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就與啟示

2023-02-25 05:11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學習與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管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改革開放45 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城市管理工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工作及對北京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堅持首善標準,突出問題導向,緊盯精治共治法治,強化統籌協調,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順利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城鄉環境更加整潔優美、清朗有序,城市運行更加平穩順暢,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了積極貢獻。

成就篇:伴隨改革開放歷程,實現高效率推動

改革開放45 年來,特別是近10 年來,北京在城市管理領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城市管理能力、水平、質量和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突出重大活動保障,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落實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主動踐行“四個服務”,以首善標準突出抓好重大活動環境整治、景觀布置及城市運行服務保障,出色完成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APEC 會議、G20 峰會、紀念抗戰勝利70 周年、新中國成立65 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世園會、建黨100 周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受到中央國家機關、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突出市容景觀改造,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落實市政府折子工程和實事任務,完成重點大街、重點區域、老舊小區、胡同街巷等環境整治工程,解決了一大批重點環境問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制定《北京市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市容環境景觀管理規定》,開展市容環境景觀提升,塑造長安街及其延長線“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開展兩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全市4000 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整體提升。實施長安街、頤和園、奧運中心區、大運河等景觀照明提升工程,首都夜景環境品質大幅提升。開展公共服務設施治理,城市道路和廣場實現“八無一減”。推進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二維碼管理,完成1500 余條主要道路十萬余件設施上碼。推進城市道路箱體“三化”和“多桿合一”治理,完成各類架空線入地及規范梳理2300余公里。

突出抓好關鍵小事,環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修訂實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制定相關配套辦法,推動1.6 萬個居住小區(村)、11.7萬個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和廣大群眾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廠、朝陽區焚燒廠二期等骨干項目相繼投產,緩解了垃圾處理緊平衡狀態?!巴?、車、站、樓”等分類設施實現系統性重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60%,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達到90%以上。實施城市道路分級分類精細管理,道路作業車輛全部接入市級監控平臺。

突出能源運行安全,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北京市基本實現100%清潔發電,告別燃煤發電史,成為全國首個基本全部實施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大臺煤礦關停,北京告別千年采煤史。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燃煤清潔能源改造,優質能源(除煤炭、油品外)比重提高到75.92%。截至2022 年底,完成3543 個村莊、約136萬戶的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全市90%的村莊、95%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供熱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城鎮供熱面積達到10.23 億平方米,燃氣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新城及生態涵養區全部接入城市天然氣管網,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管道天然氣鎮鎮通。供電保障水平不斷提升。電網結構進一步優化,外受電能力顯著增強。

突出市政設施管理,城市運行更加安全可靠。健全地下管線管理協調機制,開展地下管線消隱,完成消隱工程7362項,實現130項消隱工程與162 項道路大修工程同步實施。健全井蓋設施管理長效機制,共治理病害檢查井38 萬余座,新增“五防”井蓋45 萬余套。健全挖掘工程地下管線安全防護機制,累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200 公里,年均地下管線百公里事故數大幅降低。

突出綜合執法監管,多元共治能力有效提升。加強綜合執法能力建設,制定印發《關于加強北京市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強環境秩序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占道經營、夜施擾民等專項整治。加強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建設應用,豐富拓展數據驅動、提質增效的綜合執法業務場景,形成“一庫匯聚融合、一圖指揮調度、一端智慧執法、一網協同聯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城管執法監督員制度,推進“城管+”共建模式,組織開展“城管開放日”等活動,推進社會各界共享城市治理成果。完善網格化城市管理工作體系,推進管理重心下沉,建成覆蓋全市的市、區、街道(鄉鎮)、網格員的四級網格化城市管理體系。創新“熱線+網格”服務模式,強化主動發現和未訴先辦。提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制定出臺街巷長、小巷管家指導意見,實現街巷長制度全面覆蓋。

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城市管理基礎不斷夯實。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組建城市管理委員會,明確為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建立議事協調機制,將“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調整更名為“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調整執法力量,將市城管執法局調整為市城市管理委管理的行政執法機構。通過編制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法規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出臺《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等15 個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修訂地方標準59 項??萍贾文芰Τ掷m增強。統籌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城市管理領域的應用與示范,完成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主體功能建設,在兩個區開展試點應用。

經驗篇: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實現高水平治理

45 年風雨兼程,45 年砥礪前行,首都城市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必須始終堅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北京作為政治中心的政治定位,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首都城市管理工作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始終聽從黨中央號令。深入推進新時代首都城市管理改革創新,時刻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求,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鍛造有著“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為提升首都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供堅強保證。

