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
——基于大學生課程特征的五維分析

2023-03-03 12:25雷小苗
關鍵詞:經驗中國共產黨現代化

雷小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起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科技觀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中國科技現代化的使命,并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超越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積淀的工業化進程?;厥装倌暾鞒?,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科技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理論與實踐探索中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然而,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對“科技創新”融入不夠,對科技現代化成就融入不深,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經驗進課堂、進教材不到位。這與中國建設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不匹配,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強國的目標不相稱。思政課是決定大學生以什么樣的精神面貌走向社會的關鍵一環,是未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是推動各領域科技攻關的后備力量,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尤為必要和迫切,科技育人功能在思政課中亟待加強。

一、研究思路與遵循原則

目前,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這一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的具體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見。其他相關研究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方法、理論、經驗等可以作為該研究的重要參考?;诖?,筆者擬聚焦“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與“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嘗試將科技現代化從“四個現代化”當中剝離出來,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作為獨立的、專門的教學素材加以提煉,并融入思政課教學。一方面,梳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發展歷程并總結其歷史經驗,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提煉教學素材;另一方面,分析本科生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研究生“自然辯證法”等思政課的學理屬性、教育功能、知識特征、授課目的、章節結構等。此外,筆者還將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具體方法。

在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時,需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四點:一是教學邏輯統一原則。各門思政課均有一套邏輯完整的教學體系,提煉出的歷史經驗教學素材在嵌入的過程中應與已有的體系保持統一,有針對性地融入不同思政課的對應章節中,且在融入的同時不破壞課程已有體系,保持各門思政課自身邏輯體系的有機統一[1],使之更加豐富和完善。二是內容契合性原則[2]。融入不同章節的教學素材需要與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相契合。例如,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三章唯觀史觀部分的“生產力”內容具有契合性。三是融入方式多元性原則??梢酝ㄟ^散點式、輻射式、體驗式等方式將影音素材、歷史經驗素材、時事素材等教學素材融入教學。四是回應時代關切原則。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尤其強調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期,在美國加緊對中國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封鎖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結合時代背景將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去認識和反思自身在推進科技現代化歷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發揮,助推中國科技超越和自主創新。

依據上述研究理路,筆者擬從價值、理論、關系、實踐和評價五個維度去回答:為何融?融什么?融在哪?如何融?融入效果如何?

二、價值維度: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價值維度是要回答:為何融?即有關融入原因的問題。要厘清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時代價值,必須得先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內涵是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內涵可從兩個角度予以分析:一是從主體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在科技現代化歷程中同樣具有領導主體功能,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推進科技現代化事業的核心力量;二是從客體角度來看,涉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科學技術本質闡釋、科技體制改革、科技人才培養、科研機構設置、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不同歷史時期促進科技進步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要素。

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的價值關聯究竟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使“科學技術”上升為決定一國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已達成共識。習近平曾指出,要講好思政課,就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辯證認識、理性分析現實問題”“把學生有疑惑的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3]。既然“科學技術創新”與“科技現代化”已成為重要的現實問題之一,那么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這一新主題或加大對這一主題的關注就成為思政課教師的使命。事實上,思政課中的“系統性”“發展性”“全面性”“唯物史觀”等世界觀、方法論的培養與“中國科技現代化”的主題之間具有天然的內在關聯性,也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具有了可行性。

從理論價值上來看,一是提煉和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找尋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科技現代化的“秘鑰”,揭示其發展的特殊模式,并將其應用于思政課教學,對于新時代建設科技強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且為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素材。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是思政課教學的天然生動案例。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時代境遇及社會動力出發,從科技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因素切入,有助于學生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等內容有更深層的理解。

從實踐價值上來看,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歷史梳理中揭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實踐特質,在思政課教學內容中融入這一歷史經驗,在教學體悟中涵養創新精神,是思政課教師應有的歷史責任,有助于引導青年樹立家國情懷,體現高校立德樹人的責任擔當,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既具有時代必要性又具有必然的邏輯。然而,目前研究中較少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百年歷史經驗”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在思政課教學內容中融入這一歷史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弘揚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經驗,是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與“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體現。

三、理論維度:有機融入“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

理論維度是要回答:融什么?即有關融入內容的問題。既然思政課教學中融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那么對所融內容的篩選、總結、提煉則至關重要。從整體上來講,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通過對這兩部分內容展開分析,找尋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科技現代化的密鑰,以期揭示其特殊模式,為推進中國科技現代化全面發展挖掘可借鑒的教學資源。

