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跨文化透視

2023-02-24 12:47淡雨萌
關鍵詞:中國式跨文化現代化

馬 忠, 淡雨萌

(西安交通大學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49;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49)

現代化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全方位走向現代化的系統進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近代以來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為中國發展提供正確指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缥幕妇哂袃煞N及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群體間的交互作用,強調異中求和或求合??缥幕暯侵荚诔教囟ㄎ幕窒?充分考慮多元文化影響,以更全面和綜合的方式研究和解釋問題。從跨文化視角國際敘事的必然性在于跨文化傳播要融入對方語言空間進行建構,由于不同語言、價值觀導致的文化交流、交往、碰撞、理解,以及各國發展基礎、條件、目標、理念不同,因此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也會帶來文化差異問題。鑒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如何把握當前良好態勢,提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能力,構建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對于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展現人類文明新形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一、 跨文化視角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時代境遇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盵2]隨著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全球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已成為廣泛關注的國際議題,國際受眾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日益深入,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態勢。但充滿挑戰和變動的國際環境與跨文化因素的復雜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仍然面臨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如何在跨文化視角下總結規律、發揮優勢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必然選擇。

(一)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必然選擇

作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中國式現代化為展現社會主義文明的新形態、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中華文明的當代形態、世界文明的嶄新形態,提供了話語支撐。由于國際傳播是“通過大眾傳播媒體并以民族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主體的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國際信息傳播及過程”[3]6,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涉及跨文化語境問題。這是因為,不同文化體在交流互動中,會根據自我文化立場和視角對他者文化作出理解和判斷,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必須考慮不同文化、民族、地區的受眾。在全球化背景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群體之間交流活動日益頻繁,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共享創造了條件。然而,在不同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交匯碰撞的過程中,潛在沖突會對國際交流造成障礙。因而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要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時,努力尋找與全球多元文化的共通點,并充分考慮國際受眾的文化背景,確保信息準確傳遞和有效交流。

從理論與實踐看,如何彌合文化差異,最大可能防止信息誤讀,是國際傳播的重要問題。從更好整合文明相似性與協調差異性的角度,敘事是跨文化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的必然選擇。這是因為,敘事即講故事,核心是用故事講道理,有跨文化和跨語言的潛力,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閡,跨越不同受眾傳遞價值觀,建立互信共鳴和情感聯系。習近平強調“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盵4]即是說,在跨文化背景下,敘事能以文化等軟性輸出方式,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豐富故事形式,形塑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為不同文化圈層、認識他者、反思自我提供話語實踐,避免中國式現代化被肢解和稀釋在西方現代化的單一話語體系中,為此要將中國式現代化轉化為各種故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故事、現實故事、發展故事。

(二)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總體態勢

為掌握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的總體狀況,筆者根據ProQuest新聞數據庫,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報道頻次和內容為統計對象(1)筆者2023年5月基于ProQuest數據庫檢索, https:∥www.proquest.com。,選取“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為區間,按亞、歐、非、美、大洋洲等國家搜索,發現全球關注度持續處于上升趨勢,關注的國家數量從4個國家增至67個國家,如亞洲國家的報道頻次從3次增到164次。研究發現,二十大召開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關注度迅速增長,其中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分別以98篇、32篇、23篇位居前三,處在前20的國家還有泰國、烏克蘭、印度尼西亞、南非、坦桑尼亞、蒙古國、法國、科威特、新加坡、孟加拉國、日本、越南、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古巴、德國、英國。從地域看,關注度由高到低分別為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國家。

通過文本分析發現,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進步,認可度最高的是“重大成就、貧困治理、世界貢獻”。如法新社發文,“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在民生保障領域完成了脫貧攻堅,解決了絕對貧困”[5];芬蘭《赫爾辛基時報》報道,“中國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其他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機遇”[6];越南《人民軍報》稱“中國式現代化意味著獨特的世界觀,蘊藏著獨特價值,具有開創性的理論意義和實現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意義”[7];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未來發展開啟眾多全新的可能性,也將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維和新目標”[8];烏克蘭學者卡西奇·阿萊婭也認為中國成功創造了一種有效的現代化模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9]。

