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報高質量發展策略

2023-02-25 23:32郭小坤
山東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校報

郭小坤

(山東開放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作為高校黨委、行政機關報刊,高校校報在引導宣傳思想、傳播教育理念和知識、建設和豐富校園文化、記錄大學發展歷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理應隨著學校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媒體融合時代,一方面,因出版周期長、傳播形式單一、互動受限等問題,校報逐漸失去優勢。另一方面,當今大學生追求新聞閱讀的“快餐化”和多元化呈現,報紙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需求缺乏,導致報紙閱讀量逐漸減少。對此,校報編輯部應認清發展形勢,突破發展困境,實現媒體融合,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切實發揮好校報在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報發展困境

(一)時效性差,存在感不足

全國現有上千家高校校報,其中,旬報、半月報、月報占絕大多數。在新媒體平臺實時發布的影響下,出版周期較長的校報成為官網滾動新聞的紙質版,成為新聞的“過期性”僵化記錄和“刻板”重現。報紙的時效性難以滿足讀者對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的需求。單從“新”的快速性角度與新媒體相比,已然喪失了校園新聞傳播的主導地位。

(二)互動性差,體驗感不足

報紙發行周期長,直接造成了編輯部無法第一時間收到讀者的反饋,與可以時時反饋和在線互動的新媒體形成鮮明對比,減少了讀者可以快速表達帶來的思想交流、觀點碰撞、內容再造、情感升華,甚至“娛樂調侃”的快感,變成了單向度輸出的“一廂情愿”,難以引起共鳴,降低了閱讀體驗。

(三)深度性差,獲得感不足

校報是學校的第一份黨報,習慣了程序化報道方式,大部分版面被黨政要聞、領導講話、會議報道、結構化工作總結占據。即使人物通訊,也存在深度訪談和創意策劃不足,缺乏新鮮的材料、真實的事件、感人的事跡、基層的聲音、細節的刻畫。有的編輯部習慣了做“新聞的搬運工”,有的編輯部因人手缺乏、身兼數職、任務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熱點新聞少、深度報道少、主動采訪少、題材體裁少、新聞羅列多、領導講話多、被動接受多、泛泛記錄多的“四少四多”現象。同時,多數高校報紙語言風格單一、刻板、不夠靈活,深度不足,詩意匱乏,新鮮度上又缺乏網絡用語的俏皮可愛,很難拉近與年輕讀者的距離??傊?從內容豐富性和語言多樣性上都難以讓讀者有充分獲得感。

(四) 美觀性差,愉悅感不足

高校校報一般有八版或四版,每期版面固定,內容安排相對固定。以四版為例,一般頭版為學校黨政要聞和重大事件,二版是其他新聞,三版是專題或典型報道,四版是副刊。每個版面都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因編排了大量文字內容,設計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受限,版面缺乏視覺沖擊力和審美愉悅感。

(五)傳播性差,影響力不足

當前,大部分高校校報的發行方式還是運用“采寫—編輯—排版—印刷—發行”的制作流程,出版費用高,發行量受限,只能在一部分師生讀者中傳播,這與新媒體的電子信息化傳播方式相比劣勢明顯。[1]據統計,全國已有約1500所高校上線校報電子平臺,實現了校報電子化呈現。然而,呈現形式主要還是PDF格式或文字加圖片的靜態模式,并沒有真正實現融合媒體平臺上圖、文、視頻、H5一體化的動態呈現,造成了影響力不足,作用發揮弱。

二、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報存在的必要性

既然融媒體時代可用的新媒體很多,校報也存在很大發展困境,是否意味著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呢?不可否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挑戰是全方位的。但考察人類媒介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新媒體對舊媒體的替代效應往往是暫時性的,從長遠看,新老媒體終將在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共生共贏狀態將長期存在。

(一) 校報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和最優化。作為黨報,高校校報應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緊跟時代步伐,運用信息革命成果,做大做強。

(二)校報具有自身優勢

與新媒體相比,校報雖然有一定的發展困境,但也有自身很大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更權威。就目前整個新媒體環境來看,存在把關弱,甚至自媒體把關缺失的情況,網絡環境魚龍混雜,作品內容良莠不齊,雖然高校的新媒體在把關上比較嚴格,但大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對新媒體的公信力。就大部分高校的情況來看,校報的編輯工作由編輯部固定人員擔任,他們具備專業資質,經驗豐富,校報要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核,價值導向和內容生產均有保障;而新媒體的編輯則以學生記者為主,指導教師進行前期策劃、中期指導和終期審核,突出學生視角,貼近學生生活,內容更靈活,風格更輕快。所以,在重大新聞事件宣傳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上,校報不可缺失。

2.語言更規范。校報的語言要符合語言學規范,遵守出版編輯條例等相關規定,整體更嚴謹科學;新媒體可運用網絡流行語和其他符號,只要讀者喜歡讀、讀得懂便可不拘小節??梢?校報更能發揮語言示范作用。

3.副刊更有特色。目前,高校新媒體也存在一定的同質化,某一選題一經推出,其他高校往往立馬跟進,大同小異,熱鬧有余,特色不足。而校報的副刊經過多年的運營已經培育了獨特的文化氛圍,體裁上兼具記敘文、小說、散文、詩歌、議論文、攝影、書畫等多種文體和形式,內容上可記錄校園生活、暢談人生夢想,也可關注社會發展、記錄美好、針砭時弊,風格上可現實可魔幻……記錄人間萬象,感悟人生百態,一方小天地,呈現大世界,在熱鬧的融媒體時代,可以說,校報副刊擁有低調而奢華的內涵。

