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實踐探究

2023-02-28 11:55陸正琳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火雞

陸正琳

(福州第一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霸谌蚧蛧H化視野下,外語課程面臨改革的契機和挑戰,在中小學外語教學上,思政理念與課程建設的融合,將為高質量實現語言教育目標保駕護航,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現國家意志和主流核心價值觀?!保?]教材是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英語教師要深入分析英語教材,挖掘內嵌于語篇中的育人主旨。[2]

一、高中英語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實施策略

“課程思政理念是指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營造育人氛圍,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道德要求、價值觀念、思想認識和政治理念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使其成長為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學理念?!保?]課程思政落實到高中英語教學就是高中英語教師挖掘教材中隱性、潛在的思政內容,巧妙地融入課堂之中,把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自信和道德修養等思政教育與高中英語課程知識和技能傳授有機融合。[4]英語課程思政可以結合英語學科育人目標,具體落實到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即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探究等活動,依照理解(understanding)、信奉(Believing)和踐行(Practising)三個層次進行學習(見圖1),由易到難,從低到高,逐級遞進?!袄斫狻笔腔A,學生要通過觀察、梳理等方式,準確地理解并表達教學內容所承載的核心思政意義之所在;“信奉”是中位目標,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深入思辨、分析、推斷、評判,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融入自己的信仰之中;“踐行”是高層階要求,要求學生在新的社會情境中遷移運用,踐行自己的價值觀,做到外化于行[5]。

圖1 (張敬源、王娜,2021)

二、高中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案例

本文擬以筆者的幾個教學實踐片段為例,談談高中英語教師如何就“理解”“信奉”以及“踐行”三個層次落實英語課程思政。

(一)準確“理解”,掌握要義

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第一層次是“理解”。該層次側重的是語言輸入、語言理解。此環節下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獲取事實細節,推測作者意思,[6]找到英語課程思政的突破口。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包括設計問題鏈、主旨大意歸納等。

例如,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Unit 1 是一篇關于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提煉出青蒿素從而成功治療瘧疾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專題新聞報道。筆者設計以下表格以及問題鏈(如表1),引導學生分別從語篇結構、事實細節、語言特點、主題意義四個方面對進行準確理解。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歸納每段的大意,完成表格,可以對本文的語篇結構和主旨大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即能夠理解從獲獎到人物介紹再到艱苦研究過程最后到成果意義和積極影響這一敘事邏輯。

What is the Passage all about?

Q1:Why is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important?

Q2:What numb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Why?

Q3:Why did Tu Youyou and her team members insist on testing medicine on themselves?

Q4:Why is Tu Youyou regarded as a great person?

Q5: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for Tu Youyou to make such a great discovery,talent or effort?

【設計意圖】

問題1 引導學生理解屠呦呦所發現和提煉的青蒿素對治療瘧疾,進而對人類健康和世界發展的有著突出貢獻和價值,明白她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問題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用具體數據在第1 段是為了說明瘧疾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和青蒿素能有效治療瘧疾的偉大價值,在2-3 段中是為了客觀準確地反映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艱辛科學研究過程。問題3 引導學生理解屠呦呦及其團隊不計個人健康安危,以身試藥的可貴品質。問題4 引導學生理解屠呦呦被認為偉大的原因。問題5 引導學生理解思考屠呦呦所代表的卓有成就人物通常具有的品質和特性,探討天賦和努力的重要性。

五個問題構成的問題鏈,由表及里,由淺入深,讓學生對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艱苦努力,終于發現青蒿素并成功治療瘧疾的過程有一個清楚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找到本課思政突破口,即理解傳統中醫藥對人類健康和世界發展的突出貢獻和價值,進而反思自我如何成為像屠呦呦這樣的偉大發現者最后成為對社會有價值之人。

(二)自然“信奉”,內化于心

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第二層次是“信奉”。該層次中的“思”側重的是思考意義、思考價值。此環節下教師的作用是帶領學生對語篇背后的深層主題意義和價值進行討論和探索,在口頭表達和小組討論中自然信奉本節英語思政內容所提倡的價值意義,做到內化于心。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口頭發言或演講。

