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歷史整體性重要論述的四重意蘊

2023-03-03 12:25肖喚元孟曉瑞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

肖喚元, 孟曉瑞

(大連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歷史的重要性,注重發揮歷史的教科書作用,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加強對歷史的學習。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盵1]26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統稱“四史”。自此,對 “四史”的學習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如何全面客觀地把握歷史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近年來,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歷史虛無主義者們片面追求歷史的碎片化,隨意割裂歷史,顛覆歷史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對人們正確看待和把握歷史造成了嚴重沖擊。為批判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進一步蔓延,必須加強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研究,即“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2]21。所謂歷史發展的整體性研究,就是運用整體性思維對歷史發展全貌進行系統性闡釋,既要從宏觀上將歷史看作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聯性的整體,進行多層次、多方面和多角度的研究,又要從微觀上運用歷史的整體性思維,基于不同的研究維度對具體的歷史問題進行整體性分析,以提升歷史研究的整體性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堅持和把握歷史整體性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關于歷史整體性重要論述的現實意蘊,運用歷史整體性思維研究和闡釋歷史,這對于有效克服歷史學研究中的碎片化問題,反對割裂歷史整體性的研究取向以及有力回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性上感悟歷史的現實本質

歷史的本質是貫穿歷史整體性研究的一條基本主線。馬克思對歷史的本質有過經典表述:“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3]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對推動歷史形成的根本力量和現實主體進行了深入闡釋,深刻剖析了歷史發展的實踐性基礎,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這些重要論斷對深刻理解和把握歷史本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歷史的實踐性本質

關于歷史本質的問題是任何歷史觀都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馬克思提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4]人類社會生活的過程在本質上是實踐活動的過程。習近平進一步闡釋了勞動與歷史發展之間的關系,生動詮釋了勞動對于歷史發展進步的價值和意義?!皠趧邮峭苿尤祟惿鐣M步的根本力量”[5]44“勞動……,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5]46,這揭示了勞動與歷史發展之間的內在契合性,強調了勞動是歷史發展的基礎,深刻闡釋了歷史的實踐性本質。勞動是人們為了滿足一定的需要而將人的本質力量作用于客觀世界的一系列生產和創造活動。勞動創造了滿足人生存發展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創造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也是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面發展的現實路徑。歷史充分證明,影響國家繁榮富強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發揚了砥礪奮進、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奮斗史。

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勞動者如期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任務,用勞動譜寫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絢麗華章,形成了積極向上、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同時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經受住來自各方的考驗、破解各種難題,依然要賡續勞動基因,緊緊依靠廣大勞動者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發揮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正所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價值觀,高度重視勞動模范在歷史發展中的帶動作用,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在近現代史上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民族持續繁榮、人民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廣大勞動群眾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只有勞動實干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二)“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的人民性旨歸

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基和血脈,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共識。中國自古以來對于人民在國家興亡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都有著清晰的認知?!懊裎┌畋?,政得其民”“善政之要,惟在養民”等重民理念是中國歷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在社會治亂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為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形成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追溯建黨百年歷程,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是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初期就始終在思想上和實踐中將人民群眾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最終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群眾借助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和社會制度的重大變革,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創造了人民群眾自己的歷史,真正發揮了人民群眾自身的社會主體作用。

人民群眾是改變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最終決定性力量,歷史發展的每一項成就都凝聚著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習近平強調,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6],以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踐行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精神,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前進。堅決擁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要求。歷史實踐證明,人民群眾具有獨特的精神品質,始終是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主體力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盵2]7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善于集納民智,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凝聚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從唯物史觀的整體性上把握考量歷史的基本原則

遵循科學的理論原則是把握歷史整體性的基本要求,習近平堅持運用唯物史觀來看待歷史,這是正視歷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把握歷史過程的承繼性,不能割裂歷史

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要運用整體性的歷史思維,將其放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之中,從內在聯系中把握歷史的本來面目,警惕歷史研究的碎片化傾向。列寧指出:“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盵8]因此,要科學把握事物發展的連續性,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認識歷史。

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打著“深入研究”的旗號,割裂歷史的整體性,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人為地對立起來,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亂。如何辯證地認識這兩個歷史時期已經超出了一般學術問題和歷史問題討論的范疇,而是上升至政治問題的范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連續貫通的整體,是一脈相承的關系,這兩個歷史時期中黨和國家在領導力量、基本制度、奮斗目標等方面是一致的。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為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和制度條件;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堅持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前形成的理論體系,是對改革開放前的理論和實踐的新思考、新詮釋和新突破。習近平指出:“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盵9]4要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貫通起來,而不能人為地將兩個時期對立起來,甚至相互否定。歷史發展不是跳躍式的,不同歷史時期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性和承繼性,在考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時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分析和解讀歷史,而應該將其置于歷史發展的整體之中考量,“必須堅持系統觀念”[2]20,堅持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思維,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歷史,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看清歷史發展的整體面貌。

