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和實踐路徑

2023-02-24 09:08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主體思政政治

王 琳

(廣西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的“雙主體”,是主體突破封閉的“自我”,走向“他我”并與之構成互為主體的一種存在關系,既尊重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又能提升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之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契機,融媒體以其更豐富的媒體資源、更快的傳播速度、更強大的互動功能加速促使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揮出良好的成效。融媒體在帶來機遇的同時,其自身的復雜性和隱蔽性會對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挑戰。在錯綜復雜的融媒體環境之下,高校如何優化、創設、利用多種形式的自媒體去創新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期開展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

在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雙方通過交流,積極調整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良好成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正在促進媒介環境的優化,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融媒體憑借其更強的互動性、交流性、共享性和包容性,以自由開放的媒體環境、實時更新的網絡消息、多元互通的媒體平臺和豐碩無比的網絡資源改變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為融媒體時代高校實施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參考。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自由開放的媒體環境加速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地位的平等

在傳統的高校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表現出對學生的完全占有,二者僅是簡單的、僵化的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這種長期不對等的關系禁錮了受教育者的思維方式,阻礙了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開展。在自由開放的融媒體環境中,媒體傳播日益“去中心化”,人們言論以符號的形式在網絡世界中呈現出來,傳統的教師“一元主體”的地位被打破,學生不再受到教師的牽制,其自覺意識和自主意識大大提升。在融媒體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獲取信息的機會均等,教師失去了獲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優先權,主體地位受到挑戰。而學生作為互聯網中最活躍的群體,對新技術的接受和運用能力更強,對新信息的了解和新知識的掌握往往更比教師更有優勢。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及時了解并消化新信息,長此以往,師生之間的知識差距越來越小,學生甚至反過來對教師進行網絡熱點、網絡語言等相關知識的講解,成為新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如此一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漸漸趨于平衡,“師”與“生”構成了“主體-主體”的關系,并不是“主體-客體”關系[2],有助于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雙方地位的平等。

(二)實時更新的網絡信息極大地激發了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機能與活力

傳統的高校思政課堂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方式,這種一味地“填鴨”“灌輸”的教育形式忽視了學生表達需求,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之下,網絡信息傳播更為方便快捷,網絡平臺只需極短的時間就能夠把信息輸送到世界各地,而學生知識的獲取也不再只局限于教師和課堂,還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了解到社會熱點話題,接收外界信息。這些實時更新的網絡信息對學生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學生們往往會根據自身需求和價值認知去篩選有用的網絡信息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機械地、被動地接收教育者傳授的內容。此外,融媒體時代使學生表達想法和觀點變得更加自由,自然就產生了更多的思維碰撞,激發了受教育者的機能與活力,使受教育者在交流互動中開闊了視野。融媒體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用戶瀏覽記錄,在收集大量信息后精準推送相關消息,能夠有效吸引學生讀者閱讀興趣,刺激了學生學習和表達的欲望。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增強,有利于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多元互通的媒體平臺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互動頻次

傳統高校思政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課堂氛圍通常比較嚴肅,教育效果常常不盡人意。唯有師生二者通過平等交流,產生思維碰撞,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得以彰顯。媒體融合時代下,微博、微信等各種互交性平臺盛行,教師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表達和交流想法,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新媒體平臺消除了年齡、職位等差距,學生也就減少了對老師的畏懼,借由多元互通的媒體平臺與老師進行及時的交流互動。而教師也能借由新媒體平臺,從更廣泛的角度來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學活動中,也能讓老師更有針對性地針對學生情況進行個別輔導,避免了傳統教學中老師因人數眾多,無法進行一對一輔導的弊端,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差生”因學習上的問題導致厭學情緒上升并影響其學習效果這一突出問題。如此一來,二者打破了關系僵局,相互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觀點和想法,并積極采取行動為進一步實現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努力,致力于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進一步充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多源自統編教材、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卻不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度的探究與分析,加上“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融媒體具備豐富的資源庫,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的選擇不僅局限于統編教材,還可以從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中獲取。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內容除了關于文本的解讀,還可根據新時代的新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進行相應的補充、更新和完善。在思政課堂教學中使用融媒體新技術,通過播放幻燈片、短視頻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一改思政課沉悶的課堂氛圍,有效推動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融媒體與高校思政課堂的有機結合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更為靈活,更加契合高校大學生的認知習慣和思維特征,進而有效推進了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二、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融媒體環境下飛速發展的技術、不可控的信息、大量復雜的消息和隱蔽的網絡空間導致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教師跟不上網絡發展、學生勝任不了主體地位、思政課教育效果不佳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構建難度大等現實問題。