總體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呈現良好態勢。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不僅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動力源,還發揮著重要地緣政治作用。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不斷為全球繁榮穩定貢獻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輝煌成就得到了世界承認。

(三)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認知難點

在呈現良好態勢的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中還有一些難點需要突破: 一是如何闡釋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代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0],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性質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屬性,但筆者在分析時發現,國際社會也存在將其誤讀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威權資本主義”的個別觀點。如《華爾街日報》稱:“使中國擺脫貧困的強勁增長是由一種混合模式驅動的,這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盵11]通過梳理發現,二十大之前,中國的現代化已在國際上引起重視,一直存在這種誤讀。如澳大利亞學者蒂莫西·克斯韋爾認為:“中國改革的本質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12];羅納德·科斯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的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13]xi;英國約翰內斯·彼得里將中國視作“威權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體系”[14]213-238。此外還存在“非資非社”和“既資又社的混合體”等觀點。二是如何傳播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影響。統計發現,國際上不乏將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威脅論”聯系起來的觀點,甚至視為中國軍事現代化。如美國發布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將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簡單等同為追求“世界級軍隊”[15];《紐約時報》稱“隨著北京的優先事項從發展轉向國防,對其強硬策略的擔憂正在增加”[16];《華爾街日報》報道: 中國國防部地位的提升,是為了與美國之間的“偉大斗爭”[17]。三是如何講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研究發現,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也有一些誤讀。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肯尼迪認為,從現代化到外交、社會主義,中國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的重要性,這預示著中國的發展方向將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20世紀所制定的方向截然不同。[18]

要突破上述難點,就需深刻剖析認知根源,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 意識形態根源。一些外國學者總是不自覺地將中國式現代化納入意識形態競爭視域解讀,如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蹦繕藭r,認為共同富裕不僅在北京的公共外交中,而且在與西方爭奪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意識形態影響力的競爭中占據著關鍵地位,目的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美國的放任資本主義區分開來。[19]這些觀點顯然忽略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2) 語言轉換根源。主要是文化、語境、語法差異,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譯法有Socia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So-Cialism、Chinese-Style Socialism和Socialism with Special Chinese等。再如“人類命運共同體”自2012年提出以來,譯法先后有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with Mankind、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等,這些概念的英文表達并無固定標準,而是隨著時代發展和國際交流不斷調整完善,每種譯法都有語言和文化考量,隨之也會帶來一定信息失真和轉換難題。(3) 傳播渠道根源。主要是西方從自身視角出發解讀,加之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分散化特征,增加了認知失調、信息誤讀的可能性。如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炮制“武漢實驗室泄露”陰謀論,在公共媒體領域中設置議程,引導國際受眾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指責。[20]

綜上,作為一種獨特的現代化道路,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日益增多,形成了對中國成就普遍關注和積極討論的良好態勢。然而,由于跨文化因素,中國式現代化在他者視角也存在一些認知難點,包括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特色等的理解,其中存在意識形態、語言轉換、傳播渠道等多種根源。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從跨文化敘事入手,因為敘事通過生動展示中國發展故事,能有效跨越文化差異,增強跨文化共鳴和深層次理解。

二、 跨文化視角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切入角度

欲解決上述跨文化認知問題,離不開視角選擇。在跨文化背景下,我們要找到國際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切入點,選取有利于達成共識的視角,目的是實現他者認知與自我認知相交融、他者思維與中國思維相啟迪、他者敘事與我者敘事相協調。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要從共性邏輯、特色依據、發展歷程和重大成就等角度切入,做到用事實說話、以數據論證、用道理化人,激發更為廣泛的國際認同。

