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稅收思想及啟示

2023-02-28 03:01雷婷吏
西部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陜甘寧邊區邊區延安

雷婷吏

陜甘寧邊區是1937年至1949年之間西北地區的一個行政區域,包括陜西北部、甘肅東部和寧夏的部分區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陜北后,建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使陜北成為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兩黨關于國共合作的協議,中國共產黨將陜甘蘇區改名為陜甘寧邊區,并成立了邊區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張國燾任副主席(后由高自立接任副主席、代主席兼黨團書記),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首府為延安??谷諔馉帟r期,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敵后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黨中央所在的陜甘寧邊區作為事實上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行政特區,有了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國共產黨根據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驗,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成立稅務總局、建立新的稅收制度,就是一項基礎性、建設性的實驗。從1936年在定邊縣建立的第一個稅務局開始,到1948年黨中央離開陜北,十余年的時間里,陜甘寧邊區稅收從無到有,從作為財政的補充到成為財政的主體,稅務隊伍從弱小到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形成的稅收思想及實踐,為新中國稅收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對當前我國稅制改革仍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狀況

(一)自然環境

陜甘寧邊區屬于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涼干燥,干旱少雨,這種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春秋多季候風,三四月間北風很大,黃沙遮天,數日不止,使得春旱更加嚴重。清明至小滿期間雨水時常缺乏,谷物不能播種,有時即使播種也不能發芽。七八月間雨水最多,川地因河水突增,往往成災。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原因,陜甘寧邊區屬自然災害多發區。一是旱災;二是澇災;三是雹災;四是凍災。除此之外,還有風災、蟲災和瘟疫等。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不僅給邊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更是對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經濟狀況

陜甘寧邊區的經濟狀況以皖南事變為分界點,1937年7月到1940年12月期間,財政收入的來源主要為南京國民政府發放的軍餉和國內外進步人士的支援。這一時期,在“爭取外援,修養民力”財政思想的指導下,邊區稅收負擔很輕。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對陜甘寧邊區進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不僅停發八路軍的抗日軍餉,也禁止外界給邊區捐款,并禁止必需品如棉花、布匹、糧食等運入邊區。由于國民黨政府切斷了陜甘寧邊區與外界的經濟往來,使得邊區的物資逐步減少,財政壓力不斷增大,因此中國共產黨在開展自給自足的大生產運動的同時加強稅收工作,實施“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政制度,稅收收入就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稅收思想

(一)開源節流,減輕財政負擔

“開源”就是擴大貨物的征收范圍,“節流”就是對部分必需品、不在征稅范圍內的貨物降低稅率或不予征收。1939年之前,除食鹽外陜甘寧邊區不征收其他的工商稅收。由于國共兩黨關系出現裂痕,發生了“皖南事變”,邊區財政出現困難。對此,中共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開始征收工商稅以增加稅收收入、減少財政負擔。其基本的政策精神就是對鹽稅、貨物稅、營業稅、牲畜斗傭等征稅項目進行了統一規定,確定了稅率。1940年,為了拓寬收入渠道、開辟新市場,征收貨物稅和營業稅,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貨物稅暫行條例》,這對開辟財源、增加稅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允許牲畜、棉花等貨物出口,擴大了貨物的征稅范圍,從而增加稅收收入;二是提高陜甘寧邊區必需品的出口稅率,如對羊毛等貨物出口征稅20%;三是起征點以貨物數量為單位,“從量征收”而不是“從價征收”,克服了物價上漲因素對陜甘寧邊區稅收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從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陜甘寧邊區稅收在財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加,在1939年時已達到71.27%,稅收對財政收入愈發重要。

表1 1937—1945年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例

發展經濟、開源節流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稅收思想的核心,毛澤東在《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中指出:“財政政策的好壞固然足以影響經濟,但是決定財政的卻是經濟?!盵2]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領導陜甘寧邊區進行經濟建設,通過開源節流,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大大減輕了財政負擔。