例如,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二Unit 1 圍繞著科學家的主題展開,講述了幾位中外偉大科學家的生平、經歷、研究過程和重要貢獻。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文本后,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思考總結能描述人物個性的形容詞,以下是學生產生的課堂成果:

calm,intelligent,kind-hearted,generous,devoted,selfish,selfless,ambitious,courageous,brave,active,creative,lazy,handsome,responsible,visionary,talented,patriotic

然后,教師讓學生分成4 人小組,隨堂就以下話題進行討論:

Topic 1:What adjectives above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a scientist?Why?

Topic 2:What adjective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a GREAT scientist?Why?

【設計意圖】

以上兩個步驟層層遞進。學生頭腦風暴后,必須從有褒有貶的形容詞中選擇恰當的形容詞,通過小組互助的形式,圍繞著普通科學家和偉大科學家所具備的品質和科學精神進行討論。頭腦風暴的成果,也給后續的小組討論和生成提供了支架作用,學生在區別科學家和偉大科學家的品質和精神中對本課程思政內容理解逐步加深,在闡述、傾聽和交流中對培養科學素養,向偉大科學家學習,塑造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這一內涵有了較為自然的信奉,做到內化于心。以下是同學甲的發言(經過筆者整理):

I would use“intelligent”to describe a scientist.Those who can become a scientist must be first of all exceptionally intelligent because the problems or questions they are working on are usually difficult to deal with like the math questions I have to face every day.

However,I would use“courageous”or“brave”to describe a great scientist.Great scientists are more than intelligent.They also have to be very brave because they tend to be pioneers in their fields.Groundbreaking work comes with potential risks.Those who can stick to exploring must be exceptionally brave in the face of all these challenges and dangers.Hopefully,I will be one of them in the future.

從該同學發言中可以看出,其對科學家的兩種層次有比較正確的認識,所選擇的兩個形容詞,均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支撐其觀點,有理有據。發言中所傳遞的價值觀,與教師解析文本時所傳遞的思想高度一致,體現出其信奉這種精神,并將其內化于心,這種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一脈相承。

(三)自覺“踐行”,外化為行

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第三層次是“踐行”。該層次中的“行”側重的是行為表現。此環節下教師的作用是用具體任務,如讓學生通過書面表達或其他新的情境中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教師再對其進行評價和反饋,讓英語思政教育所形成的價值觀有顯性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包括教材主題的延伸、情感價值的挖掘、課外作業的優化。

1.教材主題的延伸

例如,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Unit 4 的單元主題是“逆境與勇氣”,主要是圍繞著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及其“堅忍號”船員的南極探險展開。筆者與學生在本單元各個版塊的學習中,一起挖掘并探討了生存、挫折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啟發學生體會和感受“堅毅”,向學生傳遞了“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正視人生中的逆境,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最終把事情做好”的內涵精神。

教師對本主題進行延伸,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會,就what(什么逆境)、how(如何克服)、why(成功的原因和影響)三個關鍵詞展開反思。學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參與熱情。單元學習的語言支持加上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經歷和感受讓這一切表達顯得真實可信,自然生動。例如,學生乙講述了自己從這項運動的門外漢,到幸運入選校啦啦操隊,再到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最終參加比賽,成功奪冠,為校爭光的經歷。所有細節,包括她在逆境中如何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如何在成功中體驗勇氣帶來的力量和成就,讓全體同學在本主題學習中產生同鳴。

教師繼續設計以下習作任務:

你校英文報正開展以“My Experience of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為題的征文活動。請你結合自己的經歷,寫一篇文章投稿,講述你成長過程中關于勇氣與決心的一個故事,詞數不限。

內容包括:

1.經歷的過程;

2.這件事給你的啟發。

如上所示,教師盡可能地設置相對開放、自由的寫作活動,詞數不限,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學生完成初稿后通過同桌互評、互賞、互改的方式形成二稿,教師再適時評價,提供意見,最終形成終稿。教師從中挑選優秀作品向《21 世紀學生英文報》推薦,以下是同學乙在該報紙上的習作部分內容:

...My persistence was the key to my progress.As the municipal contest was approaching,our team practiced more often and rehearsed every day.We expected to wow the audience with a wonderful show...Our turn finally came.Taking deep breaths,we put our hands together and shouted“Fight!”before taking center stage.I felt extremely nervous,and my heart was pounding so fast.At one point,I nearly fell while doing a twirl.Thankfully,I regained my composure and the rest of the show went smoothly.When the judge announced that our team won first place,exhausted as I was,I felt an unprecedented sense of achievement...

這段習作描寫該同學勇于挑戰自我在比賽中克服緊張,憑借和隊友的完美配合,取得驕人成績,為學校、為自己贏得了榮譽,是學生利用英語工具性,真實表達如何以堅毅態度面對人生逆境和挫折的成功例子。

2.情感價值的挖掘

長期以來,筆者在英語課堂上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做到利用學科特點啟智潤心。我們鼓勵學生走出考試的框架,用英語表達對國家、對黨、對社會進步的認同和尊敬。學生丙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 周年之際,結合學校合唱比賽經歷,用英語表達自身感受,以下是其部分文字:

...Fighting butterflies in our stomachs,boys in suits and girls in dresses sang with one voice on the stage.We praised the magnificence of the Yellow River,cried for her people’s suffering and used our voice to show Chinese people’s determination to drive away the invaders.The singing struck power,hope and peace into the audience’s heart.A burst of applause was ringing through the stadium when our performance came to an end.

...I firmly believe this wonderful experience not only represents our best hymn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ut also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we need to stay united under its strong leadership.

該學生利用合唱比賽的經歷,不僅唱出對祖國發展的贊歌,更寫出了對美好時代的自豪感。這種贊美,在英語語言中體現得更加生動和特別。

3.課外作業的優化

作業的科學設計和多元評價也是“踐行”環節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英語教師要精準利用作業中的育人元素,設計有價值導向的書面或口頭作業。

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的單元主題是“節日與慶典”,在帶領學生學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節日后,教師設計了如下作業:

作業任務:合作設計一張以某個節日為主題的海報,所用的英語要求簡潔、到位。

該作業設計突出本單元主題意義,同時考慮和兼顧學生英語能力層次上的差異。作業形式靈活,既可以獨立書面完成,又可以同伴或小組合作。以下是優秀學生作業代表(如圖2-3):

圖2

圖2 作業中,學生用TURKEY 的首字母所代表的六個關鍵詞,表達對老師的感謝;turkey 又代表感恩節的傳統食物“火雞”,一詞雙關,很有創意,起到良好的效果。

圖3 作業中,學生借母親節的背景,巧妙地用六個形容詞高度濃縮歸納了母親身上所體現的優秀品質,同時又將形容詞中提取一個字母串成了mother 這個單詞,完美地體現主題。

圖3

兩份學生作業都不約而同地體現了學生在開闊文化視野,認識文化差異的同時,又能吸取優秀中西文化的共性,懂得“學會感謝”,做高尚人,從而學會在用英語做事中做人,是英語課程思政下“踐行”層次的良好體現。

三、結語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需要廣大英語教師做出改變,由主要關注詞匯、語法內容的知識傳授轉向關注英語課程思政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需要我們利用英語課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教學各個環節中的育人元素,依據“理解”“信奉”和“踐行”三個層次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融合中西方優秀文化,提升自我修養能力,通過思考生成自己的認識,并恰當運用表達,內化升華為情感,外化成正確的個人價值觀;通過課程思政的落實、落細來完成英語學科育人的任務。

猜你喜歡
火雞
火雞波氏桿菌病的分析、診斷和防治
火雞駕到
受傷火雞邁出康復第一步
“游行”
火雞感謝卡
讀《小火雞與狗媽媽》
賣火雞
《小火雞和狗媽媽》讀后感
火雞變小,賺錢有道
火雞和牛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