(一)教師網絡交往能力較弱,無法適應媒體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教師作為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者,在教育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的網絡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師缺乏互聯網思維,缺少變革教育觀念的意識,忽視了融媒體對于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不愿意在教學中使用融媒體技術,甚至排斥新媒體。另外,“在主客二元對立的兩極模式中,教師不把學生看做是與自己相同的、自主自由的主體,而是視為實現課程‘以我為中心’的目的和需要的手段,對學生實施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交往和互動交流的機會,教育活動呈現出一種單向的輸入與輸出的線性關系?!盵3]還有不少教師深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影響,一直存在著高于學生的優越感,認為自己的學識和閱歷比學生豐富,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產生了抵觸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就難以開展下去,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就無法生成。

(二)學生自身水平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

從學生角度而言,首先,高校大學生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水平有限,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還未能適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勝任其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功能和價值。其次,高校大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弱。媒體的融合發展給我們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知識平臺的同時,也加速了西方媒體通過各大網絡平臺加大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侵襲。隨著西方意識形態不斷侵襲,面對有心人的蠱惑,不少大學生因缺乏理性判斷容易受到影響,對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不利影響。最后,在融媒體時代下,學生獲取信息的速度往往會快于教師,由于接受信息的不同步性,二者在交流溝通時容易產生矛盾和分歧,進而阻礙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進程。

(三)融媒體信息具有不可控性,干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效果

隨著融媒體在教育過程中的不斷深化,媒體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了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效果的好壞。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這使得思想政治領域的意識形態斗爭形勢顯得更加復雜和嚴峻?!盵4]海量的網絡資源中存在著不少負面的,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信息,容易擾亂學生心智,使學生產生思想困惑。另外,融媒體時代下,催生了各種類型的應用,其中網絡購物、網絡直播、游戲娛樂、抖音短視頻等具有極強的娛樂性質,大學生的自制力較差,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娛樂無法自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本身說理性較強,僅靠課程內容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學生普遍感覺到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思政課堂當中使用手機或平板來打游戲、逛淘寶和看直播等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有發生,直接影響了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融媒體的復雜性和隱蔽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構建

新媒體具有復雜性和隱蔽性等特點,人們可以在網絡匿名發表或者轉發未經證實、不切實際的觀點,這使得思想教育的輿論導向難度增大,影響了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話語權的構建。一方面,融媒體時代信息化潮流中各種信息魚龍混雜,負面信息泛濫且傳播速度快,這些負面信息侵占了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腐蝕了他們的心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與學生對信息的判斷和選擇,使人們陷入迷茫甚至變得墮落。另一方面,融媒體空間的虛擬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言論變得肆無忌憚,若沒有一定的判斷和自控能力,極易在網絡虛擬空間里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甚至成為網絡謠言的散播者和傳播者。加之新媒體以商業為邏輯起點,它更多地關注如何盈利,關心怎樣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怎樣尊重人、發展人,如何實現人的價值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商業思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思想是相違背的,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傳播,更別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性模式效果的生成。

三、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在傳統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現今融媒體時代背景的雙重影響下,可通過打造師生雙主體、提高教師綜合素養、更新教育內容與方法以及構建網絡化教育平臺等方式,促進實現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一)打造師生間雙主體,堅持師生間友好互動

師生主體地位的平等是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先決條件,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是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環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霸谥黧w間性的領域,各個主體之間交互存在著,他人主體與自我主體是對等的,都是一種主體性的存在?!盵5]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都要采取積極措施促使教育目標的實現。

