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的發展、挑戰與展望

2023-02-24 21:14丁鈺梅
關鍵詞:國別秘書處學科

丁鈺梅,羅 林

(北京語言大學 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北京 100083)

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了交叉學科門類。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確定將“區域國別學”納入交叉學科一級學科目錄。這是我國學科建設的重大事件,標志著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學科體系和知識體系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區域國別學這一“大國之學”也引起各界高度關注。作為推動“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機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其設立的初衷、發展的歷程、挑戰的應對與學科建設息息相關。

一、建設背景與發展

隨著“區域國別學”納入交叉學科一級學科目錄,國別和區域研究成為熱門研究,其重要意義也不斷獲得各方的認識。這一背景下,我們需要回顧與這一學科建設相伴而行的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的建設與發展。

從世界范圍看,學科交叉是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國別和區域研究就是學科交叉的具體實踐和直接產物。開展國別和區域研究是世界各大國的迫切需要。早在19世紀,英國、法國等世界強國就開始對世界多個國家和區域開展深入的整體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崛起,成為世界大國,亟需對世界作出全新的認識,其國別和區域研究也隨之迅速發展,并引領該研究的世界潮流。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國別和區域研究也開始起步,以服務于我國的外交大局。其標志就是在高校建立了一些國別和區域研究機構,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以整理和翻譯資料為主。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國別和區域研究重新起步,并迎來發展的春天,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代表,成立多個專門的研究機構,創辦專業的學術期刊,培養專業的研究隊伍。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的對外交往日益增加,特別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的不斷深入,對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黨和國家對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項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不斷設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機構。2017年,為推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科學發展,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依托北京語言大學設立了“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以下簡稱“秘書處”)。秘書處接受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和北京語言大學雙重領導,協助開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業務指導工作,國別和區域研究專家庫建設和維護工作,政策咨詢和學術評議的組織工作,國別和區域研究信息建設工作,以及研究項目管理工作。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具體指導下,秘書處圍繞強化政策指向、深化學術引導,著力把握國家現實需求與研究工作內在規律有機統一的基本要求,注重推進培育基地和備案中心的學科建設、學術支點建設和人才培育建設,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努力圍繞各項任務做好工作統籌。

秘書處作為協調全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的專門機構,肩負著十分重要的學科使命,通過6年多的建設呈現出全面發展的工作格局和積極的成效。

自2013年起,財政部在批復教育部的預算中專門安排了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項。2017年,教育部財務司制定了《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1年4月,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別與區域研究工作,在財政經費趨緊背景下,財務司依然全力保障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經費,指導秘書處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推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提質增效,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共建設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備案中心450余家,涉及近200所院校,覆蓋188個國家、60個次區域、16個國際組織,實現主要大國、重點國家地區、“關鍵小國”的精準覆蓋。

從院校分布看,現有的450余家培育基地和備案中心中,綜合性大學占比約為40%,沿邊、沿疆、沿海地區高校占比約40%,外語類院校占比約30%,充分發揮了綜合性大學整體學科優勢、沿邊沿疆沿海高校區位優勢和外語類院校的多語種優勢。同時,在財經、政法、水利、地質、能源、交通等行業特色院校也設立有系列培育基地、備案中心,有力支撐了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需求。

秘書處作為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的協調與管理機構,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這一樞紐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相應的機制建設作為重要支撐。機制建設既是秘書處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具體的建設路徑。秘書處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強機制建設:

其一,加強咨政能力建設。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工作指導下,為加強咨政能力建設,秘書處組織開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競爭性課題工作,為有關部門開展科學決策提供了智力支撐。為加強成果報送,“秘書處”設立“三刊一網”報送渠道,“三刊”為《國別和區域研究》集刊、《國別和區域研究專報》《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動態》,“一網”為“國別和區域研究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匯集報送相關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秘書處成功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集刊入選CSSCI (2021—2022)、(2023—2024)收錄集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MI核心集刊。

其二,加強規范管理和績效考核評估。教育部先后制定《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培育和建設暫行辦法》《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建設指引(試行)》《國別區域研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明確建設標準、發展目標、日常運行、財務管理等要求,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規范建設運行?!懊貢帯眳f助開展面向所有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備案中心)實行“一年一總結,三年一考核”。在充分總結分析首輪績效考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績效考核工作方案,從條件質量、過程保障、成果產出等三個維度,設定9個二級指標和26個觀測點,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建設單位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實效。

雖然區域國別學是2022年才建立的全新學科,但是,國別和區域研究已經開展了多年,為區域國別學的建立奠定了人才、成果和學科等方面堅實基礎。

近年來,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的力量與成果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目前,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整體建設效果良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力量持續壯大。全國近200所院校參與了培育基地和備案中心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專職研究人員18 000余名。二是學術生產力顯著提升。第一輪績效考核以來,高校國別和區城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累計承擔課題研究3 000余項,報送咨政報告7 000余篇,組織研討會4 700余場,共計發表學術文論15 0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 000余部。研究成果使用部門滿意度連續三年達到98%,發揮了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品牌的社會效益。

