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樣態梳理與構建綱要

2023-03-07 13:29錢琪林
關東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范式馬克思主義理論

孫 偉 錢琪林

一、由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定位引發的思考

國際關系研究的中國學派的創建,無論是理論內核,還是指導思想,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內核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涵蓋社會主義身份的“中國問題”的闡釋,則無法推演出國際關系研究中國學派的全部內涵;從指導思想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則國際關系研究中國學派構建的正確方向無法得到根本保證。在當代中國語境中,只有馬克思主義參與,才能展現國際關系中國學派的完整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但目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定位尚不明晰。概括來說,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在中國主要有以下三種認識視角:

一是認為等同于社會主義國家外交戰略研究。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是一個比較模糊的問題,被認為基本等同于社會主義國家外交戰略研究。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中國學者提出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系學派,在這個提議中馬克思主義被關注到,但對于馬克思主義相關內容“應算作一種戰略藍圖,還是理論,在我國一直有不同看法”。(1)資中筠:《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序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頁。對此,有學者列舉了美國學者沃勒斯坦“世界體系論”和南美學者的“依附論”等理論,指出在世界范圍馬克思主義是國際政治學中十分有力的一個解釋理論,但在我國的國際政治研究中馬克思主義反而不受重視,“正式的宣傳與實際的探索像是‘兩張皮’?!碚摗c‘實踐’的脫節,才是真正最嚴重的問題?!?2)王逸舟:《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研究的幾個問題》,資中筠:《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第16頁。在這里,國際關系研究的馬克思主義視角被提及,但相關問題沒有展開討論。這一時期中國國際關系學界雖然開始與世界同步思考國際關系理論進步問題,但尚處于“初步的自我意識階段”,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學派的構建也只是被提出,包括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在內的整個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并沒有進一步的推進研究。

二是界定為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詮釋中國領導人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的經典派。21世紀初期,構建中國國際關系學派再一次被提出。這一時期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作用進一步提升,中國與國際體系的互動進入一個新階段,再加上對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學習、消化”逐步完成,為此學界深入探討了中國國際關系研究的核心問題、任務和主體意識等議題。秦亞青從格義取向角度,把創建中國理論的研究分為三種類型:經典派、傳統派和學衡派?!敖浀渑墒欠聪蚋窳x,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角度詮釋中國領導人的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傳統派是正向格義,試圖將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思想用于全球化時代,以中國傳統思想體系考量當今的世界制度和世界秩序;學衡派是交互格義,即以中西結合的概念體系解釋世界和中國經驗,主要研究內容是尋找中西學理思想的結合點?!?3)秦亞青:《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進步與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年第11期。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以詮釋領導人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定位,是有待商榷的,但馬克思主義被明確界定為中國國際關系學派的組成部分。在接下來中國國際關系研究的推進過程中,西方國際關系研究沿著既有的模式繼續推進,傳統文化以原則性、歷史性、文化性姿態進入并逐步形成一種自覺,“過程建構”與“天下體系”等可以說是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但相對而言,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沒有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是開啟學理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隨著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之外的“批判流派的國際關系理論、激進國際政治經濟學、新帝國主義研究”等被引入國內學界,同時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推進建設,國內學界對國外流派角度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關注增多。除了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國內學界也開始從學理角度研究經典作家的國際關系思想,如李愛華著作《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等。李濱論文《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王存剛論文《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及當下意義》等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學理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同時,中國先后提出建設和諧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戰略,所謂戰略詮釋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也在推進。

綜上,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有多重認識視角。那么,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究竟應該如何明確其定位?

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不是純粹學理意義的理論流派研究,而是與社會主義國家身份密切關聯的,但它又不是單純詮釋中國領導人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的工具。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對戰略或思想的詮釋在中國其他政策領域也存在,但無論哪個領域馬克思主義都不是單純的解說者角色。這一完整過程是這樣的:中國外交戰略或思想形成后,學者們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進行詮釋,但這個詮釋并不是過程的開端,而是在戰略或思想形成階段馬克思主義就已經參與了。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在不同階段發揮了不同作用:戰略或思想形成階段,馬克思主義提供立場、認識論和方法論等發揮指導作用;戰略或思想形成后,馬克思主義發揮詮釋作用。而且,這種詮釋不僅是對戰略的“注經”,也促進戰略的理論化提升;這種理論化提升不等于包裝、美化和宣傳,而是將原理與實踐檢驗結合起來進行論證。經過這個過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得以成熟,同時馬克思主義原理本身也得到豐富和發展。這其實是整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徑。所以,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既不是以經典理論對外交戰略進行的單向解讀活動,也不是從原理到理論流派的邏輯推演過程,而是二者的結合。如果一定概括一個定位,可以概括為學理研究與詮釋研究的結合。

