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ASIIN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其質量保障機制探究

2023-03-06 02:24夏俊鎖
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印章委員會標準

夏俊鎖,陶 健

(浙江科技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杭州 310014)

ASIIN 提出,“優質學術教育是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1],生動詮釋了教育質量對于社會發展的支柱性作用。伴隨著新工業革命持續開展,在工程教育領域,提升教育質量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2]而作為工程教育質量提升的助推器,專業認證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目前,在全球工程教育領域,兩大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模式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英、美為主的國際工程聯盟所倡導的《華盛頓協議》(WA)和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工程教育認證網絡所主導的歐洲工程認證項目(EUR-ACE)。[4]其中,德國,作為工程教育大國,建立了一套涵蓋專業認證、體系認證和對認證機構進行認證等在內的多元認證制度體系。[5]在德國,工程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業認證機構是德國工程、信息科學、自然科學和數學專業認證機構(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下文簡稱ASIIN)。本研究著重探究ASIIN 的運行機制、質量保障成效和保障機制。

1 ASIIN的成立及運行機制

1.1 ASIIN誕生的背景

德國工程教育認證起步晚,但發展迅速。20世紀90年代以前,德國高校主要依靠內部監管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并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外部質量保障體系。進入20 世紀90 年代,在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即博洛尼亞進程)和《華盛頓協議》持續推進的影響下,德國啟動了高等教育改革,將傳統的二級學位體系調整為“本-碩-博”三級學位體系,并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德國國家認證委員會(Akkreditierungsrat,AR)和認證機構(Ak‐kreditierungsagenturen,AA)應運而生,高等教育認證制度逐步構建。ASIIN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并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

1999年,德國工程師協會(Verein DeutscherIng‐enieure,VDI)倡議成立了工程及信息學專業認證委員會(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y Programmes in Engineering,Informatics,ASII),該機構后與化學、生物化學和化學工程學專業認證協會(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Chemistry,Biochemistry and Chemical,ACBC)合并成立了ASIIN,并獲得了德國國家認證委員會的認可。

1.2 ASIIN的組織架構及認證程序

ASIIN 由成員大會、理事會、自然科學認證委員會、數學、工程與信息科學認證委員會、14個技術委員會、專家審查組和上訴委員會等多個層次和主體構成。ASIIN 的日常管理機構是成員大會和理事會,成員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由大學協調組、應用技術大學協調組、科學技術協會、專業組織、商會、工會、工業協會聯盟等構成,理事會由上述四個協調組各派3 名代表組成。ASIIN 的認證執行機構是認證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下文簡稱TC)、審查小組等。[3]

圖1 ASIIN組織架構[6]

ASIIN 的認證工作主要由14 個認證技術委員會派遣的審查小組來執行。14 個技術委員會分別是機械工程/工藝工程(TC01),電氣工程/信息技術(TC02),土木工程、測繪與建筑學(TC03),信息學/計算機科學(TC04),物理技術、材料與工藝(TC05),工業工程(TC06),商業信息學/信息系統(TC07),農學、營養學與景觀建筑學(TC08),化學(TC09),生命科學(TC10),地球科學(TC11),數學(TC12),物理學(TC13),醫學(TC14)。ASIIN 認證程序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即申請認證、專業自評、現場考察和作出認證結論,可進一步細分為申請認證、成立專家小組、確定現場考察日期、材料審核、現場考察、考察報告草案溝通、院校陳述、作出認證結論[7]、公布認證結果9 個步驟,認證結果有四類:不予通過、暫緩通過(期限最長18 個月)、有條件通過(限期1年)、無條件通過(有效期5年)。

圖2 ASIIN認證程序

自建立之初,ASIIN 始終秉承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及透明度,推動工程教育國際交流和實質等效的目標。ASIIN 在認證活動中既堅守自身特色,又極其重視與國際接軌。在德國,獲得ASIIN認證的本科專業,其畢業生自然擁有工程師執業資格。截至2023 年11 月,ASIIN 已開展6 311 項專業認證和346 項機構認證,足跡遍布62 個國家和地區。[8]