(一)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共性邏輯

跨文化認知理論認為,增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眾的共識性,要選擇可供交流的共識性框架??蚣芙咏J知心理學中的解讀模式,即“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大腦中已有的一些既定模式為基礎的,它涉及扎根于人們大腦之中的已有觀念和既有價值傾向”[21],一般由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因素共同塑造。實踐證明,盡管人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總能在“框架”中找到共識。與之相似,各種模式的現代化都有共性邏輯。一般而言,現代化的共性邏輯包含以下5個方面:以科學技術進步為動力的科技化、以制造業大規模發展為標志的工業化、以人口集聚和空間重構為特征的城市化、以商品流通和資源配置為主導的市場化、以跨國互動和合作為特征的全球化。其中,科學技術是現代化的核心。[22]這些規律和趨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人類文明進步的共同基礎。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敘事應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上述共性。

講好共性邏輯,實質是將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轉化為文明的一般表達式。它要求不僅敘好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圍繞科技化、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全球化的深層邏輯,闡明中國將科技創新置于發展的重要地位,各種產業不斷朝向技術化、組織化、專業化、系統化方向發展,實現從傳統農耕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適應全球化要求;而且要展現在上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如中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科技的重要推動者和貢獻者,正從高速度工業化向高質量工業化轉變,邁向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率從1980年不足20%增長到2022年的65.22%,[2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系統更加完備、更加成熟定型,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合作等,中國成為全球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推動力。

(二)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依據

跨文化認知理論重點分析不同文化間的認知差異,及如何通過調整策略來提高跨文化傳播效果。在國際傳播中,只敘述中國式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是不夠的,還需要講清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性質等“中國式”特色。從跨文化認知角度看,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對中國文化、歷史和社會條件存在認知差異或誤解。正如霍夫斯泰德認為,來自不同國家的個人通常持有不同認知機制,受國家文化規范影響,使其傾向于某些態度和意圖。[24]彌合認知差異的關鍵在于交流、溝通、互動,特色依據有助于國際受眾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展示不同文化和發展路徑的可能性。敘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不能直接排斥西方現代化,而應講清“中國特色”的社會條件和歷史依據,讓國際受眾理解任何現代化都有自己的特色。習近平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25],這為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依據提供了思路。為此,我們應當敘好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基本國情等特色依據。

從文化傳統來講,“現代化從來不能孤立地進行,如果說現代化是人民對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適應,那就總是和本國固有的文化價值和傾向相交織地進行”[26]10。作為現代化的內在尺度,文化不僅塑造現代化的價值追求,還涵養人的現代化,為現代化厚植文化土壤。如西方文化推崇理性、自由、權利,因而西方現代化帶有直接民主、自由契約、個人主義等特征。與之不同的是,中華文明具有“大一統”、民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東方文化理念,因而使中國式現代化帶有人民主體、和諧共生、和平發展等民族特色,尤其是“大一統”對黨的領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從這一角度敘述,有助于國際受眾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色。

講好歷史命運決定了不同的道路選擇?!皻v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盵27]43國家的歷史命運會影響現代化的社會結構和政治制度,如先發國家和后發國家的歷史命運不同,導致了它們在現代化的起點、速度、路徑上的差異。即使是那些走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由于民族發展、宗教歷史有所不同,在現代化道路上也存在差異。一般而言,先發國家經過現代化因素的歷史積累,自發啟動現代化進程,而后發國家則因“外部力量”的推動。在這一點上,中國式現代化屬于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通過敘述獨特的歷史命運,有利于國際受眾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性。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還要講清楚中國獨特的基本國情。國情是一個國家在一定發展階段客觀存在的基本狀況,包括地理、人口等因素。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認為,地理環境為某些地區提供了實現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即地理條件影響現代化的資源可用性、發展優勢;而人口的規模、結構、增長率也會影響現代化的市場規模、消費需求、人力資本等。[28]如日本、美國、英國,由于地理和人口因素不同,導致它們分別采取了依賴進口和貿易、以內部市場為主導、以工業化和全球貿易為基礎的現代化道路。同樣道理,人口因素也對中國式現代化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在敘事中,要講清楚由人口因素帶來的影響,讓國際受眾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中國特色。

