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23-03-07 02:06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三個維度大學生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

“五力”并舉全面推進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下的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

□ 文/滕 云 李沁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構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為契機,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聚機制保障力、筑牢體系支撐力、塑造教師育人力、激發思政研究力、彰顯特色引領力,“五力”并舉,持續推動課程思政工作體系系統化、建設內容立體化、覆蓋層次全面化,以高質量的課程思政建設助力系統化、科學化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構建,以高質量的育人水平助力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抓好頂層設計,凝聚“機制保障力”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積極謀劃,全面規劃,從制度上和組織上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發展條件和機制保障。學校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指導意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三全育人”建設實施方案》《推進一流本科人才培養行動計劃(2019-2022)》《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等文件,將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學校一流本科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和“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修訂《本科專業評估實施方案》,從專業發展維度明確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召開課程思政工作推進會,落實“課程思政”責任制,強化學院黨組織和專業教師主體責任。組織召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觀摩會、集體備課會等,著力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聚焦課程建設,筑牢“體系支撐力”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也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依托。學校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加強示范課程建設、編制系列教程、打造優質教學資源等舉措,持續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為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筑牢基石。近年來,學校培育“課程思政”建設項目148個,評選校級示范項目38個;4門課程入選教育部示范課程,9門課程入選北京市示范課程。2021年,啟動課程思政系列教程建設,首批投入資金100萬元,由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學名師等領銜,編制涵蓋財政學、金融學、創業學、法學、新工科等學科專業的6本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其中4本已于2022年10月正式出版發行。學校打造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平臺網站,同時開展課程思政線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已完成14門精品示范課程錄制并上線新華思政平臺,累計觀看學習人數超過6萬人次。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出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和建設心得分享20余期,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宣傳,體現示范性、拓展覆蓋面、擴大影響力。

學校多次召開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推進會,確保課程思政各項建設任務落實落細

賦能教師成長,塑造“教師育人力”

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展現出的綜合素質,不僅包含教師課程育人的教學能力,而且還體現教師的政治素養,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自覺性、學習能力、創造力等。學校結合自身定位和學科特色,建立健全系統性的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計劃體系,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核心點,著力提升教師育人綜合實力。開展“惠園課程思政講習活動”,圍繞經貿類、人文通識類、信息類、法學類、統計學類、中文類、金融類等專題開展二十余場講習活動,以教學觀摩、主題報告、經驗交流、集體研討等形式,分專業、分課程全面展示各教學單位課程思政建設成果,進一步深化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和理解,推動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良好氛圍。2021年起,在新入職教師教學發展培訓中專門設置“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模塊,實現新入職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全覆蓋。舉辦課程思政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建,全面激發激活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

學校各教學單位掀起開展“惠園課程思政講習活動”熱潮

深化實踐研究,激發“思政研究力”

學校注重各單位、各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和實踐領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研究的能力建設。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總結提煉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經驗,開展課程思政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成果應用,進一步推動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創新。2022年,設立校級課程思政研究專項20項,加強課程思政實踐、案例建設、重點、難點和前瞻性問題研究,引導激勵專業課教師深化認識、總結規律,積極探尋課程育人、學科育人的有益經驗。整理編制課程思政研究成果集和優秀教學案例集,進一步促進研究成果推廣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質資源和不竭動力。

深耕聯盟建設,彰顯“特色引領力”

學校積極投身全國性的跨校合作,于2020年牽頭聯合35所高校,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和專業優勢特色,協同共謀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理論與實踐發展。以優質精品課程為抓手,貫穿課程設計及課堂教學全過程,啟動集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視頻于一體的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優質資源平臺建設,成為教育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牽頭單位。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課程思政云講堂”“精品教材培育與建設”“新時代財經類高校通識教育的變革之道”等主題教學沙龍、講座、研討會等,加強教師教學培訓活動交流共享,在全國財經類教師中取得較好反響,累計培訓教師1,500余人次。征集匯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研究成果文集,推動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發展。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組織召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通過主旨報告、主題交流、論壇沙龍等形式,共話立德樹人、分享建設經驗、提升育人質量,2021年線上參會達70萬余人次。學校聯盟建設及相關課程思政建設做法成效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兄弟院校的廣泛認同及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

2021年6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牽頭單位,吳衛星副校長(右一)參加啟動儀式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師發展與教學質量評估中心)

[責任編輯:于 洋]

2020年12月,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順利召開

2021年12月,學校成功舉辦2021年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年會暨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