2 ASIIN的質量保障活動成效

自成立以來,“質量”便深深植入了ASIIN 的基因,是其所有活動的生命線。ASIIN 定期對其已開展的認證活動進行復盤和分析,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不斷進行自我評估,以進一步提高其認證的科學性,從而強化其“質量”功能。例如,ASIIN 對其2017 年全年開展的所有專業領域認證活動及整體影響進行系統分析,并于此后對工程管理及經濟、機械工程兩個具體專業領域2009-2019 年十年間的認證活動進行系統分析,下文以上述數據為例,具體分析ASIIN的質量保障活動成效。

2.1 ASIIN2017年整體認證活動分析

2.1.1 認證結果整體分析

2017年,ASIIN 共開展了87次認證活動,對223個專業進行了專業認證,由于其中7 個專業同時申請了AC(Accreditation Council)印章和ASIIN 印章認證,所以ASIIN 共作出230項獨立決議,其中,113項為首次認證決議,117 項為再認證決議。首次認證中,申請AC印章的有58個,申請ASIIN印章的有55個;再認證中,申請AC 印章的有87 個,申請ASIIN印章的有30 個。[9]通過對申請ASIIN 印章的85 個專業認證和再認證高校分析發現,僅8 個為德國高校,77 個為非德國高校,包括芬蘭、哈薩克斯坦、墨西哥、蒙古國、北塞浦路斯、秘魯、斯洛文尼亞和納米比亞,這說明ASIIN 的專業認證已經將觸角伸到了很多國家,其認證的國際化程度也可見一斑。

在所有的230 項認證決定中,暫緩通過的有7項,占比3%;有條件通過的204 項,占比88.8%;無條件通過的僅有19項,占比8.2%[9],這表明超過9成的專業即使經過第二次或第三次專業認證仍然無法達到ASIIN 設定的無條件通過標準,從一個側面反映ASIIN 在認證活動中的嚴謹、負責的態度。在限期整改過程中,ASIIN 會對認證專業提出相關整改建議,以便高校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從而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和順利通過再認證的目標。

2.1.2 認證專家組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議分析

ASIIN 認證專家組在認證過程中,通過向接受專業認證的高校提出相關整改建議和要求,來推進高校提高其專業的教育教學水平,從而實現質量保障目標。一般來說,認證高校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并在再認證時提供相關佐證材料證明學校進行了相應整改。整改建議為非必須整改項,但認證專業提出的整改要求為必須整改項,整改不到位會影響認證結果(印章有效期年限)。

(1)申請AC印章高校相關整改要求分析

德國國家認證委員會設置了頒發AC-質量印章的11 條標準。ASIIN 根據上述11 條標準對接受認證高校進行審查并提出相關整改要求和建議。表1 顯示,專家組對三個指標(認證標準2.1、2.2、2.3)提出的要求較多,原因在于這三個標準在所有標準中居于首位,事關一個專業是否和德國聯邦政府設定的國家資格框架相一致,是認證專家關注的重點指標??傮w來看,再認證時,涉及4 個標準(2.1、2.2、2.3和2.6)的整改要求占比有所下降,這說明認證高校在首次認證后對此類問題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整改;2 個標準(2.10 和2.11)前后兩次認證均為0,說明各個認證高校都高度重視專業的特殊性、性別平等及機會均等,并做了相應的安排;4 個標準(2.4、2.5、2.8和2.9)有所上升。

表1 2017全年申請AC印章高校相關整改要求占比情況分析[9](%)

