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道路上的首都文旅新跨越

2023-02-25 05:11
學習與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文旅北京消費

楊 爍

改革開放之初,得益于北京旅游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北京旅游業成為全國旅游業發展的排頭兵,先行先試,探路破局。改革開放45年,特別是新時代10 年,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北京文化和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供給體系逐步健全,旅游產品日趨豐富,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如今,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北京文化和旅游產業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全面深入推動改革開放的信心更加堅定,新一輪和高水平的新時代首都文旅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影響深遠。

依托機構改革 文旅事業精彩紛呈

2018年11月,原北京市文化局和原北京市旅游委進行職能整合,正式組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進一步理順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奮力推動首都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首都文藝舞臺繁榮發展。一是藝術創作成果豐碩,連續4 屆摘取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項——文華獎,獲獎劇目有昆曲《紅樓夢》、評劇《母親》、舞劇《天路》和《五星出東方》。連續19 屆榮獲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群星獎,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二是展演活動異彩紛呈。精心承辦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和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成功舉辦“會館有戲”、中國戲曲文化周等品牌活動。打造“北京故事”“圓夢中國·春苗行動”等優秀題材劇目展演品牌。

公共文化服務優質高效。一是示范區創建成效明顯。4 個區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5 個區獲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榮譽稱號,3 個區獲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高品質旅游服務環境初步形成。二是公共服務供給實現精準化。每年開展覆蓋全市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約2 萬場次。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組織開展公益性文化輔導培訓。圓滿完成冬奧會冬殘奧會城市文化活動,推廣冬奧廣場舞《一起向未來》。

傳統文化魅力不斷彰顯。一是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版《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叢書,開發中軸線文化探訪線路,中軸線旅游成為新名片。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啟動“品讀建筑發現北京之美”北京歷史建筑文旅資源開發計劃。二是非遺保護基礎夯實。出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健全國家級、市級、區級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累計記錄68 位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培訓全國各地非遺傳承人超過1000 人?!爸袊鴤鹘y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

產業提質升級成績斐然。一是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在全國?。ㄊ校┘墝用媛氏韧瞥觥侗本┦形幕吐糜稳诤习l展的意見》,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聚焦文旅領域“兩區”建設,編制實施《北京市文化旅游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二是產業引領地位凸顯。在權威機構發布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和文化產業發展指數評比中,北京穩居全國首位。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了首旅集團、中青旅控股、同程科技等一大批產業鏈覆蓋完整、品牌效應突出的行業領軍集團。

市場綜合治理規范有序。一是行業監管體系縱深推進。持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推出審批事項“簽一次”清單等創新舉措并入選文旅部典型案例。開展核心區旅游降密工作,完成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搬遷。提升受理投訴和接訴即辦工作效率,辦結率100%。二是市場治理效能持續升級。加強文娛領域演出監管和執法檢查,及時有效處置“笑果脫口秀”演出內容違規案件。聯合多部門嚴厲打擊非法“一日游”“黃牛票”等旅游亂象。統籌全市節假日旅游工作,抓好暑期、汛期、旅游高峰期文旅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文旅交流合作出新出彩。一是特色品牌活動蓬勃開展。連續20 年舉辦“歡樂春節”“北京之夜”等品牌活動,活動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先后在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留下足跡。舉辦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新年倒計時、“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全球吉慶生肖設計大賽等活動。二是傳播能力全面提升。發起成立了首個以城市為主體的全球性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會員數量發展至242 個,覆蓋85 個國家和地區。連續3年成功舉辦服貿會旅游服務專題展、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圓滿舉辦2022 年北京文化論壇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和2023 年北京文化論壇文旅融合平行論壇。

夯實主責主業 文旅產業迸發新活力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穩經濟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旅游業迅速回暖、強勢復蘇。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在穩經濟、促消費、保就業等方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深度發力改革創新,努力推動旅游業持續復蘇發展,有效發揮了文旅消費的拉動和支撐作用。

定政策、搭平臺,促進文旅市場復蘇。依據《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5年)》,牽頭出臺12項政策措施,穩步推進24項重點任務,陸續建設22個重要項目,部分已經投入使用。制定實施《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文旅消費潛力釋放配套方案(2021—2025年)》,出臺《北京市擴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費獎勵辦法》,以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釋放文旅消費潛力。連續舉辦3屆北京文旅重點項目投融資對接會,先后策劃、推出文旅項目141 宗,總投資超313 億元,促成20 宗項目簽署投資合作協議、8宗項目形成明確合作意向,簽約及意向簽約金額約75.94億元。

