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脈傳薪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評述

2023-03-05 01:55謝承珊余娜四川美術學院
藝術品鑒 2023年36期
關鍵詞:美術史美術學院策展

謝承珊 余娜(四川美術學院)

一、以線性空間敘事為展陳邏輯

展覽的敘事結構既涉及“展覽內容”,又涉及“展覽本身”?!罢褂[內容”即展覽作為一個創造出來的藝術品,通過何種線性邏輯來表達特定的理念或主題?!罢褂[本身”即策展團隊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如何將外部因素與內在的線性邏輯相結合,來實現預期設想的效果,從而在一個更大的場域內講好故事??傮w而言,展覽就是通過策劃與執行,利用已有空間,對某種文化、某個藝術現象、某個特定主體的線性敘事。因而,策展團隊在前期工作中,必須要考量對展陳空間的有效利用,選擇合適的展廳來激活展覽的話題性,這是策展團隊表達某種特定主題或理念訴求的有效方式,也是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藝術表達。

為更好地呈現近期的收藏研究成果,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以下簡稱“川美美術館”)舉辦了“文脈傳薪——2023年館藏精品展”。展覽在川美美術館館藏廳展示了百余件作品,其中,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和發展歷程的四十余件。展覽在館藏廳不僅是因為展廳宏大能展示更多的藏品,更因為此廳空間的強縱深感能更好地闡述策展團隊的線性邏輯?!翱臻g是一門藝術語言”,此次館藏作品展并不是簡單地將作品進行組合排列,而是結合空間結構進行的再創作,是屬于這場展覽與這個空間的專有敘事模式。展覽利用展廳的三個縱深坡道依次遞進的空間特色(圖1),將展覽劃分為三個板塊來呈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漸向好的發展過程。藏品中的歷史語境與展廳的現場空間發生碰撞,實現歷史文化、藝術表現與空間張力的重新排布組合,觀者通過視點的游移所獲得的不僅是具體作品的認識,更是展覽觀念的思維框架、展陳方式的空間敘事。館藏展營造的就是利用館藏作品將客觀的空間與主觀的思維合理的、有效的融為一體,塑造出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大眾審美與藝術需求,這是策展人、藝術家、大眾群體、館藏作品一起再創作的空間藝術作品。

圖1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廳空間結構圖(圖片來源: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甚或說,此次館藏展不再是簡單的呈現藝術圖像,而是策展團隊導演的展品、展場與觀眾間的文化藝術交流,讓觀眾去探尋潛藏在藝術作品表征下的文化線索才是展陳目標。策展團隊用文化、藝術、歷史、空間多者間的對話,形成一個更大的討論場域,從而讓更多觀者看到幾代川美人涉入中國美術史的足跡,讓“被隱藏的美術史”得以被挖掘與展現。換句話說,“文脈傳薪——2023 年館藏精品展”是依靠線性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讓觀者結合空間場域多維度解碼作品意義,讓作品在現場空間與社會大眾互動的轉化中產生新的文化與社會意義。該展覽將為廣大觀者提供一個開放且充滿啟發性的平臺,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公眾,都能夠通過自身對于藝術和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情感體驗來進行全面解讀。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沉浸于藝術作品與歷史積淀之中,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和思考每件作品背后所傳遞出的信息并從中汲取靈感和智慧,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立場。

二、以“歷史文脈”為展品線索

本次展覽在內容設計上為彰顯“文脈傳薪”的展覽主題,策展團隊從館藏作品中精心挑選出具有時代精神與川美特色的作品,構建起歷史的印記、偉大的歷程、新時代話語三大展覽板塊?;诳臻g敘事的展陳方式,使得館藏作品在排布上,呈現出1938 至1949 年、1949 年至1978 年、1978 年至今的歷史發展概況。不僅展現了人民群眾英勇奮斗的光輝歲月,同時梳理了川美前輩參與中國美術史發展的足跡。下文將從三大展覽板塊中,逐一頡取出代表性作品進行深入剖析,揭示與提煉從線性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中所表達的時代意義和文化價值。

(一)文脈傳薪:歷史的印記(1938-1949)

