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研究生課程中的改革探索

2023-03-05 06:54任艷萍檀軍陸祥柳瓊友何志全
關鍵詞:胚胎學專題講座教學相長

任艷萍,檀軍,陸祥,柳瓊友,何志全

(遵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組織胚胎學教研室,遵義 653006)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臨床醫學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之一,PBL[1]、形象比喻法[2]、微課[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4]等教學方法在課程上的應用已日漸成熟。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當組織胚胎學研究生以專業課程的角度再次回到組織學與胚胎學的課堂,“學什么、怎么學”仍是一個值得仔細探討的重要問題。

組織學與胚胎學研究生專業課不僅是組織胚胎學研究生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環節,更是研究生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5]。傳統方式中,該課程以8年制的《組織學與胚胎學》為教材,采用講授式、案例式等教學模式進行逐個章節的詳細講解。在教學內容上,與本科的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覆蓋,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深入,與研究生科研課題密切相關的課時占比低,本科化痕跡明顯,難以滿足研究生教學對教學內容深度的需求。因此,如何將組織學與胚胎學建設成一門去本科化、與本專業研究生課題方向密切相關,在本科課程基礎上深入挖掘相關專業知識和研究現狀,可全面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的研究生專業課程仍需進一步探索?;谝陨蠁栴},本文介紹以“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形式開展組織胚胎學研究生專業課教學的教學模式的探索。

1 研究對象與教學設計

1.1 研究對象

2019—2022 級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組織胚胎學方向學業碩士研究生。

1.2 教學目標

1.2.1 知識目標

掌握研究方向相關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專業知識并了解其最新科研現狀;熟悉研究方向相關的科學研究思路;掌握常見的相關實驗技術手段。

1.2.2 能力目標

培養研究生文獻閱讀、學術研討和學術匯報能力。

1.2.3 素質目標

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勇于探索、樂于交流的科研素養。

1.3 教學設計

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教學活動,以達到從集團化的本科教學向精英化的研究生教學的轉變;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甄選與研究生研究方向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以完成到從廣而淺的本科教學向專而深的研究生教學的轉變。

1.3.1 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教學活動

與以階梯教室為主的、近200 人為單位的集團化本科教學規模迥然不同,組織胚胎學研究生專業課的授課對象僅為本專業研究生,這為個性化、精英化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在教學活動中,以4‐5 人左右的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教學活動。

1.3.2 “老師引領示范+學生模仿補充”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的教學模式

講授式、案例式等教學模式,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坐、等、靠”現象明顯,無法滿足研究生專業課教育中的“個性化”和“精英化”需求。專題講座的授課形式,符合研究生教學中對授課內容深度的要求,但由于教學內容靈活多變,內容來自多本書籍以及若干最新文獻資料,若完全以翻課堂的形式展開,學生易感到茫然,難以找到著手點。因此,在專題講座中,具體以“老師引領示范+學生模仿補充”這樣教學相長的形式展開,更有利于平衡教學深度要求與學生自主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

研究生專業課理論教學28 學時,分為7 個專題,每個專題4 學時,共28 學時。每個專題以“老師引領示范+學生模仿補充”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展開,授課老師“引領示范”專題講座2 課時,研究生“模仿補充”文獻閱讀匯報2 課時。授課老師在上課前1 個月完成教案、課件和講稿的撰寫與制作工作,經集體討論修改后向學生公布專題題目。課前一周教師和學生公布將要匯報的文獻,以便師生課前查閱。課中,授課老師“引領示范”環節,授課老師在本科的基礎上補充相關的專業知識,著重就專題內容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做專題講座,其中包含一篇與專題內容密切相關的近五年的IF>10 的SCI論文的詳解,為學生做示范(2 學時);研究生“模仿補充”環節,學生課前查閱并選擇一篇近五年IF>5 的英文文獻,課上進行PPT 匯報并討論(2 學時)。

1.3.3 專題講座內容的選擇

本科學習階段側重于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廣而淺,與之相對的研究生教育,則需針對所研究的專業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因此,在授課內容選擇上,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研究方向,甄選與研究生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專題講座為單元進行設計。以2022 級研究生專業課程為例,依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所設計的7 個專題課程內容分別為:“組織學研究進展”、“器官與系統研究進展”、“精子發生、獲能與不育”、“卵子發生與不孕”、“受精與避孕”、“胚胎早期發育”和“輔助生殖概述”。以此設計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可根據每一屆研究生的科研方向變化進行調整,最終打磨出為學生量體裁衣的教學內容,以達到“以生為本”、“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同時完成到從廣而淺的本科教學向專而深的研究生教學的轉變。

2 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從課程總體滿意度、與本科課程教學內容重疊度、與自身研究方向的相關度、與其他研究生課程相比本課程對自身課題的幫助程度、文獻閱讀能力的培養、學術匯報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程參與度這八個指標進行問卷調查,抽樣率100%,有效問卷回收率100%。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課程總體滿意度高,與本科課程教學內容重疊度低于10%,課程內容與自身課題相關度高,與其他研究生課程相比,對自身課題幫助大,能有效提高文獻閱讀、學術匯報和自主學習能力,課程參與度高(表1),可達到既定的教學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表1 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表(n=14)Tab. 1 Statistical table of cours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n=14)

3 討論

3.1 以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開展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優勢

以三級學科為單位獨立開設研究生專業課程,授課對象專業一致,研究方向將近,這為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研究方向,甄選與研究生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專題講座為單元進行設計提供了可能。以此開展的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才能充分發揮研究生專業課的優勢,讓學生感到學之有用、學有所得、學以致用。與反轉式課堂[6]、對分課堂[7]相比,授課教師的引領與示范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研究生學習方式,同時引導學生在更深的領域進行探索。講座內容靈活多變,選配研究方向相符的教師開展教學,在教學準備以及授課時與學生探討研究進展的過程,亦是教師總結梳理自身研究成果、擴充最新科學前沿的過程,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3.2 以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對教師的挑戰

授課老師“引領示范”環節,授課老師著重就專題相關研究方向的科研進展做專題講座時,包含一篇與專題內容密切相關的近五年的IF>10 的SCI論文的詳解。這要求授課老師熟知該方向的最新科研進展,并不停更新詳解SCI 論文范例。而更大的挑戰在于“學生模仿環節”,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這要求授課老師課前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針對個別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一定的輔導和鼓勵,而在課上需要對一些滔滔不絕且思維發散的學生給予合適的提點,以把控整體的教學進度和論點集中度。

綜上所述,圍繞研究生專業課授課對象、人數、基礎與需求等因素,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在組織胚胎學研究生課程秉持“以生為本”、“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教學活動,以達到從集團化的本科教學向精英化的研究生教學的轉變;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甄選與研究生研究方向相關的教學內容,以“老師引領示范+學生模仿補充”教學相長式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以完成到從廣而淺的本科教學向專而深的研究生教學的轉變,同時達到主動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全面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去本科化、個性化、精英化的研究生專業課教學要求。

猜你喜歡
胚胎學專題講座教學相長
新農科背景下《水產動物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掀起熱潮 學深悟透 奮勇爭先 東城區總工會舉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講座
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
教學相長角度的德育教育雙贏
教學相長
社會學著名期刊主編在西安交大開辦論文寫作專題講座
教學相長——“趣味數學”課上見真章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舉辦專題講座 介紹近期我國網絡安全態勢及《網絡安全法》
教學相長
省屬企業挺紀在前 實現弊革風清
——山西省國資委舉辦專題講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