(二)配合金融、貿易,強化稅收以保護經濟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時就十分重視將陜甘寧邊區的稅收工作與金融、貿易相結合,共同促進邊區經濟的發展。首先,在金融方面,特別是在打擊排擠法幣、擴大邊幣流通市場、穩定邊區金融市場方面,稅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巴钅鲜伦儭币院?,陜甘寧邊區銀行正式發行貨幣,邊幣和法幣同時在邊區流通,比價相等。1943年以后,陜甘寧邊區禁止法幣流通,稅務系統積極配合金融部門,拒收法幣只收邊幣,對把法幣擠出陜甘寧邊區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稅收與金融相互配合政策的實施使得陜甘寧邊區的財政壓力逐漸減輕,為邊區建設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次,在貿易方面,中國共產黨注重用稅收政策配合商業貿易,主要表現在進出口貨物稅率方面。比如,在進口稅政策上,對陜甘寧邊區所需的棉花等必需品采取低稅率政策,對進口煙酒等非必需品采取高稅率政策。在出口稅政策上,對陜甘寧邊區富余的產品采取免稅或輕稅政策,如食鹽出口不征稅,而對耕牛、母羊嚴禁出口。稅率政策是反封鎖和反傾銷的有力武器,能夠便利正當商人從事合法的貿易活動,在保障商品流通的同時增加稅收收入。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稅收以保護經濟發展為主的思想,主動配合金融、貿易部門開展工作。綜觀陜甘寧邊區稅收與金融、貿易的關系,只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才能保證陜甘寧邊區財政的實物供給,保持邊幣與法幣的匯率相對穩定,促進邊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推進稅制改革,貫徹民主集中制

1939年3月,陜甘寧邊區頒布了第一個稅務條例,但由于稅收制度還沒有統一起來,存在參照不同的稅收條例、沿用不同的征稅方法、征收品目不一、稅率不同等問題。1940年12月25日,毛澤東在《論政策》一文中明確指出:“關于稅收政策。必須按收入多少規定納稅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對最貧苦者應該規定免征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不論工人農民,均須負擔國家賦稅,不應該將負擔完全放在地主資本家身上?!盵3]根據當時的形勢特點,邊區政府對相關稅收條例和稅收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新稅法于1941年1月1日開始執行。新頒布的稅收條例包括商業稅暫行條例和貨物稅暫行條例,牲畜買賣手續費和斗傭仍按原現定執行,雖然此時稅種比較單一,但已自成體系。

在機構設置方面,陜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革命根據地,具有獨立自主的性質。1941年,陜甘寧邊區在財政廳下設立稅務總局,各級稅務機構從地方政府獨立出來,建立了獨立的稅收系統,地方政府不得干涉稅務部門的工作,但對同級稅務機關享有監督的權力。同時,在各個分區、縣市均設有稅務委員會,一切重要的稅務問題均由該委員會討論決定。陜甘寧邊區稅收制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邊區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建立新中國的稅收體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干部素養

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在延安時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解決的是思想問題,一個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在這兩大運動的推動下,陜甘寧邊區稅收無論是在政策還是在具體工作上,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在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下,稅收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整頓。稅務總局成立后,設立專門科室負責干部管理工作,并制定了稅務干部管理規定。雖然之后根據精兵簡政精神取消了專門的干部科,但干部管理仍由稅務總局的秘書室負責,在縣、市稅務局分別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在組織管理方面保證了干部工作的穩定運行。1941年開始,各級稅務機關通過開辦學習培訓班、召開會議對稅務干部進行思想教育、組織人員交流經驗并學習相關規定等方式加強干部培訓,目的是為了提高稅務干部的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1944年3月,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的陳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關于財經問題的報告》,指出財經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1)應該執行黨的政策,服從整個需要。(2)精于業務,在行通行。(3)大公無私。(4)賬目清楚,一目了然?!盵4]可以看出,提高稅收干部的政治素養及業務能力是干部培養的重中之重,各級稅務部門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嚴抓整改,黨員的奉獻精神、革命的稅務作風深入人心,從提高思想認識、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業務能力等多方面培養和鍛煉稅務干部,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稅收思想的啟示