(2)申請ASIIN 印章認證高校相關整改要求分析

ASIIN 對頒發ASIIN-質量印章共設置了16 條標準,并據此對高校進行相關專業認證,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議。表2顯示,16項指標中,有8項指標均有大幅度下降,6 項指標有所上升,2 項指標前后均為0。專家組對三個指標(認證標準1.1、3、5.2)提出的整改要求最多,相較于首次認證,標準1.1 和標準3在再認證中的要求占比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標準1.1 規定了認證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習產出情況,反映了畢業生預期應獲得的資格、能力,標準3規定了考試系統、概念及考試組織,整改要求占比下降表明ASIIN 認證活動對認證專業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及考試組織能力均產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標準1.2、1.4、2.3、4.1在首次認證中涉及的整改要求數量不多,在再認證中,基本都整改到位,表明ASIIN專業認證在提高高校專業質量方面作用明顯。

表2 2017全年申請ASIIN印章高校相關整改要求占比情況分析[9](%)

通過對2017 年全年申請AC 印章和ASIIN 印章整改要求數據的分析發現,再認證時均有部分指標不降反升:申請AC 印章的4 個指標(標準2.4、2.5、2.8 和2.9)和申請ASIIN 印章的6 項指標(標準2.2、4.3、5.1、5.2、5.3和6),不降反升的原因在于:一是此類指標涉及內部管理體制機制問題,整改難度相對較大,短時間難以整改到位;二是從對下文2010-2019年具體相關領域專業認證可知,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改,再認證時整改要求總量一般均會有較大幅度減少,而上述指標高校并未根據認證專家組的意見進行大的整改,整改要求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占比不降反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認證標準4.3(經費保障與設備設施)和6(質量管理)再認證時整改要求占比幾乎是首次認證的2 倍,原因在于申請ASIIN印章的高校主要來自新興國家,其設備和質量文化一般很難達到德國高校的標準,而ASIIN的認證標準設置主要是根據德國高校的特點量身定制,這說明ASIIN仍需要進一步優化其認證指標。

2.2 ASIIN在具體專業領域認證活動分析

在具體專業領域,ASIIN 對工程管理及經濟領域、機械工程領域2009-2019 年十年間的認證活動進行了分析,這兩個領域的認證活動具體由工程管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TC06)和機械工程/加工工程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TC01)開展,上述兩委員會均屬于ASIIN 的七個創始技術委員會,在工程管理領域已開展20多年認證工作。

2.2.1 整體分析

從表3 和表4 可以看出,2009-2019 年10 年間,ASIIN 給予無條件通過的決定不到10%,超過九成的專業都需要經過整改后再次認證方有可能獲得ASIIN 相關專業的技術委員會授予的ASIIN 印章,而要獲得歐洲工程教育認證網絡EUR-ACE 標簽則更加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ASIIN專業認證并非是為了認證而認證,其主要目的是為高校工程教育進行問診把脈,發現各高校在工程教育的教學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推動高校根據各相關專業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完善和提高,從而實現質量保障這一根本目標。

表3 2009-2019年TC01認證決議統計[10](%)

表4 2009-2019年TC06認證決議統計[11](%)

2.2.2 AC-質量印章再認證分析

2009 至2019 年間,ASIIN 對獲得AC-質量印章的231 個專業進行了再認證,其中,機械工程/加工工程專業184 個,工程管理及經濟專業47 個,首次認證及再認證的相關情況見表5。

表5 2009-2019年TC01和TC06 AC-質量印章首次認證和再認證統計[10,11](個)

表5 顯示,相較于首次認證,在再認證中,機械工程/加工工程領域無條件通過的專業數量由11 個升至26個,工程管理及經濟領域無條件通過的專業數量由7 個升至10 個,均有所提高,但有條件通過的專業數占比仍然較高,這反映經過整改后接受再認證并不一定代表可獲得無條件通過的質量印章,高校需要根據ASIIN認證專家組提出的整改建議和要求進行相應整改,整改不到位或不完全到位,仍然無法滿足ASIIN 認證標準。然而,這并不代表再次認證沒有意義,從TC01 和TC06 兩個技術委員會在首次認證和再認證過程中分別對有條件通過的專業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議的數量對比可以清晰地發現,再次認證對高校工程專業的質量保障具有極大價值。機械工程/加工工程領域有條件通過的專業,首次認證共提出715 條,再認證提出492 條[10],整改要求及建議數降幅達31.19%;工程管理及經濟領域有條件通過的專業,首次認證提出182條,再認證提出86 條要求[11],降幅達52.75%。這表明,ASI‐IN 通過首次認證和再認證真正實現了幫助高校提升專業質量的目的。