(三)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現代化首先是一個過程,歷史性是它的重要特點。為更好提升國際敘事效果,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性,發展歷程成為一個重要視角。從傳播學角度看,講述事物完整發展歷程,呈現前因后果,重大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邏輯聯系,有助于深度理解和建立全面認知。從跨文化認知角度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理解歷史事件、發展過程及影響方面存在認知差異,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可以提供多元視角,展示不同文化和社會體系的價值,也能通過重大事件增強說服力。站在歷史視角看,它能更好滿足不同文化背景受眾的認知需求,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特點。為此,我們要講好中國式現代化“走過的路”。一般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有4個階段: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成立至黨的十八大,從黨的十八大至今,經歷了效法歐美、以俄為師、“走自己的路”、給世界提供新選擇的歷史過程。[29]這4個階段不僅是現代化在中國的具體實踐,也充分展現了不同歷史條件下,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扎根中國本土,如何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如何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要把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深刻主線。從歷史發展視角看,中國式現代化由鴉片戰爭開始,從對現代化潮流沖擊的被動防御轉為主動應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五四運動分別是從“器物”“制度”“文化”層面對西方現代化的回應。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真正開辟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上述歷史敘事的核心在于讓國際受眾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大作用。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要做到: 一要站穩站好敘事立場。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國際敘事不是簡單復制素材,而是要闡述“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如講好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二要整體設計敘事內容。應當根據國際輿論的特點,對癥下藥,有所取舍。在主題上要反復斟酌、凝練,找到亮點、切入點、興趣點,由點到面。在內容規劃上,可以按照“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或以“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中國力量”,或按照世界所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如氣候問題、民生問題、政治建設、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等確定主題。三要精心打造敘事話語。國際敘事重在用什么話語、用什么方式表達,要善于使用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要特別注意提煉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識性概念,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改革開放、人民民主等。

(四)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

重大成就是國際傳播中極好的例證。從傳播學角度看,重大成就通常具有較高吸引力,基于客觀事實和統計數據,能夠衡量與評估,而事實的直接呈現對受眾有更強影響。正如卡爾·霍夫蘭說服傳播研究所發現的,具有事實和證據支持的信息比僅基于觀點或情感的信息更具說服力,“只有當擁有足夠令人信服,完全基于事實的反駁觀點時,才能嘗試著去反駁對立觀點”[30]88??缥幕J知理論強調文化差異在信息解釋和傳播方面產生影響,重大成就由于客觀性和事實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跨文化因素影響。一般而言,客觀事實是跨文化認知的基礎和保障,能減少對其他文化的誤解與偏見,有利于建立一種開放包容、求同存異、互學互鑒的跨文化態度,從而促進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共同發展??梢?重大成就能以事實說話,以實際影響力為證,進一步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認可和肯定。

根據筆者在ProQuest數據庫的檢索結果,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中關注度較高的成就是脫貧攻堅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帶一路”倡議。在敘述好上述三大成就時,應當注意敘好脫貧攻堅戰的世界貢獻、具體措施、寶貴經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背景、核心內容、國際影響;“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背景、實際成果、世界意義。這是因為,脫貧攻堅戰不僅改變了中國7億多人口的命運,也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極大鼓舞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繼續推進減貧進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發展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已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沿線國家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僅為沿線國家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為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5個方面整體性敘事。從當前分析看,經濟敘事有較強傳播力和受眾認可度。在具體敘事中,要敘好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如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 800元增加到81 000元;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化率提高11.6個百分點,達到64.7%。[1]對此基辛格認為,中國過去多年取得的成就超越了人類的極限。[31]

政治敘事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需加強的領域。事實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如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敘事為例,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但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世界各國實行民主政治由于其現實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必然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模式。然而,西方受眾往往以西式民主標準評估世界民主,對中國的民主存在許多誤讀。事實上,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正如習近平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盵32]為此在國際敘事中,要讓國際受眾認識到全過程人民民主更符合中國實際。

