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讓語文課程回歸本真

2023-03-02 09:57秦祥濤
閱讀(教學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實踐活動語文課堂核心素養

秦祥濤

【摘要】語文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學習狀態應該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當中。語文課應是以語文為內容和旨歸的實踐活動課。有效的課堂實踐,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需要,是學生不斷積累語言文化、發展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需要。

【關鍵詞】實踐活動;語文課堂;核心素養

2022年新課標正式落地,繼續強調語文課程實踐性的重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實踐”一詞在新課標中出現45次之多。語文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學習狀態應該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當中。語文課應是以語文為內容、以語文為旨歸的實踐課程。筆者認為,教師設計課堂重點學習任務時,要能夠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設計具有內在關聯的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通過積極的對話實踐、朗讀實踐和語言運用實踐,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核心素養。

一、對話實踐:讓語文課堂活潑起來

語文課堂中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就是對話,從形式上說,可以分為“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閱讀對話指的是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教學對話指的是課堂上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對話,讓學生在“自我—文本—作者”的三角關系中有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在真實的“自我—課堂—教師”的復雜語文課堂情境中獲得深度學習的密鑰。就像王尚文教授說的那樣,“對話之于教學,其意義一方面在于培養一種精神與情懷,另一方面是把對話作為教學的內容與目的,培養優秀的對話者”。

1.閱讀對話:激發學習的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之一。它就如同一種“催化劑”,激勵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一旦學生對課堂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就可以生發出對知識的渴望,產生和文本、教師、同伴對話的熱情。因而,語文課堂重點學習活動的設計,要基于學情,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閱讀對話,事實上是一種發生在學生內心活動的學習實踐。學生默讀時的勾畫、出聲自由朗讀時的思考、重點學習活動中自主學習,都是學生在積極地與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如果這個任務學生“伸伸手就能夠得著”,他們定會欣然接受;反之,若任務不夠明確、問題偏難,學生自然也就感到無能為力,甚至聽之任之。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開展的閱讀對話,一定要找準文本的要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而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愿望,努力讓學生真的“讀進去”,并在問題引領下,積極地思考,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究,初步形成自己對文本的認知。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的那樣:“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p>

在課堂重點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更清晰,給出更多的指導、示范。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與文本對話,感受滲透到文字背后深層的意蘊。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搭船的鳥》為例,這篇課文安排在三年級習作單元教學生“觀察”再合適不過。新課標中對于第二學段學生習作的要求是這樣的:“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币虼?,教師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時,可以抓住課后習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緊緊圍繞“觀察”二字,讓學生跟隨作者的視角,對話文本,感受翠鳥外形的美麗和捕魚時的敏捷。有了學生有效的閱讀對話,有了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驅力,那么后面的重點學習活動便有了情感支撐,學習交流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2.教學對話:激發交流的熱情

教學對話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行為,是具有某種引導性、目標性的。它并不是灌輸式的答案輸入,而是一種具有啟發性思維的教學過程。如孔子與柏拉圖,他們與學生的對話,總是彰顯出一種教育智慧,讓學生在不斷的對話中進行思維訓練,進而獲得真知。這里的“教學對話”要區別于兩種現象:一是“對不對”“美不美”“好不好”等毫無意義的表演式對話。二是牽著學生鼻子的“牛繩”式的假對話。它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從本質上說,教學對話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語文實踐。在教師提前備課、學生有豐富學習經驗的前提下,師生就一個學習文本進行思維的討論與碰撞,像孔子與柏拉圖那樣不斷激發學生交流表達的熱情。在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中,師生之間的對話,形成的是“學習力”的核心,是善于發現、善于建構的閱讀能力。

依然以《搭船的鳥》為例,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作者的細致觀察,在學習翠鳥捕魚這一環節時,筆者引入了翠鳥捕魚的視頻,看完視頻后就有這樣一段對話:

翠鳥捕魚如此敏捷,想看看嗎?(播放翠鳥捕魚快速的視頻)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這是翠鳥捕魚的原速度,現在我們放慢了再看。(播放慢放的視頻)

就是這樣快速的捕魚過程,攝影師只有用精準的儀器才能記錄下來,而作者呢?(眼睛)

作者就是用自己眼睛捕捉到了翠鳥捕魚快速的過程,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觀察的細致)

就是在這樣的師生對話中,課堂已經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二、朗讀實踐: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語文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這應該是大家的共識,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促進言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感和審美力。

1.朗讀實踐,放大語文課的美

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實踐活動的設計,是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既要保障課堂朗讀的時間,也要關注朗讀訓練與語文要素之間的關系,更要關注每一個朗讀個體。因而,課堂中優質的朗讀實踐活動,絕不只是讓學生“出聲”地讀,應注意多種形式交替進行,多角度層層推進,調動所有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把課堂中朗讀實踐作為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關鍵手段,進而成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途徑。語文課的美,一定是伴隨著課堂中傳出的“書聲瑯瑯”,在朗讀中學生會有獨特的理解、體驗和感受,會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進而能夠感知到文章謀篇布局的智慧,作者別具特色的語言風格等。于永正先生這樣評價課堂上的朗讀感悟:“我認為重感悟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學。情要自己在讀中悟;理要自己在讀中悟;法兒也要在讀中悟?!?/p>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課舉例:這篇課文的重點學習活動是“有感情地讀課文,想象作者通過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的畫面”。教學時,筆者以為再多的講解都是蒼白無力的,甚至是枯燥的,只會誤導學生們自己真實的想象。這時,朗讀便是學生最好的學習方式。例如:

“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p>

“啊,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這些生動的語言,與其過分解讀,不如讓學生多讀一讀。在朗讀實踐中,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再用朗讀吸收作者優美生動的語言,最后依舊是用朗讀與作者產生情感的交流。

2.朗讀實踐,豐富課堂教學的結構

很多人片面地認為“朗讀就是課堂重點學習活動的一個輔助”,是好的教學設計的“錦上添花”。殊不知,朗讀應該是一個貫穿備課設計、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的重要實踐活動,是師生需要共同提升的一種能力。在筆者看來,它也應有一個三維目標,即課前的深度思考、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課中呈現有層次的教學過程、以朗讀促進教學,并最終在課后輔導時指向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教師常常在備課時忘了朗讀指導的有效性。薛法根先生曾對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有過這樣一系列發問:“如何讓學生做到感情朗讀?要教給學生什么朗讀知識?要訓練哪些朗讀方法與技巧?文中表達的是什么感情?這樣的感情需要通過什么樣的語氣、語調、語態才能表達出來?感情朗讀的分寸感在哪里……似乎從未在教案中看到過,也未曾有人質疑過?!?/p>

下面以《爬山虎的腳》為例講解課堂中朗讀教學的層次性。課堂中,學生朗讀實踐不能只局限在講讀、碎讀。它應是配合重點學習活動的、有層次的學習,不斷推進自己的課堂學習過程,通過朗讀在一節語文課中真正有所收獲?!杜郎交⒌哪_》這篇課文的重點學習活動是“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在講到爬山虎是怎樣爬墻時,課堂完全可以由學生的朗讀實踐不斷推進下去:

默讀思考——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呢?

再讀感知——圈出爬山虎爬墻時的動詞。

精讀體會——哪些動詞讓你感受到作者觀察時特別仔細?

合作朗讀——小組內交流講述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齊讀升華——體會作者連續觀察的細致。

朗讀貫穿在整個重點學習活動中,自然也就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讀的越多,投入的情感越多,對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深刻,那這堂課學生的收獲自然也就越多。再來說說課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他們將帶著從課堂里習得的“朗讀力”去涉獵更多的文學作品,成為自己母語閱讀與交流的重要手段。設想,學生學完了《走月亮》這篇課文,當他回家能夠深情并茂地讀給家長聽,當學生通過朗讀表現文本里“母女倆走月亮時的溫情”時,帶給家長心靈的觸動該有多大呀!

三、語言運用實踐:讓語文課堂豐富起來

語文學習,不僅要感悟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人文主題,還要用心積累與運用語言。語言文字不僅是工具,還是認識、情感與思想的表現與存在。新課標在語文核心素養中就列出了“語言運用”一條,希望學生能“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語文學科特質的精髓就是要讓學生學有生命的語言,通過語言的學習運用表現生命的活潑精彩。

1.創設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

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語言實踐中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和提升。語文課堂中的語言運用實踐,應和教師給予學生的語言使用情境關聯起來,讓學生“從使用語言中學習語言,從說話中學習說話,從聆聽中學習聆聽,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從習作中學習習作”。有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情境,學生學習語文就會像練習游泳一樣熟能生巧。在《搭船的鳥》中,為了感受翠鳥羽毛顏色的美麗,筆者對比“它的羽毛是翠綠的”和“它的羽毛是綠色”,讓學生發現“翠綠”一詞,緊接著就詢問學生: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翠綠的?學生很快就七嘴八舌地討論:剛發芽的小草和柳條是翠綠的,鮮嫩的竹葉是翠綠的,媽媽戴的翡翠項鏈是翠綠的……有了情境的依托,學生很快對“翠綠”這個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快能感知到作者觀察的細致。

2.學以致用:從讀到寫的延伸

語文教學的奧秘,幾乎全在“運用”二字。學生學習了課本,能夠真真實實地運用到生活中,這才能讓語文有“用武之地”,語文教學才能真正走在語文的路上。在重點學習實踐活動中,除了體悟作者的情感外,學生不斷地積累作者的語言表達方法也同樣至關重要。這是學生能夠從讀到寫的基礎,他們要能夠把作者的語言逐步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因此,在語言積累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滲透講解。依舊是《搭船的鳥》這一課,學習翠鳥捕魚這一段時,在體悟翠鳥一連串動作“沖—飛—銜—站—吞”時,除了朗讀體會之外,學生還要知道這樣的表達方法叫作“動作分解法”,并且在后續的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習作當中實踐運用。通過一個又一個語言訓練,學生就有了扎實的語言功底,那么在輪到自己進行習作時,就會如同“源頭活水”一樣輕松自如。實踐證明,語文能力只有在語文實踐中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和提升。這應該說是語文教學的最佳方式。

語文課堂中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是對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一種呼喚,是學生積淀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給予學生的是真實生活與發展需要,是學生語文學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猜你喜歡
實踐活動語文課堂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在過程中體驗 在體驗中發展
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