學科建設方面,正如我們前面所述,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發布《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在交叉學科門類下新設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完善國別與區域研究相關學科體系;將區域國別學納入《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2年)》,引導學位授予單位加強建設,區域國別學的跨學科建構入選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其實,自2014年起,教育部支持高校設立了相關二級學科、交叉學科,具體就是支持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高校,在外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政治學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國別和區域研究、世界地區史、國別史、比較政治與區域國別、區域國別研究等數十個與國別區域研究密切相關的二級學科點或交叉學科點。截至2022年初,27所院校設立了國別和區域研究二級學科,22所院校擁有國別和區域研究碩士、博士點,3所高校自主設立了交叉學科。

二、現實問題與挑戰

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與區域國別學是新生事物,其建設任重而道遠。毋庸置疑,高校國別與區域研究工作經過十多年的積極發展,2020年第一輪績效考核以來,約90%以上的建設單位積極參與咨政服務,相關工作和研究成果得到了使用部門的充分肯定,但供需錯配是影響我們工作的突出問題和重要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供給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提升。研究與咨政不同程度存在“兩張皮”現象,學術研究成果無法有效轉化為咨政服務,咨政服務往往缺乏扎實的研究基礎支撐,基于研究的咨政尚未水到渠成。

其二,供給效率問題仍一定程度存在。高校咨政報告多是熱點問題研究。追熱點無可厚非,但就其速度而言,高校明顯拼不過媒體,甚至比政府部門還慢半拍。這個“追”字也反映出國別和區域研究咨政服務前瞻性預判少,總結性分析多。

其三,供給方式較為單一,有待創新。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工作,不只是咨政報告一座“獨木橋”。事實上,很多西方智庫多是通過公開舉辦論壇、發表報告的方式,影響政府決策和公眾輿論的。

三、未來發展與展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當下,準確把握國際形勢、正確認識外部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搭建橋梁,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信息咨詢,為中國文化走出去、走進去找到現實路徑是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重要使命和擔當。高校是人才、科研高地,是開展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重要方面軍。秘書處作為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的協調與指導機構,隨著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也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機遇。

國別和區域研究是中央領導站在世界發展大勢和民族復興大局的高度所推動的一項國家學術工程,目的是滿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系建設對全球國家和地區本土知識的現實需求。自教育部2011年啟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項工作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基本完成了“全覆蓋”的要求,建成一批覆蓋此前研究空白的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充分發揮了高校智庫的特殊優勢,為國家對外交往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目前,國別和區域研究發展方興未艾,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已被國家列入急需的“五類人才”,所以,這項與國家大局緊密相關的事業確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指導下,秘書處對未來的發展精心謀劃,我們認為,新征程上,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要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發展,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堅守“實踐”宗旨、遵循“實踐”路徑、運用“實踐”方法,更好統籌基礎性、理論性研究與戰略性、政策性研究,不斷提高咨政服務水平。

一是綿綿用力,加強智庫實體化建設。高校智庫是立足服務國家大局開展戰略性研究,立足現實推動政策性研究,立足學科開展基礎性研究,為國家戰略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實體化建設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無捷徑可走。沒有實體就沒有團隊,沒有團隊就沒有穩定的成果產出。高校智庫實體化建設應告別“無機構”“無編制”“無經費”的建設模式,應有效完成從自發零散的科研向有組織成系統科研轉變。

二是深耕厚植,培育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是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的關鍵,秘書處發揮協調作用,加強對研究人才隊伍的教育引導工作,按照“一手資料、一線人才、一手人脈”的原則,在履行咨政服務職能時,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堅定“四個自信”,提升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展現中國特色、站穩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真正成為“政治信得過、研究靠得住、對策用得上”的復合型區域國別學人才。深入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國別區域重大政策以及咨政報告撰寫等政策和實務培訓,提高咨政報告撰寫質量。

三是前后協同,完善反饋機制。秘書處進一步做好管理工作,從事中事后著手,加強咨政報告供需雙方的溝通聯系,對報告采納情況、相關部門反饋意見等做到納入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引導相關基地和中心提高工作時效和社會服務效益。

四是交流互鑒,促進學科發展。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的設立,是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以往院系下的研究中心受到種種限制和制約,很難實現真正的學科交叉。如今學科如何交叉,是一個重大的命題。為進一步加強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豐富學科內涵、推動學科健康發展,搶占國內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高地,秘書處積極編寫《區域國別學——學科建構與理論創新》,該書由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教授做序,分為“區域國別學的歷史使命”“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建設”“區域國別學的理論創新”“區域國別學的人才培養”“區域國別的研究范式”等章節,收錄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關于區域國別研究的論文30余篇,共計30萬字。這部力作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

總之,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項工作將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牽引、以智庫建設為突破,以外語學科轉型為支撐,服務中國特色外交,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猜你喜歡
國別秘書處學科
學會秘書處參加省科協開展的“2022年度中國科協綜合統計調查工作培訓”
【學科新書導覽】
學會秘書處工作人員線上參加省科協舉辦的科技大講堂系列活動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別比較研究
國別成謎的紀王崮春秋大墓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ISO成立飼料機械技術委員會并由我國承擔秘書處
ISO:中日聯合承擔“水再利用技術委員會”國際秘書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