此外,文化敘事、社會敘事、生態敘事也是值得關注的領域。如中國式現代化包含著文化的現代化,目的是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敘述好中國式現代化何以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同時中華文明何以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敘述好中國在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如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敘述好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特別是敘好新時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取得的巨大成就。

概言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不僅是一種信息傳遞,更是一次文化交流。選擇合理的視角十分重要,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傳播內容與國際社會的不同預期相對接,在國際受眾的不同文化語境中,確保故事的表達既富有吸引力又易于理解。具體來講,就是要從凸顯共性邏輯、特色依據、發展歷程和重大成就這4個角度切入,這樣就不僅能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多維特征,而且能使國際受眾有更直接而逐步深入的理解,促進全球范圍內對中國道路的客觀認知和深層次對話。

三、 跨文化視角下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科學方法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的科學方法就是要用中國聲音、中國故事,向世界講好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理念、成就和貢獻。世界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式有獨特規律和復雜機理,為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破解跨文化因素產生的問題,需要關注故事內容和講述行為的關聯性,仔細分析“誰去敘、敘什么、如何敘、誰在聽、敘的效果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具體策劃,確定科學傳播方法。

(一) 建構中國特色的基礎敘事

基礎敘事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敘事模式或結構,即人類思維和表達方式的共同特征?,F代化在人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變遷的過程中塑造現代文明形式,客觀上存在相同之處。構建這一敘事,要站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高度,敘好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要讓國際社會正確認識現代化路徑的唯一性與多樣性關系、人類文明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通過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創新性貢獻,能更好敘述共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從人類社會發展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引領人類文明進步,而且為世界新秩序和文明形態的建構開辟了一條具有創造性的思想道路。多樣性不僅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而且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必然結果,人類文明新形態倡導交流互鑒、求同存異,尊重和捍衛了文明多樣性,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為此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講好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主義的文明形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近現代以來兩種主要社會思潮和文明樣式,但西方文明始終將資本主義文明視為高于其他文明的一種形態,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表明,社會主義文明同樣能創造現代化新道路,在敘事中要讓國際受眾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性。二是講好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現代化文明中出現的,不是對以往傳統西方現代化文明的簡單復制,而是融合了不同文化和國家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文明模式,而這一新形態有著中國特色,包括中國發展道路、治理理念、文化價值觀等。三是講好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文明的當代形態。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創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是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獨特、和平的文明之一,所以我們要從中華文明有5 000多年歷史的角度,講好當代的中華文明是這一歷史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傳承古代文明精髓,同時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四是講好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世界文明的嶄新形態。世界文明指全球范圍內具有一定歷史深度和文化內涵的不同文化體系和傳統,從時間劃分有古代文明、現代文明,從體系劃分有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中華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佛教文明、非洲文明等8種文明,代表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文化特征、價值觀念、社會習慣、歷史傳承,而中華文明是東方文明、現代文明的組成部分。要在國際敘事中讓受眾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依據。

(二) 展示歷史縱深的比較敘事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厚的歷史邏輯,從歷史和宏觀的長時段,從世界和比較視野出發,有助于突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影響力。比較敘事指敘述中對不同人物、地點、時間、情節等要素對比,以突出異同、優劣、得失等,具有跨文化、跨語言、跨媒介、跨時代特點,這樣就不僅能增強敘事的邏輯性、說服力、感染力,還有助于拓展視野、跳出狹隘認知、理解不同觀點。中國式現代化的比較敘事可從3個方面進行:

一是中國式現代化自身歷史階段比較,即“古與今”縱向比較。這有助于展現自身進步和貢獻,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階段性、連續性。數字是最好的證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多年里,中國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1979年,第一、二、三產業占比分別為30.7%、47%、22.3%,而2022年分別為7.3%、39.9%、52.8%,[33]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再向服務社會的轉型。敘述這一成功實踐,能讓國際受眾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符合我國國情,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的比較。目前一些國際受眾往往將西方現代化作為參照系來評價其他現代化。實際上,西方國家歷經近兩百年,經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而中國作為后發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然要疊加發展,僅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數百年的歷程,并在眾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比較,有助于讓國際受眾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并聯式”發展與西方“串聯式”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不同,同時感受到中國發展速度之快。正如李光耀所說:“中國能以一個重要大國再現國際舞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中國經濟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其增長速度之快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在今后幾十年內還可能繼續?!盵34]5

三是中國式現代化和與中國相似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比較。相似性效應是認知心理學中的概念,指當人們認為兩個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時,更易關注差異性。我們可以中印兩國現代化比較為例,二者均屬人口龐大、悠久歷史、多民族的亞洲國家。無論是現代國家建構,還是傳統社會的現代化改造,抑或工業化基礎的建立,都在主導政黨推動下實現;然而中國共產黨在組織強度、主導國家發展持久性等方面優于印度的主導性政黨,使中國更有效實施各項現代化改革,繼而讓中國的現代化水平大幅領先于印度。[35]以脫貧攻堅為例,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雖然印度的減貧成績也非常顯著,但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顯示,2020年印度貧困人口仍達2.28億[36],從中可清晰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

(三) 適應智能傳播的媒介敘事

媒介以其廣袤的影響力成為當今社會最有影響的敘事。麥克盧漢認為“一切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知能力的延伸和擴展,都能提供轉換事物的新視野和新視覺”[37]96。習近平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38]。隨著新媒體技術迭代和創新,國際傳播已從“地緣政治時代”向“技術政治時代”演進。在這一背景下,做好媒介敘事對于提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媒介多中心化及差異化的產物,媒介敘事為故事的表達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間,在塑造公眾輿論、傳遞文化價值觀念、形塑社會認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進入智能傳播時代,信息傳播不再受限于時空,世界各國積極運用新興技術,以更直觀、更互動、更個性化的方式傳達。當前西方國家在技術和傳媒基礎設施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世界范圍內“觀眾所看到的國際新聞70%以上是西方一流媒體提供的”[39]。美國全球傳媒署(USAGM)下轄“美國之音”(VOA)、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RFE/RL)、古巴廣播辦公室(OCB)、“自由亞洲電臺”(RFA)、中東廣播網(MBN)5個媒體機構,以63種語言向全球播出,單周觸達觀眾去重后為3.94億人,其中電視渠道2.08億、廣播渠道1.4億、數字新媒體渠道1.84億。[40]

當前,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和發達國家相比,在媒介上還有不少差距,需要進一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為此必須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實現官方媒介與民間媒介、傳統媒介與新型媒介、主流媒介與商業媒介、大眾化媒介與專業性媒介的充分統一。除大力打造人民網、新華網海外版、中央廣播電視臺等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專門欄目之外,還要研究其他國家有哪些媒介、哪些平臺有利于推進我們的傳播,要展開深層合作,使大國傳播、城市傳播、企業傳播、全民傳播都貢獻力量。