2022年10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課程思政系列教程”正式發布

首屆課程思政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成功舉行,共有來自15個教學單位的29名教師參與決賽角逐

在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范圍內召開多期“課程思政云講堂”,累次參與教師超過1,500人次

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做法成效得到多家媒體報道,社會反響熱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

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于2020年12月牽頭發起成立,得到了全國財經類高校的積極響應和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目前,聯盟共有理事成員單位35所。聯盟主要致力于共同推進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理論與實踐發展,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以財經學科為紐帶的跨校、跨區域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共同體,形成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財經特色與品牌,推動中國特色財經人才培養的豐富與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為聯盟的合作單位。

作為聯盟牽頭單位和秘書處所在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于2020年12月組織召開“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2021年6月,被教育部高教司認定為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牽頭單位;2021年12月,組織召開“2021年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年會暨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形成了良好的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協同機制,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向縱深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正式揭牌成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課程思政系列教程

學校于2021年啟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課程思政系列教程”建設,學校校長夏文斌任叢書總主編,由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學名師等領銜,編制涵蓋財政學、金融學、創業學、法學、新工科等學科專業的多本課程思政系列教程,旨在更好指導教師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教案講義、教學過程、學科和專業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課程、全過程,讓課程切實發揮育人功能。截至2022年10月,其中4本教程已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財政學課程思政中的案例教學》 主編:毛捷

本書遵循“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育人理念,以《公共財政概論》和《公共經濟學》(第四版)為基礎,以傳授財政學基礎知識為載體,為16個章節的教學內容撰寫16個配套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案例素材。

《金融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專業核心課卷)》 主編:張海洋 馮建芬 肖新榮

本書包含金融類專業所講授的“投資學”“金融經濟學”“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證券分析”“金融工程學”5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思路、課程思政教學大綱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同時,圍繞知識點精心編寫了25個教學案例。

《創業學課程思政中的案例教學》 主編:邢小強

本書圍繞中國本土創業與創新實踐,精心編寫11個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每個案例均對應于主流《創業學》教材的主要內容章節,實現課程內容、思政元素與典型案例的結構化匹配,系統地幫助“創業學”專業課教師快速、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案例教學。

《經濟法學課程思政論要》 主編:馮輝

本書旨在為法學本科必修課程“經濟法學”打造一本配套的課程思政教程指南,使用對象主要是法學院系“經濟法學”本科課程的授課教師。本書按照“經濟法學”課程教材通常會涉及的重點內容編排目錄,采取了思政元素、思政材料、法律規范、實例展示、思政講解的框架。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落細落小落實的三個維度

□ 文/秦東方 張 威

摘 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落細落小落實,關鍵要理清價值觀三個層面與大學生之間聯系的結合點,從而找準教育的維度,精準把握不同層面教育的目標、方式、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大學生的一種價值判斷、價值遵循、價值追求,轉化為受價值觀支配的行為自覺。高校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國家層面的核心是要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對國家發展的認同;在社會層面的核心是要樹立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理性追求;在個人層面的核心是要增強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自我教育與對行為規范的遵循。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群體;落細落小落實;三個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進一步明確了在全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重大意義以及工作要求。大學生群體知識層次高、創新活力強、發展潛力大,是青年中的先鋒,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在大學生群體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扣好第一??圩印?,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教育效果,必須密切結合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理清價值觀三個層面與大學生之間聯系的結合點,找準教育的維度,精準把握不同層面教育的目標、方式、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大學生最根本的價值判斷、價值追求,轉化為受價值觀支配的行為自覺。

國家層面: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認同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內容,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美好藍圖的描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目標和價值追求。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結合點關鍵在于“認同”,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深刻理解這個目標實現的歷史必然性,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高度認同、主動維護國家的價值追求,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

一是要重視理論教育這個根本,以理論的徹底性夯實堅定信念。政治上的堅定往往來自于理論上的清醒,大學生掌握了科學理論,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更好地透過紛繁復雜的具體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把握住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增強對現實的理解力,理性看待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對大學生開展理論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熏陶。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最鮮活、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引導學生深刻把握核心要義,準確領會思想精髓,學理論、學立場、學方法、學國情、學情懷,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素養。