2.2.3 ASIIN-質量印章再認證分析

2009年至2019年期間,ASIIN對93個獲得ASI‐IN-質量印章的專業進行了再認證,其中,機械工程/加工工程專業71 個,工程管理及經濟專業22個。首次認證及再認證的相關情況見表6。

表6 2009-2019年TC01和TC06 ASIIN-質量印章首次認證和再認證統計[10,11](個)

表6顯示,相較于首次認證,在再認證中出現了一個反?,F象,機械工程/加工工程領域無條件通過的專業數不升反降,首次認證有11個專業獲得無條件通過ASIIN 質量印章,再認證后下降至7 個。探究后發現,首次獲得無條件通過的部分專業進行了機構改革和專業重組,因此,ASIIN 秉承對認證高校和專業負責任的態度,對這些專業進行了重新認證,并根據TC01 專家組實際考察后的意見給予這些專業有條件通過的決定。工程管理及經濟領域2個有條件通過的專業經過再認證獲得無條件通過ASIIN 質量印章,無條件通過的專業數量由2 個升至4 個。此外,兩個領域的整改要求和建議數量均有所下降。首次認證TC01 共提出198 條,再認證182 條要求,[10]整改要求和建議數降幅僅為8.08%;首次認證TC06提出67條,再認證47條要求,[11]整改要求和建議數降幅達29.85%。

3 ASIIN的質量保障機制探究

作為歐洲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的領跑者,ASIIN始終秉承“質量為先”的認證理念。在過去20 年的認證過程中,ASIIN 建立了一套全面、系統、公正的質量保障機制,從組織架構到運行機制,從基本原則到組織實施,從標準制定到實際執行,從本土化到國際化,均折射出其對質量文化的執著追求。

3.1 貫穿始終的質量原則

ASIIN 以保障和提升工程教育質量為目標,在內部體制機制建設和認證的組織實施方面始終堅持質量優先原則。

在內部體制機制方面,ASIIN 施行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ASIIN 所有成員須靈活運用控制質量工具,確保各環節認證質量。在具體認證中,ASIIN 施行四項原則,即客觀性原則、有效性原則、保密性原則和透明性原則,來貫徹其質量理念??陀^性原則即認證標準和原則須客觀、獨立,且不受申請機構和認證專家成員的主觀影響;有效性原則即ASIIN 的認證標準和程序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一方面,ASIIN 的認證獲得了德國國家認證委員會授權,并與《歐洲高等教育區質量保證標準和指南》(European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SG)實現了認證標準對接,另一方面,ASIIN 認證標準、程序和結果獲得了相關審核機構、認證機構、教育機構的廣泛認可;保密性原則指ASIIN 在處理申請認證機構提供的涉密資料、數據時,嚴格遵守監管機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保密要求;透明性原即ASIIN 在認證時須依照規矩和程序如實記錄,及時公布相關標準、過程、狀態及結果等非涉密資料和數據,確保信息公開、透明。[12]

3.2 協作制衡的組織架構

為實現預期質量保障目標,ASIIN 將“制衡”原則融入其內部工作機制,內置到組織架構中,構成系統化、完備化、多方協作共治、相互博弈制衡的組織架構,為實現質量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持。