4.閱讀體驗更獨特。目前很多短視頻閱讀存在字幕缺乏或滾動快、視頻播放速度過快等問題,造成讀者不能一次性獲取準確信息,更不能字斟句酌品讀語言美,還存在信息碎片化現象,不能幫助讀者留存系統全面長期的記憶。相反,讀者可以自由控制閱讀報紙的速度,實現反復品讀、推敲、思考,既可提升閱讀體驗,又可提高閱讀效果,滿足紙質閱讀的濃厚情懷。

5.有形存儲更穩定。新媒體存儲借助網絡,存在網絡不穩定,易刪除、虛擬性、受網速影響等情況,現實感不足,安全感不強。而報紙便于保存和收藏,一般還會有合訂本,查閱方便,易于全面系統、明顯直觀地整體把握。

三、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報高質量發展策略

(一)創新發展理念,蓄足第一動力

媒體融合時代,高校校報不能再按照傳統思路“關起門來辦舊聞新紙”,而應積極轉變發展理念,與新媒體平臺融合,尋求報刊融合的“電子化生存之路”。注重以讀者為中心,以內容為導向,以平臺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追求媒體形式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內容方面,應新增H5、音視頻等作品;平臺方面,應建立“兩微一端”等多媒體平臺,設計多元化發行渠道;技術方面,應利用大數據平臺始終關注熱點,反饋讀者意見,調整報道方向,宣傳引導校園輿論。只有理念創新先行一步,蓄足動力,才有可能跟上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步伐。

(二)協調內容再造,增強內生活力

1.深化內容求活力。 2003年,《人民日報》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三貼近”原則導向性與新聞性結合、指導性與可讀性結合、權威性與群眾性結合、思想性與服務性結合“四個結合”為理念,率先實行采寫方式革命。其中新聞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由報道工作轉向報道工作中的新聞”,把工作性報道轉化為新聞,把專業性報道轉化為可讀性強的新聞,把時效性差的新聞轉化為可讀性強的新聞,把一般性新聞轉化為亮點新聞,把同質性新聞轉化為獨家新聞。[2]高校校報要學習《人民日報》的先進經驗,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容設置和制作模式,聚焦讀者需求,改革供給側,強化策劃意識,圍繞學校發展重點,深耕細作,全面講好校園故事。新聞寫作方面,要克服“居高臨下”的刻板印象,改變領導講話的固化形象。編輯要對記者所寫的稿件進行二次潤色,提煉出重要的新聞要素,形成可讀性強、有深度的稿件。記者要鍛煉“四力”,通過深度采訪找到新聞的第二點,挖掘新聞背后的豐富元素,將宏大主題展現在平凡鮮活的人物故事中,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平凡英雄,用優秀的作品凝聚力量。評論文章要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審視國家關于教育的熱點新聞以及本校輿論熱點,結合校情敏銳觀察、精準把脈,瞄準“小切口”,撰寫“大文章”,寫出客觀、權威、深刻的言論作品。[3]

2.視覺轉換求亮麗。目前,不少校報依舊延續舊版式設計,重文輕圖,密密麻麻,單調乏味。從新聞理論來看,圖片報道和文字報道,一種是視覺形式,一種是文字形式,輕重無差別,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讀圖時代,堅持內容為王的前提下,校報應進行視覺改革,從讀者角度貫徹“視覺傳達”理念,注入更多創意,編輯更多視覺傳達作品,以清新的標題、豐富的色彩、新穎的設計使版面更具沖擊力、靈活性、多樣性,在每一頁打造“視覺沖擊中心”,增強關注度和吸引力,激發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體驗。

(三)搭建綠色平臺,提高運營效力

目前,多數高校在積極打造融媒體矩陣,但仍有很多高校因為人力物力等條件的限制,尚未構建融媒體一體化平臺,或者平臺在搭建中,但工作還是各自為營,沒有打破平臺之間的壁壘,不能將各大平臺的優勢凝聚成強大合力,甚至只重視新媒體,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仍然在孤立堅持。只有整合視聽、征稿、編輯、平面設計策劃、審稿、發行等環節,形成“一次編輯、多次生成、多次傳播”的工作格局,才能在合作共贏中提高運營效力,實現綠色發展。

(四)堅持開放情懷,提升親和力

不能親臨現場便寫不出深度、寫不出新意、寫不出細節。所以,稿件來源應該是開放的,編輯部在接受投稿的同時,更要主動走近師生,深入基層,積極發現新聞點、挖掘典型,主動通過大量的采訪,積累素材,大浪淘沙般在紛繁復雜的素材中自然而然呈現出新聞客觀事實和典型人物事件的鮮活形象。另一方面,開放情懷還表現在自由、包容、輕松、活潑的互動環境,報紙不是向師生填鴨的道具,是為師生交流提供的平臺,只有內容來源開放,師生互動開放,才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堅守辦報初心,履行好辦報職責。

(五)推行共享機制,強化傳播力

高校校報不僅要服務本校,還要著眼國內外其他高校,強化共享意識,提升教育強國建設能力。校報要主動融入融媒體發展大環境,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關系,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斷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產品,取得了積極成效。高校校報要立足新形勢新環境,轉變發展思路,突破發展困境,以更豐富的“靈魂”和更靚麗的“容貌”,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切實發揮好黨報喉舌重要作用,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強國戰略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猜你喜歡
校報
借助校報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
基于協同理論的新時代高校校報發展路徑研究
融媒體背景下大學校報生存淺議
20年的校報情緣
近代《私立嶺南大學校報》足球報道內容剖析
新形勢下高校校報輿論引導困境及解決策略初探
探究當前高校校報發展之路
高校校報在媒體融合中的功能與傳播效果
新媒體語境下以受眾為本提升高校校報傳播效力
新媒體時代高校校報傳播效果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