(一)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是首要原則

稅收思想與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提出的稅收思想,采取的一系列稅收政策依據是陜甘寧邊區不同階段的實際和中心工作需要。從最初的“爭取外援,修養民力”的財政思想,到“皖南事變”后的“發展生產、自給自足”,再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政制度,始終遵循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不僅為陜甘寧邊區的稅收工作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也保證了邊區建設的順利進行和戰爭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至今,稅收工作是黨和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職能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例如,稅收實體法方面存在不足,現行《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一些規定已與稅收征管實踐脫節,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新發展和稅收征管實踐的需要[5]。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延安時期的成功經驗,遵循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堅持深入調查研究,根據時代發展、掌握實際情況、了解人民群眾所需,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研究完善稅收制度的創新思路和有效措施。

(二)統籌兼顧金融貿易與稅收兩者關系,打出“組合拳”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與國民黨進行反經濟封鎖的斗爭中,認識到發展生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打破經濟封鎖,從而穩定陜甘寧邊區的大局。只有認識到稅收、金融、貿易是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將它們統籌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整體效果,從而推進經濟發展。這三年來,為了應對疫情沖擊,在黨的統一領導下,稅務機關聯合財政、金融等部門、協會共同開展“春雨潤苗”“稅社益企”“稅銀互動”等專項行動,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以來,各級稅務部門扎實落實留抵退稅政策,為企業發展送去“真金白銀”。因此,善用政策“組合拳”,統籌兼顧金融、貿易與稅收的關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深化稅制改革,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稅制改革是通過稅制設計和稅制結構的邊際改變來增進社會福利的過程,有多種形式,比如稅率的更改、起征點或免征額的升降等。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稅收政策是將效率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公平。從1939年3月陜甘寧邊區頒布的第一個正規稅務條例開始,由于政治、經濟、戰爭環境的影響,連續對稅法條例進行了四次修訂。進入新時代,稅收立法速度加快,現行稅制的18個稅種中已有12個稅種完成立法。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稅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比如個稅改革,就是充分發揮稅收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從而保障收入分配的基本公平,彰顯了新時代我國的稅收治理能力,在增加社會效益的同時,促進了經濟平穩發展。同時,國家稅務總局按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于2018年7月將國稅地稅進行合并,節約了稅收征管成本,提高了征收效率,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四)歷練稅務隊伍,打造新時代“稅務鐵軍”

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稅收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稅收專家,歷練了一支高素質稅收隊伍。這支稅收隊伍經受了戰火和艱苦環境的磨練,同時熟知稅收理論和業務知識,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了輝煌的業績。比如,在中央和大區稅務機關中,由原來陜甘寧邊區干部擔任正副局長的有:李予昂先后任華北稅務管理局局長、財政部稅務總局局長,王南秋任華東稅務管理局局長兼上海市稅務局長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積極探索“帶好隊伍”機制,抓住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點和著力點下功夫、求實效。截至目前,全國稅務系統共選拔培養各類稅務人才6.1萬人,比2013年之前增長了4萬人,其中年齡在35歲及以下的青年稅務人員約3.7萬人,鍛造了一支素質優良的稅務鐵軍。

猜你喜歡
陜甘寧邊區邊區延安
《陜甘寧邊區實錄》與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構
新中國的雛形:陜甘寧邊區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進延安
《保衛延安》震撼播出
抗日戰爭期間陜甘寧邊區擁軍工作的述評
戰斗在皖浙贛邊區的劉毓標
《中共閩浙贛邊區史》出版發行
抗日戰爭時期的鄂皖邊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