(一)融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在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的理論框架下,從歷史脈絡中梳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進程并提煉教學素材,有助于學生從理論和實踐雙重維度去理解中國科技現代化發展的邏輯演進。具體包括:一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1921—1949 年),科技現代化的初步嘗試——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瞿秋白、李大釗、周恩來、楊匏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系統地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剖析科技進步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逐漸形成基于唯物史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并應用于革命實踐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中國共產黨擁有了“科學基因”[4]?!皩嵤虑笫恰奔词侵袊伯a黨“科學基因”的核心[5]。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夕(1949—1978 年),科技現代化的基本奠定——科技趕超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以鋼鐵為代表的工業品以及現代化科學技術等領域開始了有計劃、有策略的追趕超越。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的基礎上,“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實現了集體攻關[6]。三是改革開放至黨的十八大(1978—2012 年),科技現代化的深入發展——改革中探索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應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面對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強烈沖擊,認為科學技術是中國能否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定性因素,于1978 年提出了“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7]。四是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 年至今),科技現代化的逐步成熟——偉大復興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強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推進科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強國。

(二)融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百余年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獨特模式和基本經驗,可對這些經驗進行總結并提煉教學素材。這些經驗主要包括:一是“科技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科技現代化進程中最本質特征及最大政治優勢。Dauyen 和Aldabek 比較分析了中國共產黨與哈薩克斯坦執政黨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的不同方針及主要行動差異,提出中國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取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走在國際社會前列,與執政黨的作用發揮分不開[8]。二是“科技體制改革中保持延承性”。引導學生從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歷代領導集體的科技體制改革思想中去提煉“延續性”和“傳承性”,如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到“科教興國戰略”、從“建設創新型國家”到“創新驅動發展”等。三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商釤挼慕虒W素材包括大慶油田勘探、“兩彈一星”、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高鐵、國產大飛機C919、特高壓電網、嫦娥五號成功取回月壤等輝煌科技成就案例,并結合“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理論進行剖析。四是“科技與經濟協同”以及“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協同”。經濟和科技要“雙管齊下”,“科技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9]以及“使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主體”[10],科技創新要在“以我為主”的同時,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等政策,旨在促進不同領域的深度協作。五是“建設完善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創新體系是“母”,科技產品是“子”,創新體系的競爭具有底層性、系統性和長期性。國家創新體系的主框架是政產學研合作。六是“集聚德才兼備科技人才而用之”?!皥猿贮h管人才,用事業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是確保中國科技現代化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建黨至今,又“紅”又“?!钡目萍既瞬抨犖槭翘嵘萍贾卫砟芰?,推動科技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四、關系維度:厘清這一歷史經驗與各門思政課間的邏輯關系

關系維度是要回答:融在哪?即有關這一歷史經驗與各門思政課之間關系的問題。結合不同思政課的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融入提煉出的教學素材。每一門課程的學理屬性、教育功能、知識特征、授課目的等均存在差異,課程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嚴密,在這個完整的體系中嵌入這一歷史經驗的教學新素材,需要找準嵌入點,即與科技現代化相關性最強的部分,采用最恰當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融入效果。

(一)可融入的思政課的學理特征分析

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融入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需要明確科技現代化在思政課中的教育切入點。針對每門課程內容設計從思想理論、時代特色、民族文化和歷史角度挖掘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興趣點,并融入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的思考視角。首先,從整體上來看,可融入的課程包括本科生的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研究生的思政課“自然辯證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嚴密的邏輯性和理論的系統性,這門課程在教學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的系統講述,使學生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剩余價值理論、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等內容有所掌握?!吧a力”的概念是貫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始終的核心概念之一,而科技現代化的過程正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可以側重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闡述,這些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精辟成果,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這些理論的形成與實踐的運用正是科學家精神的集中表現。中國的科技現代化歷程正是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的進程,因此,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是應有的題中之義。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可以通過歷史與現今國情的對比研究,讓大學生認識到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性。而中國科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說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支撐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促進國家競爭力的增強,以此帶動學生思考科技現代化的重要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緊扣黨的十九大“新的形勢判斷、新的理論概括、新的戰略布局”,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習近平曾多次論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11-12],因此,在教學中融入中國科技現代化歷史進程及經驗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入理解。

“自然辯證法”課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及科技觀的集中體現。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自然辯證法的理論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理工科專業院校,“自然辯證法”課程正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科技人才的理論水平。由此可見,“自然辯證法”課程與“中國科技現代化”具有天然的貼合性,將兩者相融合具有天然的教學優勢。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作為碩士生思政課,致力于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深度認識與認同??萍棘F代化和科技創新,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在該課程教學中融入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程與經驗,有助于引導學生從歷史維度、理論維度和實踐維度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作為博士生思政課,旨在引導學生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來理解和把握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重大實際問題。在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將中國科技現代化相關問題融入教學十分必要。該課程有一個專題本身就是關于“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因此,將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程與經驗融入該課程,能夠在不破壞課程本身結構的基礎上起到豐富教學內容的效果。

(二)主要課程章節的融入內容分析

要把握好整體與重點之間的關系。在系統分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自然辯證法”等思政課的總架構和教學定位的基礎上,從不同層面、角度對科技現代化歷史經驗進行全面解讀,篩選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內容相關的章節,并適時、適度融入這一歷史經驗。