二是要重視歷史教育這個基礎,以歷史的客觀性增強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盵2]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教育素材,歷史的客觀性、豐富性、生動性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大學生中開展歷史教育,本質上是為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緊扣這個教育目標,著眼強化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樹立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是要重視實踐教育這個關鍵,以實踐的生動性增進認同深度。列寧指出:“整個活生生的人類實踐是深入到認識論本身之中的,它提供真理的客觀標準”[3]“人以自己的實踐證明自己的觀念、概念、知識、科學的客觀正確性”。[4]黨領導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偉大實踐,是教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最好課堂,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生動的教材。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大學生親自感受祖國發展的巨大變化,親身體會人民的無窮創造力,深入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更能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說服力,激發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擔當精神。

社會層面:樹立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理性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內容,它根植于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沃土,充分借鑒世界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價值取向。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結合點關鍵在于“追求”,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深刻理解這個層面價值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讓大學生真正感受到中國目前的發展總體上契合這個層面價值觀的要求,從而自覺樹立對社會發展的正向的具有建設性的態度,愿意為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而作出個體的貢獻。

一是要通過熱點問題回應,解決思想的價值困惑。社會的發展狀態往往通過具體的社會事件表現出來,尤其是在網絡社會,很多社會問題通過互聯網快速傳播、深度發酵,很容易形成掀起輿論的“風暴”。網絡是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社會問題通過網絡形成輿論,直接影響大學生對社會發展狀態的判斷,影響他們對社會發展的信心和態度。所以,圍繞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緊扣大學生所思所想,搞清楚學生關心關注什么,有哪些思想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回答和解答,這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要通過良好氛圍營造,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大學生生活在校園中,大學的人文生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社會發展狀態的認知,并進而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念,影響他們走上社會后的行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如“入芝蘭之室”,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環境的感染和熏陶,就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馬克思曾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5]沒有什么教育能比現實的教育更為直接,高校須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在事關學生切實利益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大學生都能感受到規則的公平性、程序的正義性和過程的公開性。

三是要通過意識形態斗爭,抵制西方的價值滲透。

高校處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和較量的最前沿,是各種觀念和思潮進行碰撞的角力場。尤其是隨著國際形勢的日益復雜,西方敵對勢力對高校的滲透也日益深化和隱蔽,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爭奪也日益激烈。高校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意識形態斗爭的本領,守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要定期研判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及時掌握干部師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分析重大事件、重要情況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性意見,及時做好工作安排。高校要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和讀書會、讀書沙龍的引導和管理,落實好“一會一報”“一事一報”制度。

個人層面:增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規范遵循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內容,它既是做好新時代中國人的指引,又是大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底線。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結合點關鍵在于“遵循”,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切實按照這個層面價值觀的要求,通過具體的行動踐行和落實價值觀的標準。

一是要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錘煉。愛國不是一句空話,它是一種精神情懷,更是一種能力擔當,體現在不同崗位的人立足本職服務大局的具體實踐中。學習是大學生的天職,是大學生生活最重要的主題。教育大學生愛國敬業,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職業主義精神,關鍵是要讓他們在大學期間打牢專業基礎,不斷提升能力素質,增強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能力,提升面向未來的國際競爭力。高校要教育大學生學好專業文化知識,同時拓展知識視野,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先進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自己,使他們的知識結構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要教育學生倡樹文明新風。大學是知識創新的主戰場,大學生是引領社會文明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走出校園,用實際行動倡導時代新風正氣,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符合青年人的心理特點,不僅有利于社會文明的進步,而且也能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高校要尊重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細分各種青年學生群體,結合不同群體的特點和專長,有計劃、有重點地支持和培育一批與青年學生興趣相符合、特長相適應的學生社團,不斷探索在活動組織專業化方面下功夫,豐富活動形式,讓廣大青年學生可以就近就便參與,天天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

三是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行為的持久可以養成習慣,習慣的持久可以形成性格,而性格則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所以,教育和幫助大學生強化日常習慣養成,培養多方面的良好習慣,對于大學生深入持久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直接的促進作用。高校強化大學生日常習慣教育,要重在日常、重在經常、貴在規范引導。要加強榜樣引領,以優秀的典型教育學生,以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學生,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標準,遴選學生中學習、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具有先進性的典型,開展大力宣傳,組織他們在大學生中開展宣講,傳播正能量,發揮好優秀學生的示范帶動作用,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認同。

[責任編輯:于 洋]