在教育者主體方面,首先,教師要放平心態。高校教師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要以和平的心態去接受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的轉變,尊重學生主體的想法,學會傾聽受教育者的訴求,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激發學生主體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提升教學效果。教育者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開展更多的課堂討論,在互動中拉近師生關系,使得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釋放自我,進而提升學生主體的自覺意識。其次,教師應定期進行教學反思。融媒體環境下日益復雜的輿情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學會反思,反思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是否符合社會的發展。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彌補不足,以增強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之下,教師應該學會用與學生相符的話語模式,避免出現語言沖突影響教學效果,要盡可能用學生樂于接受的話語模式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提高教學效率。最后,教師要依據學生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深挖現有媒體形式,高效利用媒體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公眾號等平臺與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學生借助融媒體平臺不受時間地點的局限,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高??赏ㄟ^“問卷星”等媒體平臺發放與思政課相關的調查問卷,收集學生意見和建議,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教師還可以積極開展與學生思想引領、成長成才密切相關的主題網絡論壇,舉行如“真情對對碰”“師生面對面”等活動,構建自由交流的場景,在交流和互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實現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在受教育主體方面,第一,學生應該樹立主體的自覺意識。學生要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育過程當中,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與教師進行更多的交流。第二,受教育者必須尊重教育者的主導地位。不可否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能力要高于學生,學生應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第三,受教育者要學會反思。受教育者通過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反思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實現自我價值。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積極適應融媒體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盵6]在紛繁復雜的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師的引領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從多個層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使其適應融媒體環境的發展。

第一,教師應該提高政治素養。融媒體環境下各種信息良莠不齊,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理論和政治學習來提高理論修養和政治素養。應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牢記自己人民教師的身份,始終毫不動搖地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應結合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及時調整自身知識結構,保證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和準確性。第二,教師應提升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運用和理解媒介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恰當地利用媒介,對其進行有效地選擇、使用、加工和表達,從而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并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媒介素養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和完善的過程,要通過不斷實踐與學習,才能獲得最終效果。學??梢宰寣I的信息技術人員給思政課教師進行媒介與信息文化知識的講解,組織開展相關新媒體技能培育活動,將媒介教育納入高校教師的必修課程。教師通過技能學習與訓練,熟練掌握網絡教育平臺的操作方法,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捕捉學生心理動態,了解學生想法,幫助學生進步。第三,高校思政課教師還要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復雜的網絡信息中分辨出善惡美丑,選擇具有教育價值并符合學生喜好的觀點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努力實現融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

(三)整合網絡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與方法

融媒體背景下,豐碩無比的教育資源和類型多樣的媒體平臺為高校主體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過整合網絡教育資源,可以進一步充實高校主體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教學內容方面,第一,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應密切關注網絡信息,以學生悉知、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為切口進行知識點的講解,為課堂注入更多的鮮活的案例,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的單調乏味,從思想政治科學理論精髓和受教育者的信息反饋出發,進行教材選擇與文本話語重構,讓思政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打心底愛上思政課。第二,教學內容必須依照社會現實,緊跟時代發展要求。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網絡上的社會熱點話題,借用新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新知識。第三,教學內容要立足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困惑,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影響高校主體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梢岳萌诿襟w平臺提供“一對一”服務,消除學生困惑,幫助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手段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利用網絡媒體集聲音、文字和圖像于一體的優勢,運用當下如抖音、嗶哩嗶哩等熱門的平臺傳遞教育信息。另一方面,還可以將課程內容錄制成視頻,供學生反復學習。積極利用如學習通、學習強國、大學生慕課等平臺豐富課堂知識。利用媒體平臺展示優秀學生風采,發揮榜樣帶頭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提高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媒體視域下的實效性。另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創設虛擬交往情景,通過角色轉換、實踐鍛煉、游戲體驗等方式,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他們產生由衷的情感[7]。以游戲活動的形式展開師生互動,使得學生思想素質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四)全面優化媒體環境,打造網絡化教育平臺

“網絡不僅成為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的理想空間,并為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實現開拓了具體途徑?!比诿襟w環境的質量直接影響了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必須全面優化融媒體環境,打造網絡化教育平臺。

第一,高校要利用融媒體引導輿論導向。必須借助好新媒體信息資源豐富、更新速度快等優勢,利用好如專題網站、官方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抖音、快手和嗶哩嗶哩等平臺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并且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幽默風趣網絡用語傳遞主流聲音,引導輿論方向,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踐行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高校要利用融媒體搭建網絡教育平臺。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融媒體在信息傳播、交流互動中的優勢,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搭建專業的教育平臺共享學術資源,創新知識傳播方式,促進高校思政課的轉型升級。第三,高校要加強制度化建設,建立監督反饋機制。高校信息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有害信息進行屏蔽,選擇具有新媒體技術能力的教師和學生組成信息監控小組,收集和分析學生關注的熱門社會話題,并用專業技術進行過濾,從源頭上審查和攔截不良信息,保障融媒體背景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完善監督反饋機制,發現融媒體視域下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糾正,進一步實現對學生思想的有效引導,為高校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積極的思想政治融媒體環境。

猜你喜歡
主體思政政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