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使命、困境與策略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視角

2023-02-24 03:16陳柏瑾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二十大高校教師理想信念

陳柏瑾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市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重慶 40216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1]33。這對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盵2]在新的國內形勢和風云多變的國際局勢相互交織下,我國高等教育要闖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道路,就要把握育才育人的核心命題——“立德樹人”,這就對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1 新要求: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是時代呼喚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當前,我們“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盵1]11這是我國教育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這是時代對高校教師提出的要求,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1 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持續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盵1]34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發展取得矚目成就,著眼未來我們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國家安全、深化改革、意識形態挑戰、民生問題等,諸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依靠青年。當前,我們面臨國際經濟持續下行、國家競爭日益嚴峻、文化沖突不斷凸顯、地區緊張螺旋升溫,林林總總的問題與信息不斷涌進青年心頭,國內和平穩定發展與國際沖突頻發相互交織,這些都對我國“育人”事業提出了新要求,為“立德”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我們既要培養胸懷“國之大者”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又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可靠接班人。

1.2 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盵1]33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也需要高校以中國式高等教育培養的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來支撐?!爸袊浆F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盵1]22高等教育人數占比和人才質量與現代化的實現密不可分,無論是發展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高等教育都重任在肩。大學生要成長為身懷經世之才、胸懷國之大者的時代新人,離不開專業課程的才能培養,更離不開課程思政的“德能”培育。這就要求教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奠定堅實可靠的育人基礎。

1.3 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是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的重要環節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課程思政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學生成長。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協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學生而言是成長成才的需要,對學校發展而言是推進各項事業穩步前進的思想支撐,對國家而言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人才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的重要環節?!拔覀凕h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盵1]63“我們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1]63所取得的成果,需要在課程思政實踐中灌輸于學生心中,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需要在課程思政的實踐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吧钊胪七M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所囊括黨的領導、思想鑄魂、自我革命、干部隊伍、組織建設、正風肅紀、反腐斗爭等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

2 新問題:當前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困境考量

“課程思政”的理論與實踐經歷了“實踐—認識—實踐”的過程,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課程思政改革攻堅戰、持久戰號角仍需吹響。

2.1 新形勢下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足

近年來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扭轉了過去思想政治工作只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然而,縱觀學界理論研究及高等教育教學實際,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新形勢、新要求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感性認識不足,導致“三全育人”存在死角。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是新形勢、新要求的表現路徑之一,新的大政方針既包含著過去我國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正確價值理念,又蘊含著國家未來向好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和行動取向,而一些教師對新的大政方針不理解、不學習,將其等同于“政治”,認為在課堂中融入這些內容就是“政治課”,沒有認識到“包含一切正向的、積極的、向善的價值理念,對于學生成長發展起價值引領和正確導向的重要作用”[3]。

二是新理論、新方向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性認識不足,導致“三全育人”出現缺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盵1]65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校人才培養事業關乎黨之大計,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確保培養出的人才“是黨的人,是國的才”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我們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堅持不懈用這一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盵1]6作為思想體系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又在實踐中創新了“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等有關理論,對這些創新理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要“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1]43。這就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一些教師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不深入、認識不足、實踐不夠,只顧教書、不顧育人,自然難以將其價值內核融入到專業課堂、灌輸到學生心中,亦難以將其實踐方法教給學生,這就使黨的人才培養事業面臨挑戰。

三是新發展、新視野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實踐認識不足,導致“三全育人”出現位移。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過去5 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 年的偉大變革,講述新時代奮斗歷程中的“三件大事”和“三個勝利”,回顧了16個方面的重大成就,講述了取得勝利的重要方法,既是故事表述,又是理論闡述,還是重要的方法論。這些故事是當代大學生所經歷過的、感悟過的,是他們身邊發生的。然而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一些專業課教師使命感不強,缺少課程思政實踐,對課程思政落實不徹底,實踐不充分,沒有在課堂中有機融入黨帶領人民群眾砥礪前行的故事,或缺少對故事的總結和提升,沒有引起學生對中國故事的共鳴,也沒有達到“德育”效果。