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可融入章節包括:

首先,第一章“辯證唯物主義”之“事物普遍聯系與發展”。將中國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之一“科技與經濟協同”和“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協同”融入其中,用科技與經濟的聯系、國際與國內的聯系去闡述相關理論。

其次,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將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第一代至第五代領導人關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以及如何通過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具體做法,與第三章教學體系中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及“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等教學內容結合。

再次,第四章“唯物史觀”之“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經驗之一就是“集聚德才兼備科技人才而用之”?!皥猿贮h管人才,用事業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是確保中國科技現代化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講解“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時,可以結合建黨至今,中國共產黨如何建立起一支又“紅”又“?!钡目萍既瞬抨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這是推動科技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最后,第五章“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之“經濟全球化及影響”和“資本主義發展趨勢”。進入新時代,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科技封鎖”等形勢,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開放式創新與自主創新協同戰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等歷史經驗與“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等教學要點相結合,講清楚“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根本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等問題。

又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可重點在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之“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第九章“新發展理念”之“創新理念”、第十一章“五位一體”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章節融入中國共產黨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的具體經驗。

碩士生思政課“自然辯證法”課程,第二篇“馬克思主義科技觀”,與“科學技術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相結合?!靶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系統思考?!翱萍棘F代化”是經濟發展的題中之義,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章融入較為合適,可重點分析科技與經濟的互動問題。此外,生態的治理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一章也可將科技現代化的歷程與綠色發展理念相融合。博士生思政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第六講“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可以將“中國科技現代化”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態勢”“科技創新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教學內容相融合。

五、實踐維度:采用多元化的融入方法

實踐維度是要回答:如何融?即有關融入方式的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要遵循課程的知識特征、學理屬性、授課目的、教育功能等,多元化、科學性地融入,而不是直接“植入”或內容上的簡單替代。

一是散點式融入。主要是在相關章節的教案及課件設計中,在與科技現代化或科技創新有關的知識點教學中,分散地嵌入提煉出的歷史經驗教學素材。該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在相關理論鋪墊基礎上,延伸出實踐案例或實踐經驗[13],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無形中融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如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皥猿秩珖槐P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寶貴經驗,可以結合新冠疫情案例來講授。

二是輻射式融入。主要是基于某個相關度較大的知識點,“以點帶面”,輻射式展開。例如,在講授“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輻射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及歷史經驗,系統地講解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瞿秋白、李大釗、周恩來、楊匏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馬克思主義科技觀;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夕,“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科學事業發展方針,以及“兩彈一星”等國之重器的重要戰略決策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科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做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創新作為核心關鍵詞之一的深層含義;等等。

三是體驗式融入。積極開發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渠道[14],如在講授與科技現代化相關的課程章節時,抽取課程中集中的時間段,可選取3 學時,通過體驗式或沉浸式教學,啟發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取得相關成就、經驗的共鳴與認同。例如:帶領學生參觀與“科技創新”“中國共產黨科技發展史”“智能制造”等相關的國家或地方展覽;搜集相關影音資料,如鏡頭對準裝備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的影片、鮮活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的影片、再現中國裝備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的影片等,在課堂上進行集中學習;邀請校園里在科技現代化歷程中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朋輩群體,讓身邊人來講身邊事。

六、評價維度:定量定性評價與短期長期評價相結合

評價維度是要回答:融入效果如何?如何評估學生是否能夠對融入課程中的新內容有足夠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是筆者研究及實踐的落腳點。

在評價方法上,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對融入成效進行體系性評估和觀察。定量評估,主要通過雨課堂和問卷星等設計詳細的評價量表來進行,問卷對象覆蓋參與教學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對收集到的問卷結果進行效度和信度計算,并進一步統計分析融入效果的評價;定性評價,主要通過隨堂反映觀察、學生訪談交流、教務處評價反饋等方式,從“質”的方面對融入成效進行總體掌握。

在評價時效上,從課前預評估、課中隨堂反饋、課后跟蹤反饋三個方面進行預評估和成效評估。課前預評估主要是在正式授課之前,對教學素材庫內容及教學框架的設計在學生群體中進行預調研,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意見和建議。課中隨堂反饋,是對融入效果的即時評估,通過散點式、輻射式、集中式三種不同的融入方式將提煉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歷程進程及歷史經驗嵌入教學環節,并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面對面訪談學生的學習體會和問卷調查學生的接受程度等,達到評估融入這一歷史經驗的教學效果。課后跟蹤反饋,是一種對融入效果的長期評估方法,更側重融入內容在長時間段內(3 個月~3 年)對學生的影響。由于接受思政課教育的多為大一、大二、研一、研二等非畢業年級學生,尚處于基礎課或基礎專業課學習階段,科研能力尚在形成中,對科技現代化的認識尚淺,隨著專業課學習、科研水平的提升,其對于融入課程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現代化的相關內容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

猜你喜歡
經驗中國共產黨現代化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