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路徑探析——以“世界古代神話概論”課程為例

□ 文/馬 巍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舉措?!笆澜绻糯裨捀耪摗闭n程作為人文通識課程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要把握好準度、深度、新度、融合度、靈活度,以切實做到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三者的有機統一,實現智育與德育相結合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神話;課程思政;必要性;路徑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是指除思政課程以外的其他課程,在開展知識講授的同時,充分挖掘蘊含在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將德育貫穿教育和教學全過程,在知識傳播中實現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課程思政建設給出了指導性意見。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強調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笆澜绻糯裨捀耪摗弊鳛槿宋耐ㄗR課程,在拓寬大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的同時,融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核心知識于一體,與“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進一步完善其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實踐也有著鮮明的價值和意義。

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世界古代神話概論”(以下簡稱“神話”)是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一門人文通識課程?!毒V要》對此類基礎課程也提出了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注重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吧裨挕闭n程以神話學理論為基礎,講述世界古代重要的神話傳說,并通過不同神話之間的比較,分析神話對民族性格、歷史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引導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去看待歷史、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多樣性,使學生了解神話研究的現代意義。雖然“神話”作為文化類的基礎課程,本身就帶有知識、價值、能力三位一體的功能,且對于大學生來講并非全新的知識體系,但在實際授課中依然會發現一些問題,因此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知識結構方面,須引導學生形成理性準確的認知體系。近年來,各地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世界各民族的古代神話,尤其是中國神話和希臘神話,是文化類素質教育課都會涉及到的內容。但是這種學習是碎片式、不成體系的,也是簡單化、不全面的。到了大學階段,再次開設神話課程,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神話的認知更體系化、完整化,同時提升國際視野;另一方面,神話特征之一是集體性,因其誕生于人類的原始社會時期,是由原始先民集體創作、集體流傳的,進入階級社會仍會有發展。神話最初傳播的形式主要是口耳相傳,因此在其流傳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性,見諸于文字記載后,也會有不同表述,以致同一個神話故事會有多個版本,這是神話本身的特質。例如:關于中國古代神話中“黃帝”的記載就有多種表述,以往的學習,學生們會停留在哪個說法對錯的層面上。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對神話的基本理論有所了解,進而形成完整準確的神話知識認知。

第二,文化類課程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產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不同文明互動日益密切,如何在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正確認識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尤為重要。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是要建立在對自我和他者充分認知的基礎上,這就需要學生們能夠正確分析和理解不同文明的文化表現。神話作為一個民族最早的精神文明成果,既體現了這個民族早期的民族精神,又對其后民族精神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神話”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對不同民族神話的深入分析,使學生對神話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有準確的認識和理解,既要避免對本民族文化的盲目自信,也要避免對其他民族神話、文化的盲目崇拜,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真正形成文化自信。

第三,能力培養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目標。人文通識課程往往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神話”課程因其本身包含大量神話故事的特殊性,更容易陷入重知識輕能力的誤區。而文化類的課程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時,又往往比較重視價值的引領和塑造,忽略能力的培養,而沒有能力的培養,不能將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個體的自覺理解,價值的塑造就容易形成“空中樓閣”的現象,不會持久。因此,開展“神話”課程思政建設,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分析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外神話、文化的碰撞中,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神話背后的緣由、演變、影響等,使學生逐漸形成開放性的批判性思維,更能夠深刻理解一個民族從何而來,將走向哪里,理解當代研究神話的重要意義。

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路徑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也不是其他課程思政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不是要與思政課程同質化,而是要以專業課程為載體,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以發揮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作用。因此,“神話”課程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探索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度:

第一,“準度”。要準確把握課程知識、準確應用思政元素。用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神話觀,習近平的歷史文明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觀點、方法分析各民族神話差異形成的原因、反映的不同民族精神,是神話研究與神話課程重點探討的問題,在對比分析中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但任課教師在分析時不能簡單機械地對比神話故事,更應從歷史文化根源中探究原因,準確地把握課程內容,才能讓學生更信服。例如:在中外洪水神話的對比中,不能單純地因為中國神話中有鯀禹治水,而希臘神話中有丟卡利翁和皮拉躲過大洪水、再造人類的故事,進而得出中國古人有鮮明的斗爭精神,而西方卻用了逃避的方法。其實對洪水的態度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分析,希臘地區山多平原少,很少有洪水泛濫,他們要應對的主要挑戰是大海,所以在希臘神話中充滿了海上探險的故事,也是一種斗爭精神的體現。再觀古埃及神話,他們把尼羅河水泛濫看作是上帝的贈與,因為泛濫之后會給埃及人帶來肥沃的土地,開始新一輪的耕種生產。而洪水神話是各民族神話中共有的“災難”主題的表現。不同民族在描寫災難時并不相同,都是依托于生存環境和歷史發展而想象的,如北歐神話中的災難,除了洪水,還有大火,這是因為北歐神話的保存主要是在冰島,而冰島是一座火山島。所以,要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合理地分析各民族神話的不同,才能從內心產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自古就存在,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屬性。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盵1]因此,準確把握課程知識、準確合理應用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教學的基礎。