2.2 新形勢下教師對課程思政實踐不夠

與過去多年的高等教育專業課教學活動相比,課程思政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專業課程的師生互動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開展思想政治隱性教育,使學生在專業技能養成過程中達到充分的思想引領效果,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一些因素導致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實踐浮于表面,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育人導向不明,導致教師對“立德樹人”重視不夠。近年來,本科院校為了達到國家或地方“雙一流”高校建設要求,高職院校為了達到中央和地方的“雙高”建設要求,他們在導向上就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看得見”的數據上,高校教師就把時間放在了完成學校的考核要求上,對于“看不見”的“立德樹人”成效,往往會花費較少的時間與精力。有學者指出“這種導向上的偏頗,對教師課堂教學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4]。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基礎穩固,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促使高等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培養的人才為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黨的二十大報告又一次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34這是我們的根本導向。

二是“課程思政”制度缺位,導致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實踐停留在“應付檢查”上。通過互聯網對部分高校網站進行檢索,諸多學?;蚨墝W院制定了“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辦法”等文件,但縱觀這類制度,許多高校均站在“統籌規劃”的角度提出了該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大同小異。對于切實可行的課程思政推進計劃、效果測評,鮮少見到有關制度文件。此外,課程思政作為一種隱形教育,難以在短時間內測評到思想政治引領效果,但各類“材料”檢查應接不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是否良好,就演化為了“材料好”“照片好”,教師的課程思政工作成為了“方案撰寫”“材料堆砌”“總結匯報”的集合。這不利于教師真正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2.3 新形勢下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不明

課程思政的內容首先是“課程”的內容,其次才是課程視域下的“思政”內容,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不能脫節,是課程思政內容確定的基本原則,也是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邊界所在。一些教師注重于專業知識教育,而缺少思想引領,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內容不佳,導致教學效果不好。一方面,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挖掘不深,欠缺思想性。一些專業課教師注重專業領域的進步與發展,注重于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不善于挖掘思政元素,不善于總結自身成長成才的精神因素,也不善于將老一輩科學家的高尚品德展現于課堂,對專業領域內產生的優秀精神缺乏思考,在課堂中難以將其充分融入,導致對學生的引領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整合不夠,缺乏邏輯性。在課程思政實踐中,一些專業課教師生搬硬套,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生硬結合,致使專業課教學中課程與思政相脫節,缺乏課程與思政的連貫性,以及思政元素之間的邏輯性。

3 新策略:當前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實踐進路

在課程思政的長期實踐中,高校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管理機制,在堅持學校黨委領導、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資源建設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體制。然而,改革創新是推動課程思政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這就需要對當前課程思政面臨的教師認識不夠、實踐不足、內容不明等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擺脫發展困境。

3.1 一德一心: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新形勢下,要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采用顯性教育、隱形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將“課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引入教師理想信念教育過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融入到教師日常教育中[5]。

一是堅持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化。高校在用好“三會一課”“政治學習”“統戰教育”的基礎上,堅持推進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化。理想信念是長期灌輸教育與自身實踐雙向作用才能形成的,高校教師結構構成復雜,要持續完善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機制,就要堅持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充分考慮教師實際,研究開展高效、合理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精簡會議次數、壓縮會議時間,堅持講小故事、身邊事,從而闡明深刻道理,對教師理想信念的養成具有促進作用。校院兩級要充分調研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實際情況,找出真問題,提出真對策。單純增加學習頻次和時間,簡單將教師學習時間與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評審等切身利益掛鉤,這會使教師學習更加“走過場”,效果也會事倍功半。