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定位問題,其實涉及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究竟應該如何研究,涉及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應該如何構建的問題。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構建問題,不僅有利于全面審視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定位問題,而且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研究進程和創建國際關系研究中國學派的關鍵。

二、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構建主張與理論樣態梳理

關于“范式”的內涵和更替,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認為,一門科學出現統一的范式以后便進入常規科學發展時期,在常規科學發展時期會出現一些反?,F象或危機現象,這就呼喚新范式的出現。待到新的范式出現,解釋反?,F象、克服危機現象,即為科學革命的實現。當新范式徹底取代了舊范式則意味著科學革命的結束,科學發展進入新的常規時期。庫恩的范式內涵既有科學革命意義,也有方法意義??茖W革命意義的范式是指一個范式取代另一個范式的根本性變革,方法意義的范式是指在范式更替期間解釋與克服反?,F象的具體過程??茖W革命意義的范式標識著理論的流派身份,方法意義的范式對理論構建具有直接意義。

在分析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范式之前,需要首先明晰幾對概念關系: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其中,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主要指經典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涵蓋更廣泛,包括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來分析國際關系問題的各種學說和理論,“不論是合格的還是部分合格的”(4)宋秀琚等:《“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高層研討會綜述》,《社會主義研究》2004年第1期。。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涵蓋于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之中,指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來分析國際關系問題的學說和流派。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表面上可以地域界分,但二者實質區別在于: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主要圍繞經典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和現實社會主義實踐進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主要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來構建理論和分析現實資本主義問題。在明晰概念關系基礎上審視這些稱謂:國際關系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稱謂比較局限;國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稱謂也有些狹窄,因為它排斥一些左翼國際關系理論??偲饋砜?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涵蓋廣,既涵蓋國內和國外,也涵蓋經典和流派。本文采用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這個說法。

關于科學革命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國內外學界的認識基本一致,都認同馬克思主義具有不同于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獨特范式特征。詹姆斯·多爾蒂(James E.Dougherty)等認為當今國際關系理論存在三種基本理論范式:自由主義、現實主義、馬克思主義,甚至稱三者為國際關系的“永恒”模式。(5)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閻學通、陳涵溪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461頁。托布約爾·克努成(Torbjorn L.Knusten)將馬克思主義概括為“達爾文主義”在激進主義視域中的運用,將其稱為共產主義、革命主義范式。(6)托布約爾·克努成:《國際關系理論史導論》,余萬里、何宗強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7頁。以羅伯特·考克斯(Robert W.Cox)為代表的國際關系研究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是歷史唯物主義范式。(7)羅伯特·考克斯:《生產、權力與世界秩序》,林華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當然,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解讀存在不同的偏差。我國學者李濱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范式構成。(8)李濱、陳子燁:《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方法——兼評歷史唯物主義與西方現實主義理論的方法差異》,《世界經濟與政治》2021年第12期。王存剛指出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國際關系的方法論。(9)王存剛:《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及當下意義》,《歐洲研究》2018年第3期。王在邦指出國際交往活動和國際關系具有社會現實性,其規律性必然從屬于歷史唯物論所揭示的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10)王在邦:《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學邏輯設想》,《齊魯學刊》1988年第1期。唐正東認為列寧帝國主義論是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學術力量的真實反映,因為其從社會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矛盾運動的視角來解讀發展變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11)唐正東:《金融資本與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的復雜化——列寧帝國主義論的學術意義》,《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關于方法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即馬克思主義范式的具體構建,國內外學界有不同看法。