第二,“深度”。課程思政的目的在于育人,在智育的同時,也要實現德育。但是德育不是說教,而是需要引領學生提升分析問題、認知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從而將德育的內容內化為自我覺醒的認知。因此,課程思政需要通過能力的培養使價值塑造更加持久。以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神話為例,學生們以往的認知較多地停留在殺父娶母的故事層面,而在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學科、不同層面去理解神話背后的現象。例如: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它體現了戀母情結;從歷史學角度看,它又體現了在希臘古代社會從母系向父系轉變的過程中曾出現過女性的丈夫擁有繼承權的過渡階段;而從神話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它則反映了神話自產生后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故事并非其最初形態等。通過這些分析,打開學生對神話認知的廣度和深度,進而以更廣闊的視角去分析不同民族的神話,在中外對比中能夠以更理智客觀的態度去質疑、評判,成為一個能夠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有科學精神追求的人。

第三,“新度”。思政元素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學科前沿,把最新鮮的知識和案例帶進課堂,才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才能保證課程思政常講常新。一方面,要關注最新的思政理論;另一方面,要將現實問題與課程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由古及今、古今觀照,深刻理解神話研究的現代意義。例如:曾經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家園意識;當前中國的抗疫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責任擔當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希臘神話中的契約精神與當今國際關系中的信任赤字等。通過古今中外四個維度的分析探討,啟發學生思考。

第四,“融合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盵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課程是顯性的,課程思政是隱性的。課程思政不是要大張旗鼓地講思政理論,高明的課程思政內容設計,猶如鹽溶于水,用潛在的、不易察覺的隱性傳播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認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進而實現價值引領的目標。因此,要把握思政內容融入的比例、時機頻次、方法技巧,做到思政元素與課程的有機融合。

第五,“靈活度”。教師在從事課程思政教學時,必須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貼近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形式,提升教育的成效。在“神話”課的學習中要特別注意啟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去讀原著,如《荷馬史詩》《山海經》等。相對于以往看到更多的是經過改編的神話,原著更能展現神話本來的景象。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自己所閱讀的書目,并通過課堂分享的形式,讓學生們的思想在交流中產生碰撞,在碰撞中產生思考,進而達到更好的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效果。

結語

教育的目標是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大學教育不僅要讓大學生在技術上“成才”,而且還要促其在精神上“成人”。課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實現形式,它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毒V要》中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教師需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教學的理念和意義,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完善課程設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準確、合理、適度地運用到教學中,才能將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引領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責任擔當的人才,切實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卜 珺]

財經類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就業育人實踐路徑探索

□ 文/徐 松 朱 慶 王慧敏 寶阿咪麗

摘 要:當“緩就業”“慢就業”遇上“就業難”“招聘難”,轉變畢業生求職觀念,強化就業育人工作實效已成為當前工作重中之重。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就業處積極響應國家就業育人相關政策要求,結合財經類高校畢業生能動性強、學習力快的特點,嘗試多種方案,以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建立“全周期人才培養質量觀”,在就業育人理念下,努力探索閉合型、互動式良性循環,以有效促進就業工作。

關鍵詞:就業育人;財經類高校;實踐探索

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乎千家萬戶,民生福祉。一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更是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擺在了“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教育部不斷謀劃新舉措,將就業育人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在幫助畢業生“好就業”的同時,努力讓畢業生“就好業”。

就業育人概念發展:自“三全育人”出發,逐步明確工作要求與方向

就業育人的概念自誕生起,便與“三全育人”理念緊密結合。圍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要求,高校也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指導與相關活動。就業育人也在文件與討論實踐中逐步作為指導思想貫穿于高校就業指導的相關工作。

“就業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關鍵之舉,是維護就業安全穩定的迫切需要”。[1]在第一屆中國高校就業育人大會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林蕙青針對目前政策運行的狀態總結了就業育人的重要性。2020年11月,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強調,要強化就業育人實效。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2]2021年1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把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面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多種形式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的具體要求。教育部更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進一步明確就業育人工作方向,提出要建立健全就業育人支持體系,強化就業指導服務,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組織開展就業育人典型案例和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人物總結宣傳工作。[3]隨著政策的演進與發展,就業育人工作指向逐漸清晰起來;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就業指導隊伍建設薄弱、課程效果不顯著、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具體問題。[4]