二是堅持豐富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一方面,正確、科學、優秀的教育內容是開展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盵1]18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在黨領導下的人民偉大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法寶。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勇毅前行的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是高校開展教師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和貫徹落實。另一方面,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豐富,要根據不同專業教師的學科實際,不同年齡階段教師的思想發展需要,不同學歷背景教師成長的現實需求,在整體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基礎上,選取恰當的視角,聯系歷史與現實,結合理論與實際,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開展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學好用好,從而轉化為教師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是堅持創新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形式。一方面,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積累了大量的在本學科領域內的課程思政素材,這些素材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不同專業課教師可以聯合開展學習活動,如開展“三會一課”,互相分享課程思政案例,在為課程思政準備素材的同時也進行自我教育,對于不同專業的教師而言又起到案例互補、經驗交流之作用。另一方面,在集中學習過程中請“名家”進校講學、請“大家”進校交流,在專家講授本學科研究前沿的同時,聆聽學科發展故事,在教師的專業領域發展中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

3.2 一點一滴: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

供給有效的課程思政內容,是課程思政實踐取得育人成效的關鍵所在,教師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充分融入黨和國家的意志,融入廣大人民群眾心之所盼,把專業教育和思政價值引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把握核心,深入挖掘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課程思政育人元素。黨的二十大報告內涵豐富,蘊含深邃的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指南。既要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又要注重將國家意志細化為教學內容。首先,“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總結了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教師要在其中找到自己奮進的身影,挖掘本專業在其中發揮的價值和作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教育教學緊密聯系。其次,要在教育過程中教會學生“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引導學生堅持走“以人民為中心”的成長道路、走“自信自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走“守正創新”的專業發展道路,等等。最后,充分認識“中國式現代化”,了解其特征和要求,引導學生將“總目標”化作具體目標,將具體目標化作“成長時間線”,引導青年正確預判困難、認識困難,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是聚焦課程,深入挖掘專業課中所蘊含的課程思政育人元素。一方面,從教材內容入手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在教材的內容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緒論、正文和結語。在緒論部分,一般會簡要介紹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學界貢獻、理論前沿等問題[6],這些問題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在結語部分,一些學者會對本專業領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展望,這對學生未來職業成長具有啟迪意義。教材最重要的正文部分,對專業領域內的基礎知識作了概括性描述,對專業的發展歷史、主要人物、重要觀點作了闡釋,這些內容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如職業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這些是課程思政不可或缺的元素。另一方面,從學科延展入手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黨和國家對本學科本領域內的方針政策、行業協會的指導性文件、國際視域下本專業發展情況的橫向比較、本專業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等,均可以成為課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教師要將這些內容深入挖掘,將其用多種方式融入專業課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在專業課教學中達到思想引領效果。

3.3 一針一線:優化課程思政管理舉措

課程思政工作是思想引領工作,是育人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對課程思政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是保障課程思政取得實效的關鍵。要不斷優化課程思政管理舉措,推進課程思政不斷改革創新,使課程思政真正發揮“育人”作用,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一方面,優化課程思政師資教育管理,著力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明確黨委領導責任制下各系統各部門通力合作的職責,建立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教師課程思政教育培訓制度。以目標導向為原則,將引導教師主動學習作為重要目標。開展“減法”改革,將原有的行政化手段轉化為民主化手段,將簡單的監督檢查轉化為引導教化措施。如將教師對課程思政學習的直接考核轉化為對院系領導的考核,以教師對院系領導開展課程思政有關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價為考核依據,比如對搭建交流平臺、引領教師學習、政策制度制訂等方面的滿意度等。同時,建立教師課程思政學習正向獎勵制度,鼓勵教師開展學習。

另一方面,優化課程思政實踐過程管理,助力提升教師育人實效。校院兩級應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考核重點放置于過程管理上,以督導聽課和教師互聽為重點,減少教師提交各類材料的頻次和類目。學校應鼓勵各專業思想品德過硬、政治素養較高的一線教師擔任督導工作,鼓勵思政課教師擔任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并給予合理的物質獎勵。在督導聽課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鼓勵教師自主選擇與自身專業相同或相近,且德高望重的教師作為本門課程的教學督導,而不是隨意指派教學督導“推門聽課”。在思政課教師聽課過程中,要注重引導為主、督導為輔。這凸顯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和主體地位,有助于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教師吸取優秀教育者的教學經驗,使教師由“被督導聽課”轉化為“與老師交流”,真正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歡
二十大高校教師理想信念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堅定理想信念 錘煉優良作風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增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