我國學者對于構建方法和原則的認識基本類同。李達昌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方法具體表現為科學的抽象法、邏輯和歷史相一致方法,矛盾分析法、統計和數學方法。(12)李達昌:《列寧〈帝國主義論〉的方法論初探》,《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胡宗山認為馬克思主義范式是將階級范式和經濟范式結合起來的獨特范式。(13)胡宗山:《主題·動力·范式·本質——馬克思主義與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比較研究》,《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王逸舟將馬克思主義范式歸納為激進的辯證方法。(14)王逸舟:《西方國際關系研究的新課題、新視角》,《外交評論》2005年第3期。李濱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歷史具體的生產組織方式及其生產關系闡述國家利益的形成,并強調外部結構與國家相互決定的結構—施動者關系。(15)李濱、陳子燁:《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方法——兼評歷史唯物主義與西方現實主義理論的方法差異》,《世界經濟與政治》2021年第12期。我國學者目前沒有創制出體系理論,但展示和提出了不同的構建路徑:李愛華著作《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通過梳理經典作家的國家、國際政治體系、國際經濟交往、國際法等思想勾勒出經典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框架。(16)李愛華:《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李慎明立足整體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國際分工和世界貿易理論是起點和基礎,世界市場和資本全球化理論是核心,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是結論(17)李慎明編:《馬克思主義國際問題基本原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國外有學者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歸結為庸俗的經濟決定論或國內決定論、歷史決定論等,此不具有探討意義。其他進行范式構建探索的學者,有的按照所謂理論形式歸納理論的核心范疇、構建起點、分析單位等,如克努成認為“適應”概念符合馬克思的各種主題(18)托布約爾·克努成:《國際關系理論史導論》,余萬里、何宗強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7頁。。有的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國際社會學研究等學科角度探討馬克思主義方法意義的范式。國外已經創制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樣態有: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按照資本主義生產邏輯分析世界體系,創制了世界體系的國際關系理論(19)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吳英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以勞爾·普雷維什(Raúl Prebisch)為代表的學者創制了“依附倫”;安德魯·林克萊特(Andrew Linklater)、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ely)依托法蘭克福學派,分析世界政治中道德和文化力量因素(20)理查德·K·阿什利:《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新現實主義的貧困》,郭樹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A.Linklater,Beyond Realism and Marxism:Critical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McMillian Press,1990.;考克斯將以物質能力、觀念和制度為構成要素的歷史結構框架應用于世界秩序﹑國家和生產的分析中,創建“新葛蘭西主義”學派(21)羅伯特·考克斯:《生產、權力、世界秩序》,林華譯,2004年。;邁克爾·哈特(Michael Hardt)與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大衛·哈維(David Harvey)等思想家通過批判“新帝國主義論”闡發其國際關系理論。(22)哈特、奈格里:《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楊建國、范一亭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哈維:《新帝國主義》,付克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

總起來說,國外學者普遍認為不存在嚴謹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體系。其理由有兩點:一是認為馬恩沒有形成一個邏輯連貫的國際關系理論體系;二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單位是“階級”,而國際社會現行主要行為主體并非“階級”,由此認為馬克思主義無法解釋、分析當前國際現實。前者遵循的其實是西方所謂理論體系的形式標準,后者遵循的是西方“國家中心主義”理念或國際行為體為國際關系理論唯一核心要義的觀念。對此,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雖然不符合所謂理論標準和相關理念,但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指明了國際社會的產生和發展運動的客觀規律,指明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必然在民族市場的基礎上形成世界市場,從而在民族史的基礎上形成世界史,在民族社會的基礎上形成國際社會……雖然世界市場、國際關系,在發展規模和程度上,都有著很大的變化,但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并沒有脫離馬克思主義關于國際問題基本原理所指出的基本方向和大趨勢”。(23)李慎明編:《馬克思主義國際問題基本原理》,第5頁。也就是說,對所謂理論體系的標準和“階級”單位不可狹隘理解,如有學者指出政治經濟結合的分析方法、階級分析單位、階級結構和階級沖突作為主要動力、世界的社會性概括等是馬克思主義的特色。(24)V.Kubalkova,A.Cruickshank:Marxism-Leninism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Routledge,2017.考克斯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在四個方面糾正了新現實主義的弊端:辯證法;通過對帝國主義的重點研究,在最強大國家間對立的水平維度上增添了垂直的權力維度;通過關注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擴大了現實主義的視角;重點研究生產過程,將其作為解釋這些復合體具體歷史表現形式的關鍵因素。(25)羅伯特·基歐漢編:《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郭樹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87頁。美國學者羅伯特·海爾勃恩納提出包容所有馬克思主義流派標準的四個要素:“一是認識的辯證方法。這種認識把現實界定為動態的和沖突的,社會的失衡和隨之產生的變革源于社會與政治內在的矛盾,正是這種沖突與矛盾導致了現實的變革。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認為,社會與政治的內在矛盾產生于生產組織過程,生產力和經濟活動的發展是歷史變革的核心,并且這些發展是通過階級對社會產品分配的斗爭進行的。三是起源于馬克思社會分析的資本主義總體觀,即把歷史的辯證方法應用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四是致力于社會主義,即都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人們所向往的歷史發展目標?!?26)李濱:《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5期。這種整體理論特征是范式先在的最好證明,只是這種范式沒有以體系化的形式呈現;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單位也不僅具有單一主體意義,而是具有多重內涵??傊?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是存在的,只是范式研究相對缺失。