ASIIN 的內部制衡結構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ASIIN 組織架構包括成員大會、理事會、認證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專家審查組、上訴委員會等多個層次和主體,不同層次和主體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又相互制衡,如委員會之間相互制衡、委員會內部相互制約、機構成員平等參與決策。此外,一項認證活動至少有兩個機構主體參與,保障工作的獨立性和決策的客觀性;二是ASIIN 成員大會由四大支柱構成,分別為大學會員組(德國工業大學協調組)、應用技術大學會員組(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協調組)、協會會員組(科學技術協會及專業組織)、工商業界會員組(商會、工會、工業協會聯盟和的傘狀組織),這四類群體在思想交融碰撞和利益博弈中達到平衡,這種架構在德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三是從理事會到認證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審查小組等各個層次,都吸納了來自高等教育機構和相關行業協會的專家、工業界代表、國外專家和學生代表,這些利益相關方代表充分反映各自的利益訴求,[5]提供各自領域的意見和專業知識,發揮不同功能,扮演不同角色,既相互協作,又相互博弈,共同構成了ASIIN 質量保障的制衡元素,形成了具有德國特色的制度制衡系統,有效避免單一參與者控制決策過程,保證了ASIIN的工程教育認證質量。

3.3 協調平衡的認證標準

ASIIN 認證標準分為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兩類標準在統一性與多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實現了協調平衡,構成了ASIIN 質量保障機制的重要元素。

一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平衡。ASIIN 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在制定及修訂過程中兼顧經濟、法律、社會、實踐等多種因素,積極聽取多方意見。通用標準是所有工程專業都須遵循的標準??紤]到認證高校個體及專業之間的差異,通用標準僅確立了基本認證框架,且保證通用標準符合《歐洲高等教育區質量保證標準和指南》(ESG)的要求,體現了統一性。而專業標準則考慮到每個專業的特殊性與多樣性,在符合通用標準的前提下,ASIIN 的14個技術委員會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分別與高等教育和專業實踐領域的合作伙伴制定了各專業具體標準(Subject-Specific Criteria,SSC),作為單獨文件進行發布和使用。

二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平衡。德國工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踐,因此,認證標準的制定須充分考慮到工業大學與應用技術大學分類辦學的特點,兼顧理論與實踐兩個維度,[5]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高度重視工程技術開發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工程師文憑作為培養目標,學生畢業即獲得學位證書和工程師資格證書。[13]ASIIN 專業認證通用標準的1.1 規定了“利益相關方參與制定與修訂培養目標和學習產出的過程”,從而保證標準的制定充分反映利益相關方的實際需求。2.1 明確課程設置須明確學生在每個課程模塊應獲得的知識、技能,反映了認證標準充分考慮到理論與實踐兩個導向,因此經認證專業畢業的工程師既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又具有扎實的實踐技能。

三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平衡。ASIIN 并未完全按照《華盛頓協議》的要求制訂專業認證標準,而是“立足本土,接軌國際”。首先,ASIIN 認證標準立足于德國工程教育的實際,堅持自身宗旨與目標,保持自身特色,體現本土化。同時,又注重與歐盟的相關指標,即ESG標準相銜接(見表7),并逐步與國際標準、國際認證框架適當兼容,融合“學生中心、成 果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先進理念,體現了國際化。

表7 ASIIN印章通用標準與ESG對應情況[14]

3.4 科學嚴謹的選拔機制

ASIIN 在選拔認證專家和相關委員會成員時,始終堅持“質量為先”理念,選拔機制嚴格,規避機制合理,[5]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此外,認證專家組的構成多元,兼顧各利益相關方。

第一,選拔機制嚴格體現在ASIIN 龐大的專家庫,幾乎囊括了各領域資深專家。ASIIN 要求每位認證專家和委員會成員均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教研經驗,以及權威的認證經歷、國際工作經歷和質量保障工作經歷等。第二,規避機制合理體現在認證專家或委員會成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ASIIN 采取規避原則,如有以下情況之一,專家則應退出具體認證活動:認證專家曾參與擬認證機構的申請;曾與擬認證機構的教職工共同開展過科研活動、發表論文;在擬認證機構就職,或與擬認證機構存在其他依存關系。第三,專家組構成多元體現在每個審查認證小組均應符合擬認證對象的技術要求,成員須具有豐富的高校從業經驗和國際工作經歷,由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專業人士及學生代表等組成,能夠全面了解和兼顧利益相關者的關注點和利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經驗豐富的評估專家和新評估員組成。此外,ASIIN還定期對認證專家組織相關培訓,促進專家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3.5 認證活動的國際化特征