育人對象特質變遷:符號化的Z世代,作為失語者的個體,作為吶喊者的群體

如何理解和認識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青年學子,是就業育人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如今,深度媒介化的算法社會賦予當代青年鮮明的群體特質。面向就業,他們更看重職業技能提升,其次是生活與工作的平衡。[5]

財經類高校學子則具有更為鮮明的就業特征。應對液態、流動的現代性,財經類高校學子能夠快速跟隨社會發展潮流而動;但與之相對應的是資源算法下群體的內部“消耗”:一方面,學生呼喚就業輔導的資源與幫助;另一方面,面對幫助也疲于參與,難以提起動力。

就業育人工作面臨的新挑戰: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難,“招培就”聯動待健全,Z世代學生就業觀多元

第一,就業育人尚未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就業育人作為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應把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面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從目前來看,各高校就業相關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就業指導和求職技能提升方面,并且主要面向畢業年級和大三年級開設,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還不能覆蓋全體在校生,與實現就業育人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如果要實現就業育人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需要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

第二,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有待健全?!半S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在結構、質量和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凸顯。為積極破解這一難題,教育部積極推動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改革,……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加快構建完善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盵6]近幾年,各高校加大了就業對招生和人才培養的反饋力度,但是在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制定等重大事項上,就業所產生的影響因素還不夠強,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還須進一步健全。

第三,Z世代學生就業觀多元,就業引導難度加大。

同其他代際相比,成長于國力顯著增強新時期的“Z世代”青年學生更強調精神成長和社會參與,就業觀更加多元。目前,大學生就業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本科生升學深造意愿強;二是研究生求穩求優心態明顯。調查摸底數據顯示本科生意向深造比例高達80%。近年來,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出國留學難度加大,考研內卷嚴重,落榜比例增加,“二戰”考研比例居高不下。研究生考公比例逐年提升,“二戰”考公人數越來越多?!岸稹睂W生就業意愿低,個人意志堅定且獲得家庭支持,學校就業引導和就業指導工作難度大。

就業育人實踐探索: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全面推進就業育人工作實踐

人才培養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就業育人也應貫穿于全周期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同時結合新時期財經類高校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來開展。

第一,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是就業工作“一把手”,“要建立一套以就業指導中心為主體,包括學校領導、職能部門和院系教師組成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打造一支人數充足、素質過硬,有溫度的就業服務工作隊伍?!盵7]同時,作為財經類高校,更應充分認識“新文科”建設過程中對學科交叉、知識應用、適應國情的特征及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充分認識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復雜性、嚴峻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統一思想共識,聚焦重點難點,貫徹就業育人理念。

第二,構建“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就業是考生及家長擇校的重要參考,學生的職業發展狀況和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也是對人才培養的重要反饋。就業數據已然成為招生計劃制定的重要參考,也是招生宣傳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宣傳資料。由此,建立多層次、多角度的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調研體系十分必要。通過開展畢業當年、三年、五年和十年的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調查,了解學生職業發展狀況,聽取他們對學校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的意見和建議并反饋到教學部門和人才培養單位。通過舉辦學生職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研討會、校企圓桌論壇等活動,邀請用人單位與學校就業部門、學院教授及學生工作負責人共聚一堂,深入探討學生發展問題,促使學校、學院更加了解社會及行業需求。

第三,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意識。深化就業引導,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進一步促進畢業生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和輸送具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的畢業生到國家戰略區域、戰略行業、重點工程和社會基層就業。

第四,建設“專業化”工作隊伍。定期面向校級就業工作人員、學院輔導員、導師和班主任開展不同側重點的培訓,明確就業工作目標和要求,宣傳就業工作政策和措施,促進學校、學院就業工作統籌推進,提升就業工作人員的職業指導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工的力量,形成“人人關心、積極獻策”的全員參與工作機制。

第五,打造就業“思政大課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鼓勵導師、專業課教師在課堂教學、論文指導、社會實踐、教學實習等教育教學實踐中融入就業育人思路,加強專業課程與社會經濟領域發展需求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將專業培養優勢轉化為職業發展優勢。