正是因為認為不存在嚴謹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體系,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單位“階級”與當前國際社會行為主體不符,國外學者在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體系創建方面,有的以馬克思主義某方面特征、方法或構成要素為基礎進行構建,如將“道德和文化力量”與“生產、權力和社會力量”“世界生產體系”割裂進行價值和倫理批判;有的以某一方面因素作為國際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唯一動力,抹殺了歷史合力論和社會革命的作用;有的以批判美國“新帝國主義戰略”作為構建新帝國主義理論的唯一論證路線等。這些理論的共同特點是切割馬克思主義“總體性”“結構性”或“階段性”。依此審視可以發現,我國學者存在照搬國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傾向:如將具有“葛蘭西主義”色彩的考克斯的理論范式等同于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如按照西方理論標準,回避階級視角以國家學說為基礎推展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體系。雖然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與西方國家學說不同,但從國家出發推展國際社會、國際交往場域仍沒有脫離西方“國家中心主義”的理論模式。

三、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構建綱要

(一)科學革命意義的范式構建綱要

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科學革命意義的范式,需遵循“反常問題或危機現象集中-反常問題或危機現象詮釋”的路徑進行構建。

當前,全球性“兩極分化”現象蔓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陷入不同程度的危機并引發危機的全球蔓延,國際規則被肆意破壞,激進社會運動和激進力量興起……這些問題越來越呈現堆積狀態,在現有國際關系理論框架中無法得到根本性解釋,西方理性主義傳統和現代資本邏輯支配下的價值理念陷入困境。具體體現為: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對國際政治本質“人性論”的歸因與對國際生產因素的忽視;“國際無政府狀態”的懸置與國際社會歷史分析的缺失;國際秩序運行的社會性、國際社會公共空間擴大與權力學說的解釋困境;傳統危機理論對危機頻發的分析、預測和根源解釋乏力等。這些反常問題呼喚不同于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替代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替代理論之一重新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超越“人性論”基礎、超越權力政治;圍繞國際社會整體運行揭示“國際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大趨勢、國際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對資本邏輯的剖析揭示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和西方危機頻發的根源。因此,西方學者,無論是否認同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都認為馬克思主義具有獨特的國際思想,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全球化理論、國際沖突理論、帝國主義理論等被認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價值。

概括來說,遵循國際關系研究的科學革命意義的馬克思主義范式構建,主要涵蓋如下原則內容:

第一,國際關系的物質性根源。馬克思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2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0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原則。雖然影響國際關系運行的因素有很多,如權力體系、文化意識形態、貿易結構等,但脫離了生產關系的單一因素無法全面解釋整個國際關系運行狀況,當今國際社會生活的面貌、危機、矛盾無非是生產過程的全球化或全球性生產過程的結果。所以,即使側重文化向度解讀的考克斯的理論,只要認同來源于生產關系的國際關系物質性根源,也屬于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疇。

第二,國際關系的聯系性、結構性、總體性。國際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但國際社會不是空洞的,不是抽象的,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以國際生產關系及其交往關系為支配基礎的。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取決于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這個原理是公認的?!?2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0頁。這種關系推動整個國際社會的構成要素和運行環節都參與進來,涵蓋了個人、國家、國際組織等行為體,涵蓋了國家間形成的政治關系和在“市民社會”中形成的各種關系,形成無所不包的國際關系結構。恩格斯曾經指出:“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階級斗爭的各種政治形式其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后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的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斗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這里表現出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在這種相互作用中歸結到底是經濟運動作為必然的東西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向前發展?!?2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頁。當今時代,國際空間不斷擴大,國際公共關系增多,國際公共事務聚集,國際社會的總體性特征進一步顯現。歷史唯物主義是系統分析與解釋當今國際社會現實的重要范式。