基于展陳空間縱深坡道的特點,歷史性、紀實性的展品綿延著觀眾的文化經驗、時代記憶。首先展陳的是反映1938 至1949 年歷史時期的美術作品,這段時期正在興起的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和創作遭遇嚴重挑戰。在深重的危機中,美術界的同仁們舉起愛國的旗幟堅持創作和辦學。四川美術學院的奠基人充分發揮藝術的作用,用藝術喚起民眾,強調藝術對民族振興、服務社會的現實意義。這不僅使中國高等美術弦歌不輟,而且為美術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也顯示出中國美術的強大生命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此版塊將文藝作品與空間特色充分結合,用圖像來線性表現這段歷史時期的真實狀況,力求用藝術作品來連接不同時空,從而讓觀眾產生新的情感共鳴。同時,此版塊梳理了這一歷史時段川美前輩的創作成果。以李少言、呂林、張方震等為代表的藝術家,先后成為四川美術學院發展歷程的領軍人物。他們在時代和歲月的磨合中學習和成長,他們的作品在記錄時代印跡方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大家基于并秉承“文藝為社會服務”的文脈傳統,才使得川美人不斷堅持藝術創作與歷史同行,發揮藝術的社會作用。20 世紀初葉為了振興民族,提升經濟國力,一批有志愛國青年決心為我國的工藝美術事業貢獻微薄之力。龐熏琴、雷圭元、李有行先后留學法國,最后將研究內容都落在工藝美術上,他們不僅在工藝美術實踐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也為中國工藝美術教育奠定基礎。李有行作為四川美術學院的奠基者之一,是工藝美術教學的開路者,創建起一套獨特性和開拓性的工藝美術教學體系?!对朴扛咴肥抢钣行?0 世紀50 年創作的,距今已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作品的光感和色彩感。畫面中不同層次藍、綠色的運用,讓人可以切膚地感受到雨后的清新。作品中沒有過多煩瑣的刻畫,質樸、凝練的筆觸油然而生一種高級感。他在色彩結構上的主張獨樹一幟,其高“色價”比的境界獨步東方。這段歷史時期激發起有志的中國知識分子取道先進經驗,從而達成振興中華的目標,李有行就是20 世紀這一行動的力行者之一。他以“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為理念,創建工藝美術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培養了幾代藝術人才,為時代發展和四川美術學院作出卓越貢獻。

(二)文脈傳薪:偉大的歷程(1949-1978)

第二個板塊主要反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各行業百廢待興,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詞。這一時期,藝術家們用畫筆來描繪廣大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人的喜悅心情,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新氣象刻畫出來,川美的藝術家們深入生產、生活第一線,描畫了這一時期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抒發了人們建設新社會、創造新生活的熱情。與此同時,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在藝術形式與技法的深入研究、實踐之中探索出了一條融匯中西、古今,具有民族與地域特色的創作之路,呈現出川美師生對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思考與理解。結合空間特點,策展團隊將展現人民在1949 年至1978 年努力建設社會的展品置于坡道前,體現1978 年至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展品置于坡道后,由此來演繹1978 年至今以來這段偉大歷程。

為了讓受眾更好地感受“文脈傳薪”的線性展陳邏輯,策展團隊以師承關系作為輔線進行布展,展出了劉國樞、夏培耀、王大同等人的作品。在四川美術學院油畫教學歷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劉國樞。他作為新時期成長起來的藝術家,以“文藝為人民服務”為藝術創作準則,創作了大量反映社會主義勞動和建設的主題性油畫作品。該板塊首先展陳的便是劉國樞的代表作《縣委書記》,這幅具有強烈寫實主義風格,畫面視覺中心站著一位身披棉衣、腳踩草鞋、手拿煙桿子、若有所思的縣委書記,這是他極尋常的生活瞬間,但從畫中描繪的環境來看:方桌上滿是葉子煙灰,以及一本寫滿字跡的筆記本,像是剛開完會的場景;墻角靠著一把鋤頭,墻上掛著一件蓑衣,表明書記無論晴天雨天都要下地勞動;枕邊的兩本書和墻頭掛的《人民日報》,表現書記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方向。作品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時期基層干部質樸、勤勉的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作者通過對基層工作者的代表的描繪,傳遞給觀者一份堅定戰勝貧窮與落后、建設好祖國的信心。

(三)文脈傳薪:新時代話語(1978-2023)

隨展陳動線游移至第三板塊,線性敘述邏輯也推進至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四川美術學院又迎來了創作黃金期。一方面是在中國美術界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西南經驗”,在中國當代繪畫中不可替代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四川美術學院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同構筑的人文傳統。他們深入生活,傾聽人民聲音,并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中真實、飽滿的表達。無論是描繪農村勞動者,還是展現城市發展變遷,旨在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觸動觀眾內心深處對生活、對社會的思考。如羅中立的《擁抱》,以粗獷筆觸表現中國本土性元素;焦興濤的《烈焰青春》以質樸而純粹的木雕手法致敬消防英雄;趙曉東的《蔬果歡·百姓樂》直擊新時代“菜籃子”工程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益的社會實況。這不僅呈現出美術工作者努力站在時代前列的趨勢,更說明著中國美術具有藝術與社會、美化與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特性,對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二者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版塊展陳的范迪安作品《時代新貌》,是對新時代重慶風貌的展現,生動地反映了山城重慶在經濟騰飛過程中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畫面中不僅能看到高樓大廈聳立于天際,彰顯著城市發展壯麗而嶄新的一面,還能看到橋梁縱橫下蜿蜒流淌著的嘉陵江所呈現出的現代詩意性。大數據背景下,如今的重慶成為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山水之城特有的氣質,塑造出許多獨一無二的、受廣大旅游愛好者追捧的熱門網紅打卡地,作者采用寫實主義的方式,描繪了朝天門碼頭和重慶大劇院隔江相望的場景,就是眾多景點之一。該板塊不僅考慮到線性空間敘事給予觀眾觀看的節奏變化,同時,也強化了館藏作品所展現的豐富多元的視覺體驗。這件作品聚焦了城市發展成就、彰顯時代高度,是一件凝聚藝術智慧和時代新貌的美術作品。作者通過對現代場景的寫實描繪,展現了豐沛的時代精神和奮發圖強的新時代畫卷。長期以來,四川美術學院始終堅持“為人民而創作,藝術服務社會”的宗旨,與歷史同行,以藝術記錄時代,反映時代的發展面貌和潮流。