ASIIN 對標國際認證標準,參與國際認證活動,強化其質量認證文化。ASIIN 認證活動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ASIIN 定期召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內會議和國際會議,邀請德國和國外工程教育高校代表、工程專業認證相關專家、企業代表及社會精英等參加,分析各國工程教育教學與管理現狀,探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程序、工作機制,研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未來發展趨勢等。第二,ASIIN 與眾多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并獲得高度認可。經歐洲工程教育認證網絡(European Network for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ENAEE)授權,ASIIN 可頒發歐洲工程教育認證標簽(EUR-ACE Label);經歐洲化學專題網(European Chemistry Thematic Network,ECTN)授權,ASIIN 可頒發Eurobachelor/Euromaster(歐洲學士或碩士)質量標簽;經歐洲信息學教育質量保障網(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Network for Informatics Education,EQANIE)授權,ASIIN 可為計算機科學專業頒發Euro-Inf(“歐洲信息學”)質量標簽。第三,ASIIN 認證已遍布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等眾多國家。目前除德國外,有61 個國家引入了ASIIN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4 思考與啟示

1992 年,我國開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亦需充分汲取ASIIN 認證的長處,并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不斷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工程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一是樹牢質量意識,夯實質量文化。以ASIIN為鑒,在認證的各環節貫徹和強化質量理念,推動高校厚植質量理念,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從頂層設計到隊伍建設,從學科建設到專業改革,從課程目標到畢業產出等,將外部質量認證轉化為高校內部持續改進,將“質量意識”內置到認證機構專業認證全過程和高校的體制機制中,推動高校形成自身的“質量文化”,并通過認證夯實內部質量保障機制,促進高校提高監控和管理自身教育教學質量的能力,提高質量監控的自治水平。

二是認證標準適時推陳出新,注重保持本土特色。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經歷了2012、2014和2015 年三次修訂,實現了與《華盛頓協議》的形似。2018 年版本在認證標準方面強調成果導向教育的理念(OBE),開始注重神似。2020 年,再度修訂并發布《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解讀及使用指南(2020 版,試行)》以及新版專業類補充標準[15]。面對新形勢、新發展,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標準在借鑒和兼容國際標準方面應適時出新、持續改進,并結合我國國情和工程教育發展實際,進一步強化本土特色,做到標準實質等效而模式和而不同,例如探索實行分層、分級、分類工程教育認證,分別建立“一級保合格、二級上水平、三級追卓越”為核心的三級認證[15],分別制定基本質量認證標準、國家質量認證標準、卓越國家質量認證標準,同時根據應用型高校、綜合性高校等不同高校類型,探索彈性化的認證標準[15],以求在國際認證活動中貢獻“中國方案”。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由“跟隨”變為“領跑”[4]。國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構應積極參加工程認證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會等國際活動,加強與工程教育領域、各專業領域國際組織的合作,參與國際治理、市場競爭,在借鑒世界各國工程認證組織的標準、程序、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并推廣中國特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持續提升打造世界水平中國特色工程教育認證體系的能力,在國際工程教育領域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標準”。

四是強化第三方認證,加強監管并注重長期跟蹤研究。借鑒德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經驗,始終堅持認證的第三方屬性。通過制定相關認可規定和標準,進一步規范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認證行為,持續監督其認證決定,不斷提升其認證能力,強化認證程序規范透明、信息公開可取,并鼓勵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對認證的監督,確保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公開性。此外,國內認證機構可借鑒ASIIN經驗對過去一定時間段內的專業認證、機構認證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和對比研究,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尋找認證的共性和個性特點,為后續專業認證提供指導。

猜你喜歡
印章委員會標準
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我們有印章咯
跟蹤導練(五)(2)
編輯委員會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