州市傳統制造業正加速進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改造,制造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跨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融合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在第三產業方面,泉州市商貿、旅游、物流、跨境電商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較為深入的主要是國際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而現代金融、會計等因行業限制,產教融合比較泛化,停留在表層的形式合作,深度融合開展不多。

3.產教融合參與院校發展不均衡

產教融合形式多樣,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具有不同條件和基礎。從總體上來看,具備行業背景、理工類、醫學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做得深入一些;而缺少行業背景、藝術類、哲學類的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相對較弱,職教特色不夠鮮明。公立職業院校普教化痕跡較明顯,部分院校產教融合意愿強,但校企深入合作不多,效果不明顯。相反,民辦院校辦學自主性較強,校企合作方式靈活多樣,產教融合理念不斷深入。

4.產教融合校企參與度不均衡

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校企兩個產教融合的重要主體對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及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同、把握不同。就目前而言,職業院校對產教融合認同度高、主動作為多,但龍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不夠,“校熱企冷”現象比較明顯。企業參與職教內驅力不夠,調動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財稅金融政策尚未落實,企業主要滿足于短期性階段任務和就業合作,不愿深度參與育人過程合作。多數職業院校更多專注于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大部分教師疲于崗聘任務和職稱晉升,時間主要用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技能競賽、科研論文等方面,投入到產教融合方面的積極性不足。

(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與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

隨著泉州城市轉型升級和環泉州灣城市新區建設,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的發展壯大,亟需大批產業對接的高技術技能人才。而近年來泉州市部分職業院校區內就業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形成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

(三)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匹配度不夠

泉州市職業院校存在專業布局不合理、調整不及時問題,服務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存在缺口,專業重復設置,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不足,導致泉州職業教育專業布局不能很好契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要,職業教育適應性不足。經測算,至2021年,泉州市17個重點產業人才隊伍(含普工)規??偭窟_253.52萬人;而泉州市職業院校每年應屆畢業生規模不到19萬??梢?泉州市職業教育資源供給和地方經濟產業需求在人才結構與質量上還不能完全匹配,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

(四)技術技能人才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因產教融合運作機制不夠完善、產業層面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動力不足、創新發展能力不強等原因,泉州市職業教育與當地產業融合深度不夠,包括院校培養目標與就業標準不對接,專業、課程等與行業企業產教深度融合不足,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還不夠緊密等,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五)城市空間布局有待提升優化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泉州市當前各類產業園區共834個,其中晉江市273個,南安市144個,石獅市88個,豐澤區80個,惠安縣79個,鯉城區49個,安溪縣36個,德化縣22個,永春縣22個,洛江區22個,泉港區19個,已經形成了紡織服裝、石油化工、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九大產業集群。但園區標準化、規范化、綠色化、融合化水平不高,園區與城市空間布局不盡合理,尚未建成示范引領的產教融合示范區、職教園區。同時,多數園區、企業分布在城市郊區或者偏遠的鄉鎮,而且分布零散,未形成聚集效應,園區和城市各類教育、文體、衛生醫療等公共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影響了城市對人口的吸納能力,造成城市經濟的規模效益和虹吸效應不顯著。

三、泉州市深化產教城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泉州市職教園區

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城市做法,遵循地理空間發展規律,科學合理布局區域產業園區、職教園區和城市新區。結合泉州城市環灣向灣集聚發展戰略,以新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城市新區和產業集聚區職業學校布局;整合泉州市國家級臺商投資區、泉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縣市區教育資源、園區實訓和培訓資源,推動本地院校、“大院大所”與龍頭企業、上下游關聯企業合作,在職教園區建設分校、研究機構或協同創新中心,推動臺商投資區、泉州“芯谷”與廈門園區、思明園、長汀園等對接合作,加快建設泉州市職業教育園區,推進建設產教融合園區。

(二)統籌優化職業教育布局

提高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適應性,結合泉州市“一縣(市)一品”的區域產業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立體統籌職業教育—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協調共生,引導職業教育資源向主導產業和人口集聚區匯聚。重點支持國家和省“雙高計劃”、國家“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技師學院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校一群一產業”,重點支持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市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和契合泉州產業實際的產教融合特色專業群。

(三)提升專業與區域產業的契合度

將職業教育與專業產業匹配融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行動,作為推動政、行、企、校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圍繞泉州市確定的 “8+4”現代產業體系,對區域內產業、園區、企業、院校進行調研、梳理和論證,加快制定職業教育與專業產業的匹配方案,成體系、成規模、成建制地推進職業教育與專業產業布局精準匹配、深度匹配,推動職業院校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提升專業與產業的契合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走深走實。

(四)推進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建設

支持政行企校聯合組建泉州市產教融合聯盟,建設泉州市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產教融合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成立泉州市產教融合研究院,開展科技研發、技術和咨詢服務。搭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投融資平臺,引導各方資本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或開展產教融合項目。依托千億產業集群和產業龍頭企業與新型科研院所、職業院校,構建一個區域性、共享型、生產性的高水平實訓基地,探索建設標準化園區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五)創新產教城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

泉州市進一步深化城市“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優化審批制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大泉州市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宣傳力度,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實踐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多管齊下,引導、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支持職業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設產業學院;引導和支持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覆蓋全產業鏈的職教集團,探索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產教融合聯合體;培育建設示范性產教融合型企業和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

在新發展格局下,泉州將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契機,按照泉州市《加快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加速推進產教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助力泉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泉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為“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建設賦能提質,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猜你喜歡
泉州市泉州產教
泉州
論泉州北管的“雜揉性”
鎮館之寶
——泉州宋船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十三五”期間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質變化趨勢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幼兒園
泉州市婦聯“336”助力脫貧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長——寫在福師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慶之際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