三、以知識生產為展覽目的

現代公共美術館誕生之初,通過管理者對藝術品進行有效的組織陳列,從而達成分享“知識”的目的?!爸R生產”是近年來在美術館研究中頻繁被提及的概念,依托藏品構建自身特色的美術史視覺所呈現是美術館知識生產的核心。換句話說,藏品資源是展覽進行知識生產的基礎支撐,而藏品又依附于展覽進行價值傳播。正是基于藏品背后蘊藏的知識與展覽主題兩者之間的有效互動,才使得美術館所建立的知識體系不同于科研機構、期刊報紙等其他文化生產機構,在這之中還必須考慮到視覺呈現出的審美經驗,對公眾的精神塑造及文化經驗對社會的精神引領??梢哉f,館藏展一方面是向內搭建、梳理、完善美術館知識體系的有效實踐;另一方面是向外建構群體認同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所策劃的“文脈傳薪——2023 年館藏精品展”立足于館藏作品,通過線性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來解碼暗含在藝術作品表征之下的政治、文化、歷史等內容。策展團隊以建國史為書寫對象,通過系統性研究將孤立地藏品建立起聯系,從而用藝術圖像來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政治、社會、文化等的發展情況,從而形成對美術史地再書寫。這樣讓展陳的藏品已生產出超越原有信息結構的新知識,并與其他展品合力詮釋展覽主題,構成一條特定的美術史知識鏈。如果說,日常對藏品的維護是保障的藏品的藝術價值,那么,展覽現場則是呈現藏品的時代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公眾通過自主閱讀展覽知識鏈上所表達的視覺信息,來獲取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就不可避免地關聯至自身世界,或是從展陳敘述中汲取個人獨立的藝術認知、藝術立場,抑或是從畫面表達中轉化精神資源、情感慰藉。館藏展在此時基于公眾而言,就是引導他們能接觸藝術和了解藝術,以及在新的場域中如何感知藝術、享受藝術。大眾在美術館接觸到的不是藝術技能,也不單單是文化自信,還有文化和藝術中傳遞出的知識、價值和精神。這種“官能閱讀”的體驗,彰顯了美術館作為文化實體設施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的知識生產能力,更揭示出美術史圖像與社會時代景觀對話、碰撞、融匯所形成的極為豐富的歷史敘事。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專業性藝術機構,重點對藝術品進行收藏、展覽和研究,其核心功能在于:一是通過以藝術品為載體,梳理文化脈絡、提煉文化線索以推動學術發展;二是以城市文化實體設施的身份來連接公眾,傳播文化藝術。依托“文脈傳薪——2023 年館藏精品展”展出的百余件藏品,使美術館兩大核心使命得以實現。策展團隊結合展廳特點策劃線性敘事的展陳方式,梳理出兩條清晰可見的線索:一條是川美師生立足本土文化語境,以藝術綿延時代精神;另一條是致敬一代代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賡續接力的偉大奮斗精神。此展覽主題無論是對川美藝術個性的推動,還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追溯都具有積極意義,在探索知識生產路徑之時,也建構了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品牌形象、知識體系。這種品牌形象和知識體系是有自身特點和研究重點的,它的構建能指出一套更好的知識系統,從而實現知識的不斷循環利用,使知識不斷散發出活力和生命力。

四、結語

“文脈傳薪——2023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結合美術館空間縱深感強的斜坡特點,以線性空間敘事為展陳邏輯,以“歷史文脈”為線索,梳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追溯了川美師生為時代貢獻的藝術力量,以此實現讓藏品有效地連接觀眾并進行知識生產的目的。最終本次展覽不僅是單純地對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一校、一城、一國藝術現象的集合性、歷史性、事件性呈現,它本身也是對一個即時的、多元的藝術現場的表達,它會隨之進入中國當代美術史的書寫。高名潞曾說:“一件作品的意義不是由它本身決定的,而是由它所存在的上下文決定的”。展覽邀請觀眾成為美術史上下文的親書者,使展覽在還原美術史的同時,也在重新書寫美術史。美術史作為一種歷史敘事,不僅存在于文獻中,在當前時代語境下,更多的是存在于美術館展陳中。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展覽廣泛且隨機地連接不同社會經驗、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的觀眾群體,美術史圖像通過展覽營造了一個新的文化場域,種種跡象表明,這是策展人、藝術家、觀眾、美術館共同重新書寫美術史的方式。若離開美術館,美術史將難以生動、形象的得以再現,或者說,展覽已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史發展進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猜你喜歡
美術史美術學院策展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作品選登
龔和德戲曲舞臺美術史研究論綱
高校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
關于策展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中外美術史
2017 藝術策展人
關于將“curator”統一翻譯為“策展人”的建議
中西方博物館策展人(curator)制度淺析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