(二)堅持歷史本身的客觀性,不能虛無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打著反思歷史和重評歷史的旗號在不同領域蔓延,企圖通過臆想、捏造和虛無的方式否定黨的領袖、英雄以及歷史事實,肆意放大某些失誤,并加以渲染等。歷史虛無主義完全不顧歷史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否認歷史事實,主觀推斷、剪裁和嫁接歷史,強調歷史的偶然性因素,這一系列的錯誤論調嚴重背離了歷史的客觀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亂。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習近平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混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盵9]5客觀性是歷史本身的特性,堅持客觀地看待歷史是對待歷史的基本態度,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們,搞歷史虛無主義造成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混亂,最終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必須引以為戒。

為防范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社會上進一步蔓延,必須厘清歷史發展的邏輯理路,堅持從歷史事實出發,以尊重歷史客觀性和真實性的態度考察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分析講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對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堅決抵制一切否定、污蔑和篡改歷史的言論。堅持歷史本身的客觀性,應以去偽存真的態度對待歷史事物,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警惕虛無歷史的新動向和新特點,在掌握真實史料的基礎上確立對歷史事件的正確認識,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虛假本質,有力揭示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險惡用心,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進一步蔓延。

(三)秉持歷史發展的條件性,不能苛求歷史

運用唯物史觀的原則認知歷史還應該認識到歷史發展的條件性,要看歷史發展的全貌,而不拘泥于歷史的細枝末節,不能完全以今天的是非標準評價歷史。歷史人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處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的制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從整體性思維出發,把歷史人物的社會實踐活動置于其所處歷史條件下來進行具體分析,厘清歷史事件的始源性,準確把握歷史事件與時代背景之間的邏輯關系。

習近平指出:“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盵10]習近平著重強調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注重堅持以歷史性的眼光來看待和分析問題,將歷史人物放在歷史時勢中來考察,反對以今人苛責古人,充分體現了其秉持歷史條件性原則的考量??磫栴}、斷是非,如果脫離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將歷史事件從歷史整體中剝離出來,割裂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與整個歷史發展進程的關系,那么就極易陷入英雄史觀的泥淖,否定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進而歪曲歷史發展的規律。

三、從價值彰顯的整體性上發揮歷史的鏡鑒偉力

回顧歷史和研究歷史的價值歸旨在于發揮歷史的教科書作用,習近平高度重視發揮歷史資政育人的價值效能。

(一)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汲取治國智慧

歷史是前人留給后人的思想寶庫,既有興國安邦的經驗總結,也有民生凋敝的深刻教訓,講述的是一個國家興亡成敗的發展歷程。習近平指出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盵5]406強調學習歷史并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歷史,而是為了借鑒歷史經驗,更好地服務現實。興國善政要善于借鑒和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v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歷代統治者不斷探索執政規律,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和智慧,這些寶貴的政治文化遺產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充足的歷史滋養。

古人“儒法并用”“德刑相輔”的法治理念是今天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重要依據。中華民族幾千年興衰交替的發展歷程,詮釋著德法并舉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漢代的“德主刑輔”、唐代的“德本刑用”和“以德化民,以刑弼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古人堅持將道德教化和法治手段有機結合的治國思想,使國家呈現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面。習近平在總結古人治國理政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強調統籌兼顧道德的教化作用與法治的規范作用,這一思想對于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建設法治中國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古代德才兼備和以德為本的選賢任能思想是習近平選人用人理念的思想基礎。中國古人重視“德”在人才選拔中的作用,孔子強調“為政以德”、唐太宗主張“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司馬光提出“惟才德兼者賢士也”等,這些思想都體現了“德”在選賢任能中的重要地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了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指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盵11]這成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充分汲取中華文明五千年光輝歷史的文化精髓,總結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二)在追溯歷史進程中提升黨建實效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深化黨的建設的發展史,注重總結自身經驗是百年大黨制勝的核心秘訣,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法寶。進入新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對自身執政的新考驗,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一以貫之地加強自身建設,努力鍛造推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強大力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7]偉大建黨精神始終是引領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任何時期都不會過時。面對新的時代問題和來自各方的挑戰,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深入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內涵,以建黨精神激勵自我革命,提升黨的建設實效。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強化黨的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習近平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并將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加強反腐敗斗爭,反腐倡廉建設上升至新的高度,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全面正風肅紀,這是深刻總結國內外政黨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作出的必然選擇。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明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兩個務必”的深刻警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對貪污腐化領導干部采取的嚴懲行動等,這些黨自身反腐倡廉建設的歷史經驗一再警示人們,只有把黨的建設抓好,黨的強大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得以彰顯,中國的各項事業才能得以順利推進。習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7],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提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2]14。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應對各個時期的風險和考驗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的重要法寶。深刻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的歷史經驗,能夠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以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建設實效提供深刻鏡鑒。

(三)在梳理歷史脈絡中增強“四個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黨的百年歷史為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供了史鑒支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記載了開辟和發展中國道路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初期就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堅定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共產黨基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在黨的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的重要論斷,在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這條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新型現代化之路,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指導中國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及其成功實踐是增強理論自信的根源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國逐漸躍升為高質量發展的工業制造強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增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充分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改革開放40 多年來的偉大成就,更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認同感和制度自信心的現實支撐??v觀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國共產黨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等內涵豐富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精神是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強大思想動力?!八膫€自信”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產物,只有在詳細梳理并深刻感悟歷史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四)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強化愛國情懷