媒介敘事應當遵循以下4個原則: 一是推進科學傳播。要遵循人類認知規律、文化傳播規律、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增強時、效、度,特別注意時機的把握,要抓住中國式現代化成為世界關注焦點的歷史機遇,結合世界性事件的發生時間,先聲奪人、搶占先機,第一時間進行全方位、寬領域傳播;要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歷程舉辦面向世界的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國內外媒體、新聞發布會、學術論壇和國際會議等渠道,邀請世界各國政黨參與研究中國式現代化。二是實現精準傳播。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內容廣泛、對象很多,要運用精準思維,做到內容、對象、載體精準,設計好議題,區分不同文化背景、利益交匯、區域政治、世界經濟關系等各個國家及其受眾,分層分眾傳播;抓住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在外留學生等群體,針對特定人群,研究文化習慣,精準研究互聯網國際網民的分布,將內容精心設計為豐富多彩的不同版本和語言形式。三是進行深度傳播。深度傳播與表層傳播相對。一般而言,深度傳播是接受價值觀的傳播,而表層傳播只是知識性傳播。為實現價值觀的巧妙傳遞,要在傳播方法上注意符合世界各國、不同文化、思維方式要求,分析國外民眾的認知與情感特點,打破認知障礙,注重深度挖掘,如將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歷程拍攝成契合不同國家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的系列影視劇,制作宣傳片,出版面向世界的系列書籍,形成國際傳播的強大氣場。四是加強他者傳播。他者視角指以他者立場、角度、視野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要尋求中國式現代化同各國人民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度,提升時代感,使發展歷程、重大成就受到各國持續關注;要挖掘國際上關注中國的學者、政要、媒介人物的態度,構建促進國際傳播的人脈庫。

(四) 展現未來圖景的發展敘事

講敘好中國式現代化不一定要站在現有視角,還可以從發展視角敘事,展現未來圖景,目的是讓國際受眾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成長空間和強大生命力。所謂發展敘事,指一種將未來愿景、目標、理念以故事形式表達,向受眾呈現一個事物、組織、社區或國家在未來的預期狀態。發展敘事與“當下敘事”相輔相成,“當下敘事”明確當前的情境、挑戰、行動、目標、優先事項,關注短期計劃,而發展敘事則關注長期愿景,展示未來的可能性。

艾沃·古德森認為,人們的生活故事不僅反映他們的過去,也影響未來。[41]20即是說,國際社會能根據當前中國式現代化所秉承的發展理念、實踐路徑了解到未來發展,因而要突出發展潛力,展現光明前景。從這個意義上講,最好的敘事是對未來的敘事,是對前途命運的敘事。當前在國際敘事中存在的問題是,一些國際受眾只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下,而對未來發展還存在種種疑慮,如中國式現代化如何與其他國家合作?對人類社會有何影響?從發展角度敘事,要使國際受眾能夠了解中國式現代化正在追求的是什么?為何重要?以及如何實現能夠正確認知當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難題和困境,有力回擊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威脅論等錯誤西方議題。

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從人類發展大潮流角度敘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圖景。不論人類發展道路如何曲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要敘好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持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不是通過侵略他人、犧牲別國利益取得的,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敘好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世界上有多種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模式,但通過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國家卻不多,我們全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代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二要從世界變化大格局角度講敘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圖景。世界變化大格局的實質就是世界發展大勢,主要表現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這與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謀而合。以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為例,闡釋好中國愿同中亞國家加強現代化理念和實踐交流,推進發展戰略對接,為合作創造更多機遇。三要從中國發展大歷史角度講敘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圖景。中國發展大歷史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這“五史”層層遞進、由近及遠,說明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成功的。要講敘好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通過綜合運用基礎敘事、比較敘事、媒介敘事、發展敘事等科學方法,能夠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和外在表達,以更系統、更有效的方式將中國式現代化呈現給國際受眾,使之符合國際傳播規律、人類認知規律、文化傳播規律,深化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知,理解深層次的價值意蘊,從而達到最佳敘事效果。

上面我們從跨文化視角透視和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敘事問題。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國際傳播的關鍵議題與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核心內容,具有深刻的國際傳播意蘊。由于中國式現代化是在特定社會條件和具體歷史環境中開辟和前進的,在全球化背景和跨文化視角下如何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內涵、特色、成就,還需要深入思考國際敘事的基本規律和重要問題,如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敘事如何平衡好普遍性與特殊性、本土性與世界性、政治性與學理性的內在關聯;如何推動“他塑”向“自塑”轉變,把國際敘事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如何將中國式現代化敘事置于世界歷史視野之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敘事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要把握敘事規律,掌握敘事方法,著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增強國際傳播能力。

猜你喜歡
中國式跨文化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