辦活動、創品牌,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市區聯動、部門互動舉辦文旅活動,2022 年舉辦“點亮北京”“品味北京”“休閑北京”系列活動,2023 年上半年組織“開門迎春”“騎游北京”“故宮以東融·藝術季”等文旅促消費活動,通過發布線路、豐富產品,塑造文旅消費新品牌。深入實施“漫步北京”“暢游京郊”“點亮北京”行動計劃,圍繞中軸線和三條文化帶,推出300 余條精品旅游線路。持續開展“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評出300家“北京網紅打卡地”。制定《北京市推動微度假促進文旅消費工作方案》,首批推出6 個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全面梳理“北京禮物”產品體系,認證并授權簽約79 家企業459 個系列922 件(套)商品,推動“北京禮物”品質升級品牌提升,打造更多精品化、高端化、國際化的“北京禮物”和文創產品。首次發行3000 萬元京郊住宿消費券,帶動在線旅游平臺京郊住宿消費訂單量和住宿消費額分別增長50%和114%。

抓項目、促融合,打造國家級文旅消費新場景。環球主題公園持續火爆,成為首都文旅新地標和來京游客集中體驗的新場景。首鋼園香格里拉酒店、八達嶺希爾頓酒店、石景山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順利建成并使用。樂高主題樂園、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等一批國家級文化旅游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東城、西城、朝陽、密云、延慶5個區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前門大街、天橋演藝區、798—751 藝術街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五棵松華熙live、古北水鎮等11 家街區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前門大街、三里屯太古里等4 個街區被評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智慧文旅平臺項目進展順利,212 家等級旅游景區、73 家紅色旅游景區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實現VR 虛擬導覽服務。東城區“故宮以東”及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延慶區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門頭溝區“京西山水嘉年華”等一批文旅新業態蓬勃發展。

解難題、強培育,激發文旅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落實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促進文化旅游休閑消費等12 條措施,建立完善促進文旅企業發展定期調度機制、聽取需求訴求和意見建議機制、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機制3大工作機制,為2614 家有政策需求的旅行社辦理暫退質保金13.12 億元。積極開展中小微文旅企業融資需求摸底調查,組織12 家銀行向124 家文旅企業介紹銀行貸款政策及相關金融產品。推動普惠政策在文旅領域落地落實,量身編寫《文旅企業組合式稅費優惠政策應知應會》,持續開展政策宣講與輔導培訓。發揮文化藝術基金扶持引導作用,2022 年度296 家文化機構(單位)共申報基金項目465 項,向獲批文化機構(單位)發放基金資助1 億元。發揮文旅資源交易平臺作用,設立北京文旅投融資服務專題板塊,累計促成346 宗項目達成投融資交易,金額331.93億元。

專注升級創新 助推首都文旅再上新臺階

不斷推動北京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繁榮發展,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進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揚改革精神。力爭到2025 年,率先實現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服務保障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和重大國事活動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作用持續增強,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凸顯。為此,著重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尤為重要。

強擔當,推進文旅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頂層設計,堅持黨建引領,深刻把握文旅工作的政治屬性、意識形態屬性、市場屬性和公共服務屬性,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監督,進一步增強自身責任感、使命感。深化對文旅行業主體和文旅監管特點、規律的認識,切實掌握文旅領域監管主動權。持續實施文化和旅游市場事中監管改革,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6+4”一體化綜合監管工作。

創品牌,努力打造新時代首都文藝精品。推動落實《北京市建設“演藝之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 年—2025 年)》,圍繞打造演藝精品、培育演藝主體等7個方面,形成精品劇目薈萃、演藝節展匯集、市場要素活躍、消費活力迸發的良好發展態勢。發揮好全鏈條扶持機制作用,開好選題策劃會、創作推進會和劇目推介會,打造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彰顯北京特色的精品劇目,持續擦亮“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加大演藝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力度,上好政策課、業務課、實踐課,切實解決人才結構性短缺難題。

立民心,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效能。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著力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使北京公共服務供給從一般化、基本化、均等化向優質化、數字化、智能化、身邊化邁進,從?;镜摹坝袥]有”“缺不缺”向求品質的“好不好”“精不精”轉變。強調精準供給,著力解決個別鄉村地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不達標、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動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強調共享共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資金投入多元化。

聚合力,加速構建文旅深度融合新格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找準文旅融合的切入點、發力點,推進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推動優勢互補,匯聚發展合力,實現良性互動,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促進文旅領域與科技、教育、農業、體育、商業等相關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做好“文旅+”“+文旅”工作。推動文旅傳統行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在產業數字化上,通過數字化賦能傳統文旅行業,培育新業態、開拓新市場,提升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在數字產業化上,進一步加強優秀文化旅游資源的數字化轉化,用好數據這個關鍵要素。

重創新,全力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著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文化和旅游服務業擴大開放,大力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積極適應文旅消費市場復蘇背景下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動首都文化和旅游理念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方式和管理手段創新,不斷擴大優質產品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提升文旅行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著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全球數字標桿城市建設,主動適應北京從“大眾文旅消費時代”進入到“品質文旅消費時代”的新趨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消費場景、消費模式,培育新型消費形態。

偉大變革,書寫嶄新篇章。歷經45 年改革開放,北京文旅正與世界文旅深度融通,展現出了磅礴的發展動力。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性交匯的關鍵節點上,面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北京文旅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科學謀劃中把文旅行業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在繼往開來中持續推動首都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著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北京力量。

猜你喜歡
文旅北京消費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40年消費流變
北京,北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