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還應充分發揮歷史育人的價值效用,厚植家國情懷,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生動展示了愛國主義的鏗鏘力量,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激活中華兒女的愛國基因。在近代歷史上,愛國主義被賦予了獨立自強的時代內涵。這一時期,無數愛國人士以豪邁的愛國情懷救亡圖存,在理論求索與道路實踐中勾勒出鮮明的愛國主義主線。在五四運動期間,大批先進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擔當,成為推動中國實現民族獨立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并成為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擔綱者后,帶領人民群眾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以救國救民的實際行動書寫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愛國史詩。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和展現出的愛國情懷,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而且將愛黨與愛國相結合,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愛黨愛國熱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并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使中國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仡檹闹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艱辛歷程,可以深刻認識到一切成就的來之不易,感悟到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擎起改革開放大旗,扎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鑄就了富有民族精神和時代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華兒女在新時代奮力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動力。在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中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增強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將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仡櫤褪崂斫詠碇腥A民族的探索歷程,可以極大增強中華兒女實現民族復興的骨氣和底氣,強化人民群眾的愛黨愛國情懷,全面提升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推動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

四、從歷史本身的整體性上明晰傳承歷史的現實理路

基于科學的歷史思維方法對歷史進行整體性解讀和規律性探討,是闡釋歷史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歷史思維注重從事物發展的整體性出發,通過對具體歷史現象進行分析,達到對歷史事實和歷史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因此,在傳承歷史的過程中,要掌握科學的歷史思維方法,洞察歷史事實、掌握歷史規律、把握世界趨勢,提高研究和傳承歷史的能力。

(一)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尊重歷史事實

實事求是乃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同時也是研究和傳承歷史必須秉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實事求是的過程就是人的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統一的過程??v觀黨的百年發展史,實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思想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鑄就輝煌的重要法寶,貫穿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鄧小平曾指出:“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盵12]不能戴著有色眼鏡來評價中國歷史,不能因歷史發展中的失誤和挫折來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歷史成就。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是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評價歷史的光輝典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回顧、總結和評價,是對十年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進行的實事求是的評價。該決議的通過糾正了黨內的一些錯誤思想,對黨的思想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統一了全黨的思想,推進了黨和人民各項偉大事業的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創造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條件。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能否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分析、總結黨和國家的歷史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重要條件。習近平提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盵1]4這為研究歷史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引。在歷史研究中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認識歷史,具體地、歷史地把握客觀實際,揭示歷史的真實面貌。高度重視對史料的挖掘和應用,加強對一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翔實準確的史料和深入細致的分析洞察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從而對歷史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傳承歷史,更好地發揮歷史知古鑒今的價值。

(二)善于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堅持順勢而為

歷史現象紛繁復雜,但也遵循著一定的發展規律。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在復雜的社會變局中掌握歷史主動性是把握歷史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堅持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探析人類歷史演變機理和發展規律,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動向,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谡w性視域研究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注重探究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認識到生產力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同時,習近平注重對社會基本矛盾的整體性把握,突出表現為高度重視生產關系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這明確了破解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頑癥痼疾的戰略任務,推動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基于整體性視域研究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還要善于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把握規律。人類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已有500 多年的歷史,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偉大嘗試,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然而,隨著蘇聯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20 世紀90 年代蘇聯走上了亡黨亡國的道路,東歐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再次陷入低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發展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科學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煥發出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與活力,充分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只有與本國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強大的力量,歷史性地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真理。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觀與實踐觀相統一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進一步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力量。善于總結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大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將歷史發展規律與人民群眾主體力量結合起來,這是堅定不移地推動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三)樹立廣闊的世界眼光,把握世界動態

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還要樹立廣闊的世界眼光,把世界看作一個整體,將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堅持世界性與民族性相統一,用世界眼光來研究闡釋歷史,更好地把握人類歷史的實踐軌跡和未來趨勢。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和大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迅猛發展,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嚴重影響世界和平,美國零和博弈思維嚴重破壞世界秩序,全球變暖、核擴散等生態問題成為全球治理面臨的重大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提出“要堅定和平發展和合作共贏理念”[13],強調“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14],勇擔大國責任,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同時,習近平洞察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堅持以世界眼光深入觀察中國與世界的未來走向,立足人類歷史發展的空間整體性,把人類看作是普遍聯系的共同體,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人民的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構建新的全球秩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當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古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歷史底蘊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眾多亞歐國家的支持,成為中國與亞歐國家開展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為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繁榮作出了重大歷史性貢獻。面對世界各國共同的危機和挑戰,中國堅持運用廣闊的世界眼光洞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歷史發展趨勢,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擔責任、共治危機。將中國發展置于世界總體發展進程中來考察,真實把握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才能對歷史進行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五、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歷史整體性思維貫穿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全面深刻把握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意涵,在深刻把握歷史本質、明晰歷史發展規律、發揮歷史價值和傳承歷史發展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關于歷史整體性的重要論述。新時代,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必須堅持歷史整體性思維,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歷史整體性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堅定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