必須始終堅持落實“四個服務”要求。落實好“四個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既是黨中央賦予的政治任務,又是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所決定的。在新的時代,更好完成“四個服務”使命任務,必須充分發揮首都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凝聚中央國家機關、駐京部隊和市屬相關部門、各區、各單位等方面力量,形成推動落實的整體合力。認真總結圓滿完成歷次重大活動保障任務的成功經驗,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城市環境保障和城市安全運行工作,切實推進“四個服務”能力實現新的提升,真正做到為祖國爭光,讓黨中央放心。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群眾辦實事,給百姓謀幸福,城市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始終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如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架空線入地規范梳理以及做好極端天氣供熱、供電保障等,始終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難點問題入手,努力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必須始終堅持法治為先、依法行政。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加快推進城市管理法治化進程,制定出臺了《北京市供熱采暖辦法》《北京市架空線管理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實踐證明,法規制度是城市管理高效運作的有力保障,必須依法管理、依法服務、依法監督,才能確保城市管理科學健康、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新征程,要認真貫徹落實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的戰略部署,加強城市管理領域立法工作,做到綜合性管理法規與專業性業務法規相配套;開展法治學習和普法宣傳,推動權力清單、服務事項目錄與責任清單的深度融合;堅持依法行政、依法執法、依法辦事,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

必須始終堅持精細管理、服務高效?!俺鞘泄芾硎且婚T科學,需要精心打理?!北仨毘浞职l揮網格化城市管理體系作用,運用科技手段開展城市部件普查工作,通過摸清底數、明確權屬,逐步實現數據清、情況明,提升管理效能。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標準規范,精心組織實施,強化全過程管理,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必須健全落實“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公開環境建設問題和評價結果,層層傳導壓力。必須深入挖掘網格化城市管理的基礎優勢,全市統一網格劃分,實現“人在格中、事在格上”。城市管理必須從細微處入手,注重管理細節,帶著感情辦事,帶著感情管理,才能真正把城市打理好維護好,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作為。改革創新是解決城市管理問題的有效手段,必須著眼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樹立問題導向,發揚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精神,敢接燙手山芋,能啃難啃的硬骨頭,才能切實擔當起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重任,切實做好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工作。

展望篇:堅持改革開放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任重道遠,我們仍在路上。我們要立足首都戰略定位,深刻把握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著眼更好滿足“五個新需求”,牢牢抓住新機遇,積極應對新挑戰,深入探索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更好滿足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戰略目標實踐落地帶來的新需求。北京市進入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為特征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城市管理需要順應國家和北京的宏觀形勢,更好地發揮城市管理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按照總體規劃要求,除了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補齊城市管理的短板外,更需要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持續推動精細化管理、多元化治理、網格化治理、依法治理和創新治理。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帶來的新需求。隨著城市發展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以及社會結構變化,對城市管理提出了多樣化、精細化的需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圍繞人民群眾實際需求逐步健全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重點關注“大城市病”的破解以及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品質和人民生活滿意度的切實提升,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更好滿足城市“減量發展”新路徑帶來的新需求。減量發展是緩解“大城市病”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城市管理工作要著力提高首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減量升級,補充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改善交通出行環境,增加綠色生態空間,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提高城市發展的安全性、宜居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鋪平道路。

更好滿足科技創新引領管理變革帶來的新需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將極大改變社會、生產和生活,為城市管理由傳統型向智慧型轉變提供了重要支撐。城市管理領域將全面推進一網統管,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城市感知體系建設,突出數據匯聚和共享,對現有業務系統進行整合、優化、補充,不斷豐富業務應用,為城市高效運行和精細化管理提供保障。

更好滿足韌性城市建設對城市運行管理帶來的新需求。強化底線思維,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不斷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深化完善首都經濟社會及公共衛生、極端天氣、重大事故等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應急處置保障等機制,加快補齊水、電、氣、熱、垃圾等城市生命線運行保障短板,大幅增強城市運行韌性,使城市運行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各項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加快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精治共治法治總要求為主線,以科技賦能城市管理為引領,著力解決城市管理突出問題,有效破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推動首都城市管理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智慧發展、韌性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保障。

猜你喜歡
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水利建設與管理》征訂啟事
聆聽兩會
——關注自然資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設與管理》征稿函
運行管理
管理就是溝通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