第六,落實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推動校園招聘“品牌化”建設,開發校企、校地聯動就業工作體系,開拓共享共建型崗位資源,促進就業資源優勢互補,為“穩就業、優結構、提質量”實現“雙保險”。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日常聯系互訪機制,加強高質量就業實習基地建設,健全精準就業服務體系,鞏固并擴展重點單位數據庫,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形成校企合作良性循環。

第七,開展多維度就業指導活動。以學生需求為核心,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著力幫助畢業生充分挖掘個人特色、培養就業能力。組織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講座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健康、積極、理性的就業心態。聚焦行業發展,深度整合校內外資源,邀請包括高校教師、行業導師、優秀校友代表在內的專家學者提供多層次、多維度就業指導。舉辦“職業生涯規‘畫’大賽”“職場模擬挑戰賽”,從職業發展新需求入手,引導學生找準著力點、落腳點,做好就業準備。

第八,建立精準化就業咨詢體系。以北京高校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為平臺,開展職業發展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擇業觀,通過職業素質、特點和能力測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咨詢者了解職業狀況、掌握求職方法、明晰就業方向、增強擇業能力,開展心理疏導,為學生就業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第九,開展全方位的就業幫扶。對就業困難、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少數民族、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地區和奧運會志愿者畢業生等重點學生群體以結對子、點對點方式進行精準幫扶。

第十,建立就業工作評價和反饋機制。制定就業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和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標體系,量化工作指標,確保工作實效。評價結果作為學校畢業生培養單位年度就業工作各類評選、評優重要參考依據。建立包含學院在內的全面質量報告制度,為學院招生、就業和創業質量深入分析提供基礎數據和基本框架,為人才培養提供反饋。

第十一,加強就業總結宣傳工作。開展就業政策宣傳推廣,發揮榜樣引領作用,聯合開展基層就業畢業生、選調生、鄉村振興協理員、應征入伍畢業生等優秀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宣傳,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鼓勵學生投身國家和社會需要,在西部計劃、村官、“三支一扶”等國家基層就業項目中展露風采。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就業處)

[責任編輯:翟 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索——以皮影戲為例

□ 文/趙文鳳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皮影戲有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文化傳承價值。深入挖掘皮影戲的文化內涵,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對創新高校育人模式、加強文化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育人模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

從本質上來說,育人是對人的認識和行動的真正改變,是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回答。我國的教育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中引導學生了解并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文化內核,從而使他們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月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1]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必要性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1.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導以家、國、天下為己任,強調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謙恭禮讓的行為準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的和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優秀的文化資源,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基礎和規范行為的標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二者具有一脈相承、內在統一的關系。

2.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

王國維在《孔子之美育主義》一文中提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終于美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無論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儒家禮樂還是古老而豐富的民間風俗,教化和傳承的過程本身就滲透著傳統文化之美。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盵2]通過調查,在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獻中,以“審美教育”為詞條搜索到8,544篇,以“美育教育”為詞條搜索到1,398篇,且多為新近研究。通過對美的感知與理解,獲得精神上的陶冶。通過藝術體驗,將審美的感悟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可以轉化為美育課程和實踐,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3.增強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在某一文化的成員關系建立的過程中形成的,包括學習并接受該文化的傳統、語言、信仰、審美觀念、思維模式以及社會結構等,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傳統文化理念的傳承作為一種“活”的文化因其延續性在各個歷史階段發揮作用,在批評中得到繼承與發揚,并以強大的凝聚力把個人與他人、與群體、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在凝聚和延續中,優秀的文化得到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育人,從而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皮影戲的文化傳承價值

1.皮影戲的文化內涵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有“電影鼻祖”之稱,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進行故事表演的民間戲劇。演出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具備濃厚的鄉土氣息。

影戲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關于它的起源有“周代說”“漢代說”“唐五代說”“宋代說”等觀點,影響最大的是“漢代說”??当3傻龋?011年)認為,少翁施法為漢武帝招李夫人是一種巫術,是影戲的遠源;而佛教則是影戲形成的近緣。[3]唐代既已形成,兩宋逐漸成熟,清代發展鼎盛。它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在民間流傳,分布極其廣泛,因各地聲腔的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地域流派,較有代表性的有陜西的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皮影戲、阿宮腔皮影戲,甘肅的環縣道情皮影戲,山西的孝義碗碗腔皮影戲,河北的唐山皮影戲,湖北的江漢平原皮影戲等。皮影戲曲目繁多,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說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包羅萬象。