第三,國際關系的矛盾性與動態性。生產方式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推動國際關系動態發展的動力基礎。在這一根本動力基礎上,國際分工、國際貿易、世界市場等形成和發展,各國家、各國際行為體、各民族交往關系出現,國際經濟交往、國際協調、戰爭與合作等國際行為產生。在國際無政府狀態的場域下形成國家政治與國際領域“市民社會”之間的矛盾關系,這一矛盾關系推動國際關系的動態發展??傊?具有聯系性、結構性、總體性的國際社會在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

事實上,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還有其他內容,如堅持人類解放的目標等。但作為涵蓋廣泛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在解釋當前國際社會反?,F象和反常問題,以及在國際本質、行為主體、關系與結構等認識方面,已經基本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國際關系理論的樣態,已經基本標識出國際關系研究的科學革命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基本范式特征。

(二)方法意義的范式構建綱要

無論是圍繞當代資本主義矛盾的分析,還是圍繞當代社會主義戰略的指導與詮釋,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構建過程都是圍繞“實踐”進行的。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統一的特點決定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定位的確定即是這一路徑的反映。只是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一直被從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視角而不是從馬克思主義視角探討,所以其馬克思主義路徑一直被忽略或漠視。如果總結涵蓋廣泛視域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構建路徑,前文的學理研究與詮釋研究結合的路徑可以概括為文本-實踐交互路徑。這一構建路徑主要涵蓋如下原則過程。

第一,資本批判與學理闡釋結合。無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還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無論是對當代資本主義問題分析、“新帝國主義論”批判,還是對社會主義戰略指導與詮釋,都要通過對資本的批判完成理論構建或政策過程。同時,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相關學理問題,如對于“三個世界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劃分第幾世界的標準是什么?是國家實力、政治制度,還是價值觀、國際交往現實等;再如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什么樣的共同體?共同體是如何構成的,構建共同體有何動力、機制?再如對“新帝國主義論”的批判,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新帝國主義與舊帝國主義的區別何在?新帝國主義的結構、運行機制是什么?等等。

第二,解釋世界與明確變革國際秩序的力量結合。這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題中應有之意。陳先達指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辯證的,沒有生產力的生產和不結成一定關系的生產都是不可能的。這一規律揭示的不是兩者量的關系,不是量體裁衣的關系,也不是像螺釘與螺母那樣的關系。它是宏觀規律,揭示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者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種聯系不是無人參與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自我運動,而是一定的人群(階級或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的在一定條件下的選擇?!?30)陳先達:《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67頁。許多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內涵著一個主體:主權國家。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主體是變革世界資本主義的力量,只不過在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中力量論述不同:有的認為是階級力量,有的認為是“諸眾”;有的揭示和批判了資本邏輯下世界運行機制,提出超越資本主義的國際精英聯合或烏托邦理想;有的指出了變革路徑、斗爭策略和未來社會方案等。

第三,從“世界”到“國家”的分析與從“國家”到“世界”的分析交互進行。當今時代,國家是國際社會主要行為主體,任何一個國際關系理論都無法回避國家問題。同時,從國家理論角度來說,如英國學者戴維·赫爾德(David Held)指出的,“如果沒有一種全球體系的理論,就不可能產生一種有效的國家理論?!?31)David Held,Political Theory Toda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1.馬克思主義不同于西方傳統國際關系理論預設世界處于無政府狀態,而是預設現代世界是資本主義體系的產物。這一邏輯與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運行邏輯是一致的。由此,對世界資本主義的整體分析與國家行為體內部性質、特征和運行的分析原則是同一的,則從“世界”到“國家”的分析與從“國家”到“世界”的分析可以交互進行。這個分析過程既不把國家“黑箱化”,抹殺不同類型國家行為選擇的差異性;也不把現代西方國家內部的所謂“民主制度”視為國際社會領域的制度準則,落入“還原主義”路線的窠臼。同時,這個分析過程根植于客觀的國際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致力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方式批判與超越,則這個意義上的“國家”既是國際社會總體性視域中的國家,又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國家。

當然,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范式的科學革命意義與方法意義不是完全分割的,如國際關系的矛盾和動態性既是一種對國際關系認識的世界觀,也是矛盾分析法;階級視角既是一種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立場,也是一種基本的分析方法。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中國國際關系研究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明晰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范式構建路徑,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科學化、規范化發展之路。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科學化、規范化,有利于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世界其他國際關系理論的溝通,從而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整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的位置;同時,有利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國際關系思想的溝通、與社會主義國家理論的溝通,從而確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推進國際關系研究中國學派的創建進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進程。

猜你喜歡
范式馬克思主義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