在朝代更迭中,皮影戲經歷過繁華,也經歷過浩劫。近年來,隨著現代影視藝術的沖擊,演出市場和觀眾日益減少,皮影戲陷入瀕危的生存狀態,亟須搶救和保護。經國務院批準,皮影藝術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1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中國的皮影戲選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陳述入選理由時,是這樣表述的:“中國皮影戲的傳統演出以及制作技藝世代相傳,其所涵蓋的人物形象和唱腔十分的廣泛;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是人類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極好見證”。

2.儒家文化的生動符號

儒家思想主張“仁義”,“仁”既是儒家思想的理論核心,又是儒家學派道德規范的最高原則?!墩撜Z·顏淵》篇中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儒家認為衡量是否達到“仁”的標準是“禮”。在皮影戲中,經常表現的主題是“懲惡揚善”“忠君愛國”,弘揚傳統美德與犧牲精神,如《秦王·李世民》通過李世民被誣告,最終唐高祖明白冤情,判定李世民無罪,頌揚了高祖的道德理想。它活躍于民間,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嬉笑怒罵間宣揚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講述的故事,以平面化、夸張化、戲曲化的形式表演,成為儒家文化的生動符號。

3.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叫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是人類通過民間口頭形式傳播下來的無形文化遺產,它蘊藏著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庫,代表著民族普遍的心理認同和基因傳承,代表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人類另一種偉大的精神創造,其內容、內涵比起物質類遺產更為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皮影戲作為一種口傳心授的古老民間文化,有著精美的工藝、淳樸的唱腔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手工藝人一代代衰老,演出場所從宋代的勾欄瓦舍、神廟,到明清的堂會、戲園、茶館,再到當代的劇場,歷經數次變遷,生存狀態瀕危。若能及時保護、深入挖掘這一活態文化基因,加以傳承傳播,對提高文化軟實力,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價值。

高校文化育人現狀分析

文化育人是通過文化的內在力量塑造、改變人的認知與行為,引導人們進行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從而實現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與自我超越。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工作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教育部于2014年出臺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4]指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調查發現,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文化育人主要經歷了豐富文化生活、發展第二課堂、創建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創新育人形式等階段。高校文化育人理論與實踐不斷完善,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蘊涵得到凸顯。目前,高校文化育人注重創新形式,如網絡與新媒體的運用,并加強協同育人,實現資源整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文化育人重形式輕內容,深入文化內容的研究和對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二是靜態傳承行動多,活態傳承行動少,文化育人多選擇圖書館、博物館等開展活動,進課堂的實踐較少;三是文化育人活動特色不夠鮮明,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

皮影戲在高校的育人模式

1.以皮影進教研挖掘非遺文化內涵

近年來,學界對皮影戲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史料考證、地域流派研究、藝術形態等方面,本體研究居多,對皮影戲在校園尤其是高校的推廣缺少系統研究,對皮影戲在高校的育人模式研究更為缺乏。

非遺文化與高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育人”這一價值目標上具有高度耦合性,這是由于非遺文化的“化人”體現在這種文化以生活化、普遍化的方式對族群個體的道德行為和觀念起著規范和指引作用,以培養出符合民族文化要求的人。皮影進教研是皮影藝術包括以其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扎根成長的起點。應加強皮影戲的教學研究,挖掘皮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同時,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如何讓學生感知到皮影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文化傳承價值。

2.以皮影進課堂促進活態傳承

通過對當前高校文化育人現狀的分析,我們知道“博物館”式的靜態傳承行動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效能有限,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需要增加活態傳承行動。讓皮影戲進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用文字、音像、視頻的方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皮影戲和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學習經典劇目,動手制作皮影,分角色表演,加強師生合作、學生間合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美育課程效果。同時,豐富高校通識課程體系,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類課程的重視力度,增加學習實踐學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皮影戲,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3.以皮影進社團帶動文化創新

在課堂教學基礎上,高校還可以通過學生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皮影實踐活動,如皮影表演賽、皮影設計作品展、皮影戲劇沙龍、非遺文化節等。條件允許的高校組織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講座,組建皮影戲社團,發揮皮影戲作為綜合藝術的優勢,吸引對設計、音樂、美術、手工制作、表演等不同領域感興趣的學生加入。鼓勵學生在學習傳統皮影制作、表演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運用新媒體、動畫技術創作現代皮影戲。這樣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形成了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走進非遺文化,在文化傳承的同時實現文化創新。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苑聰雯]

猜你喜歡
三個維度大學生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搭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